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概述

一、发展小麦生产的重要意义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在河北省占第一位。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使其在种植制度和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麦子粒品质好,营养价值高,是北方地区食用最广的细粮作物。子粒中含碳水化合物60%~80%(主要是淀粉),蛋白质8%~15%,富含麦胶蛋白(面筋),适于制作松软多孔、延伸性强,易于消化,适口性好的多种食品,在蛋白质中,含有人类生活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小麦的综合利用效率较高,面粉可用于食品和酿造业;麦麸可作为精饲料;麦秸(和麦糠)可用作饲料、建筑、编织、造纸等。我国小麦品种繁多,适应性强,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小麦具有一定丰产性和稳产性。在高产田,北方冬小麦单产可达400~500kg亩,在旱薄地区,经过努力,也可获得稳产。生长季中的灾害相对较少。小麦的生长季节可以利用其他多数作物不能利用的暮秋到初春,对于调整种植制度,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提高复种指数,都有一定意义。小麦耐贮藏,有利于储粮备荒。虽然小麦种子吸湿快,吸湿能力较强,但萌发所需水分较多,兼有较强耐热性。因此,在适宜条件下,可以贮藏30年以上不变质,也不丧失发芽力。小麦利于简化栽培和机械化栽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小麦为密植作物,有抑制杂草的作用,尤其对茅草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所以除了杂草太多的情况,一般不用中耕除草。即使需要除草,也可在冬前或早春喷一次除草剂即可。目前,许多地区已实现小麦机械化播种和收获。

二、小麦生产发展方向及主攻目标

当前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包括,实行小麦良种化;温度光照较适宜,降水充足、分布均匀和季节分配合理,小麦生育期长;畜牧业发达,施肥足,土地用养结合好,土壤肥力高;灌溉条件比较优越;机械化程度高,采用了综合性的高产栽培技术等。

小麦生产目前应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为发展方向。近50年来,由于垦荒增加了世界小麦面积,也引发了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恶化,所以,各国小麦面积趋于稳定。当今世界仍有数亿多人缺粮,几乎全分布在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所以,提高单产,保持世界粮食的供求平衡,仍是世界小麦生产发展的趋势。而改善品质,提高效益是发达国家小麦生产中一贯重视的策略。

提高单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培育和选用高产、稳产、早熟、优质、耐肥水、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二是扩大灌溉面积,并采用先进的灌水方法。从地面沟、畦灌溉,逐步走向喷灌,今后发展方向是地下管道灌溉。三是改进化肥品种,培肥地力。使用复合肥料或高效的单一肥料,同时,提倡秸秆还田或种植豆科牧草以培肥地力。四是田间作业自动化,田间管理从过去的传统化(人工化)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化,再到将来的完全自动化,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主攻目标:一是千方百计稳定种植面积,进一步巩固、提升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行规模化种植,形成稳定的商品生产能力;二是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大力推行节水灌溉、精量半精量播种、覆盖栽培、科学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着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小麦单产水平;三是优化品种结构,积极发展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改善品质,提升质量;四是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生产和流通协调发展,打造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优势产业带,全面增强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黄淮冬麦区生产情况

黄淮冬麦区

包括山东省全部,河南省除信阳地区以外全部,河北省中、南部,江苏及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平原及山西省南部,甘肃省天水市全部和平凉及定西地区部分县。本区气候适宜,是我国生态条件最适宜于小麦生长的地区。

面积和总产在各麦区中均居第一,而且历年产量比较稳定。地处暖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4.6~-0.7℃,绝对最低气温-27.0~-13℃,年降水520~980mm,小麦生育期降水280mm左右,年际间时有旱害发生,小麦灌浆期高温低湿,常形成不同程度干热风为害。种植品种多为冬性或半冬性,种植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本区应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推广节水栽培技术,扩大灌溉面积,促进均衡增产;建立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黄淮北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区适于发展强筋小麦,其他地区适于发展中筋小麦。黄淮南部以发展中筋小麦为主,肥力较强的土壤可发展强筋小麦。 Qmo63hKuC5SXC7iS2BfAdkcG2jIfjBjUgdhWWBSts7p6XdAUGQmsNXyvSi3jAWM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