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窖藏古钱币

窖藏古钱币,就是人为埋藏在某特定环境处,经上百或上千年后出土的古钱币。但不能把失落在地下的古钱币也称窖藏钱币。窖藏钱币有着极其特殊的含义:其一,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其二,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古钱币是最直观、唯一不断代文物,证明历史最客观。

雅河沟出土商周贝币
偏城出土春秋战国蚁鼻鬼脸钱
沙沟满寺出土春秋战国兽面币

西吉县之所以被誉为“华夏钱币收藏第一县”,一是县内有全国著名的县级钱币博物馆,馆内收藏商周至民国古钱币20多万枚,并且历代相连;二是馆内窖藏古钱币独立存放,如北周窖藏、唐代窖藏、汉代窖藏、西夏窖藏、宋代窖藏、清代窖藏、民国窖藏,在全国独一无二。这样的储存方式,为研究历代钱币的使用、演变、发展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供可靠依据;对研究当地对外经济贸易、商品交换和社会地位予以佐证;为诸多专家研究当地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科学技术发展和历史演变过程储备了实物资料。

战国秦长城残迹
汉代五铢陶范

西吉县域出土50公斤以上窖藏钱币千余次,已收入西吉县钱币博物馆窖藏钱币19窖。部分窖藏古钱币是根据博物馆原有史料选载,部分是笔者现场调查,仅供史学专家、钱币爱好者研究和探讨。

硝河城宋代窖藏钱币遗址

硝河城钱币窖藏【硝河乡硝河城城内·宋代】北纬35°53′04.2″,东经105°50′38.8″,海拔高度1863米。1971年3月硝河城宋代城址内,距北门100米处出土钱币43680余枚(其中银锞子6338枚),计218品。上自汉代“半两”,下迄北宋“政和通宝”。窖藏为土穴罐装,直径130厘米,距地表深120厘米。

硝河城钱币窖藏【硝河乡硝河城城内·民国】北纬35°53′04.1″,东经105°50′38.7″,海拔高度1864米。1971年5月硝河城宋代城址内,距北街粮食场50米处出土钱币1389枚(其中:50两银元宝13枚,20两元宝9枚,银圆603枚),计209品,上自汉代“五铢”,下迄“中华民国三年造”银圆。窖藏为土穴罐装,直径110厘米,距地表深150厘米。

宋代窖藏钱

白城钱币窖藏【白城乡上白城村内·宋代】北纬36°10′25.2″,东经105°36′24.2″,海拔高度2333米。1971年4月在白城村宋代城址内出土钱币1000余枚,计33品,上自宋真宗“咸平通宝”,下迄宋高宗“建炎通宝”。窖藏为土穴,距地表深96厘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

白城宋代窖藏钱币遗址

隆堡钱币窖藏【硝河乡隆堡村南组·唐代】北纬35°51′50.9″,东经105°51′46.1″,海拔高度1866米。1973年10月在硝河隆堡村南组,距葫芦河200米,塌堡子南侧出土一罐唐代“开元通宝”和“乾元重宝”4000余枚。窖藏为土穴,直径100厘米,距地表120厘米。

半个堡钱币窖藏【硝河乡硝河村半个堡·清代】北纬35°53′35.7″,东经105°51′04.2″,海拔高度1860米。1974年5月在半个堡东侧城墙下出土银圆2130枚,计19品,银锞子3.6公斤,上自清代造币总厂铸“光绪元宝”,下迄“中华民国十年”银圆。窖藏为砖箍,0.8米×0.8米方砖覆盖,底径90厘米,口径65厘米,距地表深130厘米。

硝河城钱币窖藏【硝河乡硝河城城内·民国】北纬35°53′03.8″,东经105°50′38.4″,海拔高度1861米。1975年3月在硝河城宋代城址内,清真寺东侧80米处出土银币339枚,计9品,上自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光绪元宝”,下迄(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造”银圆。窖藏为土穴罐装,直径80厘米,距地表深100厘米。

