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2014年年初,美联储开始逐步退出持续了五年之久的货币宽松政策,全球经济面临金融生态环境巨变的严峻考验。金融危机以来,廉价美元充斥世界,在各国货币刺激的大潮中,债务脱缰,泡沫奔腾,资产价格高悬,与此同时,实业复苏疲软,财富分裂加剧,就业增长滞后,消费需求萎靡。导致旧危机的痼疾远未根治,而货币宽松政策所产生的新挑战已迫在眉睫。当世界货币扩张的总源头美联储开始踩刹车时,新兴市场国家从亢奋的资产升值幻梦中清醒过来,在高负债的压力之下纷纷发生金融内爆,股票市场大幅暴跌,债券市场满地鸡毛,汇率一泻千里,房地产拐点骤现。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新的危机已不再遥远。

人们终将承认,货币宽松解决不了问题,货币宽松本身才是问题!

国家有界,金钱无疆。货币主导国家总是能够通过控制世界储备货币的资金成本,左右其他国家汇率的波动、资本的流向和信用的稀缺,从而影响别国的经济繁荣、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货币从来就不是一种中性的经济要素,货币发行乃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权力之一。恰如美国货币史学家杰克·韦瑟福德所言,“控制货币是一场伟大的斗争,控制货币的发行和分配,就是为了控制财富、资源和全人类。”

不仅现实如此,历史也是如此;不仅西方如此,中国同样如此。

货币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远不如政治、文化和军事的地位显赫。人们往往熟知历朝历代帝王的文韬武略,对将相名臣的事迹如数家珍,文人墨客的诗歌趣闻更是代代相传,而货币却鲜有抛头露面的机会。货币在中国似乎是一个被遗忘已久的领域。

本书将沿着金钱的主轴,逐步展开中国近代史的画卷。一幅幅熟悉的图像经过货币“显影液”的透视效果,将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脉络风格。为什么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只在中国发生?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成功,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会失败?为什么蒋介石拿着苏联的卢布完成了北伐,却会突然变脸反共?为什么国共两党都要“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为什么蒋介石能够统一货币却不能维护货币主权?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改革激怒了日本,引诱着英国,却最终扑入美国的怀抱?为什么日本会存在皇权与金权之争?为什么日本军队总是发生“下克上”?为什么日本政变不断、刺杀成风?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改革刺激了日本,并加速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最终走向崩溃,而共产党的人民币却能横空出世?

这些历史疑问迫使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并逐渐认识到货币发行权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巨大影响力。而构成和行使货币发行权,则需要一整套体系架构来支撑,这是我在这本书中对货币发行权的一种新的认识,我将这一体系称为“金融高边疆”。

“高边疆”理论是美国陆军中将格雷厄姆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国家安全新思维,他继马汉的“海权论”和杜黑的“空权论”之后,提出太空也是主权国家必须捍卫的“高边疆”,并形成了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理论基础。

在研究欧、美、中、日等地区和国家的金融史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金融是一个主权国家必须要捍卫的“第四维边疆”。主权国家边疆的概念,不仅仅包括陆疆、海疆、空疆(含太空)所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还需要包括新的一维:金融。在未来国际货币战争阴云密布的时代,金融高边疆的重要性将日趋凸显。

从欧美各国金融进化的路径中可以清晰地发现,货币本位、中央银行、金融网络、交易市场、金融机构与清算中心共同构成了金融高边疆的体系架构。建立这一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货币对资源调动的效率和安全。从中央银行创造货币的源头,直至最终接受货币的客户终端,从货币流动的绵密网络,到资金汇划的清算中心,从金融票据的交易市场,到信用评估的评级系统,从软性的金融法律制度监管,到刚性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从庞大的金融机构,到有效的行业协会,从复杂的金融产品,到广泛的投资工具,金融高边疆保护着货币血液从中央银行心脏流向金融毛细血管,乃至整个经济体的所有细胞,并最终流回中央银行循环系统的效率与安全。

这就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提供了新的视角。人民币国际化不仅仅是将人民币放出去进行体外循环这样简单,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放开资本项目管制、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货币互换以及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建设,仅仅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阶段,这些工作必须与一整套体系配合才能达成预期效果。人民币要走出去,更要看得见,还要管得着。未来不管在世界的任何地点,只要有人民币存在的地方,都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之所在,必须进行有效和可靠地监控,以确保这些海外流通的人民币处于“合法”使用的范畴。

在本书中,贯穿始终的一条暗线就是白银。白银作为通货,在最近500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它曾是真正的世界货币,在推动东西方贸易的400年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它又是被广泛使用的工业金属,并将在未来美元日薄西山的过程中,发挥更为重大的金融与工业的双重功能。物以稀为贵乃是投资的天道,而白银完美符合这一原则。

在本书第一版创作的两年里(2008年秋到2010年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白银价格一度跌至9美元(每盎司,下同),并在之后大部分时间里稳定在15美元左右,由此我判断银价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建议读者应该考虑白银投资。在本书2010年秋完稿之后,银价即从18美元开始一路剧烈攀升,并在2011年夏一度逼近50美元。当然,投机性狂热很难持久,银价最终回到了20~25美元的稳定区间。考虑到全球货币超发的现状和未来通货膨胀的隐忧,加之白银开采成本的显著上升,我认为白银已经又一次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在未来的价值发现过程中,白银将再度引发世人的关注。

研究货币历史的目的,在于看清货币的现状,以及洞察货币的未来。金融危机结束5年以来的全球货币宽松政策,制造的危险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它并没有带来真正的经济复苏,反而将世界推向了下一次危机的边缘。

货币的命运最终也代表着国家的命运,货币走向何方,将标志着世界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宋鸿兵
2014年3月于北京 2WxMxchW0VSrqA3fXruRGtZeCn7WmSCjVUhlPTM5gMvfew4iNVgUiLJSIdqcbWk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