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宁夏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陶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财政改革与发展,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实现“十一五”目标任务作出积极贡献。

一、科学发展观是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它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财政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要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财政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是树立科学理财观的思想基础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与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同样,对于财政工作来讲,有什么样的理财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财政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政策取向,就会对整个财政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是制定发展方针、发展取向、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决定着科学理财观,它不仅决定着财政工作的理念和政策取向,而且决定着财政发展的路径和成效,为新时期的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财政工作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理财观,才能确保财政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正确履行财政职能的有力保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具有筹集和调节收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等功能,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控作用,以及财政资金投入方向和投入力度变化所产生的导向作用,不但可以有效地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还能够协调城市与农村、地区与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因此,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财政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才能正确而有效地履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组织财政收支、实施宏观调控、开展财政监督、协调利益分配关系等职责,从而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三)科学发展观是推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可持续发展。财政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解决阻碍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县乡财政比较困难;财政职能作用在某些经济社会领域尚未得到应有发挥,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风险较大;财政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和完善,监督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财政理论建设相对滞后于财政实践;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财政的长远发展。科学发展观为破解当前财政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拓宽了发展思路。因此,财政工作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进一步更新理财观念,转变理财方式,提高理财水平,才能循序渐进地解决财政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是检验财政工作的重要标志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公共财政作为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一种财政运行模式,旨在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要,服务公众利益。公共财政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看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怎样,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好不好,服务能否满足公众需要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看是否有利于促进“五个统筹”,是否有利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因此,财政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衡量和检验是否真正做到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真正促进了“五个统筹”,是否真正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是财政工作的最终归宿。

二、财政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政策手段和体制条件,财政部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中,肩负着重要责任。从宁夏财政的实际出发,财政部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做大财源“蛋糕”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古人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这段话精辟地论述了生财、聚财和用财的辩证关系,以及生财为本的深刻道理。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从根本上讲,财政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支持经济发展责无旁贷,这也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财政部门不能把建设公共财政与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不能简单地算财政账、收支账,还必须算经济账、政治账,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确定财政工作的位置,牢固树立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经济决定财政的理念。因此,对于宁夏这样一个民族贫困地区,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期,坚持发展不动摇,积极引导财源建设转向速度与效益、规模与结构数量与质量相协调的新路子上,做大财源“蛋糕”,壮大财政实力。财政支持经济发展不是重新回到直接投资办企业、上项目的计划经济老路上,也不是回到对少数企业实行减税让利的老办法上,而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创新支持方式,学会并善于运用经济杠杆等间接手段管理和调控经济活动,综合运用国债、税收、财政贴息等多种财政政策手段,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主体配置作用,注重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注重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注重建立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注重提高经济增长与统筹发展的协调性,使GDP的增长与生态治理、耕地保护、节约资源、增加就业等综合目标相统一,使财源建设的基础更加牢固,效益更加长远,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加强薄弱环节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统筹协调。虽然经济增长是发展的根本内容,但不是发展的唯一内容,不能将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更不能将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能一条“腿短”,一条“腿长”,应注重统筹兼顾,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第一,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真解决“三农”问题。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投入,把财政支农的重点放在农村和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放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放在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素质上,放在发展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上,放在对贫困人口的救济救助上,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第二,要从宁夏整体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行政区划调整成果,从财政政策和资金上,积极支持银川等中心城市加速发展,增强条件较好的川区市县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大对石嘴山老工业基地产业改造升级、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宁南山区自我发展和自治区倾力扶持的良性机制,形成中心突出、总体均衡、山川共济、全面发展的新格局。第三,要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的高度来看待资源节约、利用问题。要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约束过度消耗资源和损害环境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对开发能源与原材料替代产品的企业、利用“三废”进行生产的企业实行财政扶持,对注重节约、降低能耗的企业进行奖励,鼓励工业企业节约土地、水、电等资源和各种原材料,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财政部门一定要站在为人民理财的高度,把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财政支持的角度,可以把和谐社会分为三大要素,首先是安全需求,其次是物质需求,第三是精神需求。财政围绕这三大要素,第一,要加大对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政法部门和工商、质检、药监等执法部门的经费保障力度,支持这些部门及时有效的进行安全生产防范和检查、打击刑事犯罪,加强对食品、药品和日用消费品的安全监管,减少和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第二,要不断解决好社会公正问题,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和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要继续落实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减免涉农收费,增加农民收入;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保证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落实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政策,实行取暖费货币化改革,提高机关干部职工工资水平;把扩大就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认真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生业、农民工的就业。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扩大社会保障面,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水平。第三,要大力支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不断推进科学技术事业进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现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共同发展。

(四)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

结构问题,是关系一个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重大问题。宁夏属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结构调整对宁夏经济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宁夏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初步培育起了枸杞、清真牛羊肉、乳品、马铃薯四大主导产业,建立起了以能源、化工、新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为骨干的新型工业体系,但宁夏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化解,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与实现全区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要按照“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的十六字稳健财政政策要求,充分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结构效益。一要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和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实施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工业和特色优势农业“双强”战略,大力支持基础产业基地建设,做大煤、电能源资源总量和枸杞、羊绒、液态奶、马铃薯等特色农业资源总量,形成区域性资源规模优势。加大对优势能源资源和优势农业资源的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集成创新,扶优扶强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二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把握好财政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项目资金投向结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把国债资金的投向重点放在农业、教育、公共卫生体系、生态环保等方面,着力加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三要随着部分项目的国债资金减少甚至取消,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属于公共财政领域内的投入,想方设法给予支持;对一些竞争性、经营性领域的项目,要逐步退出,暂时还不能退出的,要改变方式,变直接投入为间接投入;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要加强管理,确保资金发挥作用和效益。

(五)在深化财政改革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财政工作机制的创新

改革和创新是财政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当前,财政改革的任务很重,有些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有些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有些改革则处于启动阶段。财政改革是对利益关系的调整,可能会触及到方方面面的既得利益,引发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工作有一定的难度。然而,不能因为有难度,就放慢改革的步伐,既不能裹足不前,也不能孤军奋战。因此,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财政改革,根据财政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财政工作机制,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要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由于一些部门、单位只注重财政资金的取得,忽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重复建设、损失浪费现象严重。如何检验财政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高效,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对财政支出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判定各项支出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是否创造出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二要建立财政资金整合机制。财政资金在使用中还存在项目多、资金分散、数额小、效益不高等问题把财政资金“肢解”来“撒胡椒面”,形成不了大的气候。要建立财政资金整合机制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整合起来,集中财力办好大项目、办好大事情。三要完善财政投融资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融资是弥补财政资金不足的有效手段。建立财政投融资体制,有助于缓解地方财力紧张状况,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公益性事业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为中小企业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培植财源。要通过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给予奖励等措施,撬动社会资金、金融资金等更多地投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四要建立财政风险预警防范机制。由于政府债务负担较重,财政风险日益显现,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越来越重要。要建立财政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对经济社会形势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预测和监控,对可能出现的财政风险及早预警,防患于未然。要建立财政风险准备金制度,专门用于化解财政债务负担,有效规避财政风险。 Gk/UY0IMiA4RsO0nreZ5w9NkVx9gFNtiIjWNINF0G9drT27BtdVSb7yhN4Uk29q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