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发现孩子的天赋,发掘孩子的潜能

德国汉堡的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说:“小孩自愿做的或能给他自己带来乐趣的事情,实际上可能是提前发出他们有这方面天赋的信号。因此,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孩子,并发现他们有什么爱好,这是有益的。”

1.发现孩子的天赋潜能

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孩子的潜在天赋信号,就能够很容易发现其天赋,并在这方面抓住时机进行开发,从而让孩子的天赋得以充分发展,这就是关键期的重大意义。

无论哪个种族、哪个国家,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更聪明些,更健康些。可是怎样才能使得孩子聪明而又健康呢?这是父母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经过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多年的研究发现,人类有90%的潜能有待开发,而最有效的途径则是抓住人类发展的关键期进行科学系统的教育。关键期,是指人的某种心理机能在这一时期突然快速发展起来,如果抓住这一时期,那么人的能力将得到最佳的发展,而一旦错过,将难以补偿。

婴儿时期是人类多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人类智力成长的情况是这样的:一个人在3岁前就基本已完成了可发展智力水平的一半,而剩下的一半有30%在4 ~ 8岁完成,另外20%在8 ~ 17岁之间完成。除了特殊的婴幼儿之外,潜能的差异不是很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开发和培养。

从以上数据可以很明显地看出:0 ~ 3岁的婴幼儿时期是开发人类潜能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如果父母不重视婴幼儿的智力开发,孩子的天赋潜能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以至于一些孩子不具备某些重要的智力,如专注力、心算能力、记忆的广度、思维的灵活性等。

开发婴儿智能的时间越早越好,如果你从孩子三个月时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智能开发,那么你对孩子的智能开发已经晚了三个月,你的孩子的潜能开发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100多年前的一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的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她是专门来请教达尔文先生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最好。

达尔文问客人:“您的孩子多大了?”

客人答道:“才两岁半。”

达尔文不无惋惜地说:“夫人,您已经迟了,迟了两年半。”

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更是语出惊人:“婴儿生下来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晚了两天了。”

可很多父母在对婴幼儿进行智力开发时经常会走入误区,那就是用文化知识教育替代潜能开发。教育专家们不反对从小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文化教育,如儿歌、识字,学英语单词等,但不等于用这些文化知识教育的内容就能取代智力开发,更不能把识多少字、背多少唐诗作为智力开发成就的指标。其道理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父母要“开发式扶贫”,不能“救济式扶贫”,要让孩子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而不是“坐吃山空”。

如果父母一味地强调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不注意婴儿潜能的开发,不仅文化知识的学习会中途受阻,而且还会因强制性的文化知识教育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的心理、今后各种能力的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有的孩子厌恶学习,有的孩子学琴又砸琴呢?以文化知识为指标的所谓“好孩子”有几个成功了呢?

开发婴儿的智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必须采取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否则不但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相反会阻碍婴儿智能的发展,势必事倍功半。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不但要认识到婴儿时期关键期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教育必须是科学的、系统的,只有这样,婴儿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神经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孩子有很多天赋,正常儿童至少具有一种以上的天赋,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去开发。

研究表明,婴儿有以下主要天赋:

第一,音乐天赋——研究发现,孩子在几乎还站立不稳的时候时就会按音乐的节奏摇晃。唱歌能够增加孩子的节奏感,并会越来越敏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具有特殊的音乐天赋。法斯说过:“听音乐是一回事,音乐天赋的发展是另一回事。”美国加利福尼亚欧文大学对此进行过专门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听音乐能够使大脑得到很好的训练。

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对各种音响情有独钟,稍大一些就能辨别熟悉的乐曲和乐器;在唱歌时音阶很准,音色甜美无假声。平常喜欢听各种乐器演奏,并能通过音乐辨别出有几种乐器;日常生活中,能对不同声响和音乐发表议论,尽管议论并非全对。有的孩子能够很轻松地跟上音乐的节拍,唱准调和分辨不同音乐之间的区别。

