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耳朵

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它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中耳介于外耳和内耳之间,是传导声音的主要器官。

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们的听觉是靠耳朵完成的。耳朵的三个构成部分——外耳、中耳、内耳,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缺一不可。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耳廓能将外界的声音收集起来,通过耳道向内传递给中耳;中耳内有鼓膜和听骨链,鼓膜是一个圆形的很薄的膜,耳道送进来的声音引起了鼓膜的振动(声音实际是一种振动的波,即声波,如果附近有放炮声,能引起我们的窗户纸振动,这是声波的作用),由于鼓膜的振动向内继续传递给听小骨,每只耳朵内有三块听小骨,大的像一粒大米,小的约一粒高粱,它是人们身上最小的骨头,这三块听小骨由于形状的巧妙,也叫做听骨链,它能随鼓膜送来的声波振动,而且这个振动由于是链结构,所以能够将声波放大;听骨链的振动又继续向内传递给内耳的耳蜗,耳蜗因形状像蜗牛一样而得名,它附有若干长短不等的听毛,能根据听小骨的振动分辨出各种不同的音色和音质,能分辨出音乐声、猫叫声(音质),能分辨出某个人的讲话声(音色),各种声音通过耳蜗的分辨后,最终传递给大脑的听神经,完成了听的全过程。

总之,人的耳朵是将外界的声波,通过外耳和中耳的振动、传递、再振动、再传递,最终传送给听神经,任何部分发生故障,都可能致聋。

声音在传入内耳之前,任何一点受到阻碍都会引起听力下降,这种听力下降叫传导性耳聋,如外耳道耵聍栓塞、疖肿、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

耳朵不宜掏

生活中,许多人常常掏耳朵,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害处,而且也是很危险的。

人的外耳道皮肤含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经常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

长期掏耳朵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另外,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约0.1毫米,比纸厚不了多少,如果掏耳朵时稍不注意,掏耳勺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耵聍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如果耵聍过多、过大或影响听力,应到医院就诊检查。

两性的听力谁强谁弱?不可能予以明确回答。根据最新研究表明,女人容易从寂静中分辨出高音调,而男人则能较好地辨别声音从何处来。在女性排卵期间听力最敏锐。

常戴耳机损害听力

常戴耳机会对听力造成严重的损害。因为戴耳机使外耳道口处于封闭状态,声压无缓冲和回旋余地,能直接损害听觉功能。日本医学家对一些热衷于听立体声耳机的青少年进行听力测验,发现他们中间年龄越小,收听的音量越大,音响越高,时间越长,则对听力的损害程度也越严重。连续每天使用超过2小时即可使听力遭到明显损害。

配戴耳机致听力损害的原因,主要是因其会破坏耳蜗基底膜上的毛细胞。当声波振动到毛细胞,上面的“听毛”即可发生弯曲、变形、刺激听神经纤维,并传到大脑皮质颞叶,才能产生听觉。因此毛细胞是听觉反射弧上的重要环节,如果毛细胞遭受损伤或破坏,听力就会出现障碍,甚至产生全聋的恶果,因为毛细胞受损后无法修复及再生。专家研究认为,由于强音引起听力损害,虽然青少年时期表现并不明显,但步入中年以后就显得十分突出了。

经常戴耳机除损伤听力外,还能引起头晕、头痛、烦躁不安、精力不集中、精神紧张、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综合症。

常戴耳机者尤其是青少年,对使用耳机应有所控制。使用耳机时声频应调到可听见最小音量,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超过一小时。不使用最好。

耳机的声频通常是115分贝或更高,而人们经常处于90分贝以上环境,易形成听觉疲劳,久而久之则造成听力损害。

耳朵进水怎么办

由于水有一定的张力,进入狭窄的外耳道后形成屏障而把外耳道分成两段,又由于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屏障与鼓膜之间产生副压,维持着水屏障两边压力的平衡,使水不易自动流出。有时外耳道内有较大的耵聍阻塞,则水进入耳道后更易包裹于耵聍周围而不易流出。耳内进水后会出现耳内闭闷,听力下降,头昏,十分不舒服,因此人们往往非常迫切想把水排出来。有人甚至用不干净的夹子、小钥匙等掏耳,这样虽然可侥幸将水屏障掏破,使水流出,但也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而导致耳部疾病。

