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语言的学习训练

1.辩论的概念

辩论就是把对人进行考查后所作的鉴定加以认真分析,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的一种讨论形式。

2.辩论的三要素

(1)辩论中存在着持不同意见的双方或多方。有不同意见的双方或多方存在才能实现思想交锋。一个人不可能自己同自己辩论,一个人头脑中几种方案或做法的权衡和比较,那是思考或思辨而不是辩论。

(2)辩论必须针对同类事物或同一问题,即存在着同一论题。如果各方谈论的论题不同,就不能实现有意义的辩论。例如,一个人说“法律是有阶级性的”,一个人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由于两人所认识的对象不同,因此两个观点不能构成辩论。只有当一个人说“法律是有阶级性的”,另一个人说“法律是没有阶级性的”这样两个判断才构成辩论。因为这两个判断所认识的对象相同,又是相互对立的思想,而这两个判断至多只能有一个为真,不可能都真。这样就有了谁是谁非的问题,就必然要引起辩论。

(3)辩论的诸方有或多或少的共同认识或共同承认的前提,如思维的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以及正确推理的方法等,以及如社会公理、科学规律等是非真伪标准和价值取向。没有这些共同承认的东西,辩论只会是一场混战,不可能得出结论。总之,辩论诸方有共同的话题,而又有不同意见。从哲学观点看,辩论的诸方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3.辩论的特点

(1)辩论人员的双边性。辩论是双边活动,最少两人参加,单一方面只能是议论而已。

(2)辩论观点的对立性。双方观点是对立的,或是或非,这样才有辩论的可能,否则就是谈判。

(3)论证的严密性。只有合乎思维逻辑的辩论,才可能获胜,否则只能是诡辩。

(4)追求真理的目的性。辩论目的是追求真理,取得共识,辩论双方没有对错之分。

4.辩论的心态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相异于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观念,为人处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一评论。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会外化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与论辩。留心我们周围,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都能引起争辩;甚至连某人的发式与妆饰也能引起争辩。

从某种意义上看,不同见解的争辩过程玉是寻求真理的过程。辩论,就是为了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维护真理而相互劝说。然而由于论争的任何五方都想推翻对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故比,辩论和寻常说话不同,它是带有“敌意”的语言行为,因而有所谓唇枪舌剑之说。于是,大凡争论留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不愉快的,最容易使我们良好的交际愿望落空。

如果你能够在论辩之前多投入一些思考,在论辩结尾搞好“善后”工作,就能使你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既做到个人心情舒畅,探求了真理,又不伤人际和气。作为职业经理人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遇到要与人辩论的情况,如何让对方赞同自己的观点又不伤和气,是一门需要训练的艺术。在MBA面试中,很多学校引进了辩论赛,清华更是辩论赛的典型代表。

(1)为争辩定下一个积极的格调。

第一,避免无益的争辩。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意见与人相左时,当你的言行遭人非议时,你的知一本能大概就是奋起辩驳。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往往就在这时发生了。为了避免无益的辩论,此时,你需对如下问题进行冷静思考:

首先,如果你能最终获得争辩的胜利,它有什么意义?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大可不必动用你的“唇枪舌剑”,一笑置之最妙。同样,你向别人提出“挑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通过争论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启发和教育的问题,不必在那无关宏旨的细节琐事上做文章。

其次,你的辩论一番的欲望更多的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原因?——诸如虚荣心、表现欲望或面子上下不来。如果是感情原因,大可就此打住。同样,我们向人提出问题是否有感情的因素?如有,就同辩论的实质——探求真理背道而驰了。所以最好别去做这种不积极的提示而把他人引入无谓争辩的歧途。

其三,对方是充满敌意的吗?他对你有深刻成见吗?如果是,那么在这种非理性的氛围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浇油。同样,如果你是处于这样一种心境,绝对不要向对方提出论题辩论,因为此时你提不出理性的论点,在辩论伊始,就注定了你失败的命运。

