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投身学运

其实,复校后的北大校园并不平静。1946年底,发生了北大女学生沈崇遭美军侮辱事件。随即,北平发生了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北大进步师生在北大民主广场张贴罢课斗争的布告和标语,但遭到特务学生的撕毁。当时,史学系教隋唐史的向达先生挺身上前制止,义正辞严,并自报家门。向达先生学识渊博,他平时讲课声音较轻,学生们总怕听不清,常常把凳子往前挪,直到把他围成一个圈儿。因为倾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学生愿随他进入一个博大辉煌的盛唐时代。事后,刚正的向达先生找校长胡适以辞职抗议,直到特务学生被开除才罢。为此,向达先生后来被国民党列入黑名单。戴秉衡和同学们深受名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不一枚举。此后,许多热血青年学生都逐渐投入到爱国民主运动的潮流,又经过“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等一系列事件,北大学生运动蓬勃发展,各种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孑民图书室开始筹建。

孑民图书室的成立与北大的进步学生运动密不可分。1947年春天,学生运动正在兴起,部分文法学院的大一学生渴望读书,尤其想读到进步书籍和文艺书籍。当时的北大图书馆虽然藏书宏大,但象牙之塔只有圣贤书,却找不到具有进步色彩的新书刊,连一份普通的《文汇报》也没有订阅。对此,学生们非常气愤,多次向校方提议而无果。学生们虽然都很穷,但或多或少有几本心爱的书刊,于是集中起来互相交换阅读。这些书籍加起来大约有100册,归“大一学生会”管理。借阅手续很简单,只要在本子上登记一下就行了。暑假即将来临,戴秉衡和同学们就要升入二年级,“大一学生会”势必要解散。当时学生会的负责人名叫周桂棠(现名沙叶),是戴秉衡的同班好友,他委托戴秉衡暂时保管一下图书。平时,秉衡很钦佩周桂棠的人品和才干,在他的影响下,秉衡还参与过“大一学生会”的具体工作。于是,素爱读书的秉衡欣然答应,在沙滩红楼一个不大的房间里,清点了移交书籍。这里就是后来的孑民图书室的阅览室。暑假期间,秉衡的同学陈宗奇也来参加管理书籍,并说要办个图书馆。秉衡并未意识到这是地下党的决定,但他从心底里赞同这个建议,开始筹划、招兵买马,商议募捐书籍、筹措经费、建立机构的办法,大家分头忙乎起来。

孑民图书室阅览室

此时,内战已全面爆发,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使读者能够从书籍中汲取更多的养分,秉衡和同学们想尽各种办法,决定面向社会募捐图书、筹措资金。最初,秉衡负责去北大教授家募书,挨家挨户登门拜访。教授们听明来意后,都非常支持,当即赠予书籍。有的教授还多次捐书,甚至还捐款资助正在筹备中的图书室。在同学们的真诚感召下,许多作家、书店、杂志社及外国驻华机构都纷纷捐书给孑民图书室。不少北大老校友们伸出援助之手,慷慨捐资。许广平先生更是将自己珍爱的、有蔡元培先生题字的《鲁迅全集》赠予孑民图书室。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没多久捐赠书籍达到1000多册,其中还有不少进步书刊,更有解放区出版的书刊和毛泽东的著作,这些书刊让同学们欣喜若狂。

图书室筹备开放前,编目问题必须要解决,同学们认为秉衡是负责此事的不二人选。为此,秉衡借来几本相关的书刊,还参考了北大图书馆的分类编目方案。为了应急,几天之内方案匆匆出炉。根据编目工作程序,同学们采用流水作业法,分门别类,每天开夜车,大家干劲十足。虽然这个编目方案很幼稚,甚至会发生乱点鸳鸯谱的笑话,又手忙脚乱地临时修改,但大家还是把一千多册书编成目录,可以开馆出借了。当然,此后又随着书籍的增加,又重新调整编目。

在北平中共地下党的支持和推动下,孑民图书室即将开馆。图书室用北大已故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名号“孑民”来命名,蕴含深刻。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又是国民党元老,在社会各界享有很高的威望,用“孑民”命名图书室具有很广泛的号召力。蔡元培先生当年创立北大时,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几十年来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这样,高举“兼容并包”的旗帜,既可以对外借阅革命进步刊物,又可以搜罗“反动”书籍,以避开特务分子的寻衅滋事,可以有力地保护图书室的生存和发展。

开馆前夕,亟需办理向北大校方注册的手续,唯此孑民图书室才是合法组织,可以公开活动。秉衡和同学为此事多次找过校方,情况并不乐观。后来,秉衡找到郑天挺先生,从求学问业开始,两人就建立了师生情谊,成了忘年交。郑先生听后一口答应,还耐心听取学生要求,详细询问创办图书室的困难。由于房间阴暗,又缺少书架、桌子,还想多装几盏电灯,甚至总务科老是催着搬家等等,这些实际困难都得到了郑先生的暗中帮助。郑天挺先生当时是北大实际负责人,不好公开支持学生运动,但他对学生运动很同情,尽力保护学生不受反动派的迫害,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起着暗中保护的作用。为此,秉衡和同学们深受感动。

是年10月21日,孑民图书室在红楼一层西侧167房间正式开放,接待读者。校长胡适担任孑民图书室名誉顾问,许德珩、冯至及北大图书馆馆长毛准等30多位教授被聘为图书室导师。孑民图书室虽然规模小、藏书量少,但它的影响和作用却很大。在民主爱国运动中,它为北大师生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被当时的学生称为“北大人的精神粮仓”。 DmBt6DRo31EIC31IKVVlMQ1j0XO44zouP4GcM6WqvFoEEzd7IJPiAo05rr5tzrk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