父母应该注意孩子音乐天赋的关键期:2 ~ 3周的婴儿,已有明显的听觉,能对声音作出各种不同的反应;2 ~ 3个月时,能够安静地倾听周围的音乐声和成人的说话声;3 ~ 4个月时,听到声音头就会转向发声的一侧,视觉和听觉开始建立联系。2个月的婴儿已能分辨出性质不同的声音,如风琴声和摇铃声,到5个月就能辨别母亲的声音,1岁后孩子对声音很着迷,很爱听音乐,3岁左右能分辨出他熟悉的歌是否唱走了调以及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

5岁左右是孩子音乐智能发展的关键期,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参加以音乐为主的活动。

父母应该尽早地促使婴幼儿音乐细胞的产生。音乐细胞的培养可促使右脑的活跃,形象思维的联想,创造潜能的开发。长期给胎儿和婴幼儿播放美妙的轻柔的音乐,让变幻无穷的音调、起伏不定的节奏和丰富多彩的音色来启动其纯净的心灵及智能的苏醒。长期受音乐感染和熏陶的儿童会心平气和、情绪稳定而思想活跃、热情活泼、兴趣广泛,并能较好地促使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运动天赋——2 ~ 3岁,儿童的神经传导迅速而准确,动作开始表现得比较成熟。个人身体活动的智力能控制他们自己的运动。这涉及的不仅是室外运动,而且也包括室内的活动,像缝纫和织地毯。

孩子的运动表明了其从事体育运动的天赋。事实上,在母亲怀孕第7周时,胎儿就开始学习运动,2岁时,婴儿已经是运动大师了,能够翻跟头和在围墙上保持身体平衡。这一时期,父母首先应该因势利导,鼓励孩子自己穿衣、吃饭、洗手帕、帮妈妈递东西。其次,教育和引导孩子翻筋斗、游泳,可以带孩子去观看体育比赛和舞蹈表演。

方法很多,每对父母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为孩子提供帮助。父母只要是个有心人,孩子的运动天赋就能很容易被开发出来。当然,父母应该有平常心,不要总是希望培养出世界冠军。

运动天赋包括动作协调能力和熟练使用器械的能力。有运动天赋的孩子玩体操轻车熟路,学自行车无师自通,使用各种工具得心应手。

第三,绘画天赋——绘画天赋又叫空间智力,这涉及绘画或想象思维。有空间智力的孩子,其想象力十分丰富。例如,这样的孩子只要有足够的材料和工具,就能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做出的东西往往有模有样、超凡脱俗。

孩子在出生第4个月到第8个月开始学习看东西,眼睛和大脑中的视力中心被接通。在这个时候,父母如果细心训练,孩子就能够很快地学会准确地观察其周围环境。此后不久,孩子就开始寻求表达方式,复述自己所看到的颜色和画面。法斯说:“有些小孩很早就有良好的颜色感,父母应为孩子购买彩笔,让孩子绘画。”

这种人能跟定方向,或能精确地描述视觉和绘画。很显然,五彩缤纷的颜色会促进“小艺术家”成长。

父母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视觉分辨能力,因为这对于绘画天赋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孩子的视觉能力包括两个部分,集中注视的能力和分辨再认的能力,后者比前者高一个层次。两个月的婴儿一般能把视线集中到某一物件上,但这个时候婴儿只是能“看到”,而不是“认出”,也就是说,还不能区别看到的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不同;3 ~ 4个月时,婴儿还不能区分熟人和生人,大约5 ~ 6个月时,才有“再认”的能力。

父母可以先让孩子从分辨颜色开始,平时多让孩子看各种颜色的东西,同时父母还要说出,如“红气球”、“黄香蕉”等,目的是加强语言刺激。父母还必须让孩子多认,半岁后,孩子对大人的话有了大概的理解,此时,父母可以教孩子用点头、摇头的动作来回答。

开始教的时候,只教两种颜色,当孩子能初步辨认时,再教孩子辨认多种颜色。父母可以说一种颜色的名称,让孩子用目光寻找相同颜色的物品。通过教孩子辨认生熟人,也能增强孩子的视觉分辨能力。

0 ~ 4岁是儿童形状知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发展期中,父母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按顺序给幼儿看一些图形,然后注意观察幼儿对图形的视觉偏爱程度。具体做法是,先给幼儿看一些图案简单、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图片,以后逐渐地增加图案的复杂性,以此来训练幼儿观察图片的能力,同时注意幼儿观察图片时间的长短,看幼儿的这一关键期是否到来。

