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媒介素养教育对中国教育界的启示及我们的任务

张玲

最近十年,国外有关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信息在国内不断蔓延。作为一种新的学科理论,它逐渐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引发的媒体技术革命带来的一系列新的情况,迫使传统的媒介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国内研究传媒教育的研究机构,在学习和引进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思考的问题是媒介素养教育与传统教育、传统媒介教育的关系,我国媒介教育的整合与未来发展,我国如何尽快全面引进和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作了认真的思考,并撰为此文。与国内学术界众多学者的认识相同,笔者认为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界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是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和思考的。

一、媒介素养教育对中国教育界的启示

(一)媒介教育系统已经在世界发达国家形成,中国教育界应当注意媒介教育系统在中国的存在

1949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已逐步形成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以及从小学、中学、大学直至教育部的行政管理系统。根据中国教育科研网公布的2000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概况统计的数据,目前全国普通高校1041所,普通中学7.6万所,普通小学55.3万所,并已基本实现了从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博士研究生立足本国培养的目标,可以说中国的教育行政系统已经发展得相对完善和成熟了。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大约于50年代,我国大约于20世纪末逐渐形成了媒介教育系统。与教育行政系统不同的是,媒介教育系统的形成并非人为建构、有目共睹,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教育跟进科学的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它可以被认为是虚拟的,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却是真实的。关于这一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世界交流报告》中作过客观的报道:“工业化国家的学童平均每星期用24.5个小时看电视,将近6个小时听电台广播和音乐,3个小时看连环画、报纸、杂志和书籍。此外,还得加上看电影和日益增加的看录像的时间。大致说来,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儿童接触大众媒介的时间平均每周为30多个小时,而在教室里度过的时间每周平均只有20多个小时。80年代中期在苏格兰所作的一次调查证明了这一点。”“随着卫星广播的出现和其他媒介渠道的进一步扩展,无论是在工业化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个人接触媒介的时间都有可能增加。”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更强化了上述事实。

中国媒介教育系统的形成大概经历了如下发展阶段: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时代,五六十年代的广播时代,七八十年代的电视时代,90年代以后的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时代。上述媒介教育系统的形成是在人们,特别是在中国教育界、学术界毫无意识、毫无准备和不经意之间渐近而成的。其结果是一方面极大地加速了人类的信息流通与交流;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使得生活在媒体时代的青少年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教育界、新闻传播界联手研讨和引进国外媒介教育理论,特别是媒介素养教育理论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认为,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理论提醒了中国教育界——媒介教育系统已经在世界发达国家形成,中国教育界应当注意到媒介教育系统已在中国存在的现实,并做出积极反应,采取必要措施。全面提高中国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为人类高质量的媒介信息消费奠定基础。

(二)发达国家媒介素养教育的出现预示着此前媒介教育的存在,它提醒中国教育界对中国媒介教育进行学科整合的时刻已经到来

按照逻辑学最一般的推理,媒介素养教育必然依托媒介教育的基础,犹如素质教育依托教育的基础上一样。那么,中国的媒介教育究竟在哪里?因而对于各种类型的媒介教育进行学科整合的问题必将被提上日程。

当前,国内对于媒介教育的认识是非常不确定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认识上的模糊,因为无论是中国教育界还是新闻传播界都尚未对媒介教育作出明确的界定。但是从国际上看,对于这一理论的探讨已有若干年时间了。2003年英国著名学者David Buckingham先生在其新著Media Education—Literacy,Learning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一书中指出:媒介教育是一种与教授和学习媒介有关的教育。媒介教育是教授和学习媒介的过程,媒介素养教育是知识和技能学习者取得的一种结果。尽管该论述在目前的媒介教育界可能还算不上是最权威的,但它对于该学科的整合给出了较清晰的界定。运用这一理论,中国教育界起码可以对“媒介教育”和“教育媒介”进行初级的区别,进而对于媒介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进行进一步的分辨。就笔者目前的认识而言,在传媒教育领域中,教育、媒介教育、媒介素养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大致为:教育处于最基础的位置,媒介教育处于中间状态,媒介素养教育则处于该领域的前端。我们研究媒介素养教育不能不首先研究好媒介教育和教育本身,基础理论清晰、牢固,无疑对于有利于推动整个学科的发展。

媒介教育的整合预示着,多年来我国媒介高等教育仅依靠高等教育理论指导这一特殊领域实践的情况将会有新的进展。作为补充的将是国际上更先进、更富特色、更贴近传媒教育实践的教育理论。

(三) 发达国家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提醒中国教育界,有必要提升国内现有的媒介教育理论层次,从而推动我国媒介教育从技能型向素养型转化

媒介教育系统的较早形成,使得西方发达国家更早体会到了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必要性。它对中国教育界在本国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即在媒介教育系统已经形成的中国,需要尽早提升国内现有媒介教育理论的层次,从而推动我国媒介教育从传统的技能型向素养型转化。

笔者认为,从教育跟进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看,媒介教育自报业新闻开始,经历了广播教育、电视教育、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育时代,在客观上已经形成了第一级媒介教育,即建构媒介系统,它的主要着眼点是媒介的制作技能和方法的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则是在第一级媒介教育的基础上生发的第二级教育,它是一种监控、评价和维护媒介系统处于高水平、高质量运转的素养型教育,它的主要着眼点在于提高大众对于媒体系统所传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思辨反应能力等。

