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理由,表面上看起来可以让一个人减轻自己未能完成任务的罪责感,但实际上,这种通过不断寻找理由和借口的行事作风,到头来会欺骗他自己:所有的责任都不在我,这不是我的错,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做得更好……
如果总是被借口包围,一个人的世界观也会随之变得麻木,不停地欺骗自己:是的,我原本就不可以……
所谓的理由,表面上看起来可以让一个人减轻自己未能完成任务的罪责感,但实际上,这种通过不断寻找理由和借口的行事作风,到头来会欺骗他自己:所有的责任都不在我,这不是我的错,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做得更好……
强调理由、寻找借口,也会上瘾。不少喜欢寻找借口的人,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习惯性地为自己开脱罪责。这样的做法会在很大程度上让一个人相信自己“原本就无能为力”的现状,而最终吃亏受难的,只能是他自己。
杰若米·布鲁铎斯年幼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喜欢搞恶作剧的孩子。他总是喜欢欺负那些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孩子,而且并没有为此受到家长的批评。在他妈妈的眼中,自己的儿子只不过是在玩游戏罢了。
布鲁铎斯第一次犯案的时候只有13岁,他拿着一把刀威逼一名比自己年纪小的女孩走到他家的仓库里。之后,布鲁铎斯便命令女孩脱掉衣服,然后对其拍照。后来,布鲁铎斯又得意扬扬地把小女孩关在仓库里,自己回屋换上另外一身衣服,更换一副造型,回到仓库对小女孩说:“我是杰若米的孪生兄弟艾德。他的神经有些不正常,他没有把你怎么样吧?”
心有余悸的女孩子讲出了照片的事情。布鲁铎斯就马上取出相机,删除那些照片。之后,他再对受害者说:“杰若米其实不是一个坏人,况且他也没有对你做什么。现在照片都没有了,你也不会将这件事说给大人的,是吧?”
很不幸,布鲁铎斯的第一个“猎物”根本没有相信他的鬼话,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父母。为此,双方家长发生了争执。出人意料的是,在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布鲁铎斯的妈妈立即站到儿子一边。她的理由就是,自己的孩子只不过是在玩一场游戏,并没有什么恶意:“你看看他,他才13岁,他能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来呢?至于玩相机,我认为他是在模仿大人,只是为了好玩罢了。”在布鲁铎斯妈妈口中,自己的儿子什么都没有做:“他没有碰你们的女儿,这是事实,对吧?他只是一个小孩子,他那样做和邻家大哥哥照看小女孩上厕所一样,再正常不过了。”
就这样,在家长的保护之下,布鲁铎斯什么责罚都没有受,他也逐渐开始为自己推脱责任。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还有不少女孩子都遭受了同样的命运,但是每一次布鲁铎斯都辩解说,自己只是在玩游戏,模仿电影里面的场景。
说谎的最高境界就是,从一个人口中说出来的谎话,经由他人口口相传,绕一个圈后竟然骗了他自己,以至于他本人都以为,这个由自己编造的谎言是真实存在的。布鲁铎斯就是这样,只要做下类似的恶行,他都会找借口说“那是自己在和同伴玩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布鲁铎斯的行径越来越出格,终于犯下了重罪,锒铛入狱。
在接受审讯的时候,警方试图从他的童年寻找原因。这样一来,布鲁铎斯早年那些行为就成了专家研究的重点。但是布鲁铎斯一口咬定,自己从来都没有过要侵害他人的想法,那只是他年少时的无聊游戏罢了。一开始,警方运用了测谎系统,发现布鲁铎斯并没有说假话,但是心理学家经过分析之后,查出了真相。
在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借口不光会麻痹对方,到头来还会麻痹说谎者自己。这实际上是人的潜意识在起作用。
长久的借口,最后反过头来欺骗了布鲁铎斯自己,他也渐渐相信,自己真的就是在和别人开玩笑。布鲁铎斯已经不再觉得自己是在信口雌黄了,他甚至认为是别人欺骗了他。
犯了错误就需要承担责任,布鲁铎斯和自己的母亲都做了一件自欺欺人的事。为了化解矛盾,他们找出各种借口抵挡人们的质疑,到最后甚至连他们自己也相信谎言了。在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借口不光会麻痹对方,到头来还会麻痹说谎者自己。这实际上是人的潜意识在起作用。如同那个有名的“跳蚤实验”一样,人们一开始在瓶子上面盖了一块透明的玻璃,不明就里的跳蚤为了逃离困境,不断地跃起往上蹦,结果一次又一次地被挡了回去。三个月之后,实验者拿走了玻璃,跳蚤再也不往外蹦了,在它看来,那里有一道看不见的“墙”,自己是无论如何都跳不出去的。
假如当初布鲁铎斯及时悔过自新,不找借口掩盖自己罪行的话,他后来的人生轨迹或许也就可以改变了。正是“犯错-找理由-自我麻醉-继续犯错”这样的循环往复,将他拖入了堕落的深渊。
生理学家还证实,如果很多感官知觉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就会渐渐失去原有的功效。找借口、找理由会麻痹一个人的大脑,直到最后将其带进休眠状态。可以说,总是寻找借口,会从一定程度上伤害到这个人原本具有的能力。实际上,找借口、说理由就是自欺欺人的表现,是极其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