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有没有“花最小的力气、收获最大的成功”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呢?

有。那就是:在恰当的时候,使用巧妙的方法,最终收获最大的成功。这也是“‘关键期’是造就好孩子的最佳时机”的理由所在。因此,抓住孩子的关键期,父母就能够花费最小的力气,获得最大的教育孩子的成效。

先看一个植物的例子:在日本的筑波,曾经举行了一个技术博览会,在这个博览会上,最热门的话题不是那些最新的科技产品,而是一株植物,一棵结了一万三千多个果实的西红柿树。

可能有人会马上作出猜测,认为这棵西红柿树的种子肯定是经过特殊处理的高科技产品,比如上过太空,或经过转基因等。其实都不是,它的种子只是一颗普通的西红柿的种子,没有经过任何人为的加工和改良。

这是日本人野尺重雄的研究成果。野尺是日本兵库县地筱山人,几十年来,一直研究水汽耕种栽培法。这种耕种栽培法就是无土栽培,也就是植物不是栽培在土里,而是种在水槽里。这种方法所使用的水、肥都是普通的,营养成分是由水和肥按一定的比例溶解而成的。这种方法强调的是阳光的充足、水温的高低和水流的运动,并且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剩下的就是西红柿的自然生长了。

利用这种栽培法,那棵西红柿树的栽培者——野尺先生,发掘出了迄今为止令人难以想象的植物潜能,而在普通土壤里,一株西红柿最多结果也就一百多个。野尺通过水汽耕种栽培法种出的西红柿,根茎和叶子比普通西红柿大好几倍,虽然很难接受到充分的日照,然而却依然枝繁叶茂,结出红红的果实来。

野尺先生原本是一家塑料制造公司的厂长,他不是什么专家,也没用什么生物技术和特殊肥料,便发掘出了植物的“超能力”,竟然让一棵西红柿长出了一万三千多个果实。

一种植物尚且能够发掘出这样令人瞠目的潜能,何况是具有无限潜能的孩子?

怎样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怎样使自己的孩子轻松地取得成功,是每个父母梦寐以求的。

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发掘出孩子的潜能,让孩子轻松地取得成功呢?有,这就是我们在本书中所说的抓住“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抓住了关键期,就拿到了发掘孩子天赋潜能的金钥匙;把握住了关键期,就能轻松地实现孩子成功的梦想!

教育孩子,父母都是宁愿流大汗出大力的,可是却常常是或有力无处使,或者出力不讨好。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是因为父母不明白怎样挖掘孩子的天赋,不懂得怎样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希望孩子成功,父母是必须花费力气的,可不能愚公移山,而要使巧劲,用巧力。这个“巧劲”、“巧力”就是在孩子的关键期实施恰当的诱导,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身心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运转速度的不等性——在人的生命早期,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其后这种速度就逐渐减慢——从卵子受精到胎儿形成,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人类进化35亿年的历史;从孩子出生到直立行走,一般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两岁左右的孩子就学会了走路,这相当于人类爬行至前后肢分工300多万年的历史;孩子只用一年的时间就能学会说话,相当于人类语言发展10万年的历程……

这些数据都令我们惊讶不已。

第二个特点是生命初期存在着很多关键期——关键期是人脑某个功能区域神经网络构建突发生长的时期,也是生命学会某种知识、技能、行为等的最佳时机。关于人类关键期的理论,到目前为止,至少已经有两项成果获得了世界科学大奖——诺贝尔奖。

1935年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茨作了这样一项实验:刚出生的小鹅,如果最初看见的是鹅妈妈,它就会跟着鹅妈妈走;如果看见的是洛伦茨,小鹅就跟着洛伦茨走。如果不让小鹅看到活动物体,两个星期之后,它就失去了“认母”的能力,也就不会出现这种行为了。

洛伦茨把小鹅认母的这种行为称为“印刻”现象,人类也不例外。只是科学家把人类出现这种现象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这个发现对人类文明进步、对孩子的教育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价值,这种重大实践价值的意义,绝对不亚于自然界任何一项发明创造。因此,1973年洛伦茨荣获诺贝尔奖。

