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Chapter 01

危机四伏的全球大环境

由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已经转化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韩国的经济都已经陷入衰退期。而接下来的经济形势将如何发展呢?对于宏观经济形势,多数投资者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不少人只是简单地知道一些表象,并不是十分清楚地了解其中的缘由。只有对全球宏观形势做到充分的分析、判断和把握,我们的投资才会有方向。

一、次贷危机产生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最早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动乱,正是典型的蝴蝶效应式连锁反应。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次债危机。具体来讲,2007年由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的大量倒闭,投资基金在众多压力下被迫关门,股票市场因此发生了剧烈动荡,从而引起了金融界的一场经济危机。

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是指银行和一部分贷款机构向那些信用等级不高、收入相对较低、不能出具相关证明材料的借款人发放的一种贷款。这种贷款一般实施的是零首付,不过贷款者要付出更高的利息。这些贷款者之所以去贷款,是基于美国房产市场的不断升温。但是,一旦房价下跌,银行贷款机构的利率上升,这些收入本来不高的贷款者的还款压力就会不断加大。

本来信用等级就不高的借款人由于收入等多方面的压力,还款的违约率不断上升,银行贷款机构不能及时地收回还款——即使没收房产也于事无补,从而导致银行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困难。

美国的房产抵押贷款分为优级抵押贷款、次优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三种。这是以贷款者的信用等级来界定的。优级贷款者一般有着固定的高收入,信用等级较高,一般能出具全面的贷款资料证明,虽然利率相对较低,但是这种贷款存在的风险较小;次优级贷款风险相对较高,但是收益也相对较高,比较适合机构投资者;次级贷款的贷款者一般没有固定的收入,信用等级较低,有的还有信用污点,他们一般不能出具全面的相关资料证明。这种次级贷款的还款利率很高,其风险性也相对较高,适合中低收入者。

由于2007年6月以前的美国房产市场受政策等原因的影响正处于持续升温阶段,所以人们的购房欲望十分强烈。那些贷款机构充分利用证券这一有效的金融工具,将住房贷款证券化,推出了次级抵押贷款这一新的贷款模式。对于那些低收入的家庭来说,次级抵押贷款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拥有自己的房产,而且只要房产市场一直处于升温的趋势,他们完全可以用房产作抵押,借新款偿还旧账,必要时还可以卖掉房产来避免将会出现的违约情况。同样,在来这种情况下,那些房贷机构可以拿到高于优级贷款几倍的利润。于是,在人们预期的房产不断升温的情况下,各种新的次级抵押贷款纷纷推出。与此同时,隐藏在这种贷款商品背后的系统性风险却被忽视了。

随着美国房市的降温和银行短期利率的不断升高,次级抵押贷款人由于采取的是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还款利息也不断增加,还款压力越来越重,再加上房产本身价值的缩小,大量的房产违约现象不断发生,违约率也随之不断提高。

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导致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金融流动性不足,于是次贷危机就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作用下发生了。

首先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是那些销售次级抵押贷款产品的贷款机构。2008年1月以来,美国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企业遭受到了巨额的亏损,有的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同时,一些贷款机构将部分产品证券化后转给了投资性的基金。伴随着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不断深化,一些涉及到次级贷款产品的投资基金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随着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其他金融领域也受到了极大影响。银行一时间纷纷提高其贷款利率,极力降低贷款业务。全球金融流动性不足的危机进一步加剧。此时,美国央行不得不筹集资金注入市场,以缓解流动性不足的危机。无疑,这将会使美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自2007年8月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其巨大的破坏力,从美国一直影响到欧洲、日本,甚至全球。其破坏的领域从信用贷款市场一直延伸到全球的资本市场,同时也由原来的金融领域一直扩展到全面的经济领域。至2008年9月,全球的经济都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不同程度的破坏。据估计,全球经济因次贷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了5000亿美元,资产的缩水和信贷危机的损失十分巨大。

二、美元贬值冲击全球经济

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货币角度来看,美国都是一座不可靠的空中楼阁,虽然外表极为华丽,但却毫无根基,而且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坍塌。“美元眼下格外强劲!”美国总统奥巴马面对公众时再次坚定了美元强势的信念。不过,强势美元仅仅停留在奥巴马的口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这相对较短的时期内,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惯性对策,美国启动了“美元贬值”的单边主义方案,再次企图转嫁危机,迫使全球为其埋单。

