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间歇训练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跑步训练中的下一个强度水平,即I(间歇)训练,这可能是所有训练类型中定义最五花八门的一种了。曾有人请我为一本学术杂志撰写一篇关于间歇训练的文章,我先找了三位跑者,询问他们是如何定义I训练的。

第一个说,间歇训练是带有中间休息的“快速”训练,快速跑不超过2分钟。第二位跑者说,间歇训练包括重复的艰苦奔跑,每次至少要跑2分钟,恢复阶段则会持续到跑者再度准备好出发为止。第三位跑者的答案又不一样。于是,我转而去问指导这三位跑者的教练,结果,教练的答案与三位跑者的定义却又是大相径庭。似乎这四个人唯一达成的共识是,间歇训练是间歇性的训练,其中包含了几轮艰苦跑和恢复时间。

我决定以这种训练的目的为据,来给出我自己的定义。根据我在瑞典以及研究生院里学到的知识,I训练最顺理成章的目的是充分提高有氧能力( O 2 max),而且我相信要改善任何身体功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之施加压力,所以我认为I强度应该达到或者非常接近 O 2 max(以及最大心率),训练—恢复的时间比必须最好地服务于这个目的。

根据吉米 · 吉尔伯特(Jimmy Gilbert)和我在制作VDOT表时所作的研究,我们确定了一个人在强度达到 O 2 max时大概可以运动11分钟。让单次训练回合持续这么久显然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由于从充分的恢复状态中慢慢达到 O 2 max需要90~120秒的过渡时间,因此,I配速的奔跑应持续3~5分钟为佳,也可以少于3分钟,这点我会在下面加以解释。

要求将I配速跑坚持5分钟以上就太苛刻了,因为要以3公里或者5公里配速跑若干次,且每次都跑5分钟以上,那是很困难的。而且,如果两次艰苦跑之间恢复时间不够长的话, O 2 就没法得到完全恢复,下一轮训练就会更快地达到最大值,这就是我们采用少于2分钟或3分钟训练回合的主要原因。

▲达到 O 2 max

图4—2显示了一位跑者在以超过最大速度的速度奔跑时达到 O 2 max的过程。从休息状态中的 O 2 开始,达到 O 2 max大约花了2分钟。除了要始终能说出每次训练的目的,还要始终能做到低投入高回报,而不是高投入高回报,这才是明智之举。

图4—2 以 O 2 max强度奔跑时达到的 O 2 max比率

图4—3是一个低投入高回报的好例子。如果每公里3分26秒的配速(每分钟292米,或者每400米82.5秒)是跑者进行间歇训练的适宜速度,那么较之82.5秒的配速,把配速提到比82.5秒更快(例如,5个5分钟跑中的第1跑)并不能让跑者在最大值上跑得更久。超过 O 2 max配速的训练(超过v O 2 max)并不会带来任何额外的与训练目的相关的好处。

另外,在5个重复的5分钟跑中,如果第1跑跑得太快,就可能会使第2跑刚好达到82.5秒的配速,但最后3跑则可能全都低于恰当的配速——因为你在头两跑中过分消耗了自己的精力。而且,在最后配速很慢的那几跑中(因为在头两跑中跑过了头,进行了太多无氧训练),无论跑得多痛苦,你都没有在以自己的最大有氧能力奔跑。

图4—3 以不同 O 2 max奔跑时的不同效果

结果是,在头两跑中,你以 O 2 max跑了3分钟,但在第3跑、第4跑、第5跑中,都没有达到最大值。这次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以痛苦为目的,那么结果如你所愿!但如果你的计划是花大约15分钟来加强自己的最大有氧能力,那么你就完全错失了目标。

正如我已经提到过的,在I训练中一般采用3~5分钟的训练回合就很好,因为这样可以保证你能以最大有氧能力跑上一段时间,即便需要花1~2分钟来达到最大值。然而也有这样的可能,即便训练回合较短,你以最大值奔跑的累计时间仍可以很长,但记住,两次艰苦跑间的恢复时间一定要非常短。