第二,使争辩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换。

辩论是为了明是非,求真理。只要我们的辩论出自公心、就能采取积极的态度,使用积极、文明、恰当的论辩语言去参加辩论。

首先,树立正确的辩论价值观,即为追求真、善、美而去积极地争辩。做到观点正确,旗帜鲜明。

其次,树立正确的辩论道德观。把辩论置于科学基础之上。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辩论者要有高深的涵养;不搞诡辩,不揭隐私;不搞人身攻击;不把观点的敌对引申为人际的敌对;不靠嗓门压人,有理不在声高,如果你能有制有节的音调语气道出你的理,其效果不亚于如雷贯耳。

其三,用真情、善意、美感与人辩论,就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与情恰恰是列车通往“积极争辩”的双轨,缺一不可。有位诗人说过,全是理智的心,好像一把全是锋刃的刀,让使用它的人满手流血。在争辩中,“理”是争的目的和取胜的保证。然而人又是感情动物,如果你在论辩中既能做到以理制理,又能以情明理,你的辩论将会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流。你们彼此会以这样的话语来结束论辩:“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让我心服口服。”真正是既争出了公理,又增进了人际和谐,达到了积极论辩的目的。

第三,掌握“解剑息仇”的妙方。

经过一阵唇舌剑,胜负已成定局。做好辩论的善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中,观点的对立极易产生人际间的隔阂。因此,学习辩论语言既要学会辩论技巧,更要懂得如何“解剑息仇”,这是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下,社交者做到言谈有“礼”的最高境界。下面就是使你达到这最高境界的三个途径:

首先,如果你失败了,而且败得其所,必须要有敢向真理低头的胸怀。向真理低头并不等于向论辩者本人低头。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你所服从的是对方所道出的真理,只能说你同他一样,对下理有了同等水平的认识。在人格你们永远是平等的。所以,当你败下阵来的时候,应该以坦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在这场争辩中所受的教益,以此道出你人格的伟大。在心理上足以弥补因辩论失败所造成的遗憾。

其次,如果你在辩论中已经眼见对方哑口无言,败势已定,便应拿出不杀降者的气魄来,一是主动打住话题,结束对立场面;二是巧妙地对为对方搭个台阶,让他在不失面子的前提下得以“平安下台”,胜负自是彼此心照不宣,何不抓住重归于和平的机会呢?

其三,如果你因辩论的需要而已经把对方打得一败涂地,切不可为了一点点虚荣把旗帜挂在脸上。人在得意时,克制更是一种美德。争论结束后,给对方端一杯茶,笑言一句:“瞧我们像孩子一样,这么认真!”或轻松自如地转一个话题。请记住:争论是一回事,人际交情又是一回事。人性都有很软弱的一面,易被击垮也易被扶起,你只要说一两句得体的话语,便可恢复一个刚刚失去的心理平衡,让他重返愉快平静,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2)如何准备辩论赛

论辩赛是许多青年同志喜爱的一项侧重于人们言辞表达能力的比赛。然而,不少青年,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学生,虽参赛热情很高,却由于缺乏一定的论辩赛知识,或赛前不懂如何正确准备,或赛中不要领,初次上阵便遭受挫折。因此,对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论辩赛的基本入门知识显得十分必要。

那么,初次参加论辩赛的参赛队员在赛前该做好哪些准备呢?主要有四项:认识准备、核对准备、立论准备和试辩准备。

第一,认识准备。

所谓认识准备,是指参赛队员在赛前对“论辩赛”的性质和特点要有所认识。我们知道属于口头论辩的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专门场合下进行的有特定议题的论辩,如谈判论辩、法庭论辩;一类是由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的矛盾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争辩,如邻里争辩、同事间争辩、上下级争辩;再一类就是各种形式的论辩赛。前两种论辩,论辩双方各自有明确的立场和主张,辩论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或争取第三者支持自己的观点。于此同时,自己也有被对方说服或作出妥协的心理准备。论辩赛则不同,论辩赛是一咱作为比赛项目来进行的模拟论辩(即论辩演习)。这种论辩往往不问论辩者本人的立场和主张,而侧重于人们的论辩技巧的比赛。比赛双方都不准备说服对方或被对方说服,而以驳倒对方、争取评委的裁决和听众的反响来击败对方。因此,这种比赛有以下三个特点:

其一是论辩的题目、论辩的程序、发言的时间等,都是由论辩赛的组织者所决定,参赛者必须按规定进行论辩,不能随意改变。

其二是比赛胜负标准包括立论、材料、辞令、风度以及应变技巧等综合因素、胜负由评委根据标准及主观印象进行裁定。

其三是论辩时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攻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立场和人品。

初赛者了解了论辩赛的这些性质和特点,就不会在比赛中,在思想和方法上与日常争辩相混淆。

第二,核对准备。

某队初次参加论辩赛,到正式临辩时,他们突然发现黑板上写的辩题为《当今青年一代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而他们事行准备的辩题却是《当今青年学生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某队经过初赛、复赛进入了决赛,在决赛开赛前,突然听到比赛主持人宣布各方允许发言时间比初赛、复赛时增加一倍,而他们事先却按初赛、复赛规定的时间准备辩词。更有甚者,进入赛场后,双方才发现谁为正方谁为反方都未搞清楚。凡此种种,都是由于初赛者缺乏经验,在事先准备过程中缺少仔细核对有关比赛事项这一环所造成的。

前面已经说过,论辩赛是一项新近发展起来的比赛项目,目前虽有“国际雄辩赛”这样大型的论辩赛,但还没有统一的比赛规则。事实上,论辩赛的规模有大有小,层次有高有低,各主办单位的具体要求也会因时因地而不尽相同,所以论辩赛的规则也很难趋于统一。既然目前论辩赛的规则难于统一,这就要求参赛者在接到比赛通知后,不能立即简单地按照通知上的要求去准备,更不能想当然去准备,而应设法主动地找主办单位仔细核对一下通知上各项比赛规定和要求是否实无误,包括辩题的确切的字面样子,正反方所属,论辩程序细则,各位队员的分工和允许发言时间等,这既是为了确保本方准备辩词时无误,又是为了防止主办单位的工作上有可能失误。一些主办单位本身也是初次主办论辩赛,由于缺乏经验,难免出现疏忽,包括通知传递时的差错,这就要求参赛者每次都要主动认真地核对有关比赛事宜,以使比赛获胜取得起码保证。

第三,立论准备。

辩题被明确无误地确认后,参赛队员就可以根据辩题,共同商量,研究确立一个最有利于本方论证的具体的总论点。所谓最有利于本方,就是指该总论点不仅观点正确,旗帜鲜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对方任何的立论,用之守能抵挡对方的任何攻击。能不能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是一次论辩赛准备的成败关键。

为了要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首先要对辩题进行严格的审题,也就是要对辩题字面上的每个词或词组逐个进行概念分析,即通常所说的“破题”。这种分析要同时站在双方的立场审视,不能一厢情愿。尤其是要分析出哪些词或词组对对方立论具有潜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为双方首先争论的焦点,因为一般的论辩赛双方都会抓住辩题中的某个词项解释入手开始辩论,有时会出现整个论辩赛始终围绕这种解释来进行。因此,尽量设法站在一定理论高度,对辩题作出有利于本方观点的界定,以获得大多数听众的“公认”,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了典型说明这个问题,下面试举1990年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一例。

1990年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有一辩题为《儒家思想是亚洲四素》。南京大学持反方。为了说明儒家思想不是主要推动因素,南大对“儒家思想”“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成长”“主要”“推动因素”四项词组进行了剖析,发现辩论双方争论焦点肯定会在“主要因素有多个,儒家思想是其中之一。”于是,南大把“主要因素”界定为必须是具有总揽全局功能这一点上。这样一来,南大总论点的方向便明朗了:儒家思想只是四小龙取得经济快速成长的背景条件,而并非是一个主要推动因素,推动四小龙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四小龙做得尤为突出的能总揽全局的正确而灵活的战略和政策。

