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香山的童年时光

方成的老家在广东香山县南蓢墟左埗头村,现称“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中山古称“香山”,唐代此地设置为香山镇,南宋绍兴22年(1152年),由于香山镇的发展,升级为香山县。北宋《太平环宇记》记载:“香山在县南,隔海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清代的史学者认为,香山县名之“香山”乃因五桂山上有许多神仙花卉,香飘四溢而得名。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便于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地理环境,成为香山“名人辈出”的丰厚土壤,涌现出了孙中山、郑观应、唐廷枢等一批风云人物和诸多文化艺术界的杰出人物。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家乡就在香山县南蓢墟翠亨村。左埗头村在翠亨村的北边,距翠亨村就十几里地。翠亨孙氏与左埗孙氏为同源宗亲关系。1912年,孙中山回乡省亲期间,曾与亲人在视察南蓢墟之后,专程到左埗头村拜会左埗乡亲,并到左埗孙氏宗祠拜祖,然后又与左埗的部分乡亲合影,方成的父亲也在合影的行列之中。而今,左埗孙氏宗祠仍完好地保留在村里。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功绩,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1983年,中山撤县置市。既然现在左埗头村已改称“南朗镇左步村”了,我们下面也就统称“左步村”了。

左步村有“欧、孙、阮”三大姓,接下来再多一点的就是“方”姓了,其他杂姓户相当少。这个村侨居国外的人很多,在港澳和国内各地就更多了。其中孙姓人家则几乎每户都有人在国外,主要是侨居在美国和南洋一带。

方成的祖父早年就是带着方成的伯父,冒着危险远涉重洋,到了美国旧金山,在那里的矿区开了一个小商铺,艰苦创业,诚信经营,慢慢扎下了根。而今,已经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人去楼空,方成祖父的这间小商铺却仍被美国人作为纪念物保存了下来,风貌不改当年。方成祖父、伯父的照片都还挂在老房子正中的墙上。由此,亦可想见早年像方成祖父他们这一代老华侨和美国人长期友好相处,结下了怎样一番美好的情谊。

方成的父亲、叔叔没有随父辈远涉重洋去美国,而是在同乡的介绍帮助下,到了北京谋生。方成父亲叫孙笑平,是平绥铁路局文牍课的课员。“平”就是指“北平”(当时北京叫“北平”),“绥”是指“绥远”,即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方成是1918年在北平出生的,本姓孙。他的母亲是继室,方成是她的长子,原名叫顺潮,有一个小他2岁的同胞弟弟叫顺伶。同父异母的大哥早夭,二哥叫顺理,大姐叫顺合。方成4岁那年,母亲带着他和顺伶回到老家香山县南朗左步村。左步村老家住着方成的祖母和伯母,还有方成的叔母和她的儿子,也就是方成的堂兄顺蛟。方成的大姐顺合服侍祖母,和祖母同住。方成母亲带着他们小兄弟俩回来陪方成祖母和大姐生活,在老家住了5年。

左步村虽然村子不大,却出过一些有名人物。有一位抗日英雄欧初是最值得全村人骄傲的。欧初高举革命红旗,带领一支队伍,在香山县五桂山红军根据地一直坚持战斗到全国解放,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军都奈何他不得。1948年方成从上海回左步村探亲时,父亲常对他提起欧初,说“在日寇侵占时期,一到夜间村子就是欧初队伍的天下”。父亲还颇为自得地告诉方成说:“欧初对我不错,还拍过我的肩膀。”方成对欧初也是早就仰慕。欧初的战友杨子江政委的爱人也是左步村的,这位女战士还是方成的同族妹子。解放后,欧初和孙顺理这两位左步村人,还光荣地被选为了全国人大代表。

20世纪40年代,有好几位左步村人便在香港的洋行当上经理了,其中最有面子最阔气的一位是闻名世界的美国固特异橡胶公司的代办。此外,那位著名的电影演员阮玲玉也是左步村人。方成在北京上小学时,就看过阮玲玉主演的影片,虽然只看过一次,但却记得格外清晰,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与方成家同住一个院子的那位表姑长得和阮玲玉很相像。表姑不仅好看,打扮也摩登。后来方成随着别人学唱粤剧,会唱一小段在广东很流行的《野草闲花》。这恰好是阮玲玉演的悲剧里的一段唱词,方成说,“听起来很动人。”

