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常唱着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对于我来说还有下半句“想啊想,想吃外婆菜”。外婆总是会做一些外面买不到,又叫不出名的私房菜,然后笑盈盈地看着小孩们稀里哗啦地吃得一口不剩。
从小学到大学,每年的寒暑假都在乡下外婆的小院中度过。那时候,每家人都依靠用砖和泥土砌成的柴火灶,温暖地团聚在一起。每到煮饭时间,是村子里最热闹的时候,劈柴之声、炒菜之声,大呼小喊吃饭之声此起彼伏。
在灶前帮着外婆添柴烧火是我最爱干的事,当然其最终的目的是可以趁机偷上一嘴,特别是遇上炖排骨或者红烧肉的时候,从一下锅我就开始吞咽口水……其实外婆心里也知道我是一个爱吃的娃,也就常常默许我的这一行为。
外婆的灶台上常备灶上三件:油罐、盐罐和米汤罐;灶门前常备灶下三件:火钳、柴刀和吹火筒。而且常常用麦子的秸秆或者老玉米的外皮引火烧柴煮饭,若是遇上潮湿的木柴不肯燃烧,就会用吹火筒吹火,有时吹的两颊红胀疼痛,且被浓烟熏得泪流满面,但一想到马上就会有好吃的,就是吹肿脸也在所不辞。
每年冬季到来的时候,外婆喜欢用大白萝卜炖羊肉。用一口大锅,在灶孔里加入能燃上一两个小时的大柴块,我坐在灶前一边装模作样地加柴烧火,一边心不在焉地翻看连环画小人书,吐出来的火苗把脸烤得通红,其实所有的心思全都放在发出咕嘟咕嘟声音的大锅里,大锅散发出来的香味可比小人书的诱惑大多了。
在农村,灶既是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家族、家庭无形的凝聚力量,因此垒砖砌灶是一件大事,而且很有讲究。首先是忌灶门对路,否则会多生疾病;灶门不能对房门,那样会走失财气;灶门也不能向东或向北,因为北方属水,灶口向北,成水浇火之势;东方属木,灶口向东,成火烧木之局。所以灶门只宜向西或者向南。中国古代还有祭灶神的习俗,以此保佑家族、家庭的团结,即使分了家,也不能分灶,一旦分灶就意味着整个家族步入了分裂的边缘。所以中国有句俗语“分家不分灶,分灶即拆家”。
在外婆的眼里柴火灶就是家的象征,虽然如今外婆已经离世,现代化的烹饪设备已经取代了古老的柴火灶,但是外婆的那口柴火灶却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因为那里面有着外婆对我们的爱。
突然想起了美食家二毛曾经写过的一首诗,我觉得用在外婆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你想吃什么
阳光拌豆苗
月亮煮清粥
米线过小桥
再加两只红辣椒
只要你喜欢
我会为你把春风用来清炒
雨丝用来下面
落叶用来红烧
只要你需要
我会紧握这把菜刀
为你下厨到老
一口┋ |
候偷偷地吃上 |
外婆转身的时 |
肉,总是趁着 |
颜色鲜亮的红烧 |
事儿,尤其是那 |
小时候最爱干的 |
把菜端上来,是 |
外婆一盘一盘 |
趴在桌边上等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