羊牧隆城钱币窖藏【将台火家集村羊牧隆城·宋代】北纬95°49′10.7″,东经105°50′07.0″,海拔高度1827米。1977年6月出土北宋钱币约45公斤,上自“咸平元宝”,下迄“政和通宝”。窖藏为土坑,直径为95厘米,距地表深100厘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

羊牧隆城宋代窖藏钱币遗址

代皇沟钱币窖藏【火石寨代皇沟村西1公里·汉代】北纬36°08′43.5″,东经105°44′53.2″,海拔高度2152米。1983年和2001年该地两次出土新莽时期的钱币200余枚,种类有“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和“大布黄千”。窖藏为袋装土穴,直径70厘米,距地表深120厘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

窖藏新莽钱

牟荣钱币窖藏【将台乡牟荣村王家堡子外·宋代】北纬35°46′50.0″,东经105°49′29.0″,海拔高度1761米。1983年4月出土钱币三缸,400多公斤,计364品,上自商周“贝币”,下迄北宋“靖康元宝”。窖藏为土穴缸装,直径230厘米,距地表深210厘米。

中口钱币窖藏【沙沟乡沙沟村中组内·金代】北纬36°05′56.8″,东经105°58′21.7″,海拔高度1988米。1984年4月出土钱币792枚,计331品,上自唐高宗“开元通宝”,下迄金代“正隆元宝”。窖藏为土穴,直径80厘米,距地表深70厘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

大岔钱币窖藏【玉桥乡大岔村西500米·汉代】北纬35°37′41.9″,东经105°49′30.6″,海拔高度1830米。1985年2月出土汉代王莽“货布”278枚,计2品,即“货布”与“大布黄千”,铜质。窖藏为土穴,直径40厘米,距地表深60厘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

老城银锭窖藏【新营乡老城村西南·清代】北纬36°03′38.7″,东经105°35′38.5″,海拔高度2028米。1985年7月出土银锭11枚,计5品,总重1515克。窖藏为土坑,直径60厘米,距地表深120厘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

五十两银锭
银元宝

民和钱币窖藏【平峰乡民和村南400米·民国】北纬35°44′51.5″,东经105°33′56.8″,海拔高度1896米。1985年3月出土铜币798枚,计442品,上自唐“开元通宝”,下迄“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铜圆。窖藏为正方形竖穴,直径94厘米,距地表深130厘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

红耀钱币窖藏【红耀乡红耀村·西夏】北纬36°05′42.7″,东经105°30′57.5″,海拔高度2003米。1985年9月出土铜钱19934枚,计558品,上自西汉“五铢”,下迄西夏文钱,汉文译为“大安宝钱”。窖藏为土坑,直径120厘米,距地表深100厘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

红耀西夏窖藏钱币遗址

石岘钱币窖藏【白城乡石岘村·北周】北纬36°10′25.0″,东经105°36′24.0″,海拔高度2330米。1986年7月出土以“五铢”钱为主的铜钱1300余枚,计50品,上自西汉“五铢”,下迄北周“五行大布”钱,属圜钱类,铜质。窖藏为土穴,直径100厘米,距地表深60厘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

白城钱币窖藏【白城乡白城村东300米·清代】北纬36°10′25.2″,东经105°36′24.2″,海拔高度2333米。1987年4月出土,上自东汉“货泉”,下迄清代“同治通宝”,共3300枚,计72品。窖藏为竖穴,直径130厘米,距地表深70厘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

明台钱币窖藏【将台乡明台村西100米·清代】北纬35°49′08.8″,东经105°50′09.9″,海拔高度1832米。1987年8月出土钱币723枚,计173品,上自东汉“五铢”,下迄清代“光绪元宝”。窖藏为土穴,直径84厘米,距地表深110厘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

沙沟钱币窖藏【沙沟乡沙沟村西南150米·清代】北纬36°10′20.8″,东经105°55′56.0″,海拔高度1783米。1987年10月出土钱币330枚,计39品,铜质,圜钱类,上自唐朝“开元通宝”,下迄清朝“咸丰通宝”。窖藏为土竖穴,直径70厘米,距地表深60厘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

