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要陷入自卑的泥淖

2

据统计,世上有92%的人是因为对自己信心不足,而不能走出生存的困境。这种人就像一棵脆弱的小草一样,毫无信心去经历风雨。这就是说,缺乏自信,而在自卑的陷阱中爬来爬去,是这些人最大的生存危机,自然就会遭遇挫折。如果不能从自卑中挣脱出来,那么就成不了一个能克服危机的人。

自卑是害人的毒药,甚至是杀人的利器。

有一次,松下电器公司招聘一批基层管理人员,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计划招聘10人,报考的却有几百人。经过一周的考试和面试,通过电子计算机计分,选出了10位佼佼者。当松下幸之助将录取者一个个过目时,发现有一位成绩特别出色、面试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轻人未在10人之列。这位青年叫神田三郎。于是,松下幸之助当即叫人复查考试情况。结果发现,神田三郎的综合成绩名列第二,只因电子计算机出了故障,把分数和名次排错了,导致神田三郎落选。松下立即吩咐纠正错误,给神田三郎发录用通知书。第二天松下先生却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神田三郎因没有被录取而一下自卑起来,跳楼自杀了。录用通知书送到时,他已经死了。

听到这一消息,松下沉默了好长时间,一位助手在旁也自言自语:“多可惜,这么一位有才干的青年,我们没有录取他。”

“不”,松下摇摇头说,“幸亏我们公司没有录用他。意志如此不坚强的人是干不成大事的。”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为求职未被录取而拿死亡来解脱自卑的情绪,是非常可惜的。成功根源于坚韧不拔的意志,这正是有些自卑者所缺少的。应当牢记:意志是克服自卑的垫脚石。

“成功者”与“普通者”的性格区别在于,成功者充满自信、洋溢着活力;而“普通人”即使腰缠万贯、富甲一方,内心却往往灰暗而脆弱。

那么,“普通人”的共同点又是什么呢?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卑感。

自卑是许多人身上明显存在的生存危机,因为这些人在自信者面前都是脆弱的软体动物。自卑是一种消极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是一种危机心态。自卑感就是个体把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贬低成一种危机成自我意识——具有自卑感的人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惭形秽,丧失信心,进而悲观失望,不思进取。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所以,自卑是束缚创造力的一条绳索。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A·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 以及对于“自卑感”这种生存危机的克服和超越。

阿德勒认为人人都有自卑感这种生存危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他说,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一个人欲求的这种改进是无止境的,因为一个人的需要是无止境的。所以人类不可能超越宇宙的博大与永恒,也无法挣脱自然法则的制约,也许这就是人类自卑的最终根源。当然,从哲学角度对人类整体状况分析,人类产生自卑是无条件的,不过,对于具体的个人,自卑的形成则是有条件的。

阿德勒自己就有过这样的体会:他念书时有好几年数学成绩不好,教师和同学的消极反馈,强化了他数学低能的印象。直到有一天,他出乎意料地发现自己会做一道难倒老师的题目,才成功地改变了他对自己数学低能的认识,这是对自己曾经挫败的纠正。可见,环境对人的自卑危机产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某些低能甚至有生理、心理缺陷的人,在积极鼓励、扶持宽容的气氛中,也能建立起自信,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令人惊奇的是,一个人自卑的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环境和童年。从主体角度来看,自卑危机的形成虽与环境因素有关,但其最终形成还受到个体的生理状况、能力、性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生活经历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其童年经历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童年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仍将顽固地保存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力。所以,童年经历不幸的人更易产生自卑。

良好的个人因素对自卑的危机克服有重大的影响,同时它也是建立自信的基础。面面俱到的优秀者、强者肯定与自卑无缘,问题是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在生理、心理、知识、能力乃至生活的各方面都是一个强者、优秀者,即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从理论上说,天下无人不自卑,自卑危机的情形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产生,几乎所有的人都存在自卑感,只是表现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

拿破仑·希尔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自卑感的表现形式和行为模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1. 孤僻怯懦型

深感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谨小慎微”成了这类人的座右铭。他们像蜗牛一样潜藏在“贝壳”里,不参与任何竞争,不肯冒半点风险。即便是遭到侵犯也听之任之,逆来顺受,随遇而安,或在绝望中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2. 咄咄逼人型

当一个人的自卑感在最强烈的时候,采用屈从怯懦的方式不能减轻其自卑之苦,则转为好争好斗方式:脾气暴躁,动辄发怒,即便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寻求各种借口挑衅闹事。

3. 滑稽幽默型

扮演滑稽幽默的角色,用笑声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这也是常见的一种自卑的表现形式。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费丽丝·蒂勒相貌丑陋,她为此而羞怯、孤独、自卑,于是她运用笑声,尤其是开怀大笑,以掩饰内心的自卑。