一般情况下,4岁左右的幼儿已达到图形知觉的关键期,此时可以开始让幼儿认识简单的汉字、因为汉字也是一种图形,是一种复杂的、特殊的、有规则的图形。

第四,语言天赋 —— 给孩子读诗或多跟孩子说话,都能够唤起孩子对语言的兴趣。婴儿的语言能力是非常强的,所以人们说“孩子是天生的语言学家”。我们知道,语言天赋既是天生的又是教养成的。

有语言天赋的孩子一般很早就可以说话,而且喜欢说个不停;对听到的有趣的事或故事能很快记住并能说出来;在背诵诗歌和有韵律的词句时,表现很出色;能纠正父母常用词语中的偶然错误。

法斯说:“与婴儿多说话至少会促进婴儿的语言兴趣。小孩子小时候说话多,长大后也往往很健谈。”

父母不仅要跟孩子多说话,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引导小孩子多说话,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

美国西雅图大学的帕特里夏·库尔教授说:“婴儿从出生到4个月大时是各种语言的专家,他能够分辨出150种人说话的声音。而在6个月左右,孩子就变为本国语言的专家了。”

库尔说,7个月的婴儿就能极好地辨别声音,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能够将发出的声音同嘴唇的运动联系起来。科学家对婴儿进行测试后的结果表明,6个月左右的孩子能够听出父母的声音,8 ~ 9个月的孩子能够更多地通过视觉理解语言,比如当母亲说“球”时,孩子就会马上看球。

美国科学家还发现,8个月的孩子就能够运用比较复杂的统计技巧来区分词汇。这些都说明,在1岁以前,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比我们以前所想象的要高得多。比如,婴儿从一开始就能够在大脑里组织不同的音素,也就是能够分辨语言中最小的单位,如英文、俄文、法文中的字母。

值得特别提醒的是:只有在家庭环境中,只有在父母的悉心诱导下,孩子的这种分辨语音的天赋才能才会保持下去,开发出来。

法国科学家梅莱说:“非常小的婴儿就能够对语言的悦耳音调或“韵律”作出反应,而不是对个别声音作出反应。”

语言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人生下来就有一种本能,即能理解作为自然语言基础的语法规则,婴儿还具有神奇的语言学习能力,等等。

孩子从呱呱落地到3岁,是掌握口语的关键期,尤其是2岁左右,孩子学说话的积极性最高,常“叽叽咕咕,滔滔不绝”。

父母要为孩子语言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孩子0 ~ 1岁时,父母可用各种言语和声音来刺激孩子,给他穿衣、洗澡、喂食时,用简单的语言同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最终便能理解词与动作、实物的关系;让孩子听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如小铃、玩具以及各种物体的敲打、撞击声,以帮助孩子发展听力。1岁以后,父母可利用各种途径帮助孩子掌握新的词汇,和孩子一起谈论看到的、听到的及正在做的事物,这都有益于孩子对语言的掌握。最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交谈,不要以为孩子听不懂你的话而放弃了与其交流的机会。

父母应尽早地对婴幼儿进行形象化的语言教育,使婴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表达意思,从而较早地开发孩子对语言的感知力和接受力。尤其是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通过生动、新颖、形象的话语,促进他们的理解、记忆,让孩子萌发出形象联想,并调动其自由天真的幻想。

第五,模仿天赋——一般人认为,婴儿在说话之前就能互相模仿学习。其实,孩子一出生就能够认人,能够模仿大人的手势,具有把手势同做鬼脸结合起来的能力等。因此,我们认为,将满6个月的婴儿送到好的托儿所是有好处的,这样可以给孩子提供模仿的对象,让他们早些发挥互相模仿的本领。对于送托儿所,一般认为最好是日托,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不仅仅是需要学习模仿,他们还必须享受父母之爱。

第六,思考天赋——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史贝尔克认为,思考是人之本能,而不是后天习得的。

史贝尔克说:“思考能力是生来就有的,与感觉及运动功能一样早发生。婴儿既能触摸、看东西,又能思考。婴儿知道:固体物移动必须不断沿一直线前进,不能穿过另一个固体物;他还知道,固体物移动时,必须是个单一的实体。比如,把玩具熊藏在毛毯下,3个月的婴儿能够很清楚地知道玩具熊在哪儿。”

