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东风
大约是受了文化研究的影响,文学制度研究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视角,陈思和、洪子诚等专家在这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成就,而王本朝的《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和《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则是这方面研究的代表之作。文学制度研究的特点是更为关注文学发展背后的制度因素,比如国家在某一时期的文学(文化)政策、作家社团、文学社团的组织机制、报刊、出版社、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机制、文学的评奖和审查机制以及读者的接受机制、文学批评的约束引导机制等等,认为这些都参与了文学场域与文学话语的建构,对文学活动的形态、文学的发展、文本构成、风格流派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一认识显然突破了长期以来单纯从审美角度或文本角度来理解文学,把文学史看成美学史、思想史或形式史的研究思路,为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本朝说得更为清楚,他认为“文学制度支配、控制、引导文学的观念、形式和审美的发生和生成,使文学超越作家的个人世界,超越纯粹的文本形式和语言领域,进入社会的公共空间,成为拥有强烈的社会意识的审美对象。因此,文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并成为其重要组成内容”(《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
就中国现代文学来看,其发生与发展有着远远超出作家个人因素的、极为复杂的制度性原因,在这些制度性原因中,文学社团又处在非常核心的位置。甚至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最初的基本格局,就是以文学社团和文人团体为单位建构的。而在中国现代文学社团中,文学研究会被公认为是影响最大的。因此,把文学研究会作为对象,从文化研究角度进行研究,就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个案研究,同时也可以从中探查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机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
那么如何研究社团?如何研究文学研究会?传统的研究方法或者是从作家作品、创作实践的角度去研究,或者是从社会史、文化史的角度去研究,而李秀萍的这部著作,则继承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把它运用到文学研究会的研究中,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文学制度研究提供了一个普遍参照意义的个案分析。
本书在充分关注文学研究会建设文学制度所秉承的文化启蒙宗旨的前提下,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制度体系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比如在“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一章中,作者明确强调了传播机制对中国文学“现代性”建构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翔实的史料,阐明了出版社的商业运作谋略,编辑者的立场与志趣、栏目的设置与导向、发行网络的规模等,对中国文学现代性建构的决定性意义,这些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一章中,作者通过分析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与鸳鸯蝴蝶派以及与学衡派的论争,阐释了文学论争的双重作用:一方面通过论争可以获得话语权,最终达到规范新文学的目的,文学研究会也为此从理论到创作再到批评制订了一整套具体的方案,这些显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学的正常发展;但另一方面,作者也指出了论争所带来的内耗(与创造社的论争),这在很大程度上又限制乃至损害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可以说,所有这些阐述,使我们看到了文学发展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看到了文学史并不只是文学文本的机械串联,而是一个综合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此外,材料的翔实与丰富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应该说,制度研究需要相当扎实的一手材料,如此方可说得有理,说得有力,才可能拨开迷雾,看清现象背后的真相。可以说,制度研究比主要依赖作品的文本分析方法和主要依赖传记的作家研究在材料的收集上难度更大,牵涉的范围更广。可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学研究(包括人文研究)却往往忽视材料,特别是文学作品以及作家个人以外的社会、文化、制度方面的材料的搜集,第一手材料的运用也严重不足。其所导致的结果,不是材料错误百出,就是过多地进行自我的思想演绎甚至臆断,从而距离问题的真相越来越远。或者材料的范围过于狭隘,对于文学活动背后的非个人因素和非审美因素严重认识不足。这些都不利于研究的客观和深入。加强文学研究的实证材料的挖掘与分析,是文学研究所必须加强的。本书在这方面可以说做到了用材料说话,有多少材料说多少话,没有材料不臆断推测的原则。尤其可贵的是,为传统的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审美研究等所忽视的一些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现代文学的制度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社团研究与制度研究的联姻更属尝试之举,因此,本书的探索只是一个开始,这也难免有些还不完全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文学制度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文学制度到底是如何影响文学的创作,本书涉及得就太少,而这不仅仅是本书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整个文学制度研究所要考虑的一个课题。不过本书作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相信作者会进一步努力进行完善的。
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一直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当代的文学史研究(或曰文学史学)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由于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影响,人们对文学发展的复杂因素给予了越来越充分的关注和研究,并取得了可贵的成就,各种富有创见的文学史著作陆续出版。相信本书的出版不仅仅会进一步推动文学研究会的研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而且对于如何把文化研究文学研究进行有机的结合,也具有相当的启发作用。
在我的印象中,秀萍是一个内秀、情感丰富的学生,也是一个非常单纯、真诚、刻苦勤奋的学生,她总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通过伊妹儿给我发来充满温馨的祝福,使我感到非常欣慰。在她的第二本学术著作即将出版之际,我衷心地祝福她。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