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红茶老四,诞生于明代中后期

红茶诞生于“加工事故”

红茶是茶叶家族中的老四,诞生于明代中后期,是在一次偶然的事故中诞生的。在福建闽北红茶原产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明代战乱时期,桐木关有一家茶厂,刚把鲜叶成包运到工厂车间,突然乱军进村,茶工们仓皇逃到山里,乱军进到工厂过夜,就睡到松软的茶包上。第二天乱军走后,茶工进厂制茶,却发现茶包里的鲜叶变红,弃之可惜,就把这些已经变红了的鲜叶进行揉捻、干燥。这些鲜叶在加工过程中散发出阵阵蜜糖醇香,干燥后,干茶乌润红亮,汤色红艳,把这部分茶拿到厦门却卖了个好价钱。从此,需求不断,红茶就诞生了。这虽然只是个传说,却道明了红茶的加工过程与其他茶类的不同。

若从小种红茶算起,红茶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正如上面传说的故事那样,人们就有意识地把鲜叶采回后不杀青,先萎凋,后揉捻,再干燥,这就形成了红茶的基本工艺。小种红茶在干燥中用松枝熏烤,所以带有烟熏味,形成了带有桂圆香的小种红茶,有人喜欢这种口味。后来为了简化工艺,就不再用松枝熏烤,直接烘干就完成了。

工夫红茶和红碎茶

工夫红茶,是在福建出现的三大工夫红茶(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的统称,到清代光绪二年(1876)从福建传到安徽祁门,形成了祁门工夫红茶。祁门工夫红茶成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门工夫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沃瓦红茶)之一。

到19世纪末为适应西方人“浓强鲜”口味的要求,出现了红碎茶,即在碎茶在加工中直接把萎凋叶经机器切碎,经发酵、干燥后制成颗粒状。这样,品饮时冲泡快,浓度大,刺激性强。由于加工时间短,鲜度也好,称这种红碎茶“浓强鲜”。因此,可以放糖加奶调饮。

不论是小种红茶、工夫红茶还是红碎茶,基本工艺都是:鲜叶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四大工序。由于是全发酵,因此叶色红,汤色红,属于温性的红茶类。

红茶祖籍福建却遍布世界

红茶最早的记载出于葡萄牙传教士柯鲁兹神父,他于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到中国,1560年回国写了一本关于茶叶的书,书中说:“凡上等人家皆茶敬客。此物味略苦,呈红色,可以治病,为一种草药煎成的液汁。”呈现红色,这可能指的是红茶。红茶祖籍福建武夷山桐木关,开始是小种红茶,后来变成工夫红茶(条茶),19世纪变成了碎茶,在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大量生产这种浓强鲜的红碎茶(主要是TCT茶),深受西方人的欢迎,成了世界茶叶的主流,已占全球茶叶贸易量的70%以上。 CndOqNeAFgc/MeCDMkQ8FCijUr2PEPI4vBmdkSfj54zbGZL13m5lF4/+R2FgFuH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