2009年3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一个决议轰动了整个金融市场,那就是将基准利率维持在历史最低点0.25%不变,并且收购近7500亿的国债进而刺激经济复苏。“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启动,将会引领美元走向历史最低点。美联储自购国债,等于给资金开了道闸门,美元贬值在所难免。

在经济学上,“定量宽松”是指央行直接向市场注资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所谓“定量宽松”,其实就是央行开动印钞机器的一种委婉说法,因为美联储需要印钞票来购买这些国债。美联储希望,通过“定量宽松”这一非同寻常的方式来刺激经济活动。

美联储此举被市场更多地指责为“用直升机撒钞票”。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观点,一国政府不能购买该国政府发行的国债和政府担保债券,因为这无异于向全世界增发基础货币,向全世界借钱。

果然,这一消息带来了全世界持有美国国债国家的竭力反对,呼吁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在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下,美国可以持续地利用其货币发行国的地位为其经常项目赤字进行融资,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也正是历届美国政府的口头禅。

美元贬值令全球经济元气大伤,并进一步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平衡。美元贬值,直接导致以美元作为计价货币的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这对所有国家几乎都构成了严重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对美国而言,由于美元是计价货币,因此,全球能源及初级产品的美元价格上涨将直接推动物价上涨。对欧元区、日本和中国等国家而言,只要全球能源及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超过本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则本国物价水平将因为进口成本的上涨而上涨。

美元贬值和汇率波动不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外汇交易、汇率形成、债券发行、金融资产定价等诸多方面都处于核心地位。美元持续贬值和汇率波动,首先会直接导致外汇市场交易增加和各种货币之间汇率关系的频繁调整,从而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其次,美元贬值会造成美元计价资产与其他币种计价资产相对价值的变化,投资者将因此对不同币种计价资产价值和收益率进行重估,并相应地调整金融资产投资组合,从而导致金融投资交易增加和资金的无序流动,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最后,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大量美元资产储备面临贬值风险,也会考虑适当调整储备资产的币种结构,而这又会进一步加剧美元贬值和汇率波动。

亚洲为美元贬值埋单付出代价最大。美国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出口市场,也是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和国际贸易盈余的主要来源地。在美元疲软的时候,亚洲的个人不愿意或无法再持有更多的美元资产。这时,亚洲国家的央行便只能充当“多余”美元的最后购买者。美国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开始越来越多地依靠国外央行的融资来弥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亚洲。大量的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债券,降低了美国国内利率,从而扩大其国内需求。美国持续扩大的需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进口来实现的,这便进一步扩大了贸易赤字。当然,只要大量的资金能够回流到美国,美国的国际收支便可以得到平衡。

问题是,亚洲国家大量债权的累积可能会导致流动性陷阱。目前之所以尚未出现流动性陷阱(可能不包括日本),部分是因为:第一,这些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累积的时间和数量尚未达到一定程度;第二,这些国家的货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如果达到某个临界点,其货币兑美元汇率不能保持稳定,便可能对这些国家的国内经济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是全世界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美元的持续贬值将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有资料反映,中国的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中,大约1万亿美元左右投资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美元不断贬值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中国政府正在完善人民币的汇率机制,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中国还将在金融、财政、税收方面进行配套改革,健全银行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硬化企业财务约束,提高经济效率。这些改革,将为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创造条件。

三、全球通货膨胀时代的到来

经历了10年物价平稳的中国百姓,对于2007年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感受深刻,甚至有些措手不及。两年过去了,物价始终没有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即是经济学常说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Inflation)一般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膨胀的起因是货币供给过多,结果则表现为物价上涨。

过去10年里,不单是中国,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享受着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奇迹。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金融风暴席卷了全球的资本市场,世界主要股票市场在动荡中折损了一定的市值;美联储和美国政府救经济心切,政策上的过度刺激对通货膨胀起到了火上浇油的副作用。历史告诉我们,货币泛滥的惟一结果就是恶性通货膨胀。当美联储的货币“凭空”发行了很多后,美元贬值很快在美国演变成为了通货膨胀;针对美国的印钞机行动,主导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主权政府也不甘落后,纷纷开始实行“大量印钞”的救济手段,全球性通货膨胀就这样愈演愈烈。