宋夏古战场窖藏钱币遗址

车路湾钱币窖藏【白城乡车路湾村·清代】北纬36°10′38.6″,东经105°36′23.1″,海拔高度2330米。1988年4月出土钱币948枚,计162品,铜质,圜钱类,上自唐代“开元通宝”,下迄清代“光绪通宝”。窖藏为土穴,直径90厘米,距地表深80厘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

大石城钱币窖藏【火石寨乡大石城西北侧·汉代】北纬36°08′31.5″,东经105°42′56.7″,海拔高度2197米。1999年9月出土钱币32枚,计7品,铜质,上自春秋战国“尖首刀”,下迄汉代“五铢”。窖藏为沙土穴,直径45厘米,距地表深30厘米。

满寺钱币窖藏【沙沟乡满寺村南200米南坡台地·春秋战国】北纬36°12′24.0″,东经105°56′41.9″,海拔高度1699米。1990年4月出土钱币103枚,计14品,铜质,上自战国“方足布”,下迄战国晚期“明刀”。窖藏为土穴,直径90厘米,距地表深100厘米。

张白湾钱币窖藏【红耀乡张白湾村内·清代】北纬36°05′42.0″,东经105°30′55.1″,海拔高度2010米。1990年10月出土钱币约400公斤,上自明代“万历通宝”,下迄清代“道光通宝”,94600余枚,计184品,铜质,圜钱类。窖藏为土穴,直径120厘米,距地表深140厘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

赵坪钱币窖藏【田坪乡赵坪小学院内·清代】北纬35°59′50.0″,东经105°22′37.9″,海拔高度1873米。1992年6月出土钱币约120公斤,上自“顺治通宝”,下迄“咸丰重宝”,2600枚,计13品。窖藏为竖穴,直径110厘米,距地表深80厘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

鸭河沟钱币窖藏【马莲乡鸭河沟村东2公里·商周】北纬35°49′48.6″,东经105°58′40.8″,海拔高度1987米。1994年4月出土海贝币130余枚,属商周时期,摆放有序。窖藏为土坑,直径360厘米,距地表深260厘米。

蝉窑钱币窖藏【火石寨窑村东1公里·汉代】北纬36°08′46.6″,东经105°42′33.4″,海拔高度2158米。1996年3月出土“五铢”钱币2000余枚,种类有“五铢”标记钱、无文钱等版别钱,其中有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年)东汉“五铢”500余枚。窖藏为土穴,直径85厘米,距地表深110厘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

五铢背“鱼纹”钱币

鹌鹑窝钱币窖藏【硝河乡隆堡村鹌鹑窝组东南200米·北周】北纬35°51′50.8″,东经105°51′48.1″,海拔高度1866米。1987年4月出土钱币27枚(永通万国9枚,五行大布9枚,布泉9枚),计3品,铜质,圜钱类。窖藏为土穴罐装,灰陶罐,高41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4.1厘米。窖藏直径70厘米,距地表深120厘米。

硝河城钱币窖藏【硝河乡硝河城内·宋代】北纬35°53′09.7″,东经105°50′21.7″,海拔高度1873米。1998年6月在北街粮食场内出土铁钱币3吨多,能辨认清楚的有“天圣元宝”“景元宝”“庆历重宝”“至和重宝”“元丰通宝”“元通宝”“绍圣元宝”“政和通宝”8种,腐烂严重。窖藏为土穴,直径1100厘米,距地表深180厘米。

隆堡钱币窖藏【硝河乡隆堡村南组村内·清代】北纬35°51′34.1″,东经105°52′01.0″,海拔高度1855米。1999年4月出土约130公斤日本钱,上自日本天正15年(1587年)铸“永乐通宝”,下迄日本文久3年(1863年)铸“文久永宝”,43217枚,计102品,铜质。其中有两枚铸“宽永通宝”珍稀钱币“二水”永和背“长尾”文(日本于“宽永”二年,公元1625年,相当于我国的明熹宗天启五年,开始铸造“宽永通宝”铜钱,历经天明天皇至孝明天皇等十个皇朝,到1867年,相当于我国的清穆宗同治六年止,长达242年之久)。还出土有一枚“天宝通宝”。钱缸为豆绿色,高126厘米,底径27厘米,口径31厘米,用青灰色石板覆盖。窖藏为土穴缸装,直径110厘米,距地表深160厘米。

