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教育,旨在开发每个人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现和开拓个人生命的价值,从而使整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创新教育的提出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兴起对人的创新性的呼唤。为此,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可见实施创新教育是多么重要,多么紧迫。
实施创新教育离不开良好的育人环境。在中国,“孟母三迁”的故事是脍炙人口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要是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同样说明了环境对成才的作用。青少年成长,主要是接受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因此,实施创新教育,优化育人环境,主要是优化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家庭是儿童走向社会的第一天然学校。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其顺利成才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1999年灵武市理科状元王立军,以629分的高考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有人问他获得成功的原因,他说除了学校教师、领导的谆谆教诲和个人努力外,我与我处的家庭氛围是分不开的:姐姐考上大学鞭策着我,爸爸经常循序善诱,热情激励我,妈妈体贴关怀我。就在临高考前妈妈还对我说:“只要你尽力了,努力了,既使你考上宁夏大学,妈妈也决不埋怨。”这些语重心长地话语,减轻了我精神上的压力和心理负担,使我以良好的心态进入考场。由于发挥正常,终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现了我多年的夙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然而,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家庭教育尚缺乏科学性。据新华社报道:“上海市儿童和少年协调委员会调查表明,在一万户家庭中,有87.6%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缺乏科学性。用科学方法教育,收到理想效果的家庭仅占12.4%。”有人对100名中小学生“出走”原因调查,有28人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而造成的。由此看来,优化家庭学习环境,最重要的是提高影响学生个体的人的素质。只要这些人的素质高了,就能使儿童早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为成才打下基础。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如何不负重任,完成这个特殊的使命,优化学校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学校要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校长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要有超前意识,要不失时机地讲创新教育;教师要想创新教育,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策略落实创新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布置要有浓厚的创新教育气息;学生处在这个环境中,要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索者,是创新者。只有这样,在学校环境的影响下,人人有创新意识,教育才能创新,才能发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二,要建设一支创造性的教师队伍,这是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因为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和教育活动的创作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达成。
创新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务必做到。
1.转变观念,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潜能。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要通过各种手段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实际上,“学习过程中深层次的,真正的快乐是思维的乐趣,创造的乐趣,自我实现的乐趣。教师讲得课听明白了,是一种快乐;老师没讲的东西自己琢磨出来了,是更大的快乐;自己发现生活中的一个问题,自己又动脑动手把它解决了,是最大的快乐。因为这是自我实现,是建设型的快乐,它会使一些享受型的快乐黯然失色。学校能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快乐,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2.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求新。探索求新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思想品格,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如教学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进行练习,或让同桌一个出数,一个判断,或叫几个同学在黑板上任意写数,其他同学判断。学生可以写被2整除的数,也可以写被5整除的数;也可以写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巩固了所学知识,学生参与面广,兴趣浓,效果好。又如教学25×16的简便计算,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数的特征及运算规律自己寻找最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领悟出计算要领及方法。
3.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育是不可能产生什么效果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要给学生多创设思考的情境,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多给学生表现的场所。总之,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性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如果教师教学具有一定的艺术性,那么,教学就会在学生中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输出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从而取得最佳效果。如果这位教师是创造型教师,那么,他一定会通过创造型教育的方法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来。
5.要打破单一的班级上课模式。使小组讨论、个别学习、开放性的教学等成为教学组织形式的必要组成部分,要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效益倍增。
6.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一些习惯,如质疑问难习惯,标新立异习惯,善于合作、珍惜时间、讲究效益、遵守信誉、勇于竞争等习惯,这些良好习惯养成后获益匪浅,不仅能适应社会需要,而且能自强、自立,体现出人生价值。
社会环境涉及方方面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和全社会已经在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的学习环境,但是为了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还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是。
1.舆论导向。要多宣传创新教育,尤其是实施创新教育中典型的人或事,诸如小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
2.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科教片、光盘等喜闻乐见的教育媒体,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和教育。
总之,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现在目标已经确定,只要家庭、学校、社会紧密配合,形成一股创新教育的合力,就能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就能创造中华民族的辉煌。
[1] 原文获自治区1996年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