婴幼儿的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思维的动作性。这个特点主要表现在婴儿身上,也就是说,婴儿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一般来说,婴儿只考虑自己动作所接触的事物,只能在动作中思考,而不能在动作之外进行,更不能考虑自己的动作、计划自己的动作以及预见动作产生的后果。

二是思维的形象性。幼儿思考的主要方式就是具体形象性,即幼儿在解决问题时,他们的思维经常带有具体性和形象性。

三是思维的兴趣性。婴幼儿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思考时,往往是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对不感兴趣的事物,他们是不会动脑筋思考的,思维的积极性是很难调动起来的。

四是思维的简易性。婴幼儿在思考问题时,还没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能力,往往会忽略各个方面的因素对这个问题的影响,而只是简单地凭以前自己的思维经验来“套用”,结果常常会作出不正确的判断,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明白了这些特点,父母就应该学会从孩子的思维中发现孩子的天赋,诱导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七,智力天赋——法兰克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莫妮卡·克诺夫认为,婴儿的智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意料,很小的孩子就能够用眼睛跟着父母做简单的数字游戏。

克诺夫说:“我们给婴儿看不同数量的点。最初他们注视着两个点,等到熟悉了以后就开始失去兴趣。但当我们接着展示3个点时,他们的兴趣又来了。”

他们对13 ~ 14个月大的幼儿进行了对复杂事物长时间记忆能力的研究,也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发现。如幼儿能够把用以前从未见过的玩具做出的复杂动作记住长达半小时之久,甚至还能模仿这些动作。

有些孩子善于把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情感联系在一起;对别人将去做的事能作预测评议;对自己干的事能作出准确的评判。这些孩子可能具有自我认识天赋,他们倾向于沉思默想并容易接近自己的感情。而有内在人格智力的人能自我反省和喜欢沉思默想。

第八,性格天赋——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孩子的性格逐渐发育并成熟,而父母则是孩子与外界交往的第一人,特别是母亲。因此,在感情方面,父母是榜样。法斯建议父母多关心小孩,多倾注爱,这是父母能够为自己的孩子形成好的性格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而得到父母关爱和悉心照料的小孩会形成稳定的性格。

2.3岁前大脑发育最快

人出生后的头2 ~ 3年脑发育最快。出生时,人脑重350 ~ 400克,是成人脑重的25%,6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是成人脑重的50%,2岁时脑重为出生时的3倍,约为成人脑重的75%,3岁时接近成人脑重,以后发育速度减慢。脑的发育和外界环境、教育密切相关。和人近似的黑猩猩在生后16个月内,如果生活在黑暗中,它们的视网膜神经细胞会萎缩很多,再到亮的环境里也不能恢复,黑暗使它们永久失明。对猫和鼠的研究也证明,如出生后生活在极单调的环境中,它们的大脑皮层会萎缩,脑重量减轻,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减少。人也是如此,生后最初的2 ~ 3年内,良好的教育对刺激脑功能和结构的发育以及脑在生理和生化方面的发育均有重要的影响。

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和学习的关键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在3岁以下,特别是1岁以下,孩子的智能发展日新月异。此时最易获得知识和行为经验,也是学习的关键期。人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如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潜能发挥出来,其潜能就会消退,永远激发不出来了。例如,先天性白内障失明的患儿,如果5岁之后做手术,虽然可获得视力,但不会辨认东西。这是因为眼睛看到东西后,视觉信息虽进入大脑,但大脑已失去将信息变成图像的能力。

所以人学习的黄金时期是3岁以前,最好从新生儿期开始教育。对于人来说,无论学习音乐、舞蹈,还是体育、外语,都是越早越好,因为人的早期行为是可塑的,学习进步快。但我们也要看到,早期虽然重要,但不等于错过了早期环境的教育就不重要了,只是强调如果要发挥人脑的最大潜能,就应特别注意3岁以前的教育。

