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我国食品安全发展战略和解决对策

一、我国食品安全发展战略

食品安全是政府对公众的承诺和担保,因此,食品安全是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发展策略必须以建立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危害控制为基础,制定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 1. 质和量的平衡发展策略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是先解决温饱,再实现小康,最终达到富裕。温饱是基本人权生存权的保障,是国家发展的基础。食品是温饱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生活必需品。如果食品缺乏,根据价格规律物价就会上涨,相对而言,市民的购买力就被进一步削弱,整个社会都可能陷入动荡的恶性循环。

数据表明,中国正尽力用世界上可耕种土地的7%养活13亿中国人,这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中国在制定食品安全发展政策时,应该理性、科学地在食品量的安全(security)和食品质的安全(safety)之间做出平衡和选择。

当然,食品安全质和量的平衡点依然是基于科学的危险性分析的基础。如果单纯以牺牲质的安全来换取量的满足,其结果是健康问题恶化,体质下降,医疗卫生压力增加,社会生产力下降,也会陷入恶性循环。

◎ 2. 健康需求与社会发展的平衡策略

正如前面所讲,食品安全不是一个独立的卫生问题,而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食品链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此,必须将食品安全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全力抓源头治理。

首先,工业发展、科技发明以及人类社会活动产生了大量环境污染物,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工业生产带来的硫化物和氟化物,工业和生活垃圾产生的重金属、二噁荚、多氯联苯等污染物对大气、水体和士壤产生污染。因此,要保障食品安全,要求政府必须在健康需求与社会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点。

其次,对健康的需求也不能超越客观现实。从健康的角度,食品安全系数越高越好。但是,如果过分追求食品的绝对安全,而忽视客观现实条件下的可行性,则可能会破坏正常的食品生产、加工和消费秩序。政府制定食品政策时,以及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都应该在相对的基本安全保障基础上对健康需求有一个比较客观合理的定位。

最后,食品安全的发展有赖于社会各相关利益群体的平衡发展,一旦某些群体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的时候,政府应该有相应的救济措施。例如,关于低消费群体食品安全保障的问题,如果能够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多数人的后顾之忧,相对而言才真正提高了低消费群体的支付能力。只有提高了支付能力,食品消费才可能真正实现不仅“吃得到”,还要“吃得好”,才会有更多的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也只有消费者的整体要求提高了,那些追求眼前利益、生产伪劣食品的小作坊才会真正失去生存的空间,被市场所淘汰。

◎ 3. 法律、道德责任的平衡策略

政府运用其行政权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其中也包括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职责。但是,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而是有限的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食品企业拥有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等自主权。实际上,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是由企业实现的,从产品设计到投入生产;从原料采购到产品检测;从过程控制到售后服务等一系列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的行为都是由企业完成的。所以,企业和食品从业者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责任分担”食品安全理念,强调了保证食品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参与,并认为企业自律是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根本措施之一。为促进和维持企业保持自律,自觉保障食品安全,必须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合理分配责任,共同承担食品安全风险。根据荚国经验,在良好的法制条件下,构建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诚信体系,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是促进和维持企业自律的基本条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不同的责任之间又互相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包括行政管理、监督执法、技术支持、诚信机制和舆论监督。因此,“责任分担”也是各方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促使保证食品安全成为各方共同的根本利益。

◎ 4. 政府负责、行政问责的管理策略

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应负总责。政府基本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面已分析了影响食品安全的诸多因素,包括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法制建设、市场秩序、社会保障和宣传教育等活动均与政府行政行为有密切关系。政府在保障食品安全、组织协调发展食品安全方面责无旁贷。

目前,我国政府下属多个部门负有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虽然多个食品控制机构可以作为一种组织形式,但存在严重的缺陷,职责不清、政出多门、相互矛盾、管理重叠和管理缺位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监督执行的权威性。

我国应考虑世界卫生组织提议,深入研究世界先进管理经验,在食品安全监管的若干个水平上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方面行政执法主要依据《食品卫生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两大法律。从我国实际出发,结合食品安全专业特点以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我国应建立一个以卫生和农业部门为核心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同时,应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行政执法问责制,提高行政执法效率。

◎ 5. 风险管理策略

从国家的角度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必须紧紧围绕三个核心要素:一是保护公众健康;二是有利经济发展;三是维持社会稳定。任何一个要素得不到满足都可能触发公共危机。因此,政府有必要增强风险管理的能力。所谓风险管理,就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或者当前的风险,在风险发生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活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

对于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来说,原则是分类管理,关键是危害控制,基础是危险性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包括以下三个重要环节:实时监测、危害评估和适时通报。实时监测的内容应包括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链的食品污染物研究、监测的结果;危害评估是指根据监测数据的动态变化,及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有利于针对不同性质的食品安全事件做分类指导;适时通报主要指食品安全信息交流,也包括向社会通报必要的、全面的信息,保障舆论监督权和消费者的知情选择权。

二、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μ题的对策

面对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障食品的安全。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门也加大了对生产企业、市场食品的监督抽查力度。目前已形成了全国上下重视食品安全,狠抓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很大的改进,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笔者认为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一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国民珍爱我们的环境,使每一个人在办每一件事时,都要从保护我们的环境出发;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 2. 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研究并提出既符合WTO有关原则,又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制定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还要不断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3. 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制度、食品市场准人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召回制度,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挺而走险。

◎ 4.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建立食品行业协会,对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推进诚信建设,培养自律赭神。协会要定期组织会员学习,组织会员互相检查、参观、评议,相互监督。行业协会还应通过各种途径(国外使馆、贸易机构、媒体等)广泛收集国外,尤其是贸易对象国和地区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环保要求,及时提供给相关企业和政府,研究对策,帮助企业解决因“绿色壁垒”引起的贸易纠纷,维护企业正当的权益。

◎ 5. 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人、产品抽检或是进出口把关等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μ题也对质检机构的检测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挑战,对质检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质检机构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不断充实新的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另一方面还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测人员,不但赭于检测工作,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善于从产品的外观捕捉到产品的违禁添加物,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人点。

◎ 6.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我国已加人WTO,为排除技术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阻碍,保障食品的出口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的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必须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要系统研究和全面了解国际标准,找出我国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间的差异,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依据。要注重引进与创新并举,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AOAC、CAC、FAO、ISO、WHO等先进标准,开展标准技术创新研究,为保证食品安全和为政府部门制定符合我国利益的进出口监督检验策略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撑。要培养一批懂专业、外语好,能在标准化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高级人才,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为建立能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打下基础。

◎ 7.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建立和完善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坚持重点监控与系统监控结合,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食品生产、消费、贸易状况。加强食品信息建设,建立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保障全民食品消费安全。利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生产、食品供给、食品分配和食品贸易等环节安全动态。密切关注和研究市场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对食品供给带来的影响,提前做好各种应对准备,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国食品安全。 TuHZrjWLF/dkkrQ7JIvaEzN6ucmhVzi17IJFTqloikdds4mA6imayc0pdn5ZHA6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