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人生的挑战

什么是人生的挑战?换言之,人生的挑战为何?简单而言,所谓“人生的挑战”,即人类必须思考和面对的人生问题。事实上,人类必须面对的人生问题很多,而有三个人生问题长久以来为人们所确信,即社会生活、工作、爱情,这三个方面不断地面对我们、逼迫我们,向我们发起挑战,任何人都无法逃避,而只有拥有足够社会感的人才能解决它们。

一、自我观念

每个人对自己、对人生的问题都有一个“观念”,一个生活样式,一个运动定律,会把他牢牢抓住,虽然他不了解这个观念,也不能说明。这个运动定律是在童年的狭小范围中出现的,在没有经过分辨与思考的情形下,潜意识中运用人天生的能力以及外在世界的影响,而发展出来的,这一过程不受任何用数学方程式表达的行动限制。

个人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显示出他对于自己的力量、能力,有着一定的看法,而且从一开始,他对于自己在任何情况下行动的困难或者可行性就已有了很清楚的见解。换言之,我们确信人的行为出自他的观念。对此千万别感到惊奇,因为我们感受到的并非事实,而是外在世界,即主观形象的反映。当我们做心理学研究时,不要忘掉塞内加的话。在解释现实中存在的重大事实时,往往会在我们的生活风格中有所表现,而只有直面和解释相冲突的事实时,我们才会在直接经验的细节方面改正对事实的看法。在不改变人生观的情形下,允许因果影响到我们的判断。事实上,人看到一条毒蛇过来,是真的毒蛇,还是只是相信那是一条毒蛇,对他的效果都是一样的。骄纵的孩子在母亲离开时就会焦虑,他怕小偷,那么不论是否真的有小偷,他都会同样的怕。甚至在向他证明没有小偷之后,他还是会怕。患广场恐惧症的人不敢到街上去,因为会觉得地在摇;在没有病的时候,如果地真的摇起来,他的行动也不会两样……这些人都会按照信念行动,信念者没问题,那么客观上,他们的行为是正确的。

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律师,他对工作已完全失去了兴趣,事业很不顺利,他自己说是因为没有能带给那些来咨询的顾客好印象。他总觉得自己很难和人交往,尤其是和女孩子在一起,会非常害羞。勉强甚至可以说是厌恶地结了婚,不到一年也就离婚了。现在不仅“隐居”在父母家,而且生活费大部分也由父母承担。

再举另一个例子,有一个独生子,非常受母亲的溺爱,并且母亲也说服了孩子的父亲,他们都相信他有一天会成为一个令人佩服的人,这孩子也一直如此要求自己、期待自己,他成绩优异,似乎证明他的想法的确没错。大部分惯坏了的孩子不能对任何事情说“不”,像许多那样的孩子一样,他染上了手淫的毛病,解脱不掉,而且不久使他成为学校女孩子们的笑料。他因此完全不和她们来往,但是却想象自己在爱情与婚姻方面能获得最光辉的成就;不过感觉只有母亲能吸引他,而母亲也完全被他支配,有相当时间,他把性方面的幻想和母亲连在一起。从这一案例也可以很明显看出,所谓的“俄狄甫斯情结”(Oedipus complex)不是一个“基本事实”,而只是母亲纵容的、恶性的、不自然的结果。这一点,在这个虚荣的男孩觉得自己被女孩子出卖时,在他没有发展出足够的社会兴趣,而不能和他人很融洽地打成一片时,便可进一步明晰。

