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 02

秘诀二:操纵御人本领

公司要发展,必须要御人到位,没有人才的保障,就不可能一步一步把公司推向壮大,因为智力是公司出大的源泉。这就要求公司老板能认真对待每一个员工,让他们有盼头有于劲,争当“高、精、尖”。一个缺乏人才的公司,只能打肿脸充胖子;靠小技巧与人争天下。因此,人才济济,是做大公司必须选择的第二条捷径。

一、先把好脉,再对号入座

人才犹如冰山,浮于水面者仅30%,沉于水底者达70%。

每个下属的个性都有差异,这是因为所处的坏境、不同的经历、所受的学识等方面的影响形成的。

只有了解人的个性特点,才能够真正做到管理好公司。

人才也是常人,只是比常人多了一些专长和技术。

要做大公司,必须有一帮好手,保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才行。其实,在你创办公司时,手下可能就有了一批不错的人,但并不能全部了解,还得有一个认识和了解的过程,这就要求先把好脉,再对号人座。

不了解一个人,就不能用好一个人。这句话对任何一个老板而言,都是真理!惟其如此,才能力戒盲目用人。因此,现代公司中流行“识人才能用人”的口号。

怎样才能识人?其先决条件在于能公正无私,一视同仁;老板必须具备如此胸襟,方能发掘真正人才。人才犹如冰山,浮于水面者仅30%,沉于水底者达70%。

归纳识人之难原因,首先是客观障碍:

1. 人不能以科学方法分析试验。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外有所感于物虽同,内有所触于心则异;人之表里未必如一,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有诸内者,未必形诸外,愿乎外者,未必存乎内。所以孔子曾说:“以貌取人,失人之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2. 人之学行,因时而易;互有长短,隐显不一;其变化因时因地均各有不同,甚至同一人在同一日情绪亦有所变异,起伏难测,捉摸不定。

其次是主观障碍:

1. 好恶爱憎囿于个人心理偏见与成见,此即心理学上之晕轮效应,评价者对被评价者一、二种品质具有良好印象时,对所有品质都评价高,反之亦然。因此,憎者惟见其恶,爱者惟见其善。孟子说:“人莫知其子之恶,人莫知其苗之硕。”司马光也讲:“心苟倾焉,则物以其类应之,故喜则不见其所可怒,怒则不见其所可喜;爱则不见其所可恶,恶则不见其所可爱。”故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人可去邪勿疑,任贤勿贰。有时老板本身缺乏鉴评他人之能力,或私心自用,忌真才、喜奴才,以求巩固其既得权益,亦因而埋没人才。

2. 受资历、资望、资格、现实问题等因素的限制,人才易被埋没。我们若一旦误奸为忠,误恶为善,误愚为智,则必误人误己,败事有余。反之亦两失其平。故欲求知人善任,必先去除上述障蔽,方能奏其功效。

个性各异,每个下属的个性都有差异,这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的经历、所受的学识等方面的影响形成的。具体讲,决定个人之因素甚多,包括出身、背景、环境、习惯、交友。阶层、职业、生理、动机、愿望等。故身为老板,要知道下层的个性,必须客观了解对方体形、容貌、身世、品德、性格。修养、智能等情况,而加以深切体察,设身处地,了解对方本质及其环境,做合乎情理的评价,万不可先人为主,臆断为事。

要成为一个有远见的老板,必须懂得人是有个性、有特征的,只有了解人的个性特点,才能够真正做到管理好公司。古人指出:用骏马去捕老鼠,不如用猫;饿汉得到宝玉,还不如得到一碗粥。用物、用人,在于得当;使用不当,埋没了宝物、人才,还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在管理中应根据人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使用。这方面有许多正面见解,·现不妨从另外一个方面举8条识别人才的方法:

(1)有德者不看重金钱,不能用物利去引诱他,可以让他管理财政;

(2)勇敢者蔑视困难,不能用艰险去强迫他,可以让他处理紧急事务;

(3)睿智者通达礼数,明于事理,不能假装诚信去欺骗他,可以让他负责要事;

(4)愚拙者容易被欺骗,不可从事谈判、判断工作;

(5)不忠者容易动摇,不可让其知道商机;

(6)贪图钱财者容易引诱,不可管理钱财;

(7)重情者容易变换观念,不可让其做决策者;

(8)杂乱者容易把事情弄得乱七八糟,不可从事井然有序和长效性的工作。

获得人才,实际有一个爱才、用才的问题,也有一个获才的技巧问题。人才是客观存在的,是众多的,只要你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人才,获得人才。获才是有条件的,不具备条件,人才就难以获得。这需要:

1. 慧眼识才

人才并非有三头六臂,和常人有显著的异处。人才也是常人,只是比常人多了一些专长和技术。认识人才,需要有哲学家的眼睛,辩证的思维,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能只看貌相、文凭、学历,更不能只看出生,籍贯等等。人才的本质是真才实学,没有真才实学就不是人才。

2. 诚心爱才

所谓“诚心”,就是要真心爱才,爱才若命。不是搞花架子,表面上爱才,实际上并不爱,或者不会爱才,不会用才。三国时刘备为什么能请出诸葛亮,就是因为他真心爱才。心诚则灵,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得到孔明辅佐,建立了西蜀大业。

3. 爱才有方

所谓“有方”,就是能够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和条件。人才的效能发挥是需要一定环境和条件的。不为人才创造效能发挥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不能使人才处在最佳位置,发挥出应有作用,人才虽得,迟早还会失掉。