左步村离南蓢墟(当地方言称“市镇”为“墟”)不远,走路也就半小时左右。每到墟日,墟里非常热闹。公共汽车站在墟外,可以直接坐到澳门,这里离澳门很近。方成记得,“那时父亲从北京汇钱来,取钱是在一家南货铺,不是邮局。”方成更记得,墟里“做的点心饼食比北京点心好吃得多”。

方成在老家左步村的这五年童年时光过得很愉快,充满天真的乐趣。岭南农村自然风光的一切,都令在北京出生的他感到是那么新鲜,那么好玩。

方成母子三人住在祖母家旁边。那是方成祖父、伯父在美国旧金山矿区开小商铺赚的钱寄回给祖母盖的房子。这房子离村口不远,从村口进去往右拐进一条小巷,走进巷里不远便是。方成晚年回忆说:“广东乡间家居房子较讲究的有两个厅。我家有三个门。最外面的是齐腰高的薄木门,开着可使厅内见光。中间是用大约十条横的圆硬木棒制的门,叫搪笼。木棒碗口粗,两棒间隔大约半尺。里面是厚重的大门,夜间才关上的。晚间我有时从搪笼偷偷钻出来,和小朋友一同到夜校看看去,所以会认识两三个字。”

●图2 如今的左步村风光

村子周围是一大片良田,土地肥沃,插过秧后不长时间,田里就是绿油油的了。再过些日子,田里便不时飘来一阵阵的稻花香了。离村子不远,有一座不高的小山,叫鸡头角山,山上长满了绿树。小顺潮和小伙伴们常常会跑到鸡头角山上去玩,站在山头上便能看到海。平时,那海水是黄色的。早晨,一片霞光映照着波光粼粼的海面,能看到一片红色。到了傍晚,夕阳辉映下的海水,又另是一番金光灿灿的景象。

回到老家才一段时间,小顺潮就能说一口香山县的闽语家乡话了。这南蓢话与当今的中山城里说的语言可不同,是把“下雨”说成“着火”的。南蓢话在香山县里,隔几里地的人就听不懂,更不用说县城石岐和省城广州了。

小顺潮和小伙伴们常在一起玩斗蟋蟀的游戏。那时乡下小孩哪有什么像样的玩具呢,这斗蟋蟀自然成了小孩们最喜欢的游戏。从田间地角草丛里捉了蟋蟀来开斗,不要钱买,又好玩。有一个名叫祖福的小伙伴是捉蟋蟀的能手,年纪比顺潮大一点,他教顺潮几个小伙伴怎样在草丛石头底下捉这种好斗的小东西,还教大家怎样看蟋蟀的筋骨强弱。祖福有一只眼睛不好,在广东一带把这叫做“单眼”。小伙伴中竟有人听别人说,蟋蟀中最强的是“铜头铁颈乌须单眼”的。不知这是真的,还是一种对祖福的嘲戏。

斗蟋蟀可有意思了!用草刷它的须须,便会把它的斗志很快挑起来。几个回合下来,有时难分难解;有时胜负会很快决出,那斗败的蟋蟀一蹶不振,垂头丧气,不敢再上战场。这时,有人懂得将那败将放在左手掌心里,用右手拍着手腕颠它,颠个一尺多高,颠起,落下,再颠起,又落下,颠个十来个上下,直颠得它晕头晕脑的,再将它放进“决斗场”里。这败将竟又能冲锋陷阵,大战几个回合。此时,围在周围的小孩们可兴奋了,嘴里嚷着,叫着,甚至挥着手,叫它们“冲呀!杀呀!”