2008年数据显示,美国5月份CPI较去年同期上升4.2%,欧元区5月份通胀率为3.6%,中国为7.7%,印度超过8%,越南通胀率25.2%,印度尼西亚超过10%,菲律宾为9.6%,泰国为7.6%,俄罗斯4月份CPI为14.5%。

我们不妨再看看具体数字。在过去6年内,国际市场上铜的价格涨了四倍,锌的价格翻了2倍。2007年原油价格上涨57%,小麦和大豆的价格上涨了70%,其中大豆价格上涨最近还在印尼引起骚动。在美国市场,汽油价格一年内从一加仑2.24美元跳到了3.07美元,柴油则从一加仑2.61美元涨到3.43美元。牛肉去年上涨了4.5%,禽类5.2%,奶制品7.4%,鸡蛋28%。其他如各种矿产品、天然气、各类食品、纸张,几乎无所不涨。还有,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提高了35%,人民币持续升值,中国产品开始变贵了。乃至西方不少人说,中国已经从输出低廉产品抑制通货膨胀,走向输出通货膨胀。

在输出通货膨胀的同时,中国进口的通货膨胀恐怕更多。以原油而论,中国在2003年进口8000万吨,2004年1.2亿吨,2007年则增长至1.5亿吨。在同一时期全球铜需求量增长中,中国因素占了64%,在铝需求的增长中,中国因素占了70%,锌需求的增长则有82%为中国经济所推动。这些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幅度,远远超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幅度。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未来几年都将生活在通货膨胀的阴影之下。荷兰数据集团发布的粮食行业报告认为,“截至2020年,农产品价格将持续提升40个百分点”。美国和中国等国家都已开始动用储备粮食,美国的粮食库存开始减少,“美国小麦的库存不断下跌,现在已经跌至6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可怕的是,通货膨胀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它所引发的社会骚乱才是最让人担忧的。2008年1月以来,数千名巴基斯坦士兵被派去守护运送小麦和面粉的卡车;在印尼,大豆的短缺引起了骚乱;在美国,卡车司机们由于过高的柴油价格举行了罢工。

随着国际油价的逐步上升,中东各大产油国获利颇多,但是与此同时,本国的食品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因高油价而出现了大幅上涨,普通居民尤其是中产阶级的生活大受影响。为此,从北非的摩洛哥到各个海湾国家都相继出现了罢工、抗议甚至是骚乱局面。

在约旦,由于油价高涨,该国政府于2008年1月取消了几乎所有的燃料补贴,导致部分燃料一夜之间暴涨了76%。这带来的连锁反应是:诸如蛋类、马铃薯和黄瓜之类的基础食品的价格翻倍或是出现更大幅度的上涨。

在沙特阿拉伯,过去10年来的通货膨胀率几乎一直保持为零,但是最近有官方数据显示,这个数字一下子蹿到了6.5%,而非官方数据则更高,随之而来的是公众的抗议和抵制。2008年12月,该国19位知名宗教人士在互联网上联合发表了一个罕见的声明,警告称当前危机可能导致“偷窃、欺诈、持械抢劫以及穷人和富人之间的互相怨恨”。

在巴林和阿联酋,通货膨胀的百分率已经到了两位数。由于这两个国家的劳工大多来自外国,油价上涨后,这些海外劳工寄回家乡的工资购买力下降,因此在过去几个月中罢工事件频发。

在少数地区,高油价甚至还引发了暴力冲突。在也门,面包等食品的价格在过去4个月翻了一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抗议甚至暴力行为,至少十几人丧命。在政府管制相对严格的约旦,也出现了非暴力的抗议和罢工事件。

推动全球通货膨胀时代来临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

(1)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有所缓解,但还没有根本消除,美联储的加速降息可能导致重回问题的起点,使流动性过剩再次出现;

(2)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造成了以原油为核心的能源价格的全面上涨,这将推动石油化工产品以及煤炭、电力、运输和工业加工产成品价格的全面上涨;

(3)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原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但世界原材料分布不均、数量有限,产能扩大更需要时间,使原材料的供需矛盾长期得不到缓解,价格压力会经久不衰;

(4)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结构的改善,会消耗更多的农业资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链升级,对谷物价格上涨形成长久的压力;

(5)能源与农业争夺资源的矛盾不会有太大缓解,相反会逐步加剧,造成能源和农产品价格的轮番上涨;

(6)美元连续贬值为全球流动性增加推波助澜,美国进口通货膨胀的速度还会加快;

