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河北的文化特征

相互重叠的燕赵文化和近畿文化

河北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先秦时期,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燕文化、赵文化和中山文化。金元建都以来,河北形成了独特的近畿文化,从远古走来的燕赵文化和近畿文化相互重叠,形成了现代河北独特的文化特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遗产。在七大文化区中,从文化辐射上来看,它对华北地区甚至全国都有着深厚和长远的影响。

人物故事图册——易水送别图

这幅《易水送别图》是清代画家吴历绘制的《史记故事图册》中的一幅,反映的是燕太子丹在易水送别荆轲的故事。荆轲所代表的是河北的历史人物,反映的正是河北独特的任侠文化,荆轲也就成为这种文化的一个象征。

燕赵文化,指的是以河北地域为依托,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特定的生活结构体系,即河北地区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总称。燕赵文化,作为河北最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勇武任侠,慷慨悲歌。韩愈的散文《送董邵南序》开篇第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其实这种说法由来已久,韩愈的观点只不过为更多的人所熟知而已。燕赵大地处于胡汉交界,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侵扰,战事不断,河北作为南侵的必经之地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反抗。因此,勇武任侠之风也就成了燕赵大地的一个传统,这也是韩愈这句话的由来。同时,在这里也曾涌现出像豫让、荆轲、高渐离这样的侠义之士。言必信,行必果,生不苟且,死不苟且。他们用行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演绎了一曲悲壮的人生活剧,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骆宾王诗云:“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无疑是燕赵大地文化的真实写照,苏轼也说:“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名于国史者,往往而是。”可以说,从战国之后,勇武任侠,慷慨悲歌已经成为燕赵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

胡服骑射雕像

如果要讲述河北文化中变革进取的精神,就不能不提到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这一历史事件不仅仅是改变赵国命运的尝试,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胡服骑射也就成为河北文化中变革进取精神的缩影。

第二,变革进取,自强不息。这是燕赵大地在历史上繁荣兴盛的思想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燕赵大地多国林立,在相互的侵伐中能够生存下来,就要求开明的统治者倡导变革以图存。从赵国来看,这种变革图存一直持续,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赵简子铸造刑鼎,刊布法律;赵烈侯“选练举贤”、“任官使能”、“节财俭用”、“察度功德”,巩固了赵国的政权;到赵武灵王时代,厉行胡服骑射,一举把赵国推到了强国的地位。从燕国来看,这个原本较弱的国家,外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内受中原邻国的侵扰,在夹缝中生存,异常艰难,但是燕昭王即位之后,礼贤下士,广招天下豪杰,除弊政,推法治,增强了燕国的凝聚力,任用剧辛、乐毅,使得燕国一举成为北方大国。这一系列的事实说明,无论在何等境况下,燕赵大地传承的变革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上,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将相和图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流传千年,“将相和”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在河北大地上广泛传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河北人。

第三,追求和合,顾全大局。燕赵大地上自古就有崇尚道义,讲人和,忌私怨的传统,最典型的就是赵国历史上廉颇、蔺相如上演的“将相和”。这种先国家而后个人,虽有不同而自觉协调的精神,不但在燕赵大地,甚至在中华大地,也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承德避暑山庄图

这幅清代人绘制的避暑山庄的作品,清晰地反映了避暑山庄的布局。河北作为京畿之地,和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文化的角度看,避暑山庄就是近畿文化最好的表征。

第四,勤劳淳朴,虔诚礼让。从自然资源上来说,古代河北西部以山地为主,生存不易;平原地区虽然适于耕作,但由于是冲积形成的次生黄土土质,缺乏经典黄土的“自行肥效”性能。因此,即便是秦汉时期,河北的农业仍未获得长足的发展。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人们形成不畏艰险、互助礼让、淳朴忠厚和不尚奢华的风气就不足为奇了。《南史》中说:“北土重同姓,并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若有一人不至者,以为不义,不为乡邑所容。”这种传统至今仍在河北得到广泛发扬,尤其是农村,讲究乡谊,注重和睦,互通有无,不计得失,成为燕赵文化的又一支柱。

金元以来,河北受到首都文化的影响,在与本土燕赵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又有了新的发展,承德避暑山庄、遵化和易县的清代东西陵,都是近畿文化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在立足古老的燕赵文化的同时,充分利用近畿地位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化产业大省,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kWRwmwmCBFdO0lF8frlgFLgGC7FggtAeu0fM/JUnpZp70IiB/KgkbxVlg29St/E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