上述材料其实省去了许多与之相配合的事实,但我们觉得这样就足够了。有一件事情是很清楚的:这个人一生始终都没有变。总是想出人头地,可是在对成功没有把握时,又一定会逃避。他的人生理念——他自己不知道,由我们推想出来的——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表达:“既然胜利不属于我,那我就撤退。”打败他人成了他最终奋斗的目标,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不得不承认他的做法是正确的、聪明的。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没有“道理”,也没有“常识”,有的只是我所谓的“私有聪明”。若他的某些想法被客观事实否定了,他仍会采取照旧的行动。同样的错误程序,在动物的世界里,也可以看到。有一条小狗在马路上跟随主人训练,当它觉得自己技巧有了进步时,某天,突然跳上了一辆开着的车子,并被抛了下来,但并没受伤。这当然是罕有的经验,小狗几乎不可能对这件事有本能的反应。它以后在训练方面有更多进步,可是却无法诱使它接近失事的地点。因此,也很难用“制约反射”(conditioned reflex)的话来形容。不怕街道,不怕车辆,但是怕出事的地点,做了一次人常做的那种一般推论:该责备的不是自己的不小心、没有经验,而是那个地方。在那个地方总是有危验威胁它,它和许多其它采取类似程序的动物很相似,都执著地认为:这样就再也不会在“这个”地点被伤害了。

在神经症里常常可以看到类似的结构。患者不仅惧怕失败,而且害怕丧失自己,于是误认为自己身体与心理的症状,是不能解决的,因而精神激动,而这又被他们拿来保护自己从生活中撤退。

显然,不是“事实”影响我们,而是对事实的解释。在解释这些实际事件时我们所表现的或多或少的信心,是永远不够的,要看解释是否有矛盾、看解释产生的行动是否成功。对于没有经验的孩子以及不合群的成人这一点尤其重要。不难看出,因为我们的活动领域常常很有限,也因为小的错误、矛盾常常在没有任何努力或是别人的帮助之下,在不太难的情形下得到调整。这也使得我们的生活样式一旦形成之后更容易抓住它。只有明显而重大的错误我们才会去仔细考查,而这只有在那些不以个人优越为追求目标,愿意透过合作方式解决人生问题的人身上才发生。

至此,我们得出:每个人对自己、对人生的问题都有一个“观念”,一个生活样式,一个运动定律,会把他牢牢抓住,虽然他不了解这个观念,也不能说明。这个运动定律是在童年的狭小范围中出现的,在没有经过分辨与思考的情形下,潜意识中运用人天生的能力以及外在世界的影响,而发展出来的,这一过程不受任何用数学方程式表达的行动限制。它是孩子的艺术品,用来为他的目的,指导与使用所有“本能”、“冲动”,以及从外在世界与教育获得印象。它不能从“有的心理”(Besitz)的角度去了解,必须从“用的心理”(Gebrauch)的角度去了解。“型”、“类似”、“差不多”、“相同”,这类字眼,常常只是因为语言的贫乏才用的(语言没法用简单的字眼表达永远都存在的微妙差异),或者说,只是统计学上的可能性。若因为看到它们存在的证据,而定下不变的规则,那是错误的;它对个案的了解毫无帮助,只能帮助对整个视野,独特个案存在于其中的整个视野的了解。举例说,强烈自卑感的诊断,对于个别案例性质的了解,到诊断的这一时候为止,没有任何帮助,也不表示教育或社会环境方面有任何缺点。这些缺点以永远都在变化的形式在个人对外在世界的态度上表现出来。因为孩子创造力的干预、由创造力产生的解释的干预,形式对于每个人而言都不尽相同。

显然,这许多解释,可能真的和现实世界以及它的社会要求冲突。个人对自己与人生要求的错误想法迟早会使得他和冷酷的现实冲突:现实要的是和社会感一致的解决办法。冲突的结果可以比拟成电击,失败者会认为他的生活风格经不起人生外在因素的考验,这一意见不会因为电击而消失或改变。对个人优越的追求,仍旧不变,震撼的结果,只能发生在以下情形中:当事人的行动领域变得更加狭隘,而狭隘领域也多少受到限制;其次,当事人会把让他的生活受到失败威胁的任务除去;最后,他会从自己还没有做好正确应付准备的问题前撤退。不过,震撼的效果有心理的,也有身体的。它贬低了剩余的社会感,造成人生的各种错误,因为它迫使人逃避,神经症的情形就是如此;再有就是迫使人走上反社会的歧途。在这条路上,他仍旧会在剩余的行动领域内采取行动,但是这绝不表示他是在勇敢地行动。各个事例都很清楚地证明,在个人的世界观里,“解释”是很基本的决定一个人的思想、感觉、意识和行动。

