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风水起源

我们现在称之为风水的东西,在远古时代并不独立存在,而只是作为一种意念和实践蒙眬地与术数共存,作为术数之中的一部分。那么中国人这包含于术数之中的风水意念究竟如何?是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或体验中产生,最初又是用怎样的文字、语言来记载表现,有什么样的实践呢?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若何?不言而喻,我们必须先追溯至最古老的术数。

何谓术数?《辞源》的解释是:①权术、策略,也指治国之术;②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吉凶,如占候、卜筮、星命等。我们这里讨论的术数指的是第二种含义。对此《辞海》里则有更通俗而现代的解释:“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来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除天文、历谱外,后世称术数者,一般专指各种迷信,如星占、卜筮、六壬、奇门遁甲、命相、拆字、起课、堪舆、占候等。”其中的堪舆便是我们现在通常所称的风水。

关于术数的讨论,历来众说纷纭,至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进行了颇具权威性的总结。他先是综述术数的历史及内容:“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传以杂说耳,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源者是为数学。”这里把易与术数紧密地联系起来,也说明了易与术数的关系。接着纪昀阐述了术数的流传:“流传妖妄,寝失其真。”可见至清代,术数已被裹夹了许多荒诞和不实在的内容。然而纪昀仍然认为对待术数应是宽容的态度:“故悠谬之谈,弥变弥夥耳,然众志所趋,虽圣人有所弗能禁,其可通者存其理,其不通者姑存其说可也。”然而,他这里所说的“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之后”,指的是作为独立学科类目的术数,那么在此之前呢?其实术数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文献记载之前的远古巫术,经过长期的积蓄、流传和模仿才逐渐成熟的。

孝子走在棺木前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作为对灵魂和精灵普遍信仰的万物有灵观是原始人类的最显著的特点:“万物有灵观既构成了蒙昧人的哲学基础,同样也构成了文明民族的哲学基础。”这种万物有灵观即认为宇宙间一切万物都像人类一样具有生命。于是将一切自然力量都人格化,并赋予以神性,对之加以崇拜和祀典。这便是原始人的自然崇拜。同时,人类也开始幻想人可以借助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来驾驭自然控制和预知神灵,从而使人能够避凶化吉更好地生活。由此开始了原始巫术活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上述的万物有灵观是一切术数当然也包括风水得以形成的真正内核。而掌握和使用巫术的人便是巫师。作为人与自然神力之间的中介,巫师在原始人类活动中被认为具有呼风唤雨的神功。在中国更是如此,巫师不仅能左右一般人的活动,甚至决定帝王的衣食住行。从字源上看,许慎《说文解字》认为巫:“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与工同意。”显然“巫”这个字确实带有很浓重的神秘和迷信色彩,迷信可以说是“神话”,而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都不得不通过这样一个神话阶段。同时,从《说文解字》中也可知巫与“工”具有类似的意思,而中国古代从事建筑活动的人被称作“工匠”,从事医术活动的人被称作“医工”,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及医学均与巫术具有某种渊源联系。这一事实似乎也为卡西尔的话作了注脚。而目前所能考证的有文献记载的中国巫术活动当推殷商之际的占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曰卜,二曰筮。

做超度法事的和尚们

卜,即龟卜,是用龟甲或兽骨作为占卜用的工具,将之进行钻、凿等加工处理,再在火上烧灼,然后经过专门掌管卜的太卜或卜师(实际即巫师的一种),观看这种烧灼后的龟甲或兽骨裂出的纹路和图像,由此判定人间世事的吉凶。

筮,则是以蓍草或其他可数物为工具,按照特定的方式“排列组合”,最后得出一系列数字构成为卦,然后卜者(亦是巫师的一种)根据这一系列的数字来推测吉凶。故筮有时又称作数卜。

商周之际,人们要进行比较重大的活动之前皆要经过卜筮。《周礼·春官》言:“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一般说包括如下事件:祭祀、战争、田猎、气候、收成、迁徙、建造等等。其中对建造房屋进行占卜的活动又被专门称作“卜宅”。

考察中国古代记录建筑活动的最早文献,其中的描述大多带有这种“卜宅”字眼,这也就是风水意念的最早的记载和实践了。此处选取一些片断以帮助读者了解最古老的风水活动。

——殷商卜辞

子卜,宾贞,我乍(作)邑?(《乙》五八三)

乙卯卜,争贞,王乍(作)邑?帝若(诺)?我从,之兹唐(《乙》五七〇)

讲的是殷王在修建城邑时,卜问上天来判断吉凶决定是否兴修城邑的故事。

——《诗经》

《鄘·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

描述的是文公迁都于楚丘后建宫室的故事,其问卜的结果是卜人(其实是巫师,也可说是最早的风水师)通过问龟,认为是真的好。

《大雅·文王之什·緜》:

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讲的是亶父迁岐的故事,这里亶父同样通过占卜,决定在周原住下。

《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有声》:

文王有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这里赞美文王迁都丰京、武王迁都镐京的故事,从中看出周王亦是通过占卜迁都镐京。

——《书经》

《商书·盘庚下》:

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

说的是盘庚迁都亳邑的故事,为了说服臣民搬迁,同样借用“卜”的权威。

《周书·洛诰》:

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澧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獻卜。

讲的是成王营建洛邑的著名传说,依然是以卜安妥。

可见从殷乃至春秋时代,帝王在决定都城城邑的选址和兴建时都要经过占卜。《礼记·表记》里的一段话,则更为清楚地表明了这种占卜即“卜宅”的必不可少和个中意义:

子曰:大人之器威敬,天子无筮,诸侯有守筮,天子道以筮,诸侯非其国不以筮,卜宅寝室,天子不卜处大(太)庙。

这段话主要介绍何时用卜何时用筮的礼制秩序,即天刊决定国家大事时,不用筮,而要用卜的方法,但行进途中则可以用筮,诸侯在自己的国家里,可以用筮,但不在自己的领地时则不可用筮。诸侯要交易宫室时,则一定要用卜,但天子则无需卜太庙,因为建国时已经卜定了太庙为吉祥之地。可知当时占卜程序具有一定的礼制规范,同时营建宫室算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件,非要占卜不可,且占卜又具有绝对的权威而不可更改,即所谓一锤定音,故太庙无需再行占卜的道理也就明白了。

披麻戴孝的死者亲属

如果说以上的记载都是有关或天子或诸侯的事,不能以点代面的话,那么《周易》则是许多普通人占卜的总汇。据李镜池先生考察,其中涉及居室及家庭生活的占筮记载不下二十余种。这种帝王用卜普通人多用筮的事实也表明了“龟卜”的级别比“筮”的级别高。

由此可以断定卜宅活动在中国的殷商——春秋之际的广泛流行,而从上述的有关“卜宅”的描写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卜宅”的功能是判定营建城邑及宫室住宅的时间和地点是否吉凶,其最终关心的焦点是吉凶问题,即是否顺乎天意。作为卜筮内容之一,卜宅显然是一种纯巫术的东西。

所以说:风水源于巫。 BSgDOVFrsavUS4j6hLzUE71hsxebqnJDmAWt9a9Rii+hbs0pVjBXoJV/rb1Fjbf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