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
从众多的定义表述中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的读者服务。
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载体主要是纸质文献,与之相比数字图书馆对藏书建设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图书馆“馆藏”的含义已被扩展,不仅包括不同的信息格式,还包括不同的信息类型,因而使得数字图书馆不再受制于物理空间,它所能收藏的书刊等资料的数量也没有空间制约。
传统图书馆中常常进行的一些手工操作,如装订、上架、归架及核点书刊等,在数字图书馆时代将会消失。另外,数字图书馆还能有效的解决传统图书馆中破损、遗失、逾期不还等各种问题。
从检索方式上看,用传统的检索方法,读者往往要在众多的卡片前花费不少时间,使借阅者感到不便,查全率和查准率都难以提高。而数字图书馆则是依托于数据库界面友好的搜索引擎,使读者能更快、更准确地进行检索,为读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数字图书馆能实现资源共享,使异地信息本地化。数字图书馆的阅读空间不再局限于屋里的阅览室,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把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传送到用户的家里或办公室内,用户可以同时存取不同地点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从而也加强了与读者的沟通。
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全民族素质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基础支持。数字图书馆工程将会根本改变我国文化信息资源保存、管理、传播、使用的传统方式和手段,克服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共享的弊病,为知识创新和两个文明建设营造一个汲取文化信息的良好环境。特别对信息不畅通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只要联通数字图书馆的网络系统,都能方便地使用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资源。
磁盘等存储工具上的信息只能保存十几年,因为它要经受温度、磁场、记录存储格式、硬件配置、新旧系统间的互换等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软件与硬件技术设备迅速更新的影响。
2. 数据的传输问题
数字图书馆能得到充分使用的一个必备条件是要有足够的带宽,以保证快捷地传输文本、语音、图像、影像资料。多媒体点播系统、全文存储和全文检索对网络的带宽都有较高的要求。
3. 信息安全与防护
信息安全问题是计算机网络界最为头疼的难题,也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最大难题之一。信息安全的威胁来自计算机病毒、黑客对信息资源的攻击、不法分子蓄意摧毁系统的处理能力或破坏系统的通讯装置。
4. 经费投入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尤其是设备的更新、数据的存储、传输、纸质文献的数字化,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如果仅依靠图书馆的力量,“以文养文”是行不通的,因为图书馆具有社会性和公益性,肩负着传播文化知识的使命。另一方面,向用户收取数据使用费还要受到用户经济承受能力的影响和制约。因而,目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经费还主要依靠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投入。
5. 馆员素质问题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有着很多不同,所以数字图书馆员应成为数字化信息专家,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的存储、检索、传播技术;要提高外语水平,以便在丰富的英文信息资源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还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以便将网上的信息做深层次的加工。从目前图书馆员知识结构的现状可以看出,符合这些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还远远不能满足数字图书馆的要求。馆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