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1912年,鹿苑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宣誓就职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和《告全国同胞书》,标志着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尽头,古老中国的历史翻到了新的一页。

鹿苑镇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的东南部,过去属于常熟县,北邻南通,西连无锡、常州、苏州,东接上海,虽属镇级编制,实际上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古迹众多的大集镇。

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息繁衍。1985年,鹿苑境内的徐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玉器和陶器,见证了这片土地曾经辉煌的历史。据《常昭合志》记载,鹿苑镇在春秋时代原为吴王夫差的豢鹿之地,由此得名。镇北的盐铁塘,相传为西汉吴王濞运送盐铁所开。

当然,最为著名的是鹿苑镇西的古黄泗浦遗址。相传,那是唐代鉴真大师第六次东渡日本起航的地方。

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江苏扬州人。14岁时在大云寺出家,26岁时已是学识渊博、声名远播的律宗大师了。他曾五次尝试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人员伤亡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而失败。公元753年,年逾六旬、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毅然应允日本遣唐使团的请求,决定第六次东渡。这年的十月二十九日,鉴真协同弟子一行24人,在鹿苑镇的黄泗浦与日本遣唐使船队会合,开始了第六次东渡的航程。历经两个月的艰苦航行,鉴真和尚终于抵达日本萨摩川边郡的秋目(今日本阿多郡秋妻屋浦),最终实现了去日本弘扬佛法的夙愿。

鹿苑镇西的古黄泗浦遗址

鉴真和尚从742年起到753年止,历经11年才东渡成功。他的艰辛历程,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记载翔实的航海事件,而鹿苑镇的黄泗浦也成为佛界和航海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圣地。1963年,在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之际,有识之士曾在此树立石刻经幢一柱,以示纪念。近年来,日本友人来此凭吊的人数和活动日见增多。这位1200多年前的佛法高僧及其百折不挠的精神至今牵动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心。

至宋、元时,鹿苑已形成集镇规模,明、清以后,市井繁荣,商贾云集,俨然是滨江大镇。当时,鹿苑还是保护百姓安定黎民的重要阵地。宋代中叶,为防海水倒灌,筑起了一条绵延数百里的海坝;明代嘉靖年间,修建了用来抗倭报警的烟墩,现遗址尚存;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由弘济大师募捐修建的弘济桥落成,桥名由清代大诗人钱谦益亲自书写,桥身全长33.5米,宽3.55米,至今坚固如昔。虽然,清末以来,鹿苑逐渐衰落,但这些历史的痕迹洒落在小镇的角落,融进了百姓的生活。

1912年5月1日,张光斗就出生在这个小镇一个清贫的农家。父亲张荔洲是常熟县福山镇的海关职员,母亲浦氏则是典型的家庭妇女。在张家的四个儿子中,张光斗排行最末。长兄张光熉比他大13岁,二哥张光燮比他大11岁,三哥张光霁比他年长9岁。父母老来得子,对他疼爱有加,兄长和嫂子也很喜欢他!

江浙一带自古经济繁荣,文化积淀深厚,名士才子辈出,这与当地重视读书求学的风气分不开。近代以来,外国殖民者的入侵,西方先进的技术文明更激发了中国人发奋图强的志愿,读书也是救国救民的大事业。

张光斗的父亲在海关任职,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他非常支持孩子们上学读书。虽然家里并不富裕,靠着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家里的三个孩子都勉强上了学读了书。那时,小镇上的普通孩子能够上学读书是很稀罕的,要让三个孩子都上学那就更稀奇了。因此,张家的孩子们无疑是幸运的!

1918年,同他的兄长们一样,张光斗也进了同一所小学——晋安小学!在张光斗看来,这是他人生之中最初的机遇。同旧社会千万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张光斗小小年纪便知道一粒米、一件粗布衣服都来之不易,他和哥哥们都很节俭。

当然,孩子们能够上学光有父亲的开明还是不够的,母亲的支持与勤俭是更坚强的后盾。母亲浦氏虽是旧式家庭妇女,但她勤俭持家,治家有方,对孩子们管教较严。她一生信佛,与人为善,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她从小就教育孩子们要诚实正直,艰苦奋斗。她宁可每日粗茶淡饭,也要让儿子们进私塾念书。她常常告诫孩子们要生活节俭,要刻苦读书,将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显然,浦氏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用自己的温良慈爱感化儿子的心灵,用自己的勤俭刻苦感染儿子的举止,用真诚宽容启发孩子的智慧,她的言传身教深深刻进孩子们的心里,对他们产生了毕生的影响。

张光斗的女儿张美怡曾透露,在他们家,洗衣洗菜用过的水要留着冲马桶、擦地板,晚上吃饭,只开一支15瓦的台式日光灯,谁要是顺手开了天花板上的大灯,那可是触犯了父亲的大忌的。这,或许就是祖母浦氏的遗德。

童年的张光斗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常常和几个年长的兄弟一块玩,有一次竟然差点丢了小命——某天黄昏,张光斗与三哥在河边玩耍。顽皮的他爬到排条板上去玩,一不小心落入水中,钻到了木排下。张光斗不会游泳,只好拼命挣扎,一旁的三哥被吓得魂飞魄散!幸好,遇上懂水性的师傅把他救了上来。这是张光斗平生第一次经历生死的考验。不过,他的调皮在上学后渐渐收敛了,在学校里,张光斗的勤奋好学、聪明伶俐是出了名的。

有开明的父亲、慈爱的母亲,还有兄长的庇护陪伴,张光斗的童年是简单的,快乐的。

在他懵懂的童年记忆里,还经常出现一个个模糊的身影——农民。

辛亥革命之后,皇帝下台了,男人的辫子也剪掉了,但是社会面貌依旧,鹿苑镇上人们的生活似乎和以前没有什么两样。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挨饿受冻的境况依旧没有改变。这些画面无不定格在张光斗幼小的心灵里。他看到、听到、了解到的小镇上百姓的诸多艰难与不幸让他的童年无法真正的无忧无虑。于是,“什么时候大家能一起过好日子?”成了跟随他一辈子的疑问。这,当然也影响了他今后的人生抉择。 6WCDMGJSoiHkkado1fsxQvypJ+8CjQuU2zAy9EKLNP6rhZM9bwE/gzsZdqw5cK2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