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孔小作用大——钻孔发明法

概念

在物品上钻孔(一个或多个),使物体具有了新的功能或用途,而且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用这种钻孔进行发明的方法叫做钻孔发明法。

发明案例

案例1:获利100万美元的小孔

钻一个孔,就获得了100万美元的效益,这不是瞎编,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从前,美国是一个产糖大国,每年都要向欧洲出口大批的方糖。方糖就是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糖块,颜色雪白。欧洲人喝咖啡、饮料都喜欢添加方糖,对方糖的需求量非常大。

有孔的方糖盒

风透气筒。他得到启发,心想:如果在方糖的包装盒上钻孔,就跟轮船通风透气原理一样,也能解决美国的方糖是用轮船运往欧洲的,从美国到欧洲运输要经过大西洋。大西洋气候潮湿,方糖容易受潮,受潮的方糖会溶化变形,影响了方糖的质量,这使美国制糖公司的老板大伤脑筋。因此,他们专门邀请了专家、教授前来攻关,解决方糖受潮变形的问题。有的专家提出应该密封运输,有的教授设计如何包装,在尝试了多种改进包装和加强密封的设计方案后,仍然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后来,有个名叫凯卢萨的美国青年,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也开始琢磨方糖的防潮问题。他没有被专家、教授的权威吓倒,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攻克专家、教授没有解决的难题。凯卢萨经过调查发现,只有船舱透气后才可以解决船舱的潮湿问题,但目前的船舱里没有通方糖的潮湿问题呢?经过实验,效果出奇的好。凯卢萨便申请了专利——“有孔的方糖盒”。在盒上简单地钻孔,被有些人视为不起眼的“小玩意”,好像是谁都能想出来的事,但是,美国制糖公司的老板,为了经济上的利益,不得不忍痛买下了“有孔的方糖盒”专利,向凯卢萨支付了100万美元的专利转让费。

钻一个小孔,使发明人凯卢萨一夜之间就成了百万富翁,这件事成为当时美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话题——“一个小孔获利100万美元”。

钻孔是人人都会的事,所以人人都可以运用钻孔的方法搞发明。只要你选择合适的物品,给物品钻上孔,如果这个物品由于你的钻孔具有了新功能或新用途,那么这个有孔的物品就是你的发明了。

案例2:带水管的大盆

人们洗衣服换水很费力,每次洗衣服要换好多次水,又麻烦又费力气。深圳市华茂实验小学三(2)班的男生王文韬发明了带水管的大盆,解决了这一问题。

他先在靠近盆子底部的盆边上钻了一个和水管粗细相同的洞眼,把管子的一端安在洞眼上,另一端安于水管上,并在水管上加上控水装置。至此,一个“带水管的大盆”的发明宣告成功!这种水盆给洗衣服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案例3:松下电源双插座

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松下幸之助

双插座电源

日本的大企业家松下是世界有名的人物。年轻时,松下只读了9年书,由于家庭不富,无钱继续读书,只好给人打工,这时的松下仅相当于初中文化水平。他省吃俭用,到23岁时用50美元的积蓄,开了一个手工作坊,生产电源插座。松下生产的电源插座与大企业机械化生产相比,成本高,质量显然也不尽如人意。因此,他们的作坊在市场竞争中,处境十分艰难。有一天,松下看着插座发呆,心想:如果作坊倒闭,今后的生活出路又在何方?不知不觉流下了辛酸的泪水。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不知是泪水的原因,还是他的眼睛看花了,两个孔的电源插座,竟然变成了4个孔。他定神思考了起来,终于发明了“电源双插座”。这是松下的第一个发明,他便申请了专利。电源双插座给松下带来了丰厚利润的同时,也为松下带来了新的转机。

当今风行世界的电源插座,双相、三相组合在一起的电源插座,不都是只多了几个孔吗?所以,只要仔细琢磨,钻孔发明也是大有前途的。

案例4:两用壶杯

宁夏中卫三小四年级同学谢远,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有一天,谢远拿了一个瓶子在玩,在瓶子里装上水,又把瓶里的水倒出来,玩着玩着,又想着把瓶子的内盖盖紧,瓶口朝下倒水。由于内盖很紧,水倒不出来,他找来了一个锥子,给塑料内盖钻了一个孔,水还是倒不出来,他又在盖上钻了一个孔,说也奇怪,水从一个小孔慢慢往外流,好像茶壶倒水一样……他玩得很开心。他把这一现象告诉了老师。老师给他解释了这是大气压的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完成了“两用水壶”的发明。在宁波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发明展上,评委对“两用水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外观上看,只是一个杯子,怎么也想不出它还具有壶的功能。在一般人眼里,壶一定是要有壶嘴的,评委们左看右看也找不到壶嘴,最后将杯盖揭开,才看到杯子的内盖上钻了两个小孔,评委们恍然大悟。如果将杯倾斜,杯内自然就从一个孔进空气,另一个孔流水,跟水壶倒水的原理完全一样,若是再将有孔内盖揭掉,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茶杯了。最后评委们一致同意将金牌评给了“两用壶杯”,另外还将全国唯一的专项奖——“宋庆龄儿童发明奖”奖金7000元,也都奖给了“两用壶杯”。

钻孔,大人和小孩都会,但是大人不如小孩爱钻孔,认为钻孔没多大意思。可是小孩就不一样,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钻孔也可玩耍,“两用壶杯”就是玩耍玩出的发明。