二、用人应避其短用其长

要做大公司,用人是关键。但任何人都有长短,用人不能面面俱到,必须避短用长,这样到处都可以发现人才。

用人就要用到位,用不到位,等于误用人才。小才大用,大才小用,都不是理想的用人准则,惟有适才专用,才能使人发挥他的极大能量。

事业为本,人才为重。事人相宜是“善任”的重要原则。

经营者要真正做到“善任”,首先应该从事业的全局出发,充分考虑人才的具体特点,把他放到合适岗位上。假如不把各人的才能用到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去,那对人才是一个压制,对事业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每个人的长处和才能各属特定类型,有的擅长分析,有的擅长综合,有的擅长技术,有的擅长管理,有的精通财务,有的善于交际,特定类型的才能应与特定的工作性质相适应。

工作对人的要求不同,才能与职务应该相称。给予他的职务应最能刺激他发挥自己的优势。职务以其所能和工作所需结合而授,叫“职以能授”,这样,既不勉为其难,也不无可事事。扬其所能,其工作自然积极,管理效能也必然提高。

当然,用人所长,并不是对人的短处视而不见,更不是任其发展,而是应做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有些人的短处,说是缺点并非完全确切,因为它天然就是和某些长处相伴生的,它是长处的一个侧面。这类“短处”不能简单地用“减去”消除,只能暂时避开,而关键还在于怎么用它。用的得当,“短”亦即长。克雷洛夫有一段寓言说,某人要刮胡子,却怕剃刀锋利,搜集了一批钝剃刀,结果问题一点也解决不了!

老板不仅要熟悉下属的长处,而且还应帮助下属认识自己的长处,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从而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老板应该经常向被管理人员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了更大地发挥你的作用,你还需要我做些什么?

三、善于因事设人

要做大公司,有时候就是在办一些事情上遇到了妨碍,因为处理人事关系是管理人案桌上的大事,因为它属于开发人力资源的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你就会被拖得精疲力尽。这就要求:看事情难易,不看人情深浅!

简单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弱项,然而一个办公室或一个公司里的职务就是那么多,如果根据取长弃短的原则给每个人安排一个职务,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硬要安排,只能是形同虚设,毫无意义。

所以,高明的管理人善于因事设人,而不会因人设事;他会尽量坚持取长补短的原则,给每个下属安排一个最适合的职务,但又不顺从他们,而是在职务的限制下自由发挥。这就是因事设人。

“因人设事”之所以与“因事设人”相对立,是因为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用人态度和方法。公司管理人不应该漠视公司的实际需要而安置“多余人”,安置“多余人”只能给公司带来人浮于事的不良效果。因此,“因人设事”是公司管理人不可不重视的戒律,而以“因事设人”为行之有效的用人原则。这就要求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来挑选合适的人选,把合适的人才聘用到合适的职位上工作,加速公司工作效率。

一般来讲,“因人设事”有8大弊端:

1. 使公司管理出现人员“拥挤”的现象,从而使公司效率低下;

2. 给公司管理带来复杂的人际关系,以至于形成“关系网”;

3. 由于人浮于事,从而使公司的具体工作没有秩序,没有标的;

4. 会把公司的本位工作置于次要地位,而夸大人情的作用;

5. 会使公司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逐步失去内在的活力和竞争能力;

6. 会使公司人才遭到创伤,因为不正常的人际关系会制约有用人才发挥作用;

7. 会给公司岗位职责带来破坏作用;

8. 会给公司带来“僧多粥少”的管理困境,从而造成经济效益短缺,财政支出浪费的现象。

“因人设事”的弊害非常多,最致命的一点是给公司恰如其分地运用人才带来负面效应,从而使公司彻底丧失内部管理机制,出现任人惟亲的恶果。

一位对公司抱有责任感的管理人,千万要在“因人设事”与“因事设人”两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否则就会重创公司发展的活力。

与“因人设事”相对立,人要因事而设,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具体做法是:

1. 各就其位

事业为本,人才为重,人事两宜是用人的重要原则。人事两宜,包括两个含义:第一按照需要,量才使用。社会的发展不仅迫切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且也为发挥人才的作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积压人才,用非所学,不把人才分配到最能发挥其专长的地方去,强人所难,就会影响公司的发展。第二要了解人,而且要了解得彻底,还要有全面的观点,在使用人才时要职能相称,量才适用,适才所用。人才是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要做到大才大用,小才小用,使相应的人才处于相应等级岗位,把人的才能、专长与岗位、职务、责任统一起来。

选人用人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全局,教育人们服从需要和分配,而且必须考虑人才的志趣、特长、气质、能力,做到合理使用,让每个人去干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为他们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条件和机会,不要强人所难。这样既能避免大才小用,造成人才有余,浪费人才,也能避免小才大用,才不称职,贻误工作。

2. 尽其所长

高明的管理人在管理人才时,总是根据人才的潜能、特长和品德合理地使用它们,分配给人才使用的权力必须足够使其发挥作用,如果出现错误,结合其优势督促人才合理改进,人才自然会愉快地接受。如果分配给人才的职位,根本不能发挥他们的才能,在这种情况下,人才连适应都来不及呢,哪里还能发挥什么天才呢?