从图4—4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使用400米的训练回合时你是怎么做到累积 O 2 max的奔跑时间的。在第一次I配速跑中, O 2 并没有真正达到 O 2 max,但经过了第1跑后的短暂休息(约45秒),第2跑会以已经提高的 O 2 为起点,短暂休息后的其他几跑都只需要更少的时间就能达到最大值。之后的每一跑都能相当快地达到最大值,以 O 2 max奔跑的总的累计时间也就达到了让人满意的长度。

现在应该很清楚的是,以3~5分钟为理想范围,人们可以在这个范围内训练在任意时间来加强有氧系统。但如果恢复时间很短(短于休息前的I配速训练时间),那每回合的训练时间也可以缩短。

图4—4要使短间歇训练卓有成效,恢复时间必须更短

▲艰苦地跑

I训练也可以以H跑的方式进行,即艰苦跑,不规定要在多少时间内跑多少距离。例如,你可能会跑6个3分钟的H跑,每跑后慢跑(jg)2分钟作为恢复。我会这样指示这次训练:6×3分钟H w/2分钟jg。当以时间来衡量H跑,而不是以在多少时间内完成了多少距离来衡量H跑时,H配速应当是你在为了成绩比赛时,主观感觉自己可以维持大约10~12分钟的配速。

至于要在单次训练中进行多少I或者H配速训练,我的建议是,以10公里和每周跑量的8%之间的那个较小值为上限。所以,如果你每周跑64公里,I配速训练的建议最大值便是5.12公里(64公里的8%)。

为了方便记录每次I训练的总跑量,进行H配速训练时,我将5分钟H跑计为1.6公里。而对每周总跑量达120公里以上的人来说,I配速跑的最大跑量即为之前我们所说的10公里(大约30分钟)。

我喜欢让跑者在高海拔多进行H配速跑,而不是进行更严格的I配速强度训练。因为在高海拔地区,与最大有氧能力相对应的奔跑速度要比在海平面慢上许多,这可能会让跑者相当沮丧。

只是艰苦地跑,而不用担心实际的速度,这样就能有效地为有氧系统的核心部件施压,且不必担心这是否是训练的最佳配速。

另一种许多跑者都喜欢进行的I类型训练是我的数步训练。这种训练标准的变化方式是,在出发时艰苦地跑10步,然后慢跑10步;接着艰苦地跑20步,慢跑20步;再接着是30/30、40/40,以此类推,每次增加10步,直到艰苦地跑了100步并慢跑了100步。然后再重复100/100,再往回减少步数——90/90、80/80,一路往回减少到艰苦地跑10步并慢跑10步。

完成这个过程大概需要24分钟或者25分钟,跑过的距离会在4.8公里或者6.4公里左右。跑得比较慢的跑者跑过的距离自然要更少些,能力较强的跑者则可能跑得更多一些,但不管距离长短,所有人用来进行艰苦跑和慢跑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因而,要想将各种水平的跑者一视同仁,用于进行某种训练类型的时间是最好的指标。

用H配速的方式来进行I训练时,可以改变训练中进行艰苦跑的时间。例如,要使H跑的总时间达到20分钟,你可以在以下方法中任选一种:

2×(4分钟H+3分钟jg)+4×(3分钟H+2分钟jg);

1×(4分钟H+3分钟jg)+2×(3分钟H+2分钟jg)+3×(2分钟H+1分钟jg)+4×(1分钟H +30秒jg)。

通常,我会让恢复性慢跑略短于之后的H跑时间,恢复性慢跑的时间也始终不应该大于H跑在训练中所占的比重。

要在刮风的日子里跑进令人满意的1000米间歇时间会很不容易,但有一种间歇训练比较适合这样的天气,比如说,跑20×200,每隔1分钟出发1次,这就是说如果I配速是每200米40秒,那在开始下一个200米之前你只有20秒的时间休息。

此时,速度较慢的跑者只需将休息时间缩短就可以了(休息时间大约是较快的跑者的一半)。

表4—3列出了各种可以采用的I配速和H配速训练。

表4—3间歇配速(I)和艰苦配速(H)训练

续表

注:该表格由“聪明地跑”项目设计的杰克·丹尼尔斯计算器创建。 woKSk5n4v9XY44pO3/e4vooRuk81UzVNG+1ij6/sp+0/lCfhdx4io2vcRs+6bO0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