第一,逻辑天赋——具有逻辑天赋的孩子会经常提出诸如“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之类的玄奥问题,使父母难以回答。这种孩子平常善于划分人、事、物的种类,对抽象的东西很有兴趣,爱问一些玄妙的问题;对有关数字的问题常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种孩子可能具有数学逻辑的天赋,他们拥有惊人的数学逻辑智力,善于因果关系的推理和思维。科学家、会计师、电脑程序员等,一般都有这种能力。

3岁时,孩子数数一般不过5,但到了4岁,孩子就常为自己数到100而自豪。这时,孩子对带有明显“数”的概念特征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已经能够领会数字与物体概念的关系,已从只能口头数数发展到能按物点数,点数后能说出物体的总数,能分辨物体的大小、多少、前后顺序,按数目取出相应的物体,用实物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

4岁,已到了孩子学习“数”的概念的关键期。

借此良机,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各种掌握“数”的概念的机会:上街时数从身旁开过的汽车,吃水果时比较水果的大小,和同伴比高低,用尺子测量其他物体,玩数字扑克等。

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学家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提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分类法——即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从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其观察能力。

认识大群体与小群体——首先,应教给孩子一些有关群体的名称,如家具、动物食品等。使孩子明白,每一个群体都有一定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应让孩子了解,大群体包含许多小群体,小群体组合成了大群体,如动物—鸟—麻雀。

了解顺序的概念——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最大到最小、从最硬到最软、从甜到淡等,也可以反过来排列。

建立时间概念——幼儿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当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也许会更守规矩。

理解基本的数字概念——不少学龄前儿童,有的甚至在两三岁时,就能从1“数”到10,甚至更多。与其说是在“数数”,不如说是在“背数”。在孩子数数时,父母不能操之过急,应该拥有足够的耐心。让孩子从一边口里有声,一边用手摸摸物品,逐渐过渡到用眼睛“默数”。

日常生活中,能够用数字准确表达的概念,父母们应尽量讲得准确。同时,还应注意使用“首先”、“其次”、“第三”等序数词。也可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关系,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增加或是减少的概念。

掌握一些空间概念——父母往往以为孩子天生就知道“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等空间概念,实际并非如此。父母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引导孩子,比如告诉孩子:“请把勺子放在碗里。”对于孩子来说,掌握“左”和“右”这两个概念要难些。

第二,想象天赋——3岁左右幼儿的想象是很活跃的,他们的脑袋里经常装着许多神奇、美妙的东西。在这个时期,父母要创造机会多让孩子想象,发展幼儿的有意想象。如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关键的地方停下来,以下的情节让孩子自己去想象,然后父母再讲。又如,让幼儿看着无文图画讲故事。幼儿的想象如果富于创造,别出心裁,那就应该给予称赞。

对孩子的自由想象,父母千万不要干涉,而应该积极引导,以此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增加他们丰富的感性知识,想象力的翅膀就会越来越硬。因此,父母除了让孩子多观察、多参观、多看电影、儿童电视片外,还应该让幼儿多看、多听一些适合幼儿的童话和科学幻想故事。此外,让幼儿多做游戏、多画画,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一种好形式。

婴幼儿的想象有以下几个特点:

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这是因为婴幼儿的神经系统还不够健全,神经活动还不够稳定,所以婴幼儿常常在想象中把一种东西变成另一种东西,而不管这两种东西之间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想象和现实容易混淆——婴幼儿往往把想象的东西当做现实的东西,并且说起来有声有色的,好像是他自己耳闻目睹的事情。这时,父母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在说谎。

容易对想象的过程感到满足,而不去对想象的目的和结果加以认真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是婴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相对于成人而言少很多,抽象思维的能力也比较弱。

增加孩子的想象力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想象力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应该在这方面花大力气。

第三,人际天赋——要促进人际天赋的发展,首先要帮助幼儿认识五官,懂得它们的功能。如用眼睛判断物体的大小,用耳朵辨别物体的声音,用舌头品尝食物的味道,用手感觉物体的冷暖、厚薄等。其次,应该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用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如使孩子善于发现别人的特征,帮助他快速识别出电影或电视里的人物是否反面角色,鼓励他演短剧和小品。看过一部电视剧后,同他谈谈戏中的角色,尽量要求他将戏中的主要的人物特征述说一遍。最后,还应该帮助孩子掌握观察方法,按正确的顺序,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

