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八国集团

八国集团的形成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恶化,石油危机、美元危机、经济危机把西方国家搞得焦头烂额。为了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危机与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振兴西方经济,1975年11月,在法国的倡议下,法、美、日、英、意和西德,召开了第一次西方六个工业国家的峰会。1976年加拿大加盟,遂成为“七国集团”。1997年,俄罗斯加盟,七国集团才演变成今天的八国集团。

2007年八国集团首脑峰会在德国召开

(资料来源:http://www.bxdj.gov.cn/show.aspx?cid=11&id=1103)

成立至今,八国集团的职能在不断变化,从过去仅仅关注世界经济问题演进到如今统揽全球经济与政治问题。上世纪70—80年代,八国集团的主要职能是协调解决西方及世界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被置于次要地位。进入90年代,七国集团演化成八国集团,开始加大对国际政治问题的关注,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战略。以后的多次峰会关注的焦点不外乎两个:一是世界经济与金融问题,二是世界人权、民主、宗教等政治问题。“9·11”后,八国集团将关注点扩大到反恐,越来越关注世界安全,诸如打击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控制导弹技术,预防地区冲突等;同时也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关注。

八国集团的GDP总量长期占全球的2/3以上,控制了全球80%的经济活动、70%的财富和99%的核武器,从而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从经济层面看,它的主要影响是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火车头”和“列车长”作用。在安全层面,八国集团催生了许多国际机构。如1987年,八国集团提出了成立控制弹道导弹技术出口的机构。现在的“导弹技术控制制度”机制有三十多个成员。1989年,八国集团巴黎峰会上成立了“反洗钱国际金融行动小组”。该小组目前有近30个成员国,打击的是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资金流动。

八国集团达成的共识和做出的承诺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经与会各国在其他国际组织和场合予以积极推行,直接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

八国集团的特点

俄罗斯没有加入时,参加七国首脑会议的国家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美国,它是世界第一大国;第二类是法国和英国,它们经济实力不如日本和德国,但它们是第二级的政治大国;第三类是日本和德国,由于是“二战”的战败国,政治地位一直不高;意大利和加拿大属于第四类,按GDP和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衡量,当时差点被排除在外。后加入的俄罗斯按照西方国家的标准,政治上只能算“半民主”、经济上只能算“半发达”、文化上只能算“半西方”,这三个“半”使俄列入第五类。

八国集团还带有强烈的排他色彩,这种优越感看不见、摸不着,但你可以强烈感受到。表面上,八国集团是开放性组织,但从其原则可知,主要由美欧国家组成的八国集团多年来继续存在的基础,就是相同的价值观和共同利益。八国集团首届首脑会议就曾明确指出,各成员国之所以走到一起,是因为在民主和自由方面有共同的信念和责任。要想加入该集团,经济实力是前提条件。但仅仅富裕是不够的,申请国必须是所谓的“民主和自由”体制。25年来,这一政治原则不仅没有淡化,而且还在明显加强。

八国集团的定位

发展至今,八国集团的目标显然并不局限于仅在八国拥有号召力,而是日益定位在以内部磋商与合作的形式使成员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谋求全球领导地位。

2007年八国峰会

(资料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6/08/content_6213282.htm)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八国集团研究小组”的创始人和负责人、政治学教授约翰·柯顿在其主编的《引导全球秩序:21世纪八国集团治理的作用》一书中,明确提出八国集团将在21世纪的全球治理中发挥四大作用。第一,八国集团将作为全球最有权势、最富有的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起领导和决定性作用。第二,八国集团成员的外扩,职能的延伸,将使其取代联合国的某些功能,“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可能开始形成”。第三,八国集团由全球最富有的国家组成,对于协调全球经济发展、解决重大经济问题将起到联合国难以起到的作用。第四,八国集团每年一度的峰会由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国家领导人出席,就解决世界政治、经济与安全领域的问题作出具体的、权威性的决定,这种决策机制具有非同寻常的功效。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八国集团的全球治理行动具有浓厚的美国色彩。美国对联合国安理会决策机制十分不满,常常绕过联合国我行我素,先后于1999年、2003年发动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但对八国集团领导人面对面、无否决权的协商机制较为青睐。

约翰·柯顿认为八国集团与联合国相比在机制上存在一定的优点。一是在决策机制上八国集团具有非正式和弹性大的特点。首脑会议不投票,不表决,以非正式的形式讨论议题,遵循求同存异和协商一致原则,减少了不必要的争论,更容易达成协议;八国首脑直接会晤有助于培养互信,在俱乐部气氛中产生集体责任;八国集团决策机制以协商一致的方式进行,没有否决权。约翰·柯顿认为,联合国的否决权“就像病毒,危害了安理会整个系统”,一票否决制使其很难有所作为。另一个优势是议事效率比较高。联合国成员众多,要达成协议很难,八国领导人则比较容易做成一件事。如2001年八国首脑呼吁要对首脑会议进行改革,2002年就实现了。

但这种协商机制也有缺点。如果成员国不能达成共识,八国集团便不能发挥作用。在冲绳峰会上,八国集团没有在贸易和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一致,就不能在这些领域发挥作用。在巴以和伊拉克问题上,八国集团因成员国之间矛盾尖锐,也发挥不了作用。八国集团千方百计把自己塑造成全球治理中心,这也将侵占联合国的活动领域,挑战联合国的权威。1999年5月,八国集团外长率先通过了有关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总原则,为解决科索沃危机定基调,使联合国作用黯然失色。人们开始认识到,除联合国外,八国集团正在为成为另一个世界权力中心而努力。

同时,日、德、加、意四国都谋求把八国集团而不是联合国建设成全球治理中心。因为它们都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都放弃拥有核武器,更关注“人的安全”和“预防冲突”,而不是安理会所着重关注的传统安全领域。加拿大放弃了对安理会改革的幻想,转而要求限制否决权的使用。它现在优先考虑在八国集团内讨论全球和平与安全议程。意大利也放弃了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来确立大国身份的想法,在冲绳首脑会议上否决了讨论安理会改革的提议。日本也有类似倾向。尽管日本仍表示坚持多边主义,重视联合国作用,但其外交政策正从以联合国为中心建立国际新秩序转向以八国集团为中心。2000年,日本在外长会议和首脑会议上要求把预防冲突放在重要地位,推动在八国集团会议上解决全球安全问题。德国也认识到安理会改革无法取得进展,比日本更早转向重视八国集团在解决全球事务上的作用。俄罗斯也从科索沃冲突中认识到联合国的局限性,它在继续重视联合国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其作为八国集团成员的身份,并接受八国集团其他成员对其车臣政策的批评。“9·11”后,俄罗斯首先提议召开八国集团反恐怖会议,显示它对八国集团的认同。

但无论如何,八国集团只是个工业化国家间协商和讨论的非正式俱乐部,不具备法人资格,不能采取任何强制性措施。它无法取代联合国,相反,它能够与联合国互相促进,推动国际社会走向良性循环。m7/TKhB5zRuiiCF00LkGhRDrDL8D20XYaA4/WiQ4fTlVWpOMIZJAzB2DdSP6VKt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