4. 否认现实型

这种行为模式是自己不想看到,也不愿意思考自卑情绪产生的根源,而采取否认现实的行为来摆脱自卑。如借酒消愁,以求得精神的暂时解脱等方法。

5. 随波逐流型

由于自卑而丧失信心,因此竭尽全力使自己和他人保持一致,惟恐有与众不同之处。害怕表明自己的观点,放弃自己的见解和信念,努力寻求他人的认可,始终表现出一种随大流的状态。

上述各种自卑心理的表现形式,都是对自卑的消极适应方法,也称消极的“自我防卫”。心理学家实验证实,消极的自我防卫,会使精力大量地消耗在逃避困难和挫败的威胁上,因而往往难以用于“创造性的适应”,使自己有所作为。这是自卑的消极方面。

无论是伟人还是平常人,都会在某一些方面表现出优势,在另一些方面表现出颓势,也会或多或少地遭受挫折或得到外部环境的消极反馈。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危机和挫败都会给人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自卑。一个自觉克服危机者能克服自卑、超越自卑,其重要原因是他们善于运用调控方法提高心理承受力,使之在心理上阻断消极因素的交互作用。一般情况下,一个自觉克服危机者运用的调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认知法

就是通过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身情况和外部评价,认识到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会全知全能。人的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通过自身智力,努力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完美无缺。对自己的弱项或遇到的挫折,持理智的态度,既不自欺欺人,也不将其视为天塌地陷的事情,而是以积极的方式应对现实,这样便会有效地消除自卑。

2. 转移法

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也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活动中去,可通过致力于书法、绘画、写作、制作、收藏等活动,从而淡化和缩小弱项在心理上的自卑阴影,缓解心理的压力和紧张。

3. 领悟法

也叫心理分析法,一般要由心理医生帮助实施。其具体方法是通过自由联想和对早期经历的回忆、分析,找出导致自卑心态的深层原因,使自卑症结经过心理分析返回意识层,让求助者领悟到:有自卑感并不意味自己的实际情况很糟,而是潜藏于意识深处的症结使然,让过去的阴影来影响今天的心理状态,是没有道理的。从而使人有“顿悟”之感,从自卑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4. 作业法

如果自卑感已经产生,自信心正在丧失,可采用作业法。方法是先寻找某件比较容易也很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去做,成功后便会收获一份喜悦,然后再找另一个目标。在一个时期内尽量避免承受失败的挫折,以后随着自信心的提高逐步向较难、意义较大的目标努力,通过不断取得成功使自信心得以恢复和巩固。一个人自信心的丧失往往是在持续失败的挫折下产生的,自信心的恢复和自卑感的消除也得以一连串小小的成功开始,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自信心的强化。自信恢复一分,自卑的消极体验就将减少一分。

5. 补偿法

即通过努力奋斗,以某一方面的突出成就来补偿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感(劣等感)。有自卑感就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危机,就要设法予以补偿。强烈的自卑感,往往会促使人们在其他方面有超常的发展,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代偿作用”。即是通过补偿的方式扬长避短,把自卑感转化为自强不息的推动力量。耳聋的贝多芬,却成为了划时代的“乐圣”;少年坎坷艰辛的霍英东,没有实现慈母的期望成为一代学子,“不是读书的材料” 的他,后来却在商界大展宏图。许多人都是在这种补偿的奋斗中成为出众的人的。古人云“人之才能,自非圣贤,有所长必有所短,有所明必有所敝”,故从这个角度上说,天下无人不自卑。通往克服危机的道路上,完全不必为“自卑”而彷徨,只要把握好自己,克服危机的路就在脚下。

一个自觉克服危机的人当然是强者。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正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拿破仑·希尔告诉我们:尽量不要理会那些使你认为你不能成功的疑虑,勇往直前,拼到挫败也要去做做看,其结果往往并非真的会挫败。久而久之,你会从紧张、恐惧、自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医治自卑的对症良药就是:不甘自卑,发愤图强。

威尔逊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业家,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事务所小职员做起,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办公楼,从而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这一天,威尔逊先生从他的办公楼走出来,刚走到街上,就听见身后传来“嗒嗒嗒”的声音,那是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面发出的声响。威尔逊先生愣了一下,缓缓地转过身。

那盲人感觉到前面有人,连忙打起精神,上前说道:“尊敬的先生,您一定发现我是一个可怜的盲人,能不能占用您一点点时间呢?”