人际天赋一般分为两个内容:一是自我认识的能力。如有自知之明、独立性强,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做的事能作出准确评判。二是了解认识他人的能力。如善于了解别人,模仿能力强。这样的孩子还能注意父母的情绪变化,或对此表示支持或表示劝慰;喜欢模仿生活或影视中人物的言行,能很快分辨出其中的好人和坏人。

有的孩子有儿童社交敏感症,有这种症状的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持续的或反复出现的恐惧、焦虑情绪或回避行为。主要表现形式为:缺乏信心,说话时声音沙哑、口吃,表述不清;躲避他人的视线;脸面发红、发热,躯体紧张、僵硬;分泌大量唾液;小便时,若有其他人在会排尿困难等。

儿童社交敏感症如不能及时控制,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社交恐惧症。儿童社交敏感症的发生大多与家庭环境有关。在这类家庭中,儿童从幼年起就不断遭受各种不良精神刺激的侵袭,或经常受到家庭成员的惊吓,或经常被父母打骂,这些不良刺激会严重阻碍儿童对正常社会交往的学习,破坏了孩子的适应能力,使孩子逐渐形成自卑、敏感、退缩、逃避的性格特点。有这种性格特点的人很容易遭受社交挫折,而社交挫折又进一步加重了这种逃避行为,最终形成社交敏感或社交恐惧症。

3.捕捉孩子的敏感区

凡是发育正常的孩子,一般在5 ~ 6岁时就开始对某一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心。如果父母能够迅速及时地捕捉到孩子的“敏感区”,并给予因势利导,就给孩子打开了通向成功的大道。凡是孩子最敏感的,也是孩子最有兴趣的,而兴趣是孩子成才的启蒙老师,因为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创造,哪里就有记忆,哪里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生活中,不少父母对孩子的照料可谓细心、悉心、精心,可是他们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对孩子的“敏感区”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粗心,真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的孩子经常在父母面前表现出对动物、植物、机械、色彩、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强烈的敏感,可是做父母的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白白地贻误了发掘孩子潜能的大好时机。

天津有个少年科技爱好者叫张明,11岁时,他制作的7管低压台式收音机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三等奖。可是,小时候的张明很淘气,父母因此很生气。小时候,他不愿意到幼儿园去,父母就只好把他锁在家里。他在家里摸爬滚打,浑身弄得像个泥猴儿似的。父母给他把玩具手枪,不几天就“缺胳膊少腿”;给他买一个玩具汽车,不久也被他拆得七零八落。父母对此很伤心,也很头疼。

后来,一位小学老师告诉张明的父母,说这孩子有好奇心,应该抓住这个大好的机会。父母这才喜出望外,知道了去欣赏孩子的好奇心,把原来的恶作剧看成是爱观察、肯钻研的表现。发现了张明的这一“敏感区”后,张明的父母便同孩子一起拆卸玩具。而且,张明的父母不仅教张明拆卸玩具,还慢慢地教孩子很多道理,启发他的思维。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母亲刚从商店买回一块金表,结果不到5分钟就被她5岁的儿子拆坏了。母亲为此怒气冲天,狠狠地揍了儿子一顿。

之后,这位母亲将此事告诉了教育家陶行知,想不到陶行知不无诙谐地说:“中国的一个爱迪生被你打没了。”

那位母亲很着急,忙问:“那么,我该怎么办呢?”

陶行知说:“叫他跟钟表匠一起把表修好就行了!”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张明的父母不是鼓励和帮助孩子,而是讨厌、训斥或打骂孩子,那么,中国的另一个爱迪生又将被扼杀了!

所以,做为父母,请你细心观察孩子吧,从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动作、眼神或所提的问题中去捕捉孩子的“敏感区”。这样,你也许就能为孩子的成功找到突破口。

做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必须更多地学习,因为你需要一双智慧的眼睛,才能更容易实事求是地发现并捕捉住孩子的“敏感区”,把握住孩子的关键期,而不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测,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这样所造成的后果将是很严重的。 gKbzXxWhD+XikYLp2nCBMY6zqyJ5DEPwnYmUqH3/UJdQhgjV63N08tQN/8pk8BQ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