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美食家苏东坡

北宋的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位美食家,古往今来,历史上好吃的人很多,会吃的人也不少,但是好吃又会吃,而且还会自己做了吃的人却不多,苏东坡算是一个。

苏东坡好吃肉,无肉不欢,属于食肉动物。牛羊鱼肉,来者不拒,尤喜猪肉。他最有名的美食作品当然首推家喻户晓的“东坡肉”。

(一)东坡肉

“东坡肉”又名“东坡焖肉”,这道菜肴的成功,据说与苏东坡下棋有关。

有一天,苏东坡烧猪肉菜招待客人,猪肉下锅后,加水和调料,以微火慢慢煨着,他便和客人下棋去了。两人对弈,兴趣甚浓,一连几盘之后,苏东坡才猛然想起锅里的肉,便起身急忙向厨房走去,可是,扑面而来的气味并不是菜肴过火的焦糊味,而是诱人的肉香味,揭锅一看,每块猪肉色泽红润、形整不散、软烂如豆腐,客人也有同感;汁浓味醇,香糯不腻,十分可口,妙不可言。于是,苏东坡把这道菜的做法记录下来。并特地写了一首《猪肉颂》:“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东坡肉

“东坡肉”的推广,则是在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他曾动员数万民工疏通湖道、筑长堤、建桥梁、蓄湖水、灌田地、深得民心。这一年春节,百姓为了表达对苏东坡的感激之情,自发地给苏东坡送来了猪肉。苏东坡体恤百姓的疾苦,想把这些猪肉全部送还,但又不知道送还给谁。苏东坡深思了一下,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厨子叫来,把当年写的《猪肉颂》讲给厨子听,又详细说明制作这道菜的细节,苏东坡还特别嘱咐:“菜成之后,分别装入坛中,给百姓享用。”

正是因为苏东坡赠此佳肴于百姓,才使“无名之菜”有了广为人知的菜名——“东坡肉”。

(二)河豚

苏东坡不仅爱吃猪肉还爱吃别的肉。“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欲上,自不仅仅是为了观赏,而是要大快朵颐。可以想见,河豚肉是没少吃的。

河豚

(三)蚝蛎

苏东坡贬谪海南时,“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除了吃猪肉鸡肉,“荐以熏鼠烧蝙蝠”,反正有什么吃什么。田鼠、蝙蝠,现代的吃货们有几个敢下口的?

生蚝

谪居海南时,当地盛产蚝蛎,苏东坡就开始吃起了海鲜。“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食蚝》)”。吃过之后,还对友人开玩笑说:“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四)荔枝

苏轼晚年兴趣转向素食,主要食用蔬菜、水果。在广东海南期间,遍尝南国各种水果,杨梅、芦柑(卢橘)、荔枝、龙眼、橄榄、槟榔,他没有一样不喜欢的。这当中,尤其喜欢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名句长留天地间。

荔枝

(五)东坡羹

此外,苏轼晚年还曾着意于汤菜(羹)的研制。他先后发明过几款羹,其中一款的材料是春笋、齑粉(姜、蒜、韭菜的碎末儿)、荠菜,“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齑倒旧罂。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雨》)

东坡羹

一款是苏轼在田野间制作的,架一口断了腿的破鼎,主要材料是蔓菁和芦菔(就是萝卜)。这款羹大概有不错的保健作用,东坡先生挺得意,自号“珍烹”,而且以“东坡羹”三字命名(《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

更有一款金牌东坡羹,名字叫“东坡玉糁羹”——其实是苏轼的儿子苏过发明的。“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味道实在是太好了,具体制法苏东坡就秘而不宣,不肯公布菜谱,只告诉我们主要材料是山芋。

苏东坡一生起起落落,历经风风雨雨,接连遭遇贬官,但他每到一地却能吃得饱睡得香,足见其随遇而安的豁达心态,至今令人叹服不已。 pvrwbIDWeSvBTI6w7cpB8RQl+vL2eH2x+8xTBTc/BNSm+OF7uCeEEqWrOhS0mpC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