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老禅师走在路上,正好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这个人看到禅师一个人走在路上,于是就想捉弄禅师。连续好几天,这个人跟着禅师,用尽各种办法污蔑禅师,但禅师自始至终都没有回应他。
最后,这个人终于忍不住心中的好奇,跑到禅师面前说:“喂,老秃驴,你是不是聋了啊?我这么辱骂你,你怎么都没有一点儿反应呢?”
禅师抬起头看了看这个人,笑了笑问道:“如果有人送给你一份礼物,但是你拒绝接受,那么请你告诉我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这个人听了不假思索地回道:“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啊!”
禅师笑着说:“说得不错啊!那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谩骂,你不是就在骂你自己吗?”
听完,这个人羞愧地低着头离开了。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因为斤斤计较,我们难以放下,因为执著于面子,我们睚眦必报。常常听到有人面对仇人说:“我要你血债血偿,我要以牙还牙,我要你亲自尝尝你所加注在我身上的痛苦……”还有人更是发出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誓言。他们总认为自己的行为很高尚、很有气概。殊不知,这时他们的心已经“生病”了。他们这是在使自己永远陷于痛苦当中,而这所有的痛苦、疾病及障碍都源于心中的“贪念、嗔恨、执著、愚昧与嫉妒”。
治疗这些病最重要的就是要医好他们的心,否则痛苦永不止。而治疗心灵的良药就是要用一颗智慧之心、慈悲之心化解那颗愤怒之心、贪婪之心、仇恨之心。世界上的良药,每一种只能治几种疾病;心灵的良药——智慧与慈悲,却可治愈一切病苦。
受到别人辱骂,就像智慧的禅师所说的,如果你问心无愧,不去接受,那骂你的人只能自取其辱。要知道,一个人要将手中的一坨粪便扔到你身上,他自己首先就要亲自捡起那一坨粪便,而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被污染的是他自己。而你呢,你可以躲得远远的,又何必再自己捡起一坨粪便还给对方呢?而这就是智慧的力量,它让我们的心更宽容,它让我们的行为更高尚。
如果我们的心中没有快乐,即使寻遍天涯海角,也永远不会找到乐土;如果我们的心懂得满足快乐,哪怕居于茅庐,一样可以悠然自在。当我们的心慈悲、祥和,每一天、每一个地方都将是快乐的;当我们的心充满智慧,一花一草都能让我们发现幸福的真谛。心才是我们的世界。内心充满仇恨的人,见到的永远是一个令人愤怒的世界;心中满是伤痕的人,见到的只会是一个充满悲哀的世界。只有拥有快乐心灵的人才会拥有真正快乐的生活。
有智慧的人永远懂得管好自己的心,让自己处于快乐当中;有慈悲心的人永远懂得用自己的慈悲化解仇恨的痛苦。有智慧、慈悲之心的人永远有治愈心灵疾病的良药。
|
![]() |
|
每个人都知道,佛家对纪律的要求十分严格。佛家之人不但要修习精深的佛法,更要严格遵守佛家之人应该遵守的纪律。当年佛陀快涅时,弟子们十分伤心,于是公推阿难请问佛陀道:“佛陀在世的时候,我们大家依佛陀为师,佛陀涅以后,我们依谁为师呢?”佛陀看了看他的弟子们回答道:“应依戒为师。”今天看来,这是因为佛家戒律不但能规范弟子们的行为,让他们知道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为,更能指导弟子们在修行时忘却俗世的烦恼,逐渐进入佛家修行应有的清凉境地,真正做到四大皆空。
不只之于佛家,对于平常人而言,戒律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戒除贪、嗔、痴等心病的根本原则。遵守佛家戒条,无贪念、无恶念、无淫念……这样才能做到净心,进入身心平衡的状态,而这是十分有利于养生的,更是驱除心魔、治疗心病的好途径。
那么,戒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功效呢?又该如何做呢?还是先来看一则小故事吧!