日本宽永通宝背长尾“文”

红庄钱币窖藏【苏堡乡红庄村内·西夏】北纬35°50′37.1″,东经105°29′01.2″,海拔高度1857米。1999年8月出土钱币6000余枚,上自“建炎通宝”,下迄西夏汉文钱币“元德通宝”“光定元宝”等,计132品。窖藏为土坑,直径95厘米,距地表深120厘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

黑窖钱币窖藏【火石寨乡火石寨村拱北院内·明代】北纬36°06′00.5″,东经105°45′18.7″,海拔高度2199米。2000年7月出土钱币约700公斤,计366品,铜质,圜钱类,上自“开元通宝”,下迄熹宗“天启通宝”。窖藏为袋装土坑,直径80厘米,距地表深150厘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收藏。

河家庄钱币窖藏【西滩乡河家庄村东300米山顶·宋代】北纬35°53′04.2″,东经105°44′38.04″,海拔高度1847米。2000年9月出土钱币折十“崇宁通宝、重宝”593枚,计31品,铜质,圜钱类。内有母钱两枚,一枚“崇宁通宝”铁母,一枚“崇宁重宝”铸母。窖藏为土穴,直径160厘米,距地表深90厘米。

出土的母钱

南沟钱币窖藏【西滩乡西滩村南沟组内·清代】北纬35°53′04.2″,东经105°44′38.1″,海拔高度1893米。2005年3月出土钱币73公斤,40016枚,计42品,铜质,圜钱类,上自“崇祯通宝”,下迄“光绪通宝”。钱币腐蚀严重,大部分为私铸钱,部分钱币厚度不足1厘米,钱径0.32厘米。窖藏为土穴,直径80厘米,距地表深85厘米。

马莲钱币窖藏【马莲乡街道·民国】北纬35°48′49.1″,东经105°55′26.1″,海拔高度1887米。2007年9月出土两缸银圆3162枚,计19品,银质,上自“光绪三十三年”造银币,下迄中华民国9年造银币。两黑色粗瓷缸同高92厘米,口径63厘米,底径31厘米。窖藏在砖台子下,直径100厘米,距地表深150厘米。

大石城钱币窖藏遗址

下家口子钱币窖藏【硝河乡马昌村下家口子·清代】北纬35°54′32.0″,东经105°50′27.2″,海拔高度1862米。2002年4月下口村内一马姓农民挖出一缸古钱币6091枚,计21品,上自“顺治通宝”,下迄“康熙通宝”。铜质,圜钱类。窖藏为土穴,直径120厘米,距地表深110厘米。窖藏属人为拣选埋藏。

白城钱币窖藏【新营乡白城村内·清代】北纬36°10′40.0″,东经105°36′24.1″,海拔高度2331米。2010年3月挖出一小罐古钱币(罐高62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8.2厘米,灰陶罐),罐口用砖覆盖,内装古钱币271枚,计39品,其中宋代钱21品,元代钱3品,明代钱7品,清代钱8品。上自北宋“太平通宝”,下迄“光绪通宝”,跨越900余年。属圜钱类,铜质,清代窖藏。埋藏地属土穴式,土坑直径80厘米,距地表深120厘米。

蒙集钱币窖藏【苏堡乡党家岔蒙集·宋代】北纬35°50′35.5″,东经105°27′01.0″,海拔高度1858米。2010年4月出土古钱币100多公斤,计198品,跨越北宋九朝帝王,上自北宋“宋元通宝”,下迄北宋“政和通宝”,铜质,圜钱类。该窖藏距一宋城堡100米左右,属富足人家人为埋藏。窖藏为土穴缸装,土坑直径98厘米,距地表深130厘米。