3. 因人而宜

用人需根据人才的条件进行安排,人才发挥作用建功立业也同样需要有客观条件,条件不具备时,人才即使有比尔·盖茨、戴尔、杨致远的能力,也会徒劳而无功,发挥不了作用。另一方面,人才各有不同,有的人善于按最高管理者意思做事,能做到这点时,他不很容易满足;有的人志在管理好全局,全局管理好了,他就会高兴;有的人懂得管理社会事物,懂得什么事现在可以做,什么事将来可做,善于适可而止,长远安排;如果能辨别以上各种情况,那么这个管理人才能真正称为伯乐。

管理人要做一个现代的伯乐并不难,只要你在人与事的主次上恰当把握,就会做到因事设人,而不是因人设事。这样就会使公司形成每个人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每项工作都有合适的人来完成,从而提高公司工作的整体效益。一个公司要充满生机,前提是人人有其责,事事有人做,时时见效率。而这正是因事设人的益处。

四、不让“权力”绊住你自己

要做大公司,掌权是个技巧和艺术问题。对掌权者而言,始终把权力捆在自己身上显然是错误的,因为高明的授权法是既要下放一定的权力给部下,又不能给他们以全受重视的感觉;既要大胆信任,又要有一定的牵制。若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成功管理人,就必须深谙此道。

一个成功的管理人应该懂得“一个人权力的应用在于让他们拥有权力”,掌握授权这一领导艺术,需要注意的是授权虽然重要,但并不是人人都会授权,授权不当比不授权造成的后果更严重。正确的授权做法是:

1. 择人授权

即根据下级的能力大小和其他个性特征等区别授权。对于能力相对较强的人,宜多授一些权力,这样既可将事办好,又能锻炼人;但对于能力相对较弱的人,不宜一下子授予重权,否则就可能出现失误。同时,授权时应考虑被授权者的其他个性特征。对于性格外倾性明显者,授权让他解决人事关系及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的事容易成功;对于性格内倾性明显者授权他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则容易成功;对于要求做出迅速和灵活反应的工作,授权让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处理就能成功;对于要求持久、细致严谨的工作,授权让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处理就可能效果良好。

2. 当众授权

当众授权有利于使其他与被授权者相关的部门和个人清楚,管理人授予了谁什么权、权力大小和权力范围等,从而避免在今后处理授权范围内的事时出现程序混乱及其他部门和个人“不买账”的现象。

3. 授权有根据

管理人以手谕、备忘录、授权书、委托书等书面形式授权具有三大好处:一是当别人不服时,可藉此为证;二是明确了其授权范围后,既限制下级做超越权限的事,又避免下级将其处理范围内的事上交,以请示为由,貌似尊重,实则用麻烦管理人的办法讨好管理人;三是避免管理人将授权之事置于脑后,又去处理其熟悉但并不重要的事。

4. 授权后要保持一段时间的稳定,不要稍有偏差就将权收回。

如果授予一定权力后立即变更,会产生三个不利:一是等于向其他人宣布了自己在授权上有失误;二是权力收回后,自己负责处理此事的效果如果更差,则更产生副作用;三是容易使下级产生管理人放权却又不放心的感觉,觉得自己并不受管理人信任,有一种被欺骗感。因此,在授权后一段时间,即使被授权者表现欠佳,也应通过适当指导或创造一些有利条件让人以功补过,不必马上收权。

5. 授权不授责

组织管理原则中一直有权责对等这一原则,但授权却是例外,即授权后并不要求被授权者承担对等的责任。因为权责对等原则是针对某一职位应该拥有的权力而言的,若没有这一权力,则这一职位就没有必要设立。而授权对于管理人来说是一种可为也可不为的权力,而不是必须为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授权的实质就是请被授权者帮助他办事,是一种委托行为。因为,授权后,当被授权者将事情于得好的,应当给予奖励和表彰;当事情干得不如意时,管理人应该自己来承担责任,而不能将责任推给被授权者。

6. 授权有禁区

尽管从某种角度说,管理人能够授出的权越多越好,但并不等于说管理人将所有权都授出去而自己挂了空衔最好。如果这样,公司就没有必要设立管理人了。在授权问题上存在禁区,有的权多授好,有的权少授甚至不授更好。一般来说,授权的禁区有:公司长远规划的批准权,重大人事安排权,公司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向决定权,重要法规制度的决定权,机构设置、变更及撤消决定权,对公司的重大行动及关键环节执行情况的检查权,对涉及面广或较敏感的情况的奖惩处置权,对其他事关总体性问题的决策权。

五、不要“镇压”下属

如果可能的话,要尽量使用请求或建议的口吻代替直接命令,只是要在讲述中表达清楚必须做什么。

“镇压”下属者,必失人心,必不能做大公司。管理人命令下属一定要改正某个错误或缺陷,是一种典型的强制性改变方式,如果没有必要,切记不要使用;如果非这样不可,发布命令时一定要注意下面几点原则:

1. 要确定一个命令存在的实际必要。

你完全没有必要用发布一个命令的方式表明你是老板,如果你是负责人,人们绝不会不知道。

2. 发布命令的你要表现出希望下面马上执行的神态。
3. 绝不要发布你不能强制执行的命令。

某些没有经验的新老板常常做不到这一点,每当他们遇到命令执行不顺利的时候,就不知如何是好。

4. 发布命令要清楚、完整、正确而简洁。

别人必须听明白你想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不能让他们去猜。

5. 发布命令时要表现出绅士风度,不要拿出暴君的作风。

如果可能的话,要尽量使用请求或建议的口吻代替直接命令,只是要在讲述中表达清楚必须做什么。你发布命令的方式与这个命令被执行的好坏大有关系。

6. 口头发布的命令必须要求别人给你重复一遍。

我认为这一条规则很重要,不容忽视。做不到这一点可能导致严重的错误或者误解。

7. 命令少并不能减轻你的老板责任。

你应该在心中对形势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这样你就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或者在没有得到你的上司的命令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措施。

