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管仲论

本文强调“荐贤”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批评管仲临死不能推荐贤人代替自己,因而给小人以可乘之机,留下齐国内乱的祸根,专制主义的封建社会,一个有影响的政治家的逝世对政局的稳定有影响,文中作者提出“荐贤自代”的主张是很有见地的。

夫攻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管仲相 桓公,霸 诸侯,攘 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 ,桓公薨 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 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 ,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 。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桓公果 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 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 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 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 ,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 ,彼独恃 一管仲,而仲则死矣。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 。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 不足信也。

吾观史䲡 ,以不能进蘧伯玉 ,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管仲作丞相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抵御夷、狄等异族,终其一生都使齐国富强,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重用。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没有安宁的岁月。

一项功业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由一定的因素而引起;一场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于作乱之时,也必有其根源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由于管仲,而说是由于鲍叔。至于齐国的祸乱,我不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由于管仲。

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本就是乱国者,但重用他们的是齐桓公。有了舜才知道四凶的流放,有了仲尼然后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人,回头看来,使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

管仲病重时,桓公询问丞相的人选。此时,我认为管仲将推荐天下的贤才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不讲人情,不可亲近”罢了。唉,管仲以为桓公果真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桓公相处多年了,该知道他的为人了吧。桓公是个靡靡之音不停歇于耳,美色不离开眼的人。如果不是这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因为管仲在,一旦没了管仲,这三人就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临终遗言就可束缚桓公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人,而是怕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这三人只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个小人,但其他的小人,管仲能一个也不剩地除掉他们吗?唉!管仲可以说是不懂得什么是根本啊!如果他借着齐桓公询问时,举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即使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这三个人,不说也罢!

五霸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再强盛的了。晋文公的才能比不过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比不上管仲。晋文公的孙子晋灵公暴虐,不如齐孝公宽厚。可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文公的余威,还能在一百年里充当盟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君主虽不贤明,但是还有老成练达的大臣存在。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这没有什么疑问啊!他仅依靠一个管仲,管仲却死了。

天下并非无贤人,确实是有贤臣而没有明君。桓公在世时,就说天下再没有管仲这样的人才。我不相信。管仲的书里有记载他将死时论及鲍叔牙、宾胥无的为人,并列出他们各自的短处。这是他心中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能托以国家重任。而且预料自己将死。这部书实在是荒诞,不值得相信。我看史鳅,因为活着不能荐用蘧伯玉和斥退弥子瑕,为此有身后劝谏之事。萧何临死,推荐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应该如此啊!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一个人而灭亡。贤人不悲痛自己的死亡,而忧虑国家的衰败。因此必须再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那管仲,凭什么可以死掉呢? UO6RZKzehCbatO30//2ov1gxtRrUUa2DtMHd2cDFuYqkIRfTuDWqovrw7fDi9sK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