能攻能守的总论点的确立是论辩赛准备的关键,但并不等于说在实际论辩中就一定获胜。如何使这个总论点在实际的唇枪舌剑中充分发挥好,还要有一定的战略战术与之配合。所谓战略,是指论辩中用以争取胜利的带有全局性的总的论战方法;所谓战术,则是指论战中的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法。上面列举的南京大学一例,就是制定了“避实就虚”的战略和设计了一些具体的战术,才保证了整个论辩赛的成功。

由此可见,立论准备包括三个过程:审题、确立总的具体论点、设计相配的战略战术。应该说,这三个过程是整个论辩赛准备的灵魂,初学者在这个准备阶段应昼找一些有一定理信纸水平又有一定实际论辩能力的人请教一下。此外,不应把立论准备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静止准备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静止准备阶段,而应在以后的辩词撰写和试辩过程中随时要审视先前的审题总论点及战略战术设计有无不慎之处,以便及时修正。

在立论准备停当,各辩手便可分头撰写自己分工的辩词。(初学者如何撰写辩词由另文介绍)

第四,试辩准备。

如同其他比赛一样,论辩队要想在正式比赛中获胜,一定要在正式比赛前搞一次尝试性的比赛,以检验自己的赛前准备是否经得起实际的考验。为了达到检验的效果,试辩条件和气氛要尽量搞得逼真些,这就需要在正式参赛队员进入准备阶段的同时,应有一支与之实力相当的假设“对方”也进入准备阶段,并且双方都应处于“保密”状态。不过,为了增加正式队员的一些难度,正式队员应故意泄露些立论方面的要点,来吸引“假设对方”作有针对性的进攻准备,用之在试辩中检验参赛一方的立论和战略战术是否能奏效。

试辩的另一个意图,是让参赛队员进入角色。前面已经说过,论辩赛的最大特点就是辩题观点不一定与论辩者本人最初的观点相一致,就像某些演员本身的性格与剧中人的性格不一致一样,需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才能进入角色。论辩赛在比赛过程中不仅有理信纸上的正面交锋,还辩论风度、情态等方面的表演,通过试辩往往能促使参赛队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情感上也完全站在所持的辩题观念上,以便逼真地表现出理直气壮、慷慨激昂、义正辞严而又通情达理地维护真理的样子。对于初赛者来说,试辩还可以先锻炼一下上场的胆量,培养一下临场的经验。

试辩一般宜在正式比赛前一两天举行,这类似于赛前的热身赛,使参赛队员保持最佳竞技状态。试辩的程序应严格按照正式比赛的程序进行,不过不管正式比赛是否设有赛后听众提问,试辩赛一定要有听众提问。这个道理很简单,不管假设的对方准备得如何充分,总比不上众多听众的眼亮耳明,参赛队员在试辩中完整地亮出主要观点和战略战术,“假设对方”可能没有一下子找到“破的”的方法,听众赛后提问揭短则可弥补“假设对方”论战之不得力。

试辩结束后,参赛队员应与假设对方迅速共同进行总结,对原先准备的辩词和论辩技巧作相应的调整、修正和补充,这样赛前所有的准备便完备了。

孙子曰:“上兵伐谋”,高水平的论辩赛首先是认辩双方在论辩思路与立场上的较量。对于一个已经确定下来的命题,如果能找到一个最佳的思路,确立好自己的立场,那么就能为整个论辩的胜利奠定基础。