二、生活风格

个人心理学通过假定人生问题的知识以及人生问题对个人的要求的知识来发展人生风格的技巧。人生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程度的社会感和整个人生的紧密结合,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强烈自卑感以及随之而来的后果。

人生和寻找人生意义是人客观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不断积极探索的问题。人们不会随便拒绝任何发现它们的方法与途径。个人对人生意义的解释不是小事,因为它是测量思想、感情、行动的终极标准。不过,真正的人生意义是在行动错误的个人所遇到的障碍中表露出来的。指导、教育的作用在于使真正的人生意义得以实现,缩小与个人的错误行动之间的差距。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提出使在迷雾中发展的心理学出现了文艺复兴般的鼎盛。无所不能的人类命运之主,在性欲力(sexual libido)的名义下复活了,地狱的痛苦在下意识中得到小心而全面的描述,原罪也在罪恶感中得到同样的表现。天堂没有被列在单子里,但是以后创造的各种“理想”目标也支持了这一观念,改正了这一省略。尽管如此,这一创造是一个要在意识的字里行间看出意义的值得注意的尝试,是往生活风格,往个人的运动路线,往人生意义的重新发现方向走了一步。尽管心理分析的创始人,沉迷于他的性隐喻,没有能觉察到在人类前面盘旋的这一目标。此外,心理分析被骄纵儿童的世界拖累得太厉害了,使得它总是把这一类型看作心理结构的永恒样式,也使得它看不到作为人进化一部分的精神生活的较深层次。它暂时的成功是因为无数骄纵放肆的人的倾向的缘故,这些人高兴地接受了心理分析的观点,认为这是可以普遍应用的规则,也因此强化了他们自己的生活风格。使用心理分析技巧的人以很大的能量、耐心,来显示人的姿态、症候和性欲是联在一起的,使得人的行动看上去像是依赖一个在本质上是虐待狂的冲动。个人心理学第一个清楚地指出,后面的这些现象——骄纵儿童的愤恨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不过,心理分析也有一条认识进化冲动的途径——对冲动的暂时适应。可是,这一努力并没有成功:它以常见的悲观样子把死亡意愿这一观念看成是人必须要完成的目标。这不是积极的适应,而是通过依据不完整的、有些问题的心理第二基本律,将人生看作是期待一个拖拉了几十年的死。

个人心理学坚定地站在进化的立场,从进化的观点将所有人的奋斗看作是追求完美的奋斗。对生命的渴求,物质的、精神的,都是不可改变地和这一奋斗连在一起的。因此,到目前为止,据我们所知,每一心理表达形式出现时,都是由负面情况向正面情况的运动。每一个人在他生命开始时,都为他自己采纳了一条运动规律,为了顺应这条规律,他有相对的自由,利用他内在的能力、缺陷以及他对周围环境的最初印象。运动规律人人不同,有不同的节拍、旋律、方向。每一个人总是在那里拿自己和那无法达到的完美理想相比较,总是受到自卑感的控制,因此被它驱策而前进。由此我们可以推论从永恒的观点说,亦或是从想象的绝对正确的观点说,每一运动规律都存在着问题。

