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龟甲兽骨上的天书

王懿荣画像

1

9世纪末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迄今已有100余年,经过数代学人的钻研探索,蔚然形成了举世瞩目的甲骨之学。存世的15.4万片有字甲骨,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夺目之宝。有关甲骨文的发现,坊间曾流传一段奇闻:

1899年秋天,时为国子监祭酒的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患了疟疾,久治不愈,后得一方,遂命家中老仆去菜市口达仁堂药店抓药。王懿荣随意地审视抓回的中药,意外发现了一味叫“龙骨”的药材上刻有笔画符号。熟谙古文字的王懿荣仔细端详起来,觉得这些划痕是人为所作,很像古代的文字,于是派人去达仁堂药店将龙骨这味药全部买下。后来,王懿荣辨认出这些文字是商代的文字,甲骨文从此重现世间。

然而这个传说仅见于一篇无从查考的文章,难以证实,而且菜市口附近并没有叫达仁堂的药店,所以这则轶闻更显得扑朔迷离。实际上,甲骨文的发现与中国传统金石学的发达成熟密切相关。北宋以来形成的金石学问,以古代铜器、碑刻等古物及其文字为研究对象,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尤其是受乾嘉学派的影响,到了清末步入鼎盛。这一时期收藏古物之风遍及宫廷皇室、王公贵族、达官雅士,出现了一大批学识笃厚的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这些学者同时还是大收藏家,古董行业的兴旺与他们也息息相关。甲骨文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出的。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商代第20位国王盘庚迁殷之后,就在今天的河南安阳洹水两岸定都,直至纣王失国,200余年再未徙都。商朝社会鬼神崇拜之风盛行,商王天天祭祀、事事问卜。占卜所用之甲骨以龟腹甲和牛的肩胛骨为主,其过程程序烦琐,厘然有序:由专门的卜人将甲骨进行切割、清洁、处理之后,在龟腹甲或者肩胛骨的背面进行钻凿。钻,是在甲骨的背面钻出一个圆形的槽;凿,是在钻槽的一侧凿出一个椭圆形的穴。钻凿都不能钻透。这些整饬工作做完后就可以占卜了。占卜时,用烧红的木棍烫灼这些槽穴,由于这些部位相对薄脆,在受到高温后就会发生爆裂,灼烫的反面按照一定的方向出现裂纹,它们被称作“兆”,贞人根据“兆”来判断占卜的吉凶。占卜结束后,贞人还要把占卜的内容刻在甲骨上,这些卜辞构成了商代甲骨文的主体。这些卜用的甲骨多被有意保存储藏,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处理,或被掩埋,或被遗弃。

甲骨刻辞

曾经辉煌壮丽的商都王城,随着商王朝的覆灭,化为一片焦土,昔日商王占卜用的卜骨也被湮没在败墙残瓦之下。这片被历史遗忘的土地,2000多年之后才有人聚居,明末始称小屯村。随后的几百年间,在小屯村一带村民盖房打井、耕地开渠,想必挖出过不少甲骨,但是无人识宝,这些承载历史的碎片依旧蒙尘。19世纪末,这些商代遗物曾被当作药材出售,活跃在中原大地上的古董商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他们携带着刻有“天书”的“龙骨”来到京津,以求谋利。山东潍县大古董商范维卿、赵执斋就是其中的典型。1899年秋,范维卿拜谒同为山东籍的王懿荣,照例推销古物,然而这次不同寻常,他向王祭酒出示了有字的龙骨。王懿荣顿时惊讶不已,认为这些文字应是几千年前古人留下的文字,立即全部买下,随即延请挚友、博学鸿儒刘鹗一起观摩研讨。王懿荣认为这些文字要比古籀、篆书时代更为古老,他确信这是商代的文字,刻有文字的“龙骨”应为商人占卜的遗物。甲骨文被发现,石破天惊,开启了中国学术史的新纪元,王懿荣成为发现甲骨的第一人,后世盛赞其为“甲骨文之父”。

《铁云藏龟》书影

甲骨文被辨认出是商代文字之后,王懿荣以一片甲骨二两白银的高价向古董商求购,刘鹗也多方搜集。令人扼腕的是,在甲骨文发现后一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临危受命负责保卫京师的王懿荣兵败投井,以身殉国,未能继续对甲骨文字进行研究。王懿荣身故后,其子将其所藏甲骨1500余片全部售与刘鹗,刘鹗选其精华,1903年刊刻出版了第一部甲骨文的著录《铁云藏龟》,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从此崛起。

由于学者们的备加重视,古董商也如获至宝,意识到有利可图,为垄断居奇,欺骗搜求者,谎称带字的甲骨出土于河南汤阴、卫辉。学识渊博的罗振玉经过多年探寻,直至1908年,才从范维卿口中得知甲骨真实出土地在安阳小屯村。次年他派亲友去小屯村收购,自己也曾赴安阳实地考察,先后共收集到近两万片甲骨,并著书研究。自从小屯村的地下挖出历史的宝库,立即引发了当地民间对甲骨的私掘热潮,吸引了各地古董商人、藏家学者、外国人士纷至沓来,大量收买。到1928年,已有数万片甲骨流散到世界各地。同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官方很快开展了对殷墟的考古发掘。1928年8月,在考古学家董作宾的带领下,第一次对殷墟进行了科学发掘。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十年间前后共进行15次大规模的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所得有字甲骨2.4万余片。

1949年以后,中国科学院对殷墟进行了数次发掘,斩获颇丰。尤其是1973年在小屯村南地出土的一大批甲骨,共计出土卜甲、卜骨7000余片,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土最多的一次。1991年,在安阳花园庄东地又发现了一批甲骨,在学术界引起了一次深入研究的热潮。经过考古发掘的不断探索,在安阳殷墟以外的郑州二里岗遗址也发现了商代甲骨,而且在河南、陕西、山西、北京等地还发现了西周时期的有字甲骨,丰富了人们对甲骨文的认识。

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丰厚真实的史料,为世人展现了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刻有文字的甲骨与古埃及的纸草、古巴比伦的泥板文书交相辉映,成为世界文明宝库中耀眼夺目的珍品。 CMigtYoOpiREsD9lTLt3ZoJqDJIu/lptYNAmQACrLBIu/7q35jDoRKIL2cwNeQc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