另一项研究“关键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是美国科学家休贝尔。休贝尔做了一项“盲猫”实验。这项实验是这样的:休贝尔把出生刚刚四周的猫眼缝合起来,一周后拆线。结果发现,猫的视力全部丧失。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猫的视神经萎缩,而对出生四五周以上的猫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不会造成猫视力的丧失。休贝尔的实验为洛伦茨的发现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他因此也荣获了诺贝尔奖。

把一个人身心发展的两个特点归结起来就是:如果希望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必须遵循以上人身心发展的两个特点,而要点就是抓住关键期。

请看下面的故事: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山区发现了两个从小被狼刁去并且被母狼抚养大的女孩子,这就是著名的印度“狼孩”。当时,其中一个大的已经8岁,后来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2岁,取名为阿玛拉。人们从狼窝里把她们“捕获”之后,就送到一所孤儿院。她们对人很恐惧,用四肢走路,叫声似狼,吃东西用嘴撕 ——一切都和狼一样。

之后,专家对狼孩进行了精心的教育,阿玛拉不久就学会了说话,但在一年后因病死去,可惜死得太早了,否则可能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卡玛拉活到了17岁。虽然经过专家的调教和在人的社会中生活,使得卡玛拉去掉了一些狼的习性,逐渐学会了适应人类的生活,如穿衣、直立行走,知道了一些简单的数字和50个左右的词汇,能讲一些简单的话,但经过智力测验,卡玛拉17岁时的智力水平只相当于3岁半的儿童,而且她的智力永远也不可能达到正常的同龄人的水平,永远失去了成为“人”的机会。

1970年,美国的社会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叫基妮的13岁半的小姑娘,被发现时,基妮被狠心的父母关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窖里,她除了会吃饭其他什么都不会,甚至不会说话。经过6年的系统教育,到19岁时,她的语言能力只相当于一个正常的5岁儿童,而且她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到完全正常的水平了。

1983年,中国的东北辽宁发现一个“猪孩”,名字叫王显凤。她4个月时,母亲带着她嫁到了一个养猪的人家。养父不喜欢这个女孩,母亲也不能尽抚养职责。于是,小的时候,饿了这个女孩就吃猪奶;长大后,就与猪争食吃。她像猪一样,学会了啃草根。这个女孩七八岁时还不会穿衣服,不知道什么是羞耻,也不会说话。可怜的孩子被人们发现后送到了幼儿园,跟一个特级教师同吃同住。在之后的17年里,这个女孩的智商才从39提高到了64。

这些足以说明,即使有正常的遗传基因,但如果错过了发展的某段时期,就会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缺陷。也就是说,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关键期”。

科学家的实验和很多事实都表明,在人生的8岁前存在着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里,如果受到的是动物的影响,就会形成动物的习性,而不可能形成人性。过了这个关键期再进行训练,即使是专家,也会十分困难,而且很多能力都永远无法达到本来应该达到的水平。

人类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指的是: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以及对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就需要花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为什么称之为“关键期”?

这是因为这个时期是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教育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例如,许多研究表明,儿童自出生到三四岁时,如被剥夺了感性经验,缺乏社会交往,缺乏双亲抚爱、照料或被忽视了智力教育等,都会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认识人类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很重要的,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要设计出一套科学、系统、操作性强、适应性广的针对关键期的训练方法。因为,如果采取了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不仅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反而会产生无异于拔苗助长、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后果。也就是说,只有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恰当地把握关键期,实施有效的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

他甚至指出:“婴儿生下来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晚了两天了。”

因此,父母千万不能错过了关键期,白白地浪费掉开发孩子大脑潜能的大好机会。

一般来说,人脑的潜能只发挥了不到10%,而90%以上的潜在能力被浪费掉了。那么,人脑的潜能是如何被浪费掉的呢?