(7)中国这个曾经为全球提供廉价消费品的基地,其生产成本正在逐步提高,廉价劳动力的资源正在逐步减少,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等,都将使“中国制造”的折价率大大缩水,从而逐步推升产成品价格的上涨。

四、危机阴云笼罩下的全球楼市

1636年的荷兰,郁金香的价格甚至超过了宝石,几乎所有人都参与到接近疯狂的投机中。历史上第一次经济泡沫出现了。

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泡沫破裂,导致了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这次泡沫带来了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90年代成为日本“失去的十年”,房地产泡沫破裂,使得日本经济至今仍无完全恢复的迹象。

如今,美国次贷所引发的房地产泡沫,给美国和全球楼市的影响究竟有多深多久,谁也说不清楚。

有报道称,位于美国底特律市特拉维斯大街8111号的一栋两层楼的住宅,由于房屋的主人无力偿还贷款,银行收回了这栋住宅,而由于市场低迷,这套房子难以再次出售,同时每年还需要缴纳3900美元的高昂税款和其他费用,无奈之下,银行挂牌1100美元对这栋房子进行“跳楼大贱卖”,可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却一直无人问津,为了甩掉这块烫手山芋,银行不得不打出1美元的价格,在美国的大城市里,买一斤大白菜也要花1.375美元,很难想象,如今1美元竟然可以在底特律买一座两层楼的房子,而根据美国房地产经纪人网站显示,底特律市还有另外两座住宅以及一块空地也只售1美元。

人们把“一幢房不如一斤白菜贵”的美国现象归咎于次贷危机的影响。的确,这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让美国房地产市场行情比预计的更加糟糕,全美房价指数已从最高点下降了10%,20个大城市的房价更是下降了13%左右。

更为严重的是,这似乎也传染给了其他国家,从而形成了一种全球的普遍现象:从爱尔兰乡村到西班牙海岸,从波罗的海港再到印度北部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房价在不断地缩水,一些地区遭受打击的程度甚至比美国还要严重。

在爱尔兰、西班牙、英国和其他地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高速增长,如今他们已经重新回归理性。理财专家预测,这几个国家会遭受比美国本土的次贷危机还要严重的经济危机,它们也许会由目前的不景气到全面的崩溃。在次贷市场资金收紧之后,分析师认为,将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等这些已经出现问题的州一样经历阵痛。

西班牙过去10年中新建住宅超过400万户,多于德国、英国和法国的总和。在其中一些地区,平均房价一度上涨了两倍,许多外国人也涌向西班牙的沿海度假胜地购置房产,那里曾被称为永远不会输钱的房地产投资市场。如今,数以千计的房屋已经空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显示那里的房价被高估了至少15%。

曾经作为欧洲最繁荣房产市场的英国,由于没有像爱尔兰和西班牙那样供应过量,房产市场的下滑还在意料之中。实际上,从2007年夏天开始,英国就感受到了房产市场的丝丝寒意。在夏天的2个月时间里,抵押贷款的许可额度与前年相比下降了31%。而到了2008年3月份,英国的平均房产价格下降了2.5%,这是自从1992年以来单月下降的最大跌幅。虽然英国有最为完善的房屋贷款制度,不过根据国际货币组织的统计,英国次级贷款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却比美国还要高。不过,值得英国人庆幸的是,英国房产市场还没有恶化到像西班牙和爱尔兰那样的地步。因为住宅的投资资金数额分别占到英国和美国经济总量的5%和4%,而在爱尔兰和西班牙,这一比例分别高达12%和9%。

房地产市场动向可以说是日本经济状况的晴雨表。美国次贷危机以及随后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导致日本经济出现衰退,也使刚刚有所好转的日本房地产市场再次遭遇寒冬。日本民间调查机构不动产研究所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2008年11月份,日本首都住宅销量同比下降14.9%,连续15个月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在住宅销量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日本新建住宅开工量和新建住宅供应量也在低位徘徊。次贷危机爆发后,欧美房地产基金撤离日本市场,对日本房地产造成较大打击。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倒闭的企业数量也在急剧增加。

五、高粮价引发世界粮荒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粮食是经济的命脉,它的力量是足够惊人的。自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愈演愈烈的粮食危机又一次笼罩全球。据统计,全球米价自2008年以来,在短短不到半年间,平均飙涨了近3倍,在印度,每吨达到1000美元,全球基准的泰国中质大米的指示性报价达到每吨950美元至1000美元之间,而在2008年3月之前,这个价格仅为330美元左右。小麦在过去一年来也上涨了两倍,在2008年2月间,居然飙涨了25%。