因此,个人心理学通过假定人生问题的知识以及人生问题对个人的要求的知识来发展人生风格的技巧。很明显,人生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程度的社会感和整个人生的紧密结合,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强烈自卑感以及随之而来的后果。自卑感种类繁多,但“闪避”与“迟疑不决”是它的主要形式,和自卑感同时出现的那些相互关联的肢体与精神现象,我们称之为“自卑情结”;不断地追求优越,要超人一等,可称为“优越情结”,这种情结,不顾人的社会感,总是向往个人表现来遮盖“自卑情结”。一旦清楚了解了一个失败案例中的各种现象,准备不足的理由就应该在童年早期去找。用这个方法,可以成功地得到一个内部一致的生活风格的真实图像,同时也可以在失败的案例中,成功地评估生活风格与社会感之间的差异程度。在这类案例中看到的人总是缺乏与其他人交往的能力。因此可以说,教育家、老师、医生、牧师的任务是要增加人的社会感,加强人与人合作的勇气。要怎样做呢?告诉他失败的真正原因,同时让他信服,告诉他,他对人生的想法是错误的,使他能更加真实清楚地坚信生命带给人类的意义。

只有掌握关于人生问题方面的详尽知识、了解社会感方面的细小缺乏,自卑与优越情结里的缺失以及所有人错误里的缺乏,才能完成这一任务。同样,辅导人士也必须对那些出现在童年时期的阻碍社会感发展的环境与情况有广泛的了解和丰富的经验。

三、人生问题和任务

社会生活、工作和爱情是长久以来人们所确信的有关人生问题划归的三个主要方面。这些不是随便的问题,而是不断面对我们,逼迫我们,向我们挑战的问题,不给我们一点逃避的机会。

社会生活、工作和爱情是长久以来人们所确信的有关人生问题划归的三个主要方面。这些不是随便的问题,而是不断面对我们,逼迫我们,向我们挑战的问题,不给我们一点逃避的机会。我们在生活风格的基础上对这三个问题所做的回答可以在我们对它们的整个态度中看出。三个方面彼此之间有着紧密关系,因为要恰当地解决它们都需要有足够的社会感。不难了解每个人的生活风格都或多或少反映在他对每一方面问题的态度上。对于那个目前还遥远的问题,或是看上去情况有利,不难解决的问题,这个态度不那么清楚;当个人的资源受到比较严酷考验时,态度就会比较清楚。宗教、艺术的问题,往往超越了一般的解决办法,这三个方面都能看到。三个方面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了相互联系,提供生活必需品,以及照顾儿女,人们不得不结合在一起。人既然在这个地球上生活,就必须面对这些问题。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所以只有和社会结合在一起,拥有物质、精神的食粮,分担事物,努力工作,以及传宗接代,这样才能在宇宙关系中活下去。人在身体上与精神上能够担负起这些任务,因为他在进化过程中,追求身体与精神双面的发展。所有的经验、传统、戒律都是人在克服困难的奋斗中所做的努力,不论是对的、错的,还是暂时的、永久的。人类在奋斗中现在达到的阶段,在今天的文明中,我们可以看到。但由于人类的活动都表现在由负而正的成就上,因此,不论个人或群体都有种根深蒂固的自卑感。完美的目标正在前方指引着我们的前进。

无论如何,这三个方面以社会感或社会兴趣为基础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只有拥有足够社会感的人才能解决它们。人也许会大胆地说,到目前为止,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那样数量的社会感。可是人类的进化还不够深远,人对社会感的吸收还不够完全,它还不像呼吸或者立姿那样在人的身上自动地发挥作用。我们不怀疑有一天——也许还很遥远——人会达到那一阶段,除非人在那方面的发展遭到破坏;在我们的时代,只有少许的理由会使我们情不自禁地想到可能会出现的那样的情形。

其他所有问题的首要目的都是要解决这三个主要问题。次级问题可能和友谊、同志感情以及对国家、民族、人类的兴趣有关;解决问题的准备工作,不论对错,在他生下来的第一天就在和母亲的关系上开始了。孩子需要有和周围陌生人生活的经验。由于母爱的进化发展,母亲在性质上是最适合给孩子这一经验的伙伴。母亲是一个人社会感开始发展的第一个伙伴。她要他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整体的一部分,要他和他的世界里的其他人建立正确的关系,他最早的冲动是从母亲那里得到的。