守戒小和尚刚出家不久,刚来到寺院的他好像对什么都好奇,尤其是剃度那天师父交代了那么多的戒律。他实在不明白,佛家之人为什么要遵守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让人觉得好受束缚啊!所以生性叛逆的他刚来就不听教诲,三天两头地犯戒。
这天他又因为犯了杀生之戒被罚在厨房砍柴。可是他一边砍柴,一边又在思考这个问题,突然一不小心,斧头差点儿砸到脚,这种情况恰巧被经过的静恩方丈看到了。于是方丈走过去,拿过他的斧头问道:“守戒,想什么呢?这么入神,一心不可二用,这样可不是好事啊。”
守戒看了一眼方丈说:“没……没什么。”
方丈看了一眼心不在焉的守戒,叹了口气转身正要走,却听守戒急急地道:“方丈,弟子有一事不明,还请方丈赐教。”
方丈看了看满脸困惑的守戒说:“什么事情啊?”
“出家之人为什么要有那么多严格的戒律遵守啊?这不是对我们的束缚吗?这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方丈坐下来,笑了笑说:“刚刚出家的人可能会觉得这些戒律是一种束缚,那是因为你们还不了解佛家戒律。俗世之人中也有很多人因为不了解佛家戒律、害怕受到限制,所以不敢受戒。戒律里面包含了很多有利于人性培养和修养身心的精华。它不仅是我们出家之人良好的生活规范,如果能做到始终如一地秉持,还会使我们心境如一,而这对于消除我们心中的贪、嗔、痴三毒是大有裨益的。你懂了吗?”
“师父,弟子谨记教诲。”
方丈看了看若有所悟的守戒说:“戒律是我们修行的根本,其中奥妙博大精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领悟的,更不是用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明白的,只希望你在日后严格守戒,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受益的。”
正像方丈所说,戒律博大精深,其中的利益只有自己方能体会。病由心起,所以要戒除心病就要养心,而养心就是养清净心、养真诚心、养平等心、养慈悲心……我们再来看一些佛家的基本戒律,最基础的佛教戒律称为“五戒与十善”。所谓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所谓十善,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五戒十善是佛门众弟子的基本戒律,无论出家还是在家,都必须严格遵守。
不难发现,佛家的这些戒律有利于养心。不杀生,是要我们有善心,尊重生命。不偷窃,是要我们要有清静心,偷盗之行为大都是为了满足内心的欲望,所以秉持不偷盗的戒律是十分有利于戒除贪心的。不邪淫,人们常说“红粉骷髅,蒙衣陋厕”,人人都能意识到邪淫的危害,但是往往深陷其中,贪恋难舍,常常为此影响身心健康,甚至破坏家庭幸福。所以佛家将戒邪淫列为一条很重要的戒律,讲究面对淫念也要有一颗清净之心。佛家所说的妄语有四个层次的含义: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不难理解,就是口是心非、欺证不实、花言巧语、油嘴滑舌、辱骂诽谤、恶语伤人、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无论是哪种妄语,其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达到某种自私的目的。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戒除妄语。“酒大伤身,酒多乱性”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酒本身并没有罪,但酒常常让人迷失心性,使人犯下很多难以弥补的大错,后悔莫及,所以佛家之人遵守酒戒,就是要让人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心。
如同火车的轨道一样,火车不依轨道而行就会出车祸,心如果不自我规范,就容易误入歧途,长此以往必然发生人性的扭曲。可以试想,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能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吸毒,那其所达到的净化人心、防范犯罪于未然的功能将是法律所远远不能及的。
|
![]() |
|
有一个商人因为生意总是不顺,内心非常惆怅,整天闷闷不乐的,因此脾气也越来越暴躁。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心态有问题,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天他正在路上走着,突然听到旁边有一个人说:“我们去净法寺烧香吧!听说那儿的菩萨十分灵验,求什么都成。”听到这些,商人突然心中一动:“是不是我也可以去试试啊?”但是他马上又想到平时妻子拜佛求神的时候自己老是嘲笑妻子,现在自己也去,如果被妻子知道了,那不被她笑死。但是想来想去他又实在按捺不住,突然他想到自己何不晚上去呢?那样不就谁也不知道了。于是他就在街上溜达,直到太阳下山,才偷偷地来到净法寺。这时候寺里果然已经没有人了。于是他快步走到佛堂,却看到有一个人正在虔诚地跪在蒲团上拜佛,他看看觉得那人十分的面熟,再抬头看看佛像,顿时惊得目瞪口呆,那不就是菩萨自己吗?