耳内进水后应及时将水排出,最常见的方法是:

(1)单足跳跃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

(2)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廊;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的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

(3)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

由于游泳池或河水不干净,污水入耳后易引起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感染,或耳内进水后处理不当,常可引起耳病。因此,在耳朵进水1~2天内,如有耳深部痛、听力下降、发烧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耳朵里响怎么办

仅仅自己听到耳朵里有嗡嗡、吱吱等各种各样的响声,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这种情况俗称耳鸣。

耳鸣表现多种多样,有的为单侧性,有的则为双侧性;有的间歇出现,有的持续不停;轻者安静时方觉耳鸣,重者工作时都感到吵闹不安。耳鸣的发病与疲劳、睡眠、月经周期,情绪因素、头部血液循环状态及内耳缺氧等都可能有关。

引起耳鸣的常见耳部疾病有外耳道炎、耵聍栓塞、急慢性中耳炎等,还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等亦可引起耳鸣。另外,过量使用了对耳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等,也可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

对于耳鸣患者,首先要查明究竟属于哪种原因引起,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处理。过度疲劳者应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烟酒过度者要加以控制,情绪紧张焦虑者要使思想放松,有全身性疾病者要同时进行治疗,如高血压病人要降低血压,糖尿病人要控制血糖,贫血病人要纠正贫血,营养不良或偏食者要注意补充营养成分等;如果是因为用了耳毒性药物而出现耳鸣,则应及时停药和采取有力的医疗措施,以期消除耳鸣,恢复听力。

耳鸣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如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实际上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音,也就是说耳鸣只是一种主观感觉。

别在耳朵上部扎眼

现在,一些追逐时尚的年轻人不仅在耳垂上佩戴耳环,还在耳朵上部(耳廓外缘软骨部位)也穿上耳洞、戴上既炫又酷的耳环。对此,专家提醒,在耳朵上部穿耳洞,可能会产生难以治愈的感染,并造成永久的耳朵变形。

(1)创口感染不得不手术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有4个十几岁的年轻男孩被迫做了耳部切除手术,因为他们在耳朵上部穿了耳洞后,创口部位感染,经过抗生素治疗还是无法痊愈,只好做手术。其实,不光是美国,很多国家都出现过穿耳洞引发感染的病例。

(2)耳朵上部穿洞非常疼

专家解释说,穿耳洞肯定会有伤口,难免会出现感染,一般都可以用抗生素来治疗。但是因为外耳主要由软骨构成,在整个头部器官中,外耳的血液循环量是最少的,用抗生素治疗很难见效。而耳朵上部的软组织血液循环又比耳垂差得多,因此穿洞后感染细菌的几率也要比在耳垂上穿洞大得多。

耳朵的感染一旦扩大,发展成为化脓性软骨膜炎,甚至导致耳廓坏死的时候,就必须要依靠外科手术了。

还有,在耳朵上部穿洞比在耳垂上穿洞要疼得多。忍受了疼痛追求时尚,同时还要冒着严重感染的风险,真是非常不值得。

(3)穿耳洞应去专业医院

专家告诫:如果非要在耳朵上部穿洞不可,要先搞清楚这样做的危险性,而且一定要注意保持穿孔部位的卫生。

在小商店穿洞固然便宜、省时,但是没有卫生保障。一方面,店员不是专业人员,技术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操作工具不清洁,穿耳洞用的喷枪或针头如果消毒不彻底,就成了传染疾病的载体。无论在耳朵的哪个部位穿洞,其实都应该是一件“很讲究”的事,一定要去专业的整形美容医院接受手术。

通常情况下,天气越冷耳朵越小。这是因为耳朵有散热作用。在寒冷的天气里,最好把体内的热量尽可能保存下来,而不是随便散发掉。 8tWhXK7604ulil/xP10Jud+Q+QVdrSG+6a4afbSv6fPB45cec3/Lpw4w2cQteUz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