兰河钱币窖藏【吉强镇大滩村兰河·清代】北纬35°57′32.1″,东经105°44′45.7″,海拔高度1926米。2011年4月24日出土古钱币13.5公斤,3996枚,铜质,上自汉代“五铢”,下迄清代“光绪通宝”。汉代“五铢”有7枚,剩余全部是清代钱币。其中“顺治通宝”2枚,“康熙通宝”13枚,“雍正通宝”1枚,“乾隆通宝”3012枚,“嘉庆通宝”931枚,“道光通宝”11枚,“咸丰通宝”8枚,“同治通宝”6枚,“光绪通宝”5枚,属清代窖藏,距地表深7米,窖口大小由于破坏,无法考证,出土钱币用绳子串绑。出土地点属西吉县旧城址,北距309国道1000米,南距滨河大道20米,东距南环路1100米,西距兰河村委会2000米。

偏城宋代窖藏钱币遗址

张家沟钱币窖藏【吉强镇王张村张家沟·民国】北纬35°58′26.1″,东经105°48′42.3″,海拔高度1920米。2010年6月18日,推土机推路时在村内集体场边推出一盆铜圆,大约10000枚,上自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江南省造“光绪元宝”,每元当制钱十文,下迄民国8年(1919年)天津造币厂铸“徐世昌像十文铜圆”。出土钱币较杂,其中较珍贵的“徐世昌像十文铜圆”3枚被收藏者抢购。该窖藏原属一张姓富户埋藏。窖藏钱坑被推土机破坏,大约距地表深60厘米,土坑直径120厘米,其他详细情况已无法考证。

出土的珍贵雕母钱

红耀钱币窖藏【红耀乡红耀·清代】北纬36°01′42.0″,东经105°30′56.9″,海拔高度2011米。2011年6月6日西吉县红耀乡一农民在山崖边挖刺皮时,挖出清代钱币11.3斤,1432枚。其中,“康熙通宝”38枚,“雍正通宝”11枚,“乾隆通宝”1030枚,“嘉庆通宝”261枚,“道光通宝”66枚,“咸丰通宝”11枚,“同治通宝”3枚,“光绪通宝”11枚,日本“宽永通宝”1枚。钱币为灰陶罐装,罐高68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8厘米,鼓腹。窖藏钱币属土坑埋藏,直径1.2米,距地表深1.4米。

杨家湾钱币窖藏【吉强镇杨家湾村杨家湾·汉代】北纬35°57′29.7″,东经105°44′44.1″,海拔高度1928米。2012年4月14日修路时挖出古钱币700余枚,计2品,即汉代“五铢”和新莽“货泉”,铜质。土坑罐装埋藏,钱罐被打碎,土坑直径120厘米,距地表深500厘米。根据深度,属山体滑坡移位埋藏。

窖藏钱币出土最多的是硝河宋代城址。据不完全统计,出土50公斤以上窖藏钱币百余次,最多一次出土宋代铁钱3吨多。为什么地下有如此多的钱币?硝河城历代是西吉县境内一座著名的重城,据清宣统《固原州志》第十二册《硝河城志》记载,明、清两代硝河城比周边州、县都要繁华,商贸发达,并且居住过官家和富商。明成化四年(1468年)土挞子满军据石城叛明时,于此筑招贤王府,以后成为肃蕃牧地行邸,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硝河城在明代是平凉府盐茶厅的一处荒凉古堡,自同治十三年(1874年)陕甘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升固原为直隶州,设硝河城为分州,开始有了正式的建制。设立“固原直隶州硝河城州判衙署一座”,有“千总一员、马兵二十八名、步兵五十八名、守兵十八名”,有“固原城守城分防硝河城汛千总衙署一座”。城内有古老的清真大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至今有600余年的历史。史载硝河城清真大寺的建筑是“上有九间朝拜殿,下有十间衣食厅”。清宣统《固原州志·硝河城志》把清真寺作为一景:“按署后清真寺内,有楼一座,高可凌霄,扉棂洞达公辖暇偶,一登临亦足荡尘嚣,尚为斯邑之胜。清波环带。”据笔者考证,当地所住百姓全是移民,过去战争频繁,为防匪徒掠抢,沉重的古钱币无处存放,只有深埋地下。

