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一般有两种意思。一是指能使人的精神新生的原理或概念;二指关于宇宙和人生根本的原理。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而美文,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它可以指作为独立文体的美文。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于1921年发表《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土地”。王统照、傅斯年、胡适等曾撰文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徐志摩和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作为独立文体的美文,实质是散文的一种。
而广义的美文是指不带实用目的专供直觉欣赏的作品,带有实用目的之写作,例如新闻、公文、论述等可统称为杂文。美文重感性,长于抒情;杂文重知性,长于达意。不过两者并非截然可分,因为杂文写好了,可以当美文来欣赏,而美文也往往为实用目的而写作。
哲理美文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哲理美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美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哲理美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哲理美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
本书分为九个章节,依次为人生,生活,青春,人际,处世,品质,意志,情感,立志等。里面精选了中外众多名家精彩的美文,有的是散文,有的是杂文,但每一篇都力求精当。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时常讽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哲理美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美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第一章
人生是一个朴实而深刻的字眼,人生是一个创造发展的过程,人生是一个发光发热的瞬间。人生如书,一本深沉厚重的书,一本一辈子才能写完、读完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写好、读懂的书。写好、读好人生这本书,那就需要奉献自己的全部甚至宝贵生命。总之,人生这本书,你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都要非写不可、非读不可,而且非要写好,读好不可。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交一份满意的人生答卷!
鲁迅
想到人类的灭亡是一件大寂寞大悲哀的事;然而若干人们的灭亡,却并非寂寞悲哀的事。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自然赋予人们的不调和还很多,人们自己萎缩堕落退步的也还很多,然而生命决不因此回头。无论什么黑暗来防范思潮,什么悲惨来袭击社会,什么罪恶来亵渎人道,人类的渴仰完全的潜力,总是踏了这些铁蒺藜向前进。
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以前早有路了,以后也该永远有路。
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乐天的。
昨天,我对我的朋友L说,“一个人死了,在死者自身和他的眷属是悲惨的事,但在一村一镇的人看起来不算什么;就是一省一国一种……”
L很不高兴,说,“这是Nature(自然)的话,不是人们的话。你应该小心些。”
我想,他的话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