粮食价格的涨幅速度令人瞠目结舌,粮食短缺现象在全球也越来越严重。从供需关系上来看,粮价飙涨无疑是供需失衡下的现象。全球粮食的生产供应远低于当前全球民众的生存需求,以至于粮食价格节节上涨。在这种残酷的市场规律主导下,越是贫困地区的民众,就越容易首当其冲地被飙涨的市场价格排除在外,因无力购买粮食而面临生存危机。

粮食危机对富国或跨国企业公司而言,却是捞钱的大好时机。美联储为应对次贷危机连续降息,释放出大量“热钱”,由于美国股市低迷和美元疲软,投机资金对大宗商品的炒作吸引更多逐利资金流入。当美国农业部连续数月预测美国小麦库存将降至60年来新低时,小麦价格飙升,2008年2月份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的春小麦期货合约曾经出现连续11个交易日涨停的“壮观”行情;在市场传言中国春节前后雪灾造成植物油短缺的背景下,芝加哥大豆期货屡创新高;当前国际大米供应吃紧,世界最大稻米进口国菲律宾被迫赴美国市场大宗采购大米,芝加哥糙米期货价格在4月份不断刷新纪录。

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三种农作物的产值达到926亿美元。美国也是上述三种粮食作物最大的出口国,而其产值的一半被农产品期货买家持有。可以说,华尔街的投机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囤积居奇者。在投机资金将大豆等农产品价格连续炒作至历史高位之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成本成倍增加,消费者最终埋单,收入微薄的穷人则可能陷入忍饥挨饿的困境。

当世界粮食库存只能供应人类54天的消费时,我们该怎么办?这样的危机阴霾过去似乎只是存在于电影或者科幻小说之中,如今它却成了事实:在菲律宾马尼拉市街头,人们排起了买米的长队,每天每人限购3公斤大米;暴涨的粮价更是相继在海地、埃及、喀麦隆、布基纳法索、塞内加尔、科特迪瓦等37个国家引发抗议和骚乱,甚至政府更替……世界粮食计划署正面临着成立45年来最大的一次挑战,并把这场如瘟疫般四处蔓延的粮食危机称之为“沉默海啸”。

2007年12月1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自1975年以来的首个能源法案,要求减少石油进口,大幅增加乙醇等生物燃料的添加比例,实质是把出口的粮食转化为乙醇燃料。这个法案让那些长期从美国进口粮食的国家感到迷乱、不安、无所适从,因为粮食被大量用于生物能源,那么粮食价格肯定上涨,必然会引起与工业品价格的竞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农业,这样工业品的价格也必然会提高。当前世界粮食市场正处于和平年代从未有过的紧张形势之中,数以百万公顷计的粮田被改作生产汽车燃料,而这种燃料排放物的毒性,比起汽油来还要大得多——这成了全球范围粮食危机的一个大祸根。不仅如此,如果美国把粮食危机传导到全世界,是否可以拯救美元的弱势危机、从而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呢?答案不言而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就是肮脏的“富国汽车与穷国老百姓争夺口粮”计划。

墨西哥《每日报》曾引用美国斯特拉特福战略预测机构指出,粮食已成为地缘政治中的王牌。美欧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囤积居奇者,他们正在发起世界“粮食大战”,以迫使石油输出国组织中那些不听命于自己的国家屈从,因为粮食恰恰是这些石油大国的软肋。一旦粮食供给出现短缺,老百姓就要忍饥挨饿,继而可能出现暴动。这样一来,政府就要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在斯特拉特福战略预测机构看来,地缘政治中的王牌将是粮食,而非石油。

美国在粮食危机来临之前就已提前采取了“两手策略”:先是大量买入工业品,增加库存以防涨价;同时廉价出口粮食,把各国农业挤垮,进一步让农业上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两手策略”既可以对石油涨价来一个有力的反制,又可以检验世界各国粮食口袋是否牢靠。