平峰镇出土的265.5克窖藏银饼
西夏汉文元德通宝
西夏文大安宝钱

西吉所出土的窖藏钱币都与城池、堡子、豪宅、寺庙息息相关。如1986年7月白城乡石岘村一庙址出土北周窖藏钱币1300余枚,50余品,上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五铢”钱,下迄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五行大布”钱,属圜钱类,铜质,钱文篆体;窖藏为土坑穴,直径100厘米,深60厘米,现藏西吉县钱币博物馆。1996年火石寨蝉窑寺出土汉代“五铢”钱币2000余枚,其中有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年)“五铢”钱500余枚。除普通版式外,有“标记”五铢101枚,“无文”五铢19枚,背“鱼纹”五铢1枚,背“五”五铢1枚,“两柱”五铢3枚,“四柱”五铢1枚,背“四角”五铢1枚。从出土古钱币断定是典型的汉代窖藏,上自西汉,下迄十六国时期的梁陈。窖藏为土穴,土穴直径85厘米,距地表140厘米。首先,这坑窖藏钱币证明,西、东汉至十六国时期“五铢”钱不但在延续使用,而且钱币上还出现铸造局的区分,有一枚当十枚、一枚当二十枚的“两柱”钱和“四柱”钱。背鱼纹“五铢”钱,根据形制,笔者认为是一枚花钱,寓意“年年有余”,但各种史料没有记载,还需进一步考证。背“五”五铢钱,根据“五”字所处钱币的位置和文字的弥漫性看,是一种错版,侧面反映了当朝铸造钱币的不严肃性。据史料记载,自东汉中叶之后,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到了十六国时期,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西北诸郡皆为戎居,特别是现宁夏戎狄居半,说明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并没有铸造自己的钱币,还是在使用汉文钱币。《二十四史》中的《梁书》《陈书》记载了“度量恢廓,知人善任”的陈武帝和“耽荒为长夜之饮”的陈后主,总结了“其始之所以兴”“其终之所以亡”的历史教训。梁代赋役繁重,工匠不是死亡逃逸,就是遁入空门,致使铜源告匮;而梁代佛学昌盛,营建寺院耗费大量铜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寺聚钱惊人,梁武帝萧衍三次舍身同泰寺,每次都以钱一亿赎回。萧衍的六弟萧宏有数十间密封的库房,有人怀疑是内有兵甲以图谋不轨,萧衍闻讯后不敢怠慢,赶到萧宏家中,酒过三巡,提出要看萧宏的库房,气氛突然紧张起来,一方拼命推辞,一方执意要看,结果打开库房一看,竟是满库的铜钱,足足三十余间,计钱三亿万。梁代是门阀士族专政的典型时代,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至侯景之乱,梁武帝饿死于台城,历时三十多年的梁王朝被历史湮没。火石寨蝉窑寺出土的窖藏钱币,将台牟荣、兴隆张节子汉墓群的发现,都证明了汉代至十六国时期,西吉县域不但寺院香火旺盛,而且汉文化十分发达,现遗存在县域内的寺院、城池依然可供后人探讨研究。