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的媒介教育一直保持着技能和方法培养的传统模式,其较为明显的特点为:(1)具有应用性特征:我国传统的媒介教育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媒体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媒体制作单位具有较强的对应性,实践性课程和教学环节比重较高,培养出来的人才一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2)具有综合性特征:我国传统的媒介教育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源于媒体形式和节目的多元化,它能涉及的专业包括从新闻、广播、电视、电影、广告到技术、艺术、经济和管理等。(3)具有经济性特征:媒体的经济性特征自传统的报业新闻开始即存在,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媒体的经济性特征必然反映到媒介教育中来。(4)具有跟进性特征:媒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教育在跟进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一过程永远不会停止。

媒介素养教育提示我们,上述传统媒介教育的几大特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正在不断发展和延伸,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应用型、操作型、技能型、方法型等向素养型迅速提升,即向思辨型、创造型、教学科研实践互动型等更高层次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四) 发达国家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提醒中国教育界,一场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正在来临

在讨论媒介素养教育之前,中国教育界曾经有过对于素质教育的探讨,这一探讨对教育界的改革有很大的触动。媒介素养教育的出现提醒中国教育界,一场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正在来临。它首先向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单向输出的方式提出了挑战;其次,它也不是单纯的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另外,它更不仅仅是校长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它是以提问为基础的一种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它把媒介的制作过程引进课堂,学生通过对自己在学习实践中制作的媒介产品或对别人媒介产品的评价,或了解受众对这些产品的反映,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等基本素养。同时,学生通过制作媒介产品也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认识、分析、批判问题的能力。媒介教育是一个调查、实践和知识探索的领域,在这一领域里充满了争议,它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认识的提高和新创见的产生。它是教学和科研的融合,边教学边研究。它是科研型教学,在研究中学习。它又是教学型科研,在教学中研究。实施这种教学的前提是相信教师和学生具有分析、批判和创造能力,可以推动新知识的产生。当然,培养素养型的学生,需要有素养型的教师,因此教师要有素养型的观念。

二、我们的任务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套从国外引进的、正在不断发展的先进的科学思维理论。但目前国内无论是教育界还是新闻界,对其认识都还处在十分朦胧的状态之中。笔者认为,要想把这一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到国内,我们还要做大量的工作。对此我们有如下的设想和实践:

(一) 在国内创立传媒教育学科点,研究和探讨媒介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问题

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批准,2004年1月北京广播学院传媒教育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设置了传媒教育硕士点,并开始了第一批传媒教育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硕士点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从下述工作着手:

1.理清传媒教育的历史脉络: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的背景,都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了解国外媒介教育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演进的过程,有助于其在中国的传播。

2.理清传媒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理论是一个学科发展最核心的理论。据有关文献报道,由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组织加拿大联合会主席约翰·彭金翰参加撰写的《媒介素养教育——安大略教育部教师资源指南》论述了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的八大理念,由英国利物浦大学高级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欧洲议会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咨询顾问莱恩·马斯特曼在他的几本著作中论述到的媒介素养教育的18项原则等,都是值得我们十分重视的基本理论。

3.理清传媒教育的学科体系:要发展一门学科,首先需要对这门学科有透彻的了解,那么理清它的学科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它大致涉及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在具体操作上主要需要解决下述几个问题:什么是媒介教育?为什么要学习媒介教育?媒介教育教什么?媒介教育怎样教?谁来教媒介教育?媒介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如何进行?等等。

4.开展有关传媒教育的实验:在把上述基本理论问题理清之后,媒介教育理论工作者有必要进行若干重要的教育实验,以便进一步摸清情况,从而指导实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它至少可以起到如下作用:(1)对传媒院校教育理论的指导;(2)对传媒院校课程的指导;(3)对于大、中、小学以及成人的媒介学习指导;(4)对媒介素养教育大众化的指导。

(二)尽快在国内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可以肯定,在进行上述研究和探讨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出一批相关的成果。这些成果将会在更高的层面上进一步推动传媒教育学科的发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成果不仅应当不断推陈出新,而且需要努力争取国家的支持。在具体操作时主要表现在:不断争取各种类型和级别的科研项目,从高校级、省部级逐渐向国家级、国家级重点迈进。

(三)尽快在国内开设出一批高质量的课程、编写出一批高水平教材

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有高质量的课程和教材做基础,这对学科内部梯队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课程和教材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不可有丝毫的懈怠。

(四) 加速在国内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在进行教学研究和科研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将会培养出两类人才:第一类是本学科内部的梯队人员,他们是本学科发展的核心人员,水平将会不断提高。第二类是研究生,他们将是这一学科领域的未来和国内传媒教育发展的生力军。其中一部分会逐渐成长为本领域的研究专家,一部分会成为媒介教育机构的教师或进入相关领域。当前,我们已经感到,要想在中国内地普及媒介素养教育,有计划地培养大批教师已经刻不容缓。

传媒教育学科的发展和中国大众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它需要一大批有能力、有兴趣、肯奉献的学者们长期不懈地努力。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教育研究中心积多年媒介教育研究工作之经验,对此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愿意与国内外各界同仁联手,强力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David Buckingham,Media Education—Literacy,Learning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Polity Press,2003.

Media Education,Unesco,1984.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f6NxaFT83esj5j5XzlrMaxu+GBcvcrYxIqMSL6x7gFt6RGtIhykbZ2jkFVSIWo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