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小档案
河流总长:2900千米
流域面积:117万平方千米
发源地:西藏高原
河流注入:阿拉伯海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印度国家的一条大河,它发源于中国西藏高原的冈底斯山冈仁波齐峰北坡的狮泉河,途中流经克什米尔、巴基斯坦,最后注入阿拉伯海。印度河全长2900千米,流域面积117万平方千米。在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仅次于恒河,是该地区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地带。古老的印度河文明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和定居社会的主要文明之一。
古老的印度河
印度河发源于西藏高原,流经于喜马拉雅山与喀喇昆仑山两大山脉之间,流向为西南贯穿喜马拉雅山,右岸与喀布尔河交汇,左岸汇流旁遮普地方的一些支流,最后注入阿拉伯海。
印度河在地貌上属先成河,主要支流有萨特累季河、奇纳布河、杰卢姆河、喀布尔河等。其河流来源主要依靠融雪水和季风雨的补给。河流上游穿山过峡,水深湍急。从卡拉巴格至海得拉巴德为下游段,河床比降小,河道宽阔,河流分支汊,流速缓慢,具有平原河流的主要特征。从海德拉巴以下为河口段,也就是印度河三角洲。由于上游多为冰川雪山,融雪带来大量泥沙,都淤积于河床,所以致使三角洲面积逐年扩大,河口每年约向外延伸11.8米。
在河流中、下游会出现许多分流,有的分流会在旱季时干涸,有的分流在雨季时会宽达20余千米。河流泥沙含量很多,中、下游河床有的地方高出地面,有的低于地面,河道不固定。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大部分河流流经半干旱地区,河水是两岸农田的重要水源。关于灌溉工程,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建立。目前,巴基斯坦在河流的干、支流上建有拦河坝2座,水渠8条和大量机井,利用河水及地下水发展农业。
印度河的气候与水文
印度河流域属于亚热带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但是由于受到东北部高山山脉的影响,该段气候通常属于干燥与半干燥、热带与亚热带之间。印度河畔的季节也是一年分为四季:12月到来年的3月为东北季风季,气温低、降水少、湿度小;7—9月为西南季风季,降水多,雷暴多,湿度大,是全年的降雨季节;4—6月是热季,空气干燥、温度高;10—11月是西南季风向东北季风的过渡季节,这时降雨少,昼夜温差大,但季节比较凉爽。该流域内平均最高气温在46℃左右,最低气温在零下15℃左右。平均年降水量约300毫米。
印度河流域山区降水形式主要是雪。印度河水的一大部分水量是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融雪及融化的冰川提供的。季风雨也会在7—9月提供一些水量。在印度河主流中,水位从12月中旬至2月中旬最低。此后的时间河水会开始上涨,最初缓慢,而在3月底达到迅速,最高水位通常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此后河水又是一个急遽下降的状态,直至10月初,水位开始较为平缓地减退,恢复平静。
印度河畔的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生晚于尼罗河流域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但早于商朝,距今大概是3300—1700年。所谓印度河文明,是指包括哈拉帕和摩亨约—达罗两个大城市以及100多个较小的城镇和村庄在内的文明。其中这两个大城市方圆超过5千米,通过其规模可推测出印度的京城中心所在地。
印度河文明显然是由邻近地方或古时的村庄演变而来。采用美索不达米亚的灌溉农耕方式,一是有足够的技术在广阔肥沃的印度河流域收获作物,再是可控制每年一度既会肥沃土地又会制造祸患的水灾。虽然零星的商业在此出现过,人民仍赖农业为生,除了栽种小麦和六行型大麦外,也找到饲料豆、芥末、芝麻以及一些枣核和些许最早栽植棉花的痕迹。
由于冲积平原没有矿产,所以矿物有时是从外地运来。黄金由南印度或阿富汗输入,银和铜自阿富汗或印度西北输入,青金石来自阿富汗,绿松石来自伊朗,另外还有白云母来自印度南部。在被发现的古代城市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石器、青铜器和农作物遗迹,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印章,但印章上的文字没有人能够解读,甚至还不能确定其究竟是文字还是图象符号。
印度河畔的三角洲
印度河在接纳了旁遮普诸河之水后变得更为宽阔,在汛期(7—9月)时间段可宽达数里。河流这一段的缓慢速度导致了积累起来的泥沙沉积在河床,泥沙从而高出这一沙原的平面,就如信德的多数平原地区就是被印度河遗弃的冲积物形成。
虽然该河段已经修筑堤坝用于防洪,但偶尔也会崩溃,大片地区则被洪水摧毁。在洪水严重泛滥期间,河流有时则必须改道。印度河在特达附近开始进入三角洲,被分散为若干分流,并在喀拉蚩南—东南部的不同地点注入海中。三角洲面积为7770平方千米或者更多,沿海岸延伸约209千米。目前现存的和废弃的水道使得三角洲地面坎坷不平,有的还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