8. 监督你的命令的执行情况。

要记住,没有监督检查的命令就根本不能称其为一个命令,那只是一种美好的想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执行人员、监督人员和新老板最应重视的一点。你应该把它写下来,压到你的办公桌的的玻璃板下面,这样你每时每刻只要坐下来就可以看到它,它能提醒你随时站起来走出去,到工作现场去检查工作。

命令总是令人不快的,除非迫不得已,否则禁止使用。

六、宽严要分明

要做大公司,最忌讳宽严失度,号令不明。号令不明的原因还与公司老板发布命令时的态度有关,太宽松了下属心不在焉,不当回事,太严厉了下属心惊胆战,一不小心就漏掉了一句话,但又不敢多问。因此,必须该宽则宽,该严则严!

1. 该宽的时候

上司比下属更加勤奋工作,是天经地义的事,上司理应鼓足全力地工作。因此,遇到分配给下属他所不愿负责的工作时,也毋需太在意。

有时你会遇到下属如此不愉快地回答:“要我做啊!”“你说要做,我就做。”“科长,你自己负责不是更好吗?”遇到这种情形时,你最好不慌不忙,慢慢地对他说:“是吗?好啊!我做好了!”然后自己认真地去做。

可能你会为此动怒,可能你会忿忿不平。“为什么我得处处顾虑到下属?世界上竟有如此不合情理的事?”但是切勿发怒,因为现在的你正受到公司上下全体同仁的注目。

如果你因此被认定为是“器量狭小,爱耍威风”,岂不是更糟,成为一个充满朝气而且宽宏大量的老板才是最主要的任务。

但这也只限于刚上任时,若你一直处处为下属着想,是会被下属看轻的。因此,在与下属稍微熟悉之后,就必须严格执行自己的命令。

刚上任时,若遇到讨厌的下属抵制时,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呢?或许你会自忖:“这家伙,等我习惯之后,一定要采取报复行动。”相信这是人之常情,也毋须为自己的想法感到羞耻。

或许你也可用上述的想法来改变自己的心情,不过,当你真正地习惯一切事物时,复仇的情绪早已消失了。

2. 该严的时候

一般说来,公司和职员是平等的。因为职员是以雇用的契约为基础,方可成为该公司的职员,所以,两者可算是平等的。

但在公司体制内,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平等的,而是上与下的关系。在对下属下达命令时,不可忽略了自己的立场。

昨天你仍和大家在同一岗位上,如今却只有你被擢升为老板,相信你必定有些顾虑。周围的同事亦习惯了以前的做法,在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上,也不会有所改变。

起初由于众人无法适应新的转变,因此你亦不必太在意。但是,你必须尽早制造机会来明示你们之间的关系。若忽略了这一点,则有可能发生下属不遵从命令的情形。

你是以命令的心态面对下属,然而对方却误以为你只是单纯地与他聊天或者商量某件事情而已。

我们经常可以听见下面的对话。科长说:“你认为A案和B案,哪一个比较妥当?”下属回答:“A案不是比较好吗?”于是那位科长说:“好吧!那就请你做吧”。

虽然这位下属说话的用词并不妥当,但是那位科长的语气更犯了大错误。因为无论你再如何地等待,下属也不会主动地去做事。此时,你应当明白地告诉他:“那就这么决定了,你在这个星期内将它完成。”

只有该宽时宽,下属才能充分理解你的号令;该严时严,下属才不敢掉以轻心!

七、掀起员工的热情和干劲

要做大公司,不能没有几个挺天立地的核心人物,必须要让员工产生“挑大梁”的欲望,为公司贡献才智。

作为老板,仅仅了解职员的内心愿望还不够,不要以为多发奖金,多说好话就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人是很复杂的,要让他们为你卖命工作,需要你施展更细微的手段。

有几个方法可以让下属的需求获得充分满足,同时又能激发他们有“挑大梁”的热情和干劲,并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

1. 向他们描绘远景

管理人要让下属了解工作计划的全貌及看到他们自己努力的成果,员工愈了解公司目标,对公司的向心力愈高,也会更愿意充实自己,以配合公司的发展需要。

所以管理人要弄清楚自己在讲什么,不要把事实和意见混淆。

下属非常希望你和他们所服务的公司都是开放、诚实的,能不断提供给他们与工作有关的公司重大信息。

若未充分告知,员工会对公司没有归属感,能混就混,不然就老是想换个新的工作环境。

如果能获得充分告知,员工不必浪费时间、精力去打听小道消息,也能专心投入工作。

2. 授予他们权力

授权不仅仅是封官任命,管理人在向下属分派工作时,也要授予他们权力,否则就不算授权,所以,要帮被授权者清除心理障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独挑大梁”,肩负着一项完整的职责。

方法之一是让所有的相关人士知道被授权者的权责;另一个要点是,一旦授权之后,就不再干涉。

3. 给他们好的评价

有些员工总是会抱怨说,管理人只有在员工出错的时候,才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身为管理人的你,最好尽量给予下属正面的回馈,就是公开赞美你的员工,至于负面批评可以私下再提出。

4. 听他们诉苦

不要打断下属的汇报,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随便诊断,除非对方要求,否则不要随便提供建议,以免流于“瞎指挥”。

就算下属真的来找你商量工作,你的职责应该是协助下属发掘他的问题。所以,你只要提供信息和情绪上的支持,并避免说出类似“你一向都做得不错,不要搞砸了”之类的话。

5. 奖励他们的成就

认可下属的努力和成就,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士气,同时也可以有效建立其信心、提高忠诚度,并激励员工接受更大的挑战。

