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工业救国梦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切身感受了“坚船利炮”的威胁,深感迫切需要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处境,于是,思想家魏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策略,学习西洋技术的各式商店、工厂也开始在国内兴办起来。废科举,兴洋务,19世纪下半叶始,新式学堂犹如雨后春笋般从沿海城市遍及大江南北,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以私塾教学为核心的教育形式,加速了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化发展的过渡。

苏南地区物产丰饶,临近上海,工商业比较发达。经济上学习西方模式,文化上得时代风气之先。而新式学堂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课程内容,自然渗透着西方的文化理念,在苏南一代颇为风行。

晋安小学是鹿苑当地的一所私立新式学堂。张光斗和哥哥们一样,6岁到晋安小学念书了。虽然年龄小,但张光斗明白家里供他上学不易,所以分外努力,成绩一直很好。晋安小学办得颇为有声有色,课程明显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新理念,既有国文、算术等老课程,也有时髦的英文、体育等课程。张光斗每天晚上都朗读古文、背诵英文单词。他记得自己当时不太喜欢体育运动,但最喜欢解算术难题。

当时,有位叫冯范的体育老师常常在课余找一些学生来聊天,鼓励他们好好读书,将来考清华、交大这样的名校。老师的殷切话语让张光斗感觉到上大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将来去清华交大这样的名校那就更好了。虽然,当时要上清华、交大这样的大学对这些乡村小镇的孩子们来说还是件太遥远的事情,但那一刻的张光斗万分虔诚地希望将来自己真的能够做到。

1919年4月30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巴黎签订了《凡尔赛公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虽然中国在名义上是战胜国,但实际上却成了最大的战败国,这一消息传到国内立即激起了全国民众的愤怒。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打响了“五四”运动的第一枪,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各界民众同仇敌忾,纷纷举行罢工罢课运动支援青年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也使民主、科学、爱国的精神深入人心。就连鹿苑镇上的晋安小学也掀起了民主与科学的热潮,新文化运动的许多成果在这里生根发芽。不但教师们受到了西方先进思想的洗礼,而且学生们也接触到了新思想、新理论。尽管他们一时不能完全理解新思想,但多少懂得了封建制度是不好的。

五四运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形势示意图

后来,北洋政府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国人在血泪教训中明白了一个真理: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一直战乱连连、山河破碎,国内的反帝爱国运动也从未停止,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寻求着一条民族自救自强的道路。晋安小学虽然地处南方小镇,但与全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一样,人们的爱国情绪高涨。面对列强的惨无人道,面对政府的腐败无能,师生们常常游行示威、张贴宣传小报,高呼“打倒帝国主义”。

不少青年教师除了组织学生参与爱国运动,还启发学生化愤怒为力量。有的老师说,最好走工业救国的道路,将来当工程师建设国家。这或许是张光斗最早一次听到“工程师”这个称谓,从老师的话语里,他觉得工程师一定是非常厉害的人才,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栋梁!

古代的中国人常常认为工程技术不过是些奇技淫巧、形器之末,不足挂齿!直到晚清时期,一些有识之士才开始呼吁学习西方、重视科技,如魏源、龚自珍、康有为、梁启超等,撰写了大量宣扬西学的文章。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加速了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一些专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学校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已出现了。1909年,政府又拿庚子赔款派遣幼童留学美国学习工程技术,造就了包括詹天佑在内的中国第一批实业工程师。而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更加需要培养大批工程技术人才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张光斗9岁那年,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父亲病重,心急如焚的母亲情急之下只好到处求神拜佛。幸好遇上了一位医术高明的中医,父亲的病才得以痊愈。但打那以后,父亲就只能处于休养状态,只做些细活养家。随着家庭经济状况日益困窘,张光斗的继续求学也成了问题。

幸运的是,不久,大哥张光恰好到晋安小学做了校长,家境略有好转,张光斗才得以正常升学。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让他学习得更加投入,在校表现各方面均名列前茅。

12岁那年,张光斗初小毕业了。家里为此召开了家庭会议,决定供他继续上学,并由大哥张光陪同去上海投考。母亲的意思是让他报考上海乙商职业学校,将来可在海关、邮局工作,待遇高。能够继续求学,张光斗就已经很满意,当时对于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倒是不太在意。到了上海,他们寄宿在五堂叔家。考完乙商感觉还不错的张光斗,无意中听到堂叔说乙商毕业前途不大,不如考交大附小的高小,将来可上交大,还可以做工程师呢。一听到“交大”、“工程师”这两个词,六年前冯范老师的话又回荡在他的耳边——机会就在眼前了!为了将来可以上大学当工程师,张光斗非常希望去交大附小,于是恳求大哥同意他再去投考交大附小。长兄如父,大哥心疼小弟,自然不会摇头。

不久,乙商和交大附小都录取了张光斗。关于到底上哪个学校的问题,家里起了纷争。母亲执意要他上乙商,一来费用低,而且三年后就可毕业;二来毕业后还有一份衣食无忧的工作等着他。但张光斗一心里想去交大附小,然后读大学做工程师。家里其他人的意见也不一致,最后,父亲同意他去念附小——附小每年两百银元的费用对他家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不过,为了张光斗的前途和梦想,父兄下定决心节衣缩食培养他。最后,母亲也同意了。

张光斗的这次择校经历也称得上是人生路上的一次转折,对他未来的发展来说也是一次起航。对此,家人的支持与付出功不可没。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交通大学群星灿烂,大师辈出。张光斗恰恰赶在那个时代,选择了交大,选择了结构工程,从此也开始了他一生的水利情缘。 1WfdPe0HaB4fZemjgl3U+9A35Bon3PYkPDkdUhv2PthKprSxWzr3UPslg5Hz9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