窖藏钱币
蝉窑汉代窖藏钱币遗址

窖藏钱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根据西吉出土的窖藏钱币,有些品相极佳,并未流通,每枚珍稀钱币目前市场价格都在万元以上,一枚普通银圆在千元左右,一枚五十两普通银元宝在十万元左右。如2000年9月西滩乡河家庄,一农妇在山头铲草时,在一栋笈草下铲出北宋窖藏折十大钱593枚,计31品,打磨痕迹十分清楚,铸工精整,边廓清晰,字口深峻。其中,“崇宁通宝”243枚,内有大字“崇宁通宝”1枚;“木”崇13枚;“抽示”崇2枚;边炉钱1枚;铁母1枚。“崇宁重宝”350枚,内有白铜钱1枚;背上巨月1枚;铸母钱1枚。出土的“崇宁通宝”铁母、“崇宁重宝”铸母钱,钱体规整,字体无任何粘连,铸工精整,十分稀有。有一枚紫红铜质“崇宁重宝”钱,“宝”字篆体,形如九叠篆,其他三字字体也较粗犷,钱体厚重,后经笔者请教,众多专家认定是异“宝”,属史料没有记载的大名珍钱。这坑窖藏钱币枚数不多,但十分繁杂,可以说崇宁重宝、通宝版别钱几乎俱全。笔者推测是否是当朝有人收藏的钱币,后经战乱或其他原因埋藏在此。这坑窖藏钱币流落民间,得主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西吉县域每年3~5月、9~10月,由于农民在田间劳动、修建宅院动土,易于流失的黄土丘陵地带,夏、秋受山洪冲刷,就有古钱币出土。如2010年3月26日,一李姓农民在一清代堡子西北角取土时,挖出一小罐古钱币(灰陶罐高62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8.2厘米)。罐口用砖覆盖,内装古钱币271枚,39品,其中宋代钱21品,元代钱3品,明代钱7品,清代钱8品。上自北宋“太平通宝”,下迄“光绪通宝”,跨越900余年。埋藏地属土穴式,土坑直径80厘米,距地表深120厘米,圜钱类,以清钱为主,铜质,属清代窖藏。堡子呈正方形,边长各40米,墙体高9米,基宽3米,上宽1.5米,开南门,砖砌门洞,门洞高3米,宽1.5米。该窖藏出土两枚大名珍钱币。

一枚“天子万年”背“天下太平”雕刻厌胜钱,直径64毫米,内径6毫米,缘宽6毫米,厚3.6毫米,重128克,黄铜质,宋体。宋体指宋代雕版印刷通用的字体,其结构方正均匀,笔画严整。该钱币铜质精良,缘宽,体大,内外穿口精整,刻刀明显,字形方正,笔画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使人观后有一种舒适醒目的感觉,无论铜质、字体、钱体大小都精美绝伦。在这枚钱币上,不但凸现出宋体字书法的魅力,而且还显现出雕刻的韵味。如点、捺、撇及转折处的顿挫处理,就是对书法运笔进行了高度的艺术化概括。钱币上的雕刻痕是工匠们在长期的刻写过程中留下的神韵。这种刀刻使宋体字的棱角又稍稍圆润浑厚起来,十分耐看。无意之中把宋体的书法味和雕刻味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宋体字的典型特征。明《元图考》中认为“字贵宋体,取其端楷庄严,可垂永久”。

厌胜钱

宋体字在书籍上最终形成并稳定发展也是在明朝时期,明朝出现的印刷字体称作“宋体字”。清初蒲松龄称:“隆万时有书工,专写肤廓字样,谓之宋体。刊本有宋体字,盖于此。”当代书法界在评论书法史上各个时期的艺术潮流时,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的说法。所以,从钱币的铜质、字体风格都可以说明该钱币成型于明朝。

另一枚是“咸丰重宝”背“当制五十”宝泉局铸造雕母钱。轮径59毫米,穿圆孔径6毫米,内穿孔缘宽5毫米,外轮宽5毫米,边厚7.2毫米,中厚8.2毫米,重132克,黄铜质。钱体黑褐色包浆,上覆晶莹硬绿、红斑,传世后入土锈,铜质精良,金光耀目,熠熠生辉,在出土的几百枚钱币中“鹤立鸡群”。其文字挺拔纤劲深峻,字口如斩,廓、缘、孔壁皆中线隆起如虬脊,规整光滑,棱角分明,立体感强。钱穿内廓工整无比,整体无沙眼、气孔,底张微有弧隆起,刀刻痕迹依然可辨,中厚边薄,钱体厚重,是一品难得的大珍钱。