6. 提供必要的训练

支持员工参加职业培训,如参加学习班,或公司付费的各种研讨会等,不但可提高下属士气,也可提供其必要的训练。教育训练会有助于减轻无聊情绪,降低工作压力,提高员工的创造力。

八、既要能唱黑脸,又要能唱白脸

对于要做大公司的老板而言,要会唱黑白脸。为什么?下属犯错是难免的,管理人应怎样去对待呢?那就要批评改正。批得轻,难以改正;批得重,容易形成对抗。我们认为管理人处理这种问题的好办法就是表演一场黑白脸的批评戏。

独角戏难唱,如果另有一个人配合,一搭一唱,效果必定很好。

例如,管理人严厉斥责一名年轻下属时,管理人的助理可以悄悄地将这名职员拉到另一个房间,扮演母亲的角色,告诉他:“管理人是希望你将来能……”,如果觉得言过其实的话,也可以在后面加以叮嘱,以免其自满自大产生任何疏忽。

所以管理人一般扮演黑脸,对部下大而化之,强悍一些,而助理则应心思细密,缓解矛盾,从中调停,演一个白脸,这样,才能一起唱好这出戏。

有些管理人妄自逞能,一人演两角,一边称赞,一面叱责,结果弄得部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自己也弄得里外不是人。

在一般公司中,若要有效地进行赏罚,也必须由两个人来担任两个角色,合作来完成,不可奢想一人占两角。

因此,管理人要相机而动,掌握技巧。

1. 当下属不愿认错时,决不含糊

批评斥责的目的是使部下改正缺点,以后不再重犯。所以对不愿认错的部下,一定要严加斥责,让黑脸占主角,白脸迟些上场,因为对这样的部下,要先挫其傲气,否则白脸过早上场,他还以为是援兵到了,更不愿改了。

2. 对认错态度好的部下,点到为止,让白脸唱主角对待下属,切不可伤其自尊心,损了面子。脸皮薄的部下,不可过于严厉,点到即止,让白脸发挥更大作用。
3. 你所选的白脸一定要可靠,配合得当才行

白脸的作用很关键,如果他信口开河,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聪明的、有能力的管理人,在下属出现失误时,懂得站在下属的立场上为他们排忧解难,当他们的挡箭牌。

批评他人必须掌握度,不能突破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批评的目的是指出错在哪里,不是为个人出气,把他人整垮。批评者只是充满善意地向他人进忠告,忠告固然应该深刻,刺激信号应到位,力争让对方认识到过失的严重而幡然悔悟,但忠告必须使人能够忍受痛苦、自责、羞愧的折磨而不至于伤害自尊心。

九、将责备夹在称赞中

要做大公司的老板,必须明白当你要责备下属时,要有三种方法:

1. 用优点激发缺点

当你不得不指出部属的错误时,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其实,这并不困难,只要在责备他错误的同时,说出他的优点。

美国著名的公司管理家玛丽·凯最懂得运用这一套。她要指责一个人的错误时,会先称赞他两件好处,指责前说一件,指责后再说一件,她自称这为“三明治技巧”。

这种技巧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举个例子:你必须责备一位部属,因为他每天上班都会迟到15分钟。首先你得找出两件他做得非常好的事,比如他写的报告非常好,而且都能按时提交。由于这次你找他来,主要目的是责备他经常上班迟到,你必须和他在私下谈。你开始称赞他做得很好的某件事。

“小乔,你的报告写得真好,不仅结构严谨,而且一针见血,你的建议对我们促销活动大有帮助。”

现在该将肉放进三明治里去了——责备他的时候到了:

“小乔,我们在早上也常想找你提供意见,可是你每天总是迟到15到20分钟,这对我们是种损失。有时候有客户从外地打电话来,我们想找你就是找不到。我们发现,有时候没有你的建议,我们真的不知道怎样办才好。我们需要你每天早上准时到,我希望从现在就这样。”

最后你再加另一件小乔自认为得意的工作,完成这块三明治:“你知道的,由于你的研究报告都能准时提出,我对你的建议已养成了依赖性,我不能缺少你的建议,整个部门也是如此。”

注意例子中如何将责备夹在称赞当中,这样一来,小乔虽然受到了责备,却依然维持了他的自尊。他明白他对你和部门的重要性,也明白你要他准时上班。

2. 给对方讲话的机会

任何一个人都会有情绪低潮、提不起劲、无法达成上司交待的任务的时候。而且,同样一件工作,有时候也会因时机。人的不同而砸锅。

某食品公司郊区分厂生产部的部长,他在激励部属时总是这么说:“现在,正是我们公司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各位能不能了解我们目前的困难?大家要加油啊!”