于是他好奇地问道:“菩萨,你怎么拜你自己呢?”
菩萨头也没有抬地说:“世人有那么多心愿要我实现,我自觉烦恼,但是能够度我的佛也就是我自己,所以我参拜自己。”
听了菩萨的话,商人茅塞顿开,开开心心地离开了寺庙。
世人有很多烦恼,解不开的时候总喜欢求助于别人,或者寻求精神的寄托,殊不知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在自己的心中种下贪、嗔、痴、妒诸多心病,顿觉烦恼,于是总想着谁能帮我们戒除,却往往忘了如果自己的心放不下、如果自己执著于人生的诸多追求、如果自己不能摒弃自己心中的诸多在乎,那谁又能帮得了我们呢?即使是帮我们茅塞顿开,也只能是给一个药方,而具体怎么煎服、愿不愿意、能不能够坚持煎服,还得自己说了算。就像一个急于求死的人,即使用绳索捆上他,但断不了他求死的心,唯有让他自己放弃求死的想法,才是真正地救了他。
人会有善念,也会有恶念。善念、恶念就像存在于自己心里的善恶众生。善的众生,自己知道求无上道、发菩提心;恶的众生,就要你自己度了,要自己发愿,度自己心里的众生。我是不是心存贪念?我是不是嗔心太重?我是不是常常嫉妒?我是不是心生邪淫?我是不是有种种无明的心?自己省察一下自己,自己是不是愿意接纳善意的规劝,自己是不是能够摒弃心中的贪恋?如果愿意,就要用正当的智慧来度。狂躁的心要用平静如水的心来度;怒气冲冲的心要用平定安详的心来度;骄慢狂妄的心要用谦恭真实的心来度。你就是要用善心来度不善的众生,从而有一颗健康的心来面对多彩的人生。而这只有你自己能做到!
有一个将军在战争的时候不幸被砍成了两半,一半是善良的,另一半是邪恶的。两个将军虽然面貌相似,但性格、脾气、行为大大不同。善良的一半将军常常帮助有需要的人,他知道是战争将自己害成了这样,十分珍惜和平,常常规劝人们不要轻易挑起争端,所以善良的一半将军受到人们的极大爱戴。但邪恶的一半将军不同,经常迫害人们,他觉得是战争让自己变成了这样,他要报复,要让所有人都尝尝战争的滋味,要让更多的人像他一样,所以邪恶的将军让人们深恶痛绝。
有一天,两个将军同时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善良的一半将军默默地爱着这个女孩,守护着女孩,只要女孩不表示同意,他选择永远沉默,但依然爱她。邪恶的一半将军却想尽办法得到女孩,不能得到就要毁掉女孩。
终于有一天,人们发现两个将军面貌那么相似,竟然还是左右对称的。于是人们就问善良的一半将军愿不愿意接受邪恶的一半将军,并且帮助他弃恶从善。善良的一半将军接受了人们的建议,愿意接受邪恶的一半将军。于是人们想办法把邪恶的一半将军和善良的一半将军一起送到了医院接受手术。
手术后两个将军合为一体,又成了一个完整的将军。邪恶的将军不见了,只有一个善良的将军永远守护着人们。
虽然这只是个故事,但是它告诉我们:只有你自己心存善念,只有自己想让自己的心得到康健,才能真正拥有健康的心态。能够真正帮到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
所以,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静心、定心、宽心、净心、明心……让自己的心试着包容、试着放下、试着忍让……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心病呢?健康向上的心要我们自己打造,幸福快乐的生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