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马拉松,每个人都能跑



每个人都能跑马拉松。奥普拉 · 温弗瑞(Oprah Winfrey)便是其中一员;参议员、总统、电影明星更是比比皆是。热播的真人秀节目《超级减肥王》( The Biggest Loser ),其最后环节竟然是让减肥最多的选手参加马拉松比赛。这正说明: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每个人——即使是病态的肥胖患者,都可以成为一名马拉松跑者。

据说,马拉松已成为“普通人的珠穆朗玛”。它的头上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环,但即使是不跑步的人也知道什么是马拉松。他们也许不清楚马拉松具体有多少公里,但每个人都知道那是一段相当长的路程,而且需要数月的准备。

的确,马拉松训练是一项“只经风雨”却“难见彩虹”的事情。它常常搭载着膝盖疼痛、汗流浃背、皮肤擦伤、脚底起硬币大小的水泡等等。即使天气坏到别人连车都不愿开,你也得天一亮就出发;你还要忍受孤独,独自一人跑上几个小时;别人会说你疯了,更不用说你也会时常怀疑——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这一切你都得克服。

这正是我们的用武之地。

在《跑者世界》,谈到备战马拉松,我们是专家并引以为豪,毕竟,40年来我们一直在告诉人们怎么去做。

2009年,我们打算做些新的尝试。与其只靠写文章来维护那些经受时间检验的长跑原则,不如穿鞋上路、亲身检验一番。于是,《跑者世界》的十几个编辑决定组织一场马拉松,并为此集体展开训练,还邀请读者参与其中。

被誉为“首席跑步官”的巴特 · 亚索(Bart Yasso)为这些编辑们制定了一套16周的训练计划。之后,我们向读者提供了这份计划以及完成比赛所需的全套工具。我们在网站runnersworld.com上建立了一个在线社区,并且随时接听读者来电,回答有关训练、营养、激励和预防损伤等方面的所有问题。“《跑者世界》挑战赛”由此诞生。

说实话,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记得开放注册那天,我一直盯着电脑屏幕,等着第一个报名的人。“行行好,”我对着电脑祈求,“来一个人就行。”

谢天谢地,终于,一名50岁的邮政人员报了名,跟着又有其他人报名。在此之后,全世界有超过3 000人报名参加《跑者世界》挑战赛,为全程和半程(后来增加的)马拉松备战。在这些人中,有超过1 600人随我们一起在里士满、辛辛那提、旧金山、多伦多、大苏尔以及费城进行马拉松比赛。从威斯康星州到危地马拉,他们来自全球50多个地区;有第一次参加的,也有用时2小时40分的种子选手;有在校学生,也有老大爷和老太太。他们有的要争取刷新个人最快成绩;有的是为了庆祝生日或周年纪念;还有的则是到了“打退堂鼓”的阶段,正需要这项挑战赛作为行动的号角,来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在接受化疗,他们正试图渡过生命中最大的难关。

在《跑者世界》的在线社区,挑战者们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跑步俱乐部。在数百个训练日里,他们经历了各种突破以及达到生理极限的时刻,相互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密起来。他们曾一起去看野生动物,曾在凌晨两点半进行长距离跑,也曾无数次地拉伤过大腿或膝盖。你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痛苦的“哎哟”声、懊恼的“唉”声、发力的“啊”声……这里还至少发生过一次跑步机意外事故。一路走来,挑战者们变成了朋友、彼此间的依靠。

“在线社区成了我的家,成了我的拉拉队,” 来自加州默塞德的会计师、60岁的南希 · 基萨克(Nancy Kissak)说,“我只需要有人鼓励我、说我行。《跑者世界》给了我想要的。”

挑战者们的成绩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甚至超出我们所允诺的。乔纳森 · 斯特克尔(Jonathan Steckel)首场马拉松便以2小时57分完成。克里斯托弗 · 桑福德(Christopher Sanford)是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人,他先是完成了个4小时51分,17个月后又接着跑了一个4小时零8分。丹 · 科瓦切维奇(Dan Kovacevic)是一名41岁的住宅建筑商,来自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他身高1.83米,后来减掉了36公斤,跑出了 3小时57分的马拉松个人成绩,而且成为鼓舞和指导别人的榜样。

“以前,我总是觉得懒洋洋的,”他说,“现在,我感觉自己像个运动员。”

最终,挑战者们意识到:马拉松所带来的最持久的好处,要远远超过终点线上所能记录下的任何成绩。

“熬过训练并完成比赛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这是前所未有的,”来自弗吉尼亚州奥克顿、28岁的斯蒂芬妮 · 拉塞尔(Stephanie Russell)说,“而且,这让我想到,也许我一直以来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原本坚强得多。”

戴维 · 琼斯(David Jones),58岁,是一名小学校长,来自华盛顿州的埃德蒙兹市。他参加了2009年的里士满马拉松赛,在距离终点5公里处找到了精神力量。那会儿他已经迈不动步,体力骤然下降,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一位和他一样也穿着《跑者世界》T恤衫的选手。他们一起奋力向前,互相鼓励,迈着疲惫不堪的步伐,直到终点。

“他的鼓励让我松了口气,让我变得坚强起来。要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我可能就完了。”琼斯说。直到拿到了属于他们的奖牌,琼斯才知道那个人是《跑者世界》的总编大卫 · 威利(David Willey)。

“最后的几公里正说明了我在挑战赛中的体会,”琼斯说,“那就是,和好伙伴们一起学习、努力,可以做成一些比单打独斗更大的事情。”

在本书中,我们会和你分享《跑者世界》挑战赛中的这些体会。

我们将提供一系列的方法,帮你完成你的首场马拉松,或跑出个人最好成绩。我们还会提供一些全程或半程马拉松的训练方案,挑战者们按照这些方案达成了比赛目标;还有高手们推荐的20多项不同的锻炼方法。对于挑战者们常问的、关于训练和预防损伤的大多数问题,我们在这里也会给予解答。很多问题都是先在《跑者世界》杂志上、论坛里、通过电子邮件以及在周末比赛现场被提出来的。运动营养师帕梅拉 · 尼塞维奇 · 比德(Pamela Nisevich Bede)负责回答所有关于营养和减肥的热门(以及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在挑战赛期间出现过。书后有词汇表,会帮你整理所有令人困惑的跑步术语;外加一些给跑者的建议:怎样做出既有营养又简单上手的饭菜和零食。此外,我们的编辑们还会给你讲述一些最有价值的(好吧,也有尴尬的)经验教训——都是他们在训练中的亲身经历。

除此之外,你还能看到很多参加挑战赛的选手们的动人故事。他们让《跑者世界》的所有同仁懂得了,坚持到底真正靠的是什么。如果你曾认为自己不能跑马拉松是因为太老了、太忙了或太胖了,那这些人会让你改变想法。

——詹妮弗·范·艾伦(Jennifer Van Allen)
vhAa2j5T9RAhnFgbV3uYJIh3KyQegW66FANchMGMJzKHQh5fjVJTDlcbXf34Mbd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