刚开始的时候,他这番话的确是造成了不小的作用,大家都非常努力,两年下来,就没有人再愿意拼命了。因为大家早就听腻了他那套老掉牙的说法了。其实从第二年开始生产部长就应该想些别的方法,而且是按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加以个别辅导。

然而实际要做的时候就不那么简单了。就拿迟到这件事来说,你能随随便便责备一个一年迟到一二次的人吗?你能责备一个因为妻子突然病倒或是碰上交通堵塞而迟到的人吗?这么一想,到底什么时候可以责备,什么时候不能责备?光要判断这个就已经很难了。而且有时候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带来不良的副作用。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才好?直接去问部属——这就是要诀。

“你怎么会做这种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多时候你可以在部属的回答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和解决之道。

“事实上是因为我忘了弄闹钟,所以就睡过头了。……以后我会注意不再犯这种错误。”如果部属很诚恳地道歉,你就一笑置之,不需要再责备他了,因为他已经有心要注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就表示这件事到此结束,他以后会准时上班。

“这阵子很容易疲倦,有时候会失眠,再加上胃的情形不是很好,所以我想请假休息一段时间,到医院去做个检查……”如果部属是因为这种原因迟到的话,就不单是就业规则的问题,而是牵扯到健康方面的问题了。而且必须考虑到的不单是生理方面的问题,精神方面的健康管理也应该列人考虑范围。有时候甚至可能是因为家庭失和、赌博、女人或工作上的烦恼等原因造成的问题。如果不仔细找出真正的原因,是没有办法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部属的问题的。

然而部属不一定都会对你袒露实情,因此,也不能单听他一面之词就马上全面相信。将他说的话当作部分的参考,仔细观察他在回答时的所有反应,包括沉默、狼狈、叹息……等任何神色,然后在你继续问他的时候,可以再加上一句“事情真的是你说的这样子吗?”如果能确实掌握住问题的重点,事情就会出乎意料地简单,他会把所有的事情都说出来:“事实上是这样子的……”既然了解了问题出在哪里,就可以相互讨论解决的对策。如果能辅导他自主地去解决问题的话,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如果你一味相信自己的权威及经验,擅自揣测对方的困扰的话,事情会演变成什么样?请好好深思一下这个问题吧!

3. 把意见摆到桌面上

部属里有些人会任意中伤他人,对自己讨厌的同事使出些小手段。这些人的确很难管理,但身为一个主管却不能因此就不闻不问。

这是发生在某公司的事情。某女职员向部长抱怨:“科长不管我们端茶、送文件去,总是头抬也不抬,不说一句话,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麻烦部长跟他说一说,请他对女职员亲切点好吗?”

另外某公司某位年轻的外勤职员向经理反映,“我们每天风雨无阻地在外奔波,回公司时,漫不经心在处理事务的部长和科长却装作没看到似地,连招呼也不打一声,真令人火大!”

如果单听这些片面之词,的确有些人会对公司里这些冷漠、不识大体、自我中心的人大表不满,可是,来说是非者,才是是非人,这些抱怨、不满才是真正的自我中心、单方面的不满。

以前面那位女性职员为例。科长的解释是“板着面孔‘砰’地一声放下茶杯,茶溅出来也不擦一擦。文件弄湿了也装作没看到,还要上司对她亲切点,我真搞不懂?”

部长听了之后对科长说:“我知道了。我会叫女职员们改善工作态度,可是你要先答应一件事。下次女职员们端茶来时要对人家说声‘谢谢!’。”

而且他还告诉女职员“以后端茶进去时要说声‘科长,茶泡好了’或是‘科长,请用茶’。不然对方可能不会注意到。”

部长这么沟通之后的第二天起整个气氛就改变了。两方面都高兴地向他反映:“谢谢你了,部长。对方的确反省改过了。”

他答道:“其实我也没有说教什么的。只是告诉他要‘打声招呼’而已。你希望别人怎么做之前,要自己先这么做。”

而另外那个外勤职员,经理对他说“要解决这问题没什么困难,你回公司时先到科长面前大声说句‘报告,我回来了’,然后再到经理那大声说‘报告,我回来了’,他们一定会对你说句‘辛苦了’。”

年轻职员听了之后搔搔头就走了。此后他就不会再跑到经理面前发牢骚了。而据说他有意见时都会明明白白地在大家面前说出来。案例

1. 以人为本,聚焦于人

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鲁冠球基于“企业即人”的思想,在组织生产和开拓市场时,充分强调人的价值,重视对员工素质的培养,把“领导生产”这种传统观念转变到“领导人”这一新的管理观念,把思想教育重点放在培养员工应该“做什么样的一个人活得才有意义”的高度上,让广大员工形成热爱企业,关心集体的观念。这种观念形成员工“想主人事。干主人活、尽主人责、享主人乐”的自觉行动,还把培养员工“老板意识、老板行为、老板收入”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内容。1983年鲁冠球第一次向全市招收高中毕业生,1984年在浙江乡镇企业中第一个花钱引进大学毕业生,同时,又采取送员工上大学,投资办教育,企业内进行员工岗位轮训等办法,使员工素质普遍提高,高质量和高效益也就自然而然了。

出一流的产品,创一流的企业,关键是什么?

鲁冠球爽快地回答:人。

在生产力三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人是企业的主宰,直接影响着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

在保证产品优质的同时,鲁冠球把聚焦点集中到“人”上。

为了挖掘“人”的潜能,他大刀阔斧地进行用工、分配、奖励制度的改革。

在管理上提出“洋为中用,农为工用”,经过多年的摸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分配和管理体系。对用工、岗位、收入等等实行的是动态管理,如,在用工上,实行阶梯式用工制度,采用四种用工制度,即固定工、合同工、试用合同工和临时工,既可逐级上升,也可一降到底。岗位也是一样,如果完不成岗位工作目标,下一年你的岗位就要公开招聘。分配方面,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82年9月起,在兼采农村联产责任制和工业中计件工资制长处的基础上,试行了“联产计酬浮动工资制”,职工的收入按企业毛利润的多少来浮动。在企业内部分配中,针对不同的岗位和工作性质,采用四种工资制度、五种分配类别、六种奖励形式的“四、五、六构造式”:一线人员根据完成工时的定额。原材料消耗定额、质量定额部分发放,超产越高,其所得浮动工资越高;对二、三线人员,按不同工种、工作岗位制定工作标准,进行百分考核,实行“五档十五级”考评。在管理上,“万向”这么多年来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一定要落实好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也就是要搞好“一包”(承包)、“三改”(改固定工资为浮动工资,改干部任命为聘用制,改固定工为合同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素质。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鲁冠球从企业经营实践中体会到:奖金缺少,可以借贷;物资缺乏,可以采购;劳力没有,可以招收;科技难题还可委托大专院校、大厂帮助解决,但深深觉得经营者不可任意替代,搞好经济的关键是人才,抓住经济就要抓住人才。作为企业领导人就要及时发现人才,善于使用人才。