1999年4月,硝河乡隆堡村南组明代堡子西北角城墙下,出土约130公斤日本钱,上自日本大正十五年(1587年)铸“永乐通宝”,下迄日本文久三年(1863年)铸“文久永宝”,43217枚,计102品,铜质。窖藏为土穴缸装,直径110厘米,深160厘米。其中有1枚“天宝通宝”和2枚“宽永通宝”珍稀钱币,“二水”永和背“长尾”文(日本于“宽永”二年,即公元1625年,相当于中国的明熹宗天启五年,开始铸造“宽永通宝”铜钱,历经天明天皇至孝明天皇等10个皇朝,到1867年,相当于中国的清穆宗同治六年止,长达242年之久)。钱缸为豆绿色,高126厘米,底径27厘米,口径31厘米,用青灰色石板覆盖。

这枚背“文”“宽永通宝”,重3.6克,直径2.5厘米,厚0.1厘米,穿径0.6厘米。背长尾“文”,钱面“宽永通宝”楷体,字口俊秀、规整。背面穿上“文”字笔画最后一笔,捺收笔处向上画一弧圈。

为了考证这枚钱币,笔者翻阅了《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以及戴葆庭、王荫嘉、华光谱所著诸书,都没有图解说明。但在1997年2月由董大勇先生编著的《中国珍稀古钱鉴定要领》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宽永通宝”背“正字文”“正字入文”“退点文”“岛屋文”等钱币,但还是没有介绍背长尾“文”。1990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孙中山先生编著的《古钱》一书中,介绍宽永七年至宽永十三年铸造的宽永钱称“古宽永”,版别有龟尾宝,志津磨大字,其中有长尾“宽”,均为极罕见品。这枚背长尾“文”和长尾“宽”如出一辙,文体流畅,应为极罕品,也是钱币研究者和收藏家值得瞩目的珍品。

西吉自古因“贫甲天下”桂冠全国。民间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山头不长草,风吹黄土跑,十五六女子光屁股跑。”这样贫困的一个地区,为什么能够出土如此多的古钱币,成为诸多钱币专家、史学家探讨的话题。

西吉县境先后分属雍州、北地郡、安定郡、原州、平凉郡、西北部属会州、镇戎州、德顺州等,分散的属地使其本身使用钱币就复杂。现每年出土窖藏钱币十余次,县境内有各类遗址300多处,有战国至中华民国时期城堡100余座,距今四五千年前西吉就有原始人类居住。西吉县境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出土的钱币也很有特点:葫芦河、清水河、马莲河、唐家河、什字路河、好水河等沿岸多出土历朝古钱币;著名的月亮山西南麓的三点水新石器遗址范围,扫竹岭(亦称云台山、西武当山)、蝉佛寺、石寺山、石城、南北朝时期石窟群周边多出土秦早期钱币;将台至马莲著名的战国秦长城,兴隆镇好水川古战场遗址内多出土秦、汉、宋、金、辽、西夏钱币;将台至兴隆众多汉墓群、驿站、商贾古道,出土钱币较复杂,且多夹杂外国钱币。事实证明西吉有悠久的历史。

多年来,经西吉县文物工作者不断考证和总结,出土古钱币多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出土钱币复杂与人口迁徙有关。经多年对西吉县域人口考证,现住人口全是移民,并且来自全国各地,因此带来各地所铸钱币。二是这里地处偏僻,无论是官方、富足人家还是百姓,为防匪徒掠抢,只好将钱深埋地下。如将台堡秦、汉古城址,硝河城明代城址官邸都出土过大量窖藏钱。三是战争、战乱遗留下诸多钱币。如大石城、好水川、兴隆单北古战场,出土了较多的窖藏钱币。宋、夏主战场红岗遗址曾出土一行军锅,装有宋代铁钱300余枚。四是西吉县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商贾贸易也留下大量钱币。如马莲出土的罗马金币,硝河出土的波斯银币,火石寨、白城子、偏城等地出土的外国钱币。五是西吉十年九旱,深埋地下的钱币不易腐烂,大量铁钱能够自然保存。 Qjqop1tgt9ncjVlo5HyLn+HDxBZuu+X0TlMNQ8IC/WsC/HcGaHkwGRlb0o7tBA6G

蝉佛寺窖藏钱币遗址
硝河城出土窖藏银圆
汉代墓葬钱币遗址
宋代窖藏钱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