两用壶杯
案例5:实现超音速飞行的秘密——微孔机翼

飞机在空中飞行,一半阻力来自机身与空气之间的摩擦,阻力的增大意味着飞机必须携带更多的燃料,燃料的增多又会使飞机的重量增大。这一矛盾给飞机提速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是自身重量很大的客机,要实现超音速飞行,面临的困难就更大了。如何减少飞机与空气之间的摩擦力呢?这一问题难倒了许多设计飞机的专家。

微孔机翼

看来这是高科技领域中的大问题,可是解决起来却很简单,就是在飞机的机翼上钻孔。美国波音·罗克威尔和麦道公司研制的新机翼就是在新机翼表面钻有一千多万个微孔的钛金属层。飞机在飞行中,这些微孔在与空气接触过程中可以大大减少空气的摩擦阻力,从而使飞机的升力提高10%。这种新机翼使F-16ZL飞机的飞行速度达到两倍于音速的2448千米/小时。1996年,美国航天局就选中了这种有微孔的新机翼,从而解决了飞机的提速问题。

无可否认,创造力的运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创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证明了这一点。

——阿诺德

案例6:多孔塑料板

多孔塑料板本是美国人的发明,在美国百货商场都能买到。

多孔塑料板

日本三井木材株式会社为了寻求新产品的开发,派了一行人到美国考察。当他们在美国百货商场业余木工用品的柜台前发现了多孔塑料板时,他们被吸引住了。多孔塑料板的结构很简单,就是在一个长方形的塑料板上面均匀地排列着多排小孔,在小孔中插着许多丝钩,是用来挂木工工具的。

日本人很聪明,他们并没有按美国人那样做,而是把“多孔塑料板”用在厨房作挂板。他们想,挂板只挂木工工具,其需求量太少,如果用到全国每个家庭挂菜刀、汤匙、火钳、起瓶器或其他炊厨具,那么需求量肯定很大。于是他们很快研发成功,并申请了专利。《生活杂志》的记者高度评价了这个改进产品,称这种塑料多孔板是“什么都能挂的墙壁”。同时“多孔塑料板”以非常惊人的魅力吸引着顾客,并且迅速普及到每个家庭,成为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厨炊具,同时公司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通过“多孔塑料板”,一个小企业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大企业,这个例子说明钻孔后物品的用途增大了。但是一定要仔细考虑物品钻孔后,是不是人们需要的,需要的人是否多。经济效益越高越要领先发展,抢抓先机。

案例7:香味发卡

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

——卢尔卡尔斯基

自从上了创新课后,我就经常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一个实物。记得那次唐老师讲了“钻孔发明法”后,我觉得挺有意思,就试着给一些物品钻孔,可是总没有什么意义。

一个具有天才的人——具有超人的性格,绝不遵循通常人的思想和途径。

——司汤达

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只淡黄色的发卡,它是透明的,很厚,很多女孩都喜欢带这种发卡。我想,如果给它钻上一个孔,然后注入香水,不就是香味发卡了吗?这样一定会得到更多女孩的喜爱。

香味发卡

可是发卡很硬,在什么地方钻孔呢?我拿在手上,翻来覆去找钻孔的地方。我给爸爸讲了这件事,想得到爸爸的帮助。于是爸爸拿着发卡找到在机床厂上班的张叔叔,请他帮忙加工。张叔叔在发卡的侧面凿了一个凹坑,里面可以填上糨糊状的香料,上面有8个小孔的盖片,戴在头上一般人不会轻易发现,但它散发出的香味会让女孩香飘宜人。

我爱妈妈给我买的发卡,我更爱自己发明的香味发卡。如果把它拿到生产发卡的厂家,让他们生产我发明的香味发卡,我想一定会受到所有小女孩喜爱的。

(苏玮 中卫二中 初一(8)班)

钻孔发明法是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发明方法,只要你注意观察,认真运用“要点”,经常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大家不妨试一试。

运用要点

笥你观察到的物体中,都可以用心、用脑、用手给它钻孔,用抽象思维的严谨性和形象思维的创造性来给这个物体钻孔后,看物体是否具有了新的功能或用途。

笥钻孔后的物体,同样想象它是否是人们所需要的。

笥钻孔后的物体,也可以想象在孔中添加新的东西,如香水、磁铁、电灯、汽笛等。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孔、方孔或是三角形孔。

思考与练习

1. 寻找几个物体,仔细观察,大胆想象,给它钻孔。写出钻孔后物体具有的新功能。

2. 在钻孔后的物体内添加新的东西,说出添加后物体的新用途。

阅读

从爆炸废墟中走出来的人——诺贝尔

人才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

诺贝尔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小时候跟着父亲研究各种炸药,逐渐萌发了献身科学的志向。17岁之后,他一个人到欧美等许多国家考察,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并掌握了多国语言。为了研制炸药,诺贝尔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1867年9月3日,实验室炸药发生了爆炸,他的弟弟因此丧失了生命,父亲也受了重伤,实验室更是被炸得惨不忍睹。但是这些都没有动摇诺贝尔坚定的信念,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发明了烈性炸药——三硝基甘油和硅藻土的混合物。这种烈性炸药在开矿、筑路、军事等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为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他自己赢得了声望和财富。为了鼓励科学研究,诺贝尔在临终前立下遗嘱,将他的财产奖给对化学、物理、医学等学科有重大贡献的人,这就是诺贝尔奖的来历。

诺贝尔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诺贝尔 KvtcrBVlm+i2LDsu8VcXapIYncYO86tXgjeJSOQhGPwmMkwgQqI71ddl4FaX+j5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