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地形地貌及地理关系

1 北平湾

北平城,位于呈巨大三角形的华北平原的最北端(图1)。对于生活在这片平原上的人们来说,北平城凝聚着他们的深厚情感,如同始终闪耀在北方夜空中的北极星。对他们来说,这是一座辉煌的城市。如果我们对这座城市周边的地形特征进行仔细的观察(图2),就可以看到一个重山环绕的半封闭小平原。美国地质学家贝利·维理斯(Bailey Willis)曾生动地将这片三面环山、一面开敞的小平原称为“北平湾”。

图1 华北地区地形图

图2 北平城与北平湾

按照大沽基准面 量算,北平城的平均海拔高度为145英尺 (约44.2米) ,然而紧邻北平湾的山脉通常高达3000英尺 (约914.4米) ,即使是海拔较低的山脉也不低于1000英尺 (约304.8米) 。平原与山地的界限常常是150─300英尺 (约45.7─91.8米) 的陡坡,从山区到平原的高度下降得十分突然,几乎没有任何的山麓丘陵带。小平原向南面和东南面开敞的方向缓缓倾斜,周围山脉的基岩陡坡间或向平原中伸出,如同海岸边的岬角,此外,还有在平原沉积层上孤立的丘陵,如同在大海中升起的小岛。如果将被沉积层掩埋的地下景观挖掘出来,应该和周围暴露在外的山体表面没有太大的区别。

填充在北平湾里的沉积物是砾石、沙子、黏土和黄土,具有明显的水平层理。平原上开凿的每一口水井都要穿过许多不同的水平沉积层。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数据可以估算出这些沉积层的厚度,北平东城协和医学院的一口水井,虽然已被挖至708英尺 (约215.8米) 的深度,但尚未达到下面的基岩。 据估算,北平城下的沉积层与基岩之间至少有1000英尺 (约304.8米) 的厚度。

大体说来,平原在紧邻山区的地方,是一个粗砂砾区,紧邻粗砂砾区的外侧是河流冲积形成的沙带,广大平原的中心地区则由黏土和黄土覆盖,这成为了北平这座古老城市的基础。

2 两河之间的土地

在北平湾内部,北平城区建于(1)向大平原的开口处,(2)浑河与白河两河之间。 如果说这一湾状地区可以被恰当地描述为“北平湾”,那么,笔者认为“美索不达米亚”这一经典的地理名词也可以用来形容这片土地。正是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北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浑河与白河分别流经北平城两侧,流向大体一致,交汇之后最终注入渤海湾,正如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并行在两河流域,最终汇成一河注入波斯湾一样。 (图3)

图3 北平小平原及其河流分布图

如果以北平城内故宫的中心作为参照点,北平城位于浑河以东14英里 (约22.5公里) 、白河以西15英里 (约24.1公里) 的地方。沿一条穿过故宫参照点的东西线测量,地形的海拔高度从浑河东岸的260英尺 (约79.2米) 下降到白河西岸的70英尺 (约21.3米) 。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北平城是建在一个两河之间比降约为1∶806的缓坡之上。(图4)

图4 浑河与白河之间的垂直比降剖面图

浑河与白河在其发源的山区均有众多的小支流,白河从北平湾的北端流入平原,并将北平湾中心地区一分为二。湾内西面所有的小河流汇成温榆河 ,在通县 以北流入白河。

浑河的流程比白河长很多,从北平湾的西南角流入平原。在西山一带,浑河河谷十分狭窄,如同穿过峡谷。随后,河谷变得稍宽,但仍须在山间穿流,一直到三家店村一带流入平原。此后,浑河在平原上时而分流,时而合流,河道时常变化。因其流经的是黄土覆盖地区,浑河河水总是呈浑浊的黄色。 在冲积平原上,由于河流中泥沙沉积很快,河床通常高于附近的地表。在地质时期,浑河对北平湾以及华北平原北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前所述,北平湾的平原表面从浑河的出山口至北平城是有一个坡度的,但在历史时期,由于浑河下游河道总是在不停变化,浑河对平原上的居民始终是一个威胁。

在北平城悠久的历史上,浑河与白河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且,这两条河流不止一次由人工修筑的水道相连通,用于水利或交通。这一问题将在下文中论及。