国际金融大鳄无疑是这场粮食战争的“推手”,他们既是做市商,又是投机者。随着小麦、大豆等农产品价格狂涨,投机资本兴风作浪,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简称为“ABCD”(它们分别为ADM、邦吉、嘉吉和路意达浮)的四大跨国粮商。为了攫取更高额的垄断利润,他们或明或暗地与金融大鳄联手或配合。拥有粮食定价权的也是四大粮商。在近30年的历程中,政府渐渐“退出”粮食市场,从选种、耕种、面积、化肥、农药、产量、储藏、运输等环节都由四大粮商占据,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定价优势和能力。这些粮食巨头们在疯狂地扩大收入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扩大其政治影响力。他们的介入使得像美国农业部这样本应代表农民利益的机构,居然会参与开发种子绝育技术,而这种“生物工艺”,只能让农民们更加依赖这些粮食巨头——被资本“绑架”的政府也在国家利益和民主包装的掩护下,力图推动粮食的政治化,从而使得粮食的本来面貌,变得更加模糊不清。最终,粮食作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生活必需品,其影响力已经不再是一般人所熟知的征粮派款、租税分成那么简单,而是成为国际政治硬实力的一项标志,从而严重威胁到世界粮食的稳定与安全。

再者就是食物企业。当今世界逐渐形成了一个“沙漏式”的食物体系:沙漏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是数量庞大的生产者(农民或农场主)和消费者;沙漏中间细细的瓶颈部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沟通的通道——即食物企业。食物企业决定以什么价格从生产者手里收购原料,再经过一番加工以后,以什么价格卖给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也在慢慢地丧失粮食或食品的定价权。

曾任美国里根政府农业部长的约翰·布洛克就这样说过:“粮食是一件武器,用粮食卡住各国的命脉,它们就不会捣乱。”在未来,粮食战争将是比石油战争和货币战争更可怕、杀伤力更强的战争。

六、金融风暴下的石油危机

2008年6月6号,端午节,中国股市休市,可是远隔万里的纽约商品交易所,正在掀起一场巨大的波澜,一场激烈的对决正在打响。许多交易员手里攥着大量买进的单据,原油期货成交价格不断被推高,短短几个小时,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暴涨了10美元,一举登上了每桶139美元的历史高位。人们对油价每一次自以为大胆的极限猜想,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只有在危机期间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20世纪以来石油就被称为“工业血液”,无法想象地球上可以没有石油。石油危机,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石油问题,它是石油政治的争执,甚至会激烈到石油战争上。

金融风暴

全球先后发生过三次大的石油危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于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陈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2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石油与金融历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令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石油进口国的需求不断萎缩,导致油价暴跌,又令主要石油出口国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到原油的投资开发。有媒体惊呼:第四次石油危机来啦!

全球经济衰退使全球石油需求锐减,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原油价格不断走低。国际能源署在2008年10月份的国际石油市场月报中预计,2009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为8720万桶,比上月预期值下调44万桶。国际能源署还7次下调对2008年的全球原油需求预期,目前预测为增长0.5%,是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据美国官方统计数字,美国2008年9月份石油进口量为日均862万桶,比8月份下降13.5%,与2007年同期相比降幅更达16.4%。此外,日本9月份日均进口原油386万桶,比前一个月减少6.5%。10月27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63.22美元,为2007年5月29日以来最低收盘价。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61.41美元,比起7月份147美元的最高记录下跌近60%。

2005年年中之前,石油价格逐步走高,美国通胀率没有像前两次石油危机时那样恶化。而在2005年中,当油价尝试冲击每桶70美元时,情况发生了改变,美国的通胀急升,能耗占家庭支出比例达到198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劳动生产率,则同石油价格一样,受到美元贬值的影响——油价快速上涨,意味着美元兑石油贬值速度加快,这就吞噬了生产率的提高幅度。2006年后的情况表明,美国经济仍然受到石油价格的牵制。

油价上涨,从两个方面影响了美国居民的消费开支:其一,推高通胀率,美元对内贬值,物价上涨。石油在美国CPI中的权重为9.698%,2005年6月到2006年9月(房屋成交量大幅跳水前两个月),石油价格自每桶45美元上涨到每桶70美元,美国通胀率自2.53%上升到4.69%,在2.16个百分点的通胀率上涨中,石油涨价贡献超过了1.5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在其最高涨幅时的幅度不及能源价格上涨幅度的一半);其二,石油涨价使得石油方面的开支增加,美国消费者在2006年时的能耗支出占家庭开支比重比2003年时增加30%。此时,消费者迅速体会到,钱不值钱了。