在顺潮长大一些时,祖福还同他玩过乒乓球。祖福不会打乒乓球,看到球掉在地上乱弹乱跳,他会用双手去抓捉,可怎么抓也抓不住,好不容易才捡拾了起来。他边叹气边说:“唉!这家伙比蟋蟀还难逮!”这话把顺潮逗得大笑,到老了都还记得祖福这句话。

小顺潮他们玩的游戏还有一种是捅蜂窝。几个调皮的孩子,用竹竿猛捅几下蜂窝就赶快飞跑开,等蜂群飞散开了,再折回去拾起蜂窝来从里边掏幼虫吃,真是又好玩,又好吃。可是有一次,小顺潮被一只黑色大毒蜂蜇了一针在太阳穴上,可痛了。好在旁边有一位老农,那老农赶紧叫他撒泡尿在地上,抓一把那尿湿的泥敷在伤口上,才医好那钻心的伤痛。打这以后,小顺潮再也不去捅蜂窝掏蜜吃了。

不捅蜂窝了,玩什么呢,顺潮又和小伙伴们改在小河里捞小鱼小虾玩。晚上,点个小灯,几个人在河边捉螃蟹,在乱草中用苍蝇钓青蛙。没想到,螃蟹和青蛙还真是那么容易任人捉弄。一晚下来,运气好的时候,能抓到不少,够几个小伙伴美美地吃一顿了!

白天,小顺潮看到一些小伙伴在小河里光着屁股游泳,便也脱了裤子,光着小屁股要下河去学游泳。可是母亲怕他出危险,硬是不许他下河。结果,小顺潮没能学会游泳。母亲脾气好,只要他不胡闹,她是不大管的。顺潮成天贪玩,光着脚到处跑。他胆小,不敢惹祸,只是爱在墙上画山、画房子和画树什么的。他爱这样画些东西,与这样一次偶然经历有关。一天,他在一个小伙伴家里看到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他心里觉得很有趣,于是就在回家的路上,从地上拾了小半截砖头,也在路边一堵墙上画了起来,居然还画出了个像模像样的房子和山水。他觉得真好玩,以后就常常画一些见到的东西。他长大后他能够一生画漫画,也许就跟这次偶然的经历有些关系。

顺潮从小本分,八九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去打酱油,在回家的路上,有个人逗他说:“哎,你的瓶子漏了!”他边问“漏了吗?”边把瓶子倒过来看,结果酱油洒了满地,旁边的人都哄笑起来。

让顺潮沮丧的还有一件事差点在后来影响了他的前程——就是被算命的说成是“败家子”。南朗一带民间历来都有“赌牌九”的旧习,平常大人赌,不让小孩玩。过年时却允许小孩子小赌赌,玩一玩。顺潮同小伙伴凑热闹赌着玩,却把压岁钱输光了。还不懂事的顺潮回家找母亲要钱:“妈!再给我点钱输去!”母亲顺口对在场的一个亲戚嘀咕:“唉,这孩子怎么只会想输呢,真是个‘败家子’!”原来母亲此前曾找过一个相士给顺潮看相,那相士说他以后会是个‘败家子’。过了年,母亲又找了另一个相士来给顺潮看相,这相士仍然说他今后会是个“败家子”。这把迷信的母亲说得心里好不难受:“难道我们家顺潮真的会是个‘败家子’吗?”

在左步村,小顺潮头一次看到了电影。那是两个高鼻子蓝眼珠的外国人在祠堂里放映的。片子都很短,是无声电影。那两个外国人一个人管操作机器,一个人在旁边当解说,用一种半咸不淡的广东官话(广州话)讲解着。留在小顺潮印象里的,只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在躺椅上呼呼大睡,从门外进来了一个人叫他,可老叫不醒,便用一盆水往他头上浇下去。他被浇得惊醒过来,跳起来便去追那人。然后电影就完了。

●图3 方成的祖屋内景

如今,快一个世纪过去了,方成的祖屋仍在。房子空置着,由一位远房的已七十来岁的堂侄代为看护。祖屋周围环境幽静,堂侄在两边空地上栽着花,种着瓜菜。每年到新年时,堂侄会给祖屋贴上大红对联。到端午了,堂侄会按照家乡习俗在祖屋门口挂上香茅草以祈求平安吉祥。

不过,这间祖屋已经是20世纪80年代在老房子的旧址重建起来的,那原来的祖屋已因年代久远被白蚁严重侵蚀而拆掉了。这重建的祖屋房子不大,堂屋正面墙壁上挂着方成亲人的两排画像或照片,有他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大哥大嫂等。贴墙的供桌上常摆放着一些由远房亲戚供奉的供品。祖屋里还保留着方成先人用过的历尽沧桑岁月的古老家具,木床、桌椅都有。 5waLWO+I/CfCzTTllb4FX93YNGmUtCluX8TFDBqti8iC9WeZt5b0v1iUeh0VgN0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