威尔逊先生说:“我要去会见一个重要的客户,你要什么就快说吧。”

盲人在一个包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一个打火机,放到威尔逊先生的手里,说:“先生,这个打火机只卖二美元,这可是最好的打火机啊。”

威尔逊先生听了,叹口气,把手伸进西服口袋,掏出一张钞票递给盲人:“我不抽烟,但我愿意帮助你。这个打火机,也许我可以送给开电梯的小伙子。”

盲人用手摸了一下那张钞票,竟然是100美元!他用颤抖的手反复抚摸这钱,嘴里连连感激着:“您是我遇见过的最慷慨的先生!仁慈的富人啊,我为您祈祷!上帝保佑您!”

威尔逊先生笑了笑,正准备走,盲人拉住他,又喋喋不休地说:“您不知道,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瞎的。都是23年前布尔顿的那次事故!太可怕了!”

威尔逊先生一震,问道:“你是在那次化工厂爆炸中失明的吗?”

盲人仿佛遇见了知音,兴奋得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您也知道?这也难怪,那次光炸死的人就有93个,伤的人有好几百,可是头条新闻哪!”

盲人想用自己的遭遇打动对方,争取多得到一些钱,他可怜巴巴地说了下来:“我真可怜啊!到处流浪,孤苦伶仃,吃了上顿没下顿,死了都没人知道!”他越说越激动,“您不知道当时的情况,火一下子冒了出来!仿佛是从地狱中冒出来的!逃命的人群都挤在一起,我好不容易冲到门口,可一个大个子在我身后大喊:‘让我先出去!我还年轻,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着我的身体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就成了瞎子,命运真不公平呀!”威尔逊先生冷冷地道:“事实恐怕不是这样吧?你说反了。”

盲人一惊,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对着威尔逊先生。

威尔逊先生一字一顿地说:“我当时也在布尔顿化工厂当工人。是你从我的身上踏过去的!你长得比我高大,你说的那句话,我永远都忘不了!”

盲人站了好长时间,突然一把抓住威尔逊先生,爆发出一阵大笑:“这就是命运啊!不公平的命运!你在里面,现在出人头地了,我跑了出去,却成了一个没有用的瞎子!”

威尔逊先生用力推开盲人的手,举起了手中一根精致的棕榈手杖,平静地说:“你知道吗?我也是一个瞎子。你相信命运,可是我不信。”

同是盲人,有人只能以乞讨为生,有人却能出人头地,这决非命运的安排,而在于个人的奋斗与否。面对自己的残疾,屈服于命运,自卑于命运,并企图以此博取别人的同情,这样的人只能永远躺在自己的残疾上哀鸣,不会有站起来的一天。可残疾并不意味着失去一切,靠自己的奋斗一样可以消除自卑的阴影,赢得尊重。

学会自我补偿,自卑的阴影就不会再将你纠缠。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处境不同,面临的机遇不同,成功的程度和方向也不会相同。用自己的本色和真实的感情来创造前程,这就是一个人在克服危机。所谓克服危机,无非扬长避短,尽力而为。即使没有克服危机,没有建树,只要你充分发挥了能力,你就享受了克服危机的人生。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迷信他人,这是生命得以辉煌的心理基础。

另外,在自我补偿的过程中,还须正确面对挫败。人的发展离不开挫败与成功。由于挫败对人是一种“负性刺激”,总会使人产生不愉快、沮丧、自卑。那么,一个人一旦面对挫败,该如何自我解脱(补偿)呢?拿破仑·希尔认为,关键是要用理性的态度:

1. 做到大志不改,不因挫败而放弃追求;

2. 注意调整、降低原先不合实际的“目标值”,及时改变策略(方式)再作尝试;

3. 用“局部成功”来激励自己;

4. 采用自我心理调适法,即采取一点“自我调侃”、“自嘲”之类的精神胜利法。

我们提醒每一位试图克服人生危机的人:要使自己不成为“经常的挫败者”,就要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资源”。虽然有时个体不能改变“环境”的“安排”,但谁也无法剥夺其作为“自我主人”的权利。应该说当今社会已大大增加了这方面的发展机遇,只要你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是一定会“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许多宏篇著作由逆境而生,许多伟人由磨砺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气馁、不自卑的意志!有了这一点,就会挣脱困境的束缚,获得使用生命的主动权。

此外,作为一个现代人,也应时刻具有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世界充满了成功的机遇,也充满了挫败的可能。所以要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败与干扰的能力,调整自己,克服危机,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成功在挫败之中。若每次挫败之后都能有所“领悟”,把每一次挫败当作成功的前奏,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化危机为优势,变自卑为自信,挫败就能领你进入一个新境界。 yi1VbfpaMIqVSzpI/kV9q2RtP3uT5+i0HMiy4S7fyOWrVPhNyPN6VzaZzcGKCwO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