2007年石油价格再次上涨,以中国为代表的出口商品稳定物价的作用已远远不及石油对价格上升的影响,占有美国重要进口比重的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石油在美国的进口价格指数中占27%的权重),迅速跃升到2004年2~3倍的水平。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不少经济体对石油价格进行补贴,坚持出口商品在2006年前仍保持低价,但大宗商品和金属原料价格的上涨已超过了这些经济体的补贴能力,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体也都出现了通胀情况,这些因素同时传导到了美国,美国的通胀率直线上升,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市场加速恶化。

受全球信贷危机和原油价格回落影响,主要产油国已开始承受预算压力,被迫推迟建设项目。委内瑞拉和伊朗两国政府都依赖高油价来支撑经济,否则经济就会面临动荡。在两国大力呼吁下,欧佩克提前至2008年10月24日召开部长级会议,决定将原油日产量削减150万桶,以稳定油价。

石油,被人们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今天,石油已经像血液一样维系着社会生活的运转、经济的发展甚至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英国石油专家彼得·R·奥得尔曾这样论断:无论按什么标准来说,石油工业都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行业,它可能是惟一牵涉到世界每一个国家的一种国际性行业。所以,每当美国感到自身发展不对头的时候,就会动用石油这张牌。

诚如业内专家所言:“统计表明,油价上涨过后,其产生的溢价约有10%为石油输出国获得,而将近90%被美国人收入囊中。所以,从表面上看高油价弱美元似乎是投机力量在借题发挥,其实背后真正的操控者是美国政府和经济调控当局。”

七、国际油价、期货、黄金、美元、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黄金、美元与石油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这三者之间也有内在的联系,并且直接影响着商品期货和人民币的波动,可以说是世界经济“晴雨表”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中国经济很重要的决定力量。

(1)黄金与美元的负相关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黄金的价格以美元计价,受到美元的直接影响,因此,黄金与美元呈现很大的负相关性。

变化无常的油价

首先,美元的升值或贬值将直接影响到国际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导致黄金价格的变化。从黄金的需求方面来看,由于黄金是用美元计价,当美元贬值,使用其他货币购买黄金时,等量资金就可以买到更多的黄金,从而刺激需求,导致黄金的需求量增加,进而推动金价走高。相反,如果美元升值,对于使用其他货币的投资者来说,金价变贵了,这样就抑制了消费,导致金价下跌。

其次,美元的升值或贬值代表着人们对美元的信心。美元升值,说明人们对其信心增强,从而增加对美元的持有,相对而言减少对黄金的持有,从而导致黄金价格下跌;反之,美元贬值则导致黄金价格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美元与黄金的负相关性是从长期的趋势来看的,从短期情况来看,也不排除例外。

(2)黄金与石油的正相关关系

黄金与石油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通常是正向变动的。石油价格的上升预示着黄金价格也要上升,石油价格下跌预示着黄金价格也要下跌。

首先,油价波动将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因为美国经济总量和原油消费量均列世界第一,美国经济走势直接影响美国资产质量的变化从而引起美元升跌,进而引起黄金价格的涨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削减全球经济增长率约0.3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增长率则可能下降约0.4个百分点。当油价连续飙升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随即调低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油价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而高油价也意味着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以及通胀预期逐步升温,继而推升黄金价格。

(3)美元与石油的负相关关系

美国经济长期依赖石油和美元两大支柱,其依赖美元的铸币权和美元在国际结算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掌握了美元定价权;通过超强的军事力量,美国又将全球近70%的石油资源及主要石油运输通道,置于其直接影响和控制之下,从而控制了全球石油供应,掌握了石油价格。从长远来说,当美元贬值时,石油价格上涨;而美元趋硬时,石油价格呈下降趋势。 (4)美元与期货的负相关关系

商品期货都是以美元结算的,美元升值,货币也就随之升值,这通常会影响期货价格,使其下跌。换言之,美元升值通常被视为非通货膨胀。

(5)美元与人民币的正相关关系

因为对外贸易基本都是以美元结算,一直以来,人民币仍然是紧盯住美元的,不是自由浮动汇率,而是跟着美元寸步不离地波动。

八、失业为全球埋下定时炸弹

源于美国次贷的金融危机,已经开始影响实体经济,各行各业均举步维艰,企业纷纷忙着准备“过冬”,随着裁员减薪潮的到来,全球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失业时代。