3 地理关系

北平城不但是北平湾的核心,也是华北平原与北方的山地和高原之间绵长的南北陆路交通线的天然焦点,也可以说是连通着中原与塞外之间的要塞。北平城以南是华北大三角平原,平原向南延伸数百英里,直至长江低平的河谷及三角洲地区;东面除却与山东丘陵接壤的一部分外,直抵大海;西面则与崛起的太行山脉东麓和秦岭东部余脉相接。北平城坐落在北平湾的端口,也恰好位于三角形大平原的顶点,所有交通线都经过这里,它是从北向南的起点,也是从南到北的会合点。

横亘于北平城北面和东北面的是燕山山脉,燕山也正是环绕北平湾的群山之一。 有史以来,从山西高原绵延至渤海湾的燕山山脉,就在南部华北平原与北部蒙古高原及满洲平原之间形成了一道强有力的屏障。分布其间的一些峡谷隘口,为南北沟通提供了天然孔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南口、古北口和山海关。

南口位于北平湾的西北角,沿着这条通往西北方向的古道,可以到达张家口以北的山地的最北端,也就是蒙古高原的边缘。蒙古高原到了这里地形突然改变,其边缘以下崎岖的山地和陡峭的峡谷骤然变成广阔的平地,延伸至遥远的地平线。 (图5)

图5 横亘于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之间的山地(据G. B. 巴伯)

古北口位于北平湾的东北角,从这里可以通往今热河省的省会承德。横贯的山脉在这里漫散开来,众多崎岖的浅山丘陵在这里发育。即便如此,这片山区与满洲平原的界线仍像它与北平湾的界线一样清晰。从承德出发,天然山谷通道可以向西北或东北方向辐射,到达蒙古高原地区和地势较低平的满洲平原地区。此外,还有一条通往正北方的道路可以到达西拉木伦河,即辽河上游河谷地区的辽阔草原。辽河上游本身即是一条自西向东的通道,由蒙古高原向满洲平原缓缓倾斜而下。

最后,还有镇守万里长城最东端的著名关隘山海关。顾名思义,山海关正是位于山海之间的关口。途经山海关的这条狭窄的沿海通道,正是连接华北平原与满洲地区的交通咽喉。

如上所述,这些山口的位置使得北平成为从蒙古地区及满洲地区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唯一的例外或许是途经山海关的北平至辽宁的铁路线,这条铁路线取道天津,偏离了位于天津西北80英里 (约128.7公里) 的北平。实际上,在历史时期,北平与山海关之间的古代交通是靠近北面依山而行的,并未向南绕道至天津。

天津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尽管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发展引人注目,但它仅仅是一个新兴之地,在古代陆上交通中并没有任何地位。 另外,从北平向外辐射的现代铁路干线也可以很好地阐释这里作为区际交通中心的地位(图6)。

图6 会聚于北平的交通网络

此外,作为天然屏障的燕山不仅对于南北交通十分重要,而且对居民生活的基础有重大影响。燕山以南地区降雨丰富,冬季温度相对较高,农耕生活占主要地位;燕山以北则有大片地区由于水热条件限制,时至今日仍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唯一的例外是满洲地区,那里的降雨量可与华北相比,但由于冬季的漫长及一些政治原因,满洲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直到近期才发展起来。

造成这种根本差异的物质基础是不言而喻的,无须作进一步解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作为南北屏障的燕山山脉对于北平城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事实上,燕山山脉只是历史上中原农耕区与北方游牧区界线的一部分。虽然这一界线应该是一个地带,然而长城成为了这一地带的具体象征。这条农牧交界带西起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东迄太平洋海岸,长达一千五百多英里 (约2400公里) 。罗士培(P. M. Roxby)教授曾写道:“这条界线,标志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分水岭之一——它分隔了大草原与农耕区,也就是由无数小农家庭组成的中原地区与广泛分布着掠夺性游牧民族的北部边疆地区,而后者只在最强盛的中原王朝统治下曾一度臣服。”

不管怎样,并非沿这条界线分布的所有地区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位于北平北部及东北部的燕山山脉正是这一界线中的要害部分。这是因为,这里有整条界线上从游牧草原至农耕平原的最短的天然通道。 也正是因为扼守着如此重要的门户,北平城的地位才格外重要。 2e+7zmjwkkOuOCfurbZbVMnhcSuk59/rkMoYumS5b783ZmtvoEqjmC8xHyZCBnK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