被溺爱的孩子会用不同的方式,极力使能够满足他希望的情况不发生变动,如果变动真的发生了,那么孩子会利用抵抗行动或反动,较主动或被动地来达到他的目的。不论问题是向前还是退后,完全发展的程度主要在于孩子的活动态度,虽然要求解决的外在情况(外在因素)也必须考虑到。在类似的病例中,体验到的成功为后来提供了可遵循的范例。

骄纵的孩子,出了骄纵他的圈子,往往会觉得经常受到威胁,就像在敌国中生存一样。他个性的种种特色——尤其是他时常让人难以想象的自我怜爱、自我仰慕——都必须和他的人生意义相配合。由此可以看出,所有这些结果都是人为的成品,是后天的培养,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童年时期还有其他的障碍,也像骄纵一样妨碍着社会感的形成。在考虑这些障碍时,必须再次排除任何基本的、统御的、因果的原则,我们在这些障碍的成效中看到的只是一个可以用统计学上的或然率加以表达的误导冲动。此外,每个人所展示的品种与独特性也不可以忽视。这是孩子在形成他的运动规律的过程中,他的近乎任意的创造力的表现。这些障碍包括父母对孩子的忽视,以及身体器官的缺陷,这两项,也使得孩子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兴趣偏离“共同生活”,而仅仅把注意力转到自己的危险与福利上。

关于童年的这三个障碍表明,孩子的创造力在努力克服它们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一切成功、失败要看生活风格,以及个人对人生的态度,这一点他大部分不知道。我们谈到决定三项障碍结果的统计学或然率,同样,现在也必须证明,人生的问题无论大小,都展示了一个单一的但是重要的统计学或然率。那是问题造成的测验个人对问题态度的震撼或然率。人无疑可以以某种程度的确定性预言在一个人和人生问题接触时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发生,但是必须记得,任何假设,在结果证实它之前,都不能视为是正确的。

个人心理学是凭着它的经验和或然率法则能够测知人生过去的观点,这是任何其他心理学方法做不到的。毫无疑问这是它的科学基础的一个有力的证据。

儿时去幼稚园,到学校表示什么意义?是使自己在家里成为有用的一员,在游戏中扮演一个恰当的角色,能像同学一样和人相处。除了这方面的意义外,上学也是对他的合作能力的进一步考验。在那里可以观察和培养他与人在一起工作的能力。

虽然,学校从效果上看,像一场考试,但一开始就可以显示孩子的合作能力。孩子在学校可以增进他的社会感,使他在踏入社会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正是因为了解到这些事实才使我在学校里成立个人心理学顾问会,协助老师找寻适当办法来教育落后的孩子。

到目前为止,一直生存在人生后台的孩子越来越接近人生的前线了。要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对其他人有兴趣——经过发展的兴趣。关键就在于这方面的准备工作。这时,可以看到不合群、疑心、猜忌、幸灾乐祸,各种虚荣和敏感,与人相处时的激动、怯场、欺骗、撒谎、诽谤、过度的野心,以及许多其他特色。那些接受过以社会为目标的教育的孩子会很容易获得朋友,也会对所有影响人类的问题产生兴趣,而且愿意为它的褔利调整自己的观点与行为。他们不会用不公平去吸引人注意的办法来求取成功。他们一般都很友善地在社区中生活,虽然也会反对那些对社会有危险的人,因为,这种鄙视的感觉即使对于最人性化的人来说也没有办法去除。

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可以不朽,是因为有后代,因为对文化的进步有贡献,那才不会被那样的考验吓倒。不过,许多人害怕被完全毁灭,迅速的身体恶化与神经崩溃就是证据。更年期危险的迷信使许多女人极端困惑,特别是那些把年轻美貌奉为至上信仰的女人,在这一时期会非常痛苦。常常采取防卫性的敌对态度,总像是要面对不公正的攻击,因而被弄得心情沮丧,最后又可能发展成为忧郁症。我们今天的文化,毫无疑问,没有给予年长的男女应得的地位。他们应该有这样的地位,至少,有机会为自己创造这样的地位,那是他们不可侵犯的权利。不幸的是,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合作意愿有很大的限制。他们夸张自己的重要性;坚持自己对一切的知识比其他人高;埋怨自己的各种不便。结果,给别人带来的只有麻烦,也给自己制造害怕的气氛。