孩子出生后一年内,神经结构、身体机能等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是出生后发展最快的时期,脑重迅速增加近900克,3岁时增到1000克,7岁时为1280克,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7岁以后脑重的增长就非常缓慢了。在常规的环境中生活,儿童大脑的各部分神经细胞是按一般的速度发育的。如果外界的适宜刺激越频繁、越强烈,则脑神经细胞的发育速度越快,并趋于完善。有人估计,经过超前教育的儿童到了7岁,脑神经细胞可能已经发育了25%,而一般儿童也许只发育了10%。至于那些在贫乏环境中生活的儿童,脑神经细胞的发育就更少了。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对近千名婴幼儿进行了跟踪观察,一直到他们成年,他得到一个轰动教育界的结论: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布鲁纳说:“如果把17岁时人所能达到的智力水平定为100%,那么出生后的前4年即可获得50%,到8岁已获得80%,从8岁到17岁获得20%。”

布鲁纳的“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及“7岁前获得的智力占80%”两个结论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兴趣和重视。可见,一个没有受到早期教育和环境丰富刺激的儿童,在学习上要比别的儿童吃力许多倍,那是因为他的部分脑细胞由于没有使用而急剧老化,因而失去了很多本来可以获得而没有获得的功能。

所以,少年儿童时期,特别是婴幼儿阶段,随着大脑的高速发展,人的智力也在高速发展。在这个年龄阶段,如果环境丰富和教育训练适当,那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如果教育失当,即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错过了适当的教育时机,或措施方法不当,往往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使儿童本来具有的发展潜能得不到充分实现。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估计过低,不相信他们的学习潜力,进而采取了粗暴的态度,硬性灌输知识,从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这种情况,日本早期教育家铃木镇一尖锐地说:“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虽是处于他们双亲的‘摧残’之下,然而还是发挥出了难以让人相信的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地生长起来,所以说孩子能力的幼芽是被大人掐掉的。”

铃木镇一的早期教育成绩是十分惊人的。他从事的是小提琴训练,学习者都是幼儿,仅从每年3月举行的毕业典礼上进行的毕业演奏情况,就可以看出他的教育效果。在铃木的指挥下,3000多个孩子,最小的还不到3岁,他们抱着玩具般的小提琴,兴高采烈地站在一起,使人感到他们可能要做什么游戏。当人们听到他们的演奏后,真有些无法相信,因为他们熟练准确地演奏的曲子都是世界名曲,从德国作曲家巴赫的曲子,到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曲子,至于日本的歌曲,就更是随心所欲了。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教育确实存在着无限的、巨大的可能性。

孩子的潜能是多方面的,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博士在“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中认为,每一个人都拥有以下智能:

1.语言文字智能 —— 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

2.数学逻辑智能 —— 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

3.视觉空间智能 —— 准确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感知到的

表现出来。

4.身体运动智能 —— 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还能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

5.音乐旋律智能 —— 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6.人际关系智能 —— 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

7.自我认知智能 —— 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8.自然观察智能 —— 热爱自然,并对自然作出反应的能力。

这8种智能代表每个人8种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些潜能贴近生活,据此,在美国已经开办了多所多元智能的学校,对美国的教育改革影响甚大。

教育失当主要表现在忽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2 ~ 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狼孩”就是因为错过了这个最佳年龄,返回社会后才很难学会语言;4 ~ 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年龄;学习外语应从10岁以前就开始,否则达到纯熟就很困难;而弹钢琴则必须从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必须从3岁开始,否则难以得到精髓;6 ~ 10岁,儿童的记忆力、模仿力比较强,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弱,此时以加强语文和外语的学习为宜;9 ~ 11岁,孩子对外界知识的兴趣越来越浓,12 ~ 14岁达到了高潮。

少年儿童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又有巨大的潜力。所以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据此提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必须确立三个基本信念:

1.相信所有的人都能够学习。

2.相信所有的人都愿意学习。

3.相信一个成功能产生另一个成功。

经验表明,在孩子的关键期,智力发展的可塑性大,如果给予科学的指导,抓紧训练和培养,就能够加快智力的发展速度,提高智力发展的水平。而到了成熟期后,也并不是说孩子的智力就不能再发展了,但其可塑性变小,较难训练和培养,也可能是事倍而功半了。

为人父母常常是一个边干边学的过程,希望家长们能不断学习,抓住孩子的关键期,获得丰硕的教育成果。 52IkoxggkQ9gvl4U6081F8JoGXXLFdAiZTwNA2Rsd13pLU+NdG9+YpT1u7LiIA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