专家预测,到2009年底,全球失业人口将从2007年的1.9亿上升到2.1亿,创出近10年的新高。失业率上升将令各国政府面临更沉重的压力。全球失业潮之下,动荡正在埋伏。BBC记者在美国街头采访普通百姓,就有人愤怒地指出:“什么是有组织犯罪?我看华尔街这些券商就是有组织地犯罪。”

就业是每个政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求发展还是求稳定,就业问题解决不了,一切都是妄谈。有充分的就业作为前提,消费需求才能被拉动起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才能发动起来。但是,次贷危机正在成为就业者的梦魇。

2008年10月31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欧元区的失业率为7.5%,高于去年同期的7.3%。而9月份欧盟27国的失业率由前一个月的6.9%升至7.0%。这表明经济不景气导致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调查还显示,首次领取失业补贴的人数也有所增加。一旦经济危机长期化,将导致就业危机扩大,消费等方面也可能受到不利影响。从2008年7月开始,普通求职者(不包括季节性劳动者在内)领取失业补贴的人数连续突破60万,9月更是达到60.6万,自2007年5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比增长。分析人士担心,受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形势显著恶化,就业形势只会更加严峻,而失业人口增加反过来会对推动经济增长的个人消费产生消极影响。

2008年8月3日,我国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1/10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2008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较去年同比减少15%。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据初步统计,全国2008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组。

目前,中小企业是我国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绝大部分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就业。

在次贷危机中,穷人成了华尔街大鳄们掠夺财富的道具,他们被剥夺了仅有的财富。随着次贷危机的恶化,越来越多的人失业,越来越多的穷人因为还不起按揭贷款而被迫离开家园,以至于在一些城市出现了此类人群聚集的“账篷城”。美国社会学家认为,随着美国越来越多的家庭断供,社会会因为流浪、犯罪及疾病数字的飙升而动荡不安。事实上,随着断供浪潮的出现,罪案的确开始增加。

就业是决定社会能否稳定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倘若次贷危机继续恶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失业,那么世界就将在动荡不安中前行。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2008年12月,在雅典伊哈瑞亚区,一群年轻人向路过的警车投掷石块,37岁的警察科科尼亚斯和他的年轻助手萨拉里奥提斯因此和约30名青年发生冲突,导致15岁少年格里戈罗普洛斯中弹身亡。少年之死迅速引爆了一场让世界震惊的骚乱。从当天开始,先是雅典,然后是北方第二大城市萨洛尼卡、克里特岛行政中心干地亚、科孚岛和帕特拉斯等地,成百上千的高中生、大学生、老师以及无政府主义者举行示威抗议,继而是愈演愈烈的冲突和暴力,银行、商店被焚烧甚至洗劫。戴着面具和头罩的青年掀翻汽车,点燃垃圾桶当作路障,向警察投掷石块和燃烧瓶,警察则报之以催泪弹。每当有警察被击中,示威者就高唱著名的口号:“警察!笨猪!杀人犯!”一些年轻人甚至纵火点燃雅典市中心宪法广场的巨大圣诞树,然后在树前拍照留影。

随后,6000多人参加了格里戈罗普洛斯的葬礼。抗议者与警察再起冲突,雅典市中心一片混乱,87名示威者被逮捕。希腊中小学和大学均闭校。在西部城市,一些高中生袭击了4所警察局,但防暴警察并没有还击。

抗议浪潮甚至蔓延至希腊在多个欧洲国家的使领馆。20多名示威者占领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的希腊领事处以示抗议;约40名示威者聚集到伦敦的希腊使馆外,扯下并点燃使馆门前的希腊国旗,英国警方最终逮捕了5名拒绝离开的示威者;在西班牙,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11名抗议者被捕,多名警察受伤;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希腊使馆也发生了类似冲突,32名抗议者被捕;希腊驻莫斯科和罗马使馆也受到火焰弹袭击。

据悉,这次示威游行的主要群体是学生,包括大学生和毕业没有工作的学生。有的媒体说他们是月收入700欧元的一代,其实他们月收入甚至只有三四百欧元。很多人都没有正式工作,靠打些零工为生,前途非常渺茫。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容易发生极端行为。

hGpNV2VC8PpWevk/w7OlLs+4Tk0Sf+NmtlzY8x1tbnja54rNCvOemdDxWrd8kB0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