什么是人才,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人才的标准都不一样,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我们对人才的认识应该以生产力为标准,作为企业来说,能发展生产,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就是人才。

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在人才的使用上也要转变观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企业领导要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人才、在这方面,万向集团公司也有过经验教训。1987年,他们搞了一个养殖场,因为经营人才不理想,连年亏损,集体资金流失407万元;1992年,选派了一位搞农业、养殖业有基础的人去任场长,加强了管理,一年就扭亏为盈。养殖场其他条件都没有变,就是选择了一个好的经营者。对有这样或那样缺点,但有一技之长的人应扬长避短,可以通过正面引导,交派任务,大胆放手,检查督促的办法,让其作出贡献。集团公司汽车配件厂一位同志长期从事热处理工作,懂技术肯钻研,头脑聪明、曾任车间主任,后因故免职。他嫌收入少去“抓黄鱼”,还有要“走”的打算。对这样的人要不要用,曾有过分歧。为了发挥他的长处,为企业服务,根据他几次协助某工学院工厂制造炉子的经历,冒着风险叫他担任要花320万元成本的连续式自动气体渗碳炉的试制工作。他接受任务后,带了20名职工白天黑夜干,连星期天、脚压伤也不休息,克服了原材料、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只花了5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别人要花一年多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经测试,质量比买的好,还节约了131.2万元,按合同规定,万向集团公司奖了他7.25万元。他在本岗位有用武之地,靠第一职业致了富,“黄鱼”就不去抓了,而是将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集团公司。

2. 任用能人,深挖潜质

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给人开创了管理的新境界,企业管理者开始逐渐由过去的硬性管理转变为重视对人的激励和人才潜能的挖掘上。在这一点上,荣海很具有代表性。

海星集团老总荣海几乎从没脱离过校园环境,比一般人更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很注意向国外同类公司学习,学人家怎么做。我和一些国际水平的先进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接触很多。再就是自己平时多留心、多学习、注意观察,这些信息会散见于很多渠道。”

如果不是在极正式的场合,海星的员工一般称呼荣海为“荣老师”而不是“荣总”,这不仅因为荣海的教授身份,以及这些员工大都比较年轻。离开学校不久,更因为在荣海身上体现出来的学习精神和学习能力所起的表率作用。一位海星的资深经理人对他部门的新员工说:“判断一个同事是不是‘老海星’,有个可靠的方法:你只要仔细观察,看他的言谈举止和处理风格是不是有点儿荣老师的‘意思’。”

和大多数中国的IT一样,海星崛起靠的也是“贸易先行”,先做别人的代理,后做自己的品牌。1991年5月,荣海接受康柏公司异常苛刻的合作条件,成为康柏的西北地区总代理并大获成功,海星由此驶人调整发展的快车道。

1. . 2年底,海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宣告成立;1993年11月,第一家海星超市开始营业,至今已在陕西各地拥有对家分店;1995年,海星的PC机销售产值达10亿元,列全国第一;1996年5月,海星自有品牌“海星电脑”正式批量生产,“荣氏”果汁饮料同时登场;l999年初取得英国保诚公司1200万美元的第一笔直接投资(协议投资总额3600万美元);1999年6月,海星现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重上市,海星集团和西安交通大学股份制合作的“海星信息研究院”即将挂牌……

“我认为中国企业界的一个误区就是:一定要你懂的事情你才能去做。这是个根本错误的说法。企业家靠两个方面:一是有形的资产,一是关于人的资本;要做的无非是三件事情:用好人、用好资金、把握好方向。懂得一件事具体怎么做、再把它做好,那是工程师的事情,不是企业家的事情。

“企业家的职责就是用好一批工程师、经济师、市场设计师。你要裁决的是,当这批人认为产业很有发展时,你要做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行,这个行业是可以做的!”荣海如是说。

任何一个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初始阶段,都不可避免会带有浓重的创始人的个人色彩,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一人决策”不是件坏事。但公司做大了,再能干的人也无法事必躬亲。人才当然要用,如何取舍,标准的背后是观念。荣海认为:

“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还是要用能人,无论如何要有。传统上首先是品德要好,其次是才华;强调品德过多,没有才华,就担当不起技术的责任,那还是小作坊式、落后的家族封建管理模式。

“用能人,约束机制必须相当健全,监控手段、奖罚手段要全、要强。一个能够任用能人的机制,应该首先是制度强有力。”

荣海所谓“强有力”的制度,其实是一种深具中国特色的观念,是“制度底下的情感机制”,讲约束,更讲激励:首先要有制度,有一个大的原则,在原则下可以作一些微调,通过感情因素的加入增强凝聚力,反过来更好地推行制度,而制度的目的,完全在于更好地激发人性、发挥人的潜力。荣海曾谈到:

“单纯讲制度,很多人都会走,在中国有制度的地方很多,我为什么要跟你干?反过来说,光讲情感没有制度,就是一团糟,人人都跟你讲条件,人人都说我是功臣,你怎么办?必须把两者揉合在一起,创造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

海星的高层管理人员70%出自西安交通大学之门,每个人都有最少5年以上的海星工龄,年龄都在33岁到42岁之间。是这样一个结构完善了“制度底下的情感机制”,也是“制度底下的情感机制”稳定了这样一个结构。

海星有一批很不错的年轻人,这是公司的中坚力量。荣海确实要让这些人脱颖而出。以前这方面做得却不是很够,荣海曾这样自省:

“我的性格不是能够很放手,管得还比较严,对公司而言,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是把别人的发展机会自觉不自觉就给剥夺了。我这么一直‘罩’下去,对公司的发展不是一件好事。现在要更多地为他们创造环境、更多地让他们走上前台,去发挥自己的潜质。”

3. 柔情管理,水涨船高

虽说陶新康是私企的大老板,可他认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同国企一样重要。任何企业都要一种敬业精神,这于国家于企业于社会都有利。

其实,凡有群体的地方,凡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受共同利益的驱使而在同一条船上风雨同舟的,都必有十分高效的合作和强烈的团队精神,私企由于生存条件的特殊性更是如此。新高潮员工用他们自觉的行动来演示这种凝聚力:在一个万籁俱寂,人们沉沉入梦的时刻,某分厂偶尔发生了一起火警,顿时一人呼救。百人响应,短短十分钟冲到现场扑火的警卫人员和普通员工竟达100多人,一举将火扑灭。居然有如此众多的群众到场,可见日夜坚守岗位的新高潮人是何等心疼他们共有的“家”。

某分厂一名员工工作中不幸伤臂而致残,没有号召没有动员,仅3天内就有1000多名员工自觉募捐3万多元给这位不幸者。

最有说服力的是一年一度的义务献血,公司一纸通知下达各分厂,马上就超过几百人报名,他们说:“上次轮不上,这次一定要献,我献了血,别人就可以不献。早日完成任务大家脸上有光彩。”这里,全然没有某些企业惯于实行的那种按工号抽签、抽中的垂头丧气,余下的兴高采烈,献血之日临阵脱逃的怪现象。

桩桩件件充满人情味的好事传到陶总耳朵里,使这位商场硬汉子也为之动容。下有员工对企业的滴水之情。上必有企业对员工的“涌泉相报”。陶老板随即大笔一挥,总公司一次拿出了100万元购买1000台彩电,分发给每个员工宿舍一台,又指示阅览室和舞厅必须全天候开放,让员工在紧张工作的8小时后,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有融洽的人际关系,新高潮基业能不兴旺发达、蒸蒸日上?就这样,陶新康和他的新高潮坐上了中国私企的第二把交椅。新高潮木业(集团)目前下属企业20家,固定资产十几亿元,员工10000人,其中各类管理及科技人员230名,其下属新加、新福等20家大型木业企业覆盖了浦东、南汇。奉贤、青浦、嘉定和江苏常州市,总占地面积达50万平方米,新高潮的产品远销欧美和全国25个省市地区。1998年新高潮集团实现销售产值30亿,利润3亿元。2000年产值达50亿元。

4. 用知识“育种”,以资本“树苗”

1. . 7年至1998年间,上海中路集团陈荣一度为手中数亿元找不到方向的资本发愁。他曾挖空心思钻研过皮革制造产业,中国那么多的牛羊皮,为什么意大利的皮制品仍源源人境?我能不能做这件事?成算如何?陈荣并没有急于下手。他要把手中的几个亿变成几十个亿、上百亿,他不再简单地相信自己的感觉。

现在的陈荣该做什么?他不拍脑袋,因为拍脑袋可以决策一个几百万几千万的项目,但为1个亿乃至几个亿的资本寻找方向时,感觉的保险系数就远不如理性分析来得高。

他现在的“动物药厂”项目的选定得益于公司设在证券大厦的投资部。投资部分别将最为热门的信息产业、资产重组和生物工程作为资本投向搜索目标,寻找投资方向。

投资部6名职员明确定位、分向搜寻。一位叫程裕的小伙子通过近一年的搜索,终于发现了扬州大学的成国祥博士。成博士从事的是转基因动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蛋白的研究与开发、动物克隆研究和开发。为请动成博士,说不清程裕是几顾茅庐。成国祥最终给陈荣的印象是,这是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博士,成国祥手中的法宝极可能会在以后几年为他带来几十、几百亿元的产值。

其实陈荣一直不大认同买一项成果占领一方市场的做法。他把这种做法比作是“买树苗”,树苗长大结果,或一年或两年,总有终时。他的做法是要把“育种”人挖来,不断地有“树苗”育成,不断地有树长成。这次成国祥和他领导的课题组主要成员被请至中路,便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

成国祥和陈荣的命运被绑在了一起。陈荣投资1亿元,成国祥以其技术入股。从扬州到上海,成国祥除优厚的工作待遇外,现在还成了公司的股权人。

陈荣和他的搭档成国祥,可以说是命运休戚相关Z如果生物工程运作成功,那么陈荣将在中国社会这个大坐标上占居显著的位置。秘诀三:积极创新——做大公司的惟一之路?? 1MEzSFqp593JjEmfACBg9y3JUCCL9vL1l7PrMuUKUdWvJG7q7vEIHy/Thlle5Qu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