有过一定经验的人,在平静与同情地反省过后,应该知道,人生问题经常以接受和拒绝在考验我们的社会感程度。

四、人生的奋斗

当一个人有了目标并为之奋斗时,他将永远都到不了一个终点,因为外在世界的刺激对他产生的影响不断地变化,使他无法获得完全的满足。在奋斗中,一定也发挥出我们所谓的灵魂、精神、心理、理性的能力,以及所有其他的“心理力量”。

当一个人有了目标并为之奋斗时,他将永远都到不了一个终点,因为外在世界的刺激对他产生的影响不断地变化,使他无法获得完全的满足。在奋斗中,一定也发挥出我们所谓的灵魂、精神、心理、理性的能力,以及所有其他的“心理力量”。虽然,在考虑心理过程时,已经进入了超越的领域,我们在不放弃自己观点的前提下,仍旧可以宣称:灵魂,作为生命过程的一部分,一定在基本特性上和母体,它由之而来的活细胞相似。这一基本特性尤其可以在完成下列任务的不停地努力中看到:①由外在世界的要求达成有利安排,②克服死亡,③努力奋斗,求取一个理想的最后形式,④借相互的影响与协助,达到优越、完美、安全的目的。克服、征服是生命的基本法则。人奋斗,求自保,求身心平衡,求身心成长,求完美,都说明了这一点。

在求自保的奋斗中,可以见到下面现象:对危险的了解与避免、繁殖、合作,以及每一个对上述现象有贡献的人的社会性成就。繁殖是一条进化的途径,目的在使身体的一部分在个人死后仍能继续下去;而合作指人类发展各方面的合作,合作愈好,力量愈强,自然成功的概率就愈大。

人的身体总是在不断努力使其在同一时候,补足它的所有重要部分。

这是进化的奇迹。人在受伤流血时,血液会凝结,水、糖、蛋白的供应会维持下去——很大程度是得到保证的:血液与细胞会重生;内分泌腺也会同时采取行动,这些都是进化来的,显示有机体有力量抵抗外来的伤害。这种抵抗力的维持与加强乃是许多血脉广泛混合的结果,使得缺失减少,优点继续并且扩大。在这一点上,人的结合,也就是说社会也采取了有帮助的、成功的行动。乱伦的禁止在追求共同存在的奋斗中几乎完全被看作当然的事。

在追求完美的奋斗中,人的心理平衡经常受到威胁,总是处在一种心理不安的状态,在完美的目标之前,感到自己无奈。只有当他在向上奋斗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已经到达了一个满意的阶段,他才会有安静、价值与快乐的感觉。在下一刻,他的目标又把他继续向前推,因此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人就一定会有那种对他不断施压要求克服自己的自卑感。成功之径,各不相同。一个人体验的自卑感越强,克服的冲动则越有力,不安的情绪也会随之强烈。但情感及情绪的攻击,会对身体的平衡有一定影响。身体透过自律神经系统,迷走神经,以及内分泌系统的途径,给自己带来了变化:血液循环,分泌物,肌肉紧张度,以及几乎所有器官都出现了变化。作为暂时的现象,这些变动是自然的,仅仅是根据人的生活风格产生的不同表现而已。但若持续下去,就会成为功能性的器官神经症,此病与神经病相似,都是源于人的生活风格。在因自卑而失败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风格往往显示逃避问题的趋向,以及用延续已经出现的身体、心理的震撼症侯的办法,来使自己继续逃避。心理过程以这样的方式对身体产生作用,同时也对心灵产生作用。 3fFA20za1L3DOBh3rfOmWVAyyvlMuSS5Xj0l4t7FLIzgqiYA2iFWZHjHbyUjiSI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