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绪 论

“《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皆史也。”会稽章学诚倡焉,仁和龚自珍、余杭章炳麟、钱唐张尔田推衍焉。然要非所论于《易》,何者?史以藏往,《易》以知来。史者所以记群治之事为,而《易》者所以籀群治演化之大例者也。《尚书》记言,《春秋》记事,分隶左右史 (《汉书·艺文志》曰:“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而《周礼》掌建邦之六典,太史所掌《士礼》十七,亦垂国典,殆后世通典、通考之权舆,谓之史,可也。太史陈《诗》以观民风,明王政之变,孟子曰:“《诗》亡然后《春秋》作。”虽不名史而丽于史焉,可也。独是《易》之为书也,明天之道,察民之故,“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系辞上》) 。帝王之言行,不屑记也;事为之制度,能违其凌杂而得其贯通者寡矣。” (见严复译《群学肄言·倡学篇》) “夫象数之理,纵极幽玄,其所据之今有,必先周知;其用事之物,亦有限域。独至群国,一事之本原流变,往往迎不见首,从不见尻,其今有既不周知,用事之物又常无限,其曼衍蕃变之情,皆象数所无有。” (见严复译《群学肄言·砭愚篇》) 於戏!此《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之所以为“极深而研几”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哉!余十年读《易》,未窥蕴奥,爰当启蒙而述是篇。 YlSwoHzuRJhJcouTyaCiAjXcVr2FxC+CGQG4dqTawlwhcOLhj5ug93BsDwgG8nj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