在论辩赛中,论辩命题一般可分为价值命题、事实命题和政策命题三种。价值命题一般是讨论某伯事是否较好,如“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这类命题要求论辩员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对辩题的背景知识有通盘、深入的了解。事实命题是讨论某件事是否真实,如“儒家思想是亚洲四小龙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这类命题注重举例实证,要求论辩者掌握大量材料:政策命题是讨论某事该不该做,如“亚太区国家应该成立经济联盟”。它要求理信论与实践的结合,既需逻辑推理,又应有大量材料佐证,所以论辩比赛中政策命题较为常见。对论辩命题分类的意义在于根据不同命题的特点和要法语来确定思路、建立框架、组织材料,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立场。在确定思路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知已知彼。对一个辩题,围绕正、反方立场,可以有多种理解。这时候就不仅要找出自己论证辩题的各种思路,而且还要找出对方可能出现的各种思路,尽可能地把双方可能的思路都逐一考虑,并找出应付之策,这样对已对彼都心中有数,就为我方确立适当的立场找到了根据。

确立立场就是针对对方可能出现的思路,在我方可以选择的各种思路中找出对本方观点论证最有利、例证材料最丰富的思路。

(3)确立立场的基本原则。

第一,弱化我方命题,强化对方命题。确立立场不仅应确立我方对辩题的理解,还须限定对方对辩题的理解,也就是必须明确指出对方应该论证的内容。尽可能扩大我方立论范围,从而给我方留下较大的加旋余地。其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对辩题中的主要概念作限制性解释。如在南大队对台大队“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论辩中,正方南大队一辩开头就指出:“人类和平共处”“是和战争相对而言”,消除了战争也就实现了人类和平共处。这样就把其他形式的暴力行为排除在外,为本方以后论述打下了较好基础。另一个方法是对辩题加条作。如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北大队对香港中文大学队的比赛中,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北大队是反方,正方中文大学队举出许多例子论证许多国家由于具备某些条件,发展旅游业获得了成功。北大队马上指出,正方的立场并不是“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所以中文大学队跑题了。这实际上是要正方证明“在任何情况下”发展旅游业都利大于弊,当然使正方无从论证,陷入被动。

第二,尽量选择逻辑性强、不易受攻击的立场。其主要方法是“高立论”。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和对方纠缠不休往往会丧失本方的优势,到最后仍是“一笔糊涂帐”;不如干脆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众所周知的观点予以承认,接着立即指出:这些仅仅是问题中一个方面,但我们应该讨论的是更重要的东西,把争论上升到更高层次,使对方精心准备的材料无从发挥,在我方熟悉的阵地上与其交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如在北大队和澳门东亚大学队的比赛中,辩题是“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北大队是正方。具备一点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当今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而新加坡更是饱尝贸易保护主义之苦。东亚大学队开始就大谈“贸易保护主义是否严重”这一层次上与对方纠缠,显然要占下风,而且很可能引起评委和观众的反感。所以北大队经过仔细斟酌,论辩伊始就明确说明,当今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确实相当严重,在这一点上我们非但不否认,而且还可以举出比你们多得多的例子。但是,我们应该讨论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可以抑制,而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存在或是否严重。这样就避开了对方拥有大量材料的事实,把论辩中心提高到对我方有利的“可以抑制”层次上来,避其锋芒,争取主动。

确立立场时还应该注意的是:立意要新奇,要能够“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从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往往会起到很好的场上效果。同时,对手对此准备不足,也会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当然不能故作惊人之语,应当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就要求教练和队员们对辩题仔细揣摩和思索,努力使自己的立场既无懈可击、固若金汤,又新意迭出,令对方猝不及防,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5.辩论的技巧

辩论的技巧很多,下面主要介绍一种反客为主的辩论技巧。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不是随时都有“孙行者”“孙悟空”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说,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比如,在关于“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迂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均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论辩中,有这样一节辩词:

正方:张勇,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就是从江苏跳槽到陕西,对方辩友还说他没有为陕西人民作出贡献,真叫人心寒啊!(掌声)

反方:请问到体工队可能是跳槽去的吗?这恰恰是我们这里提倡的合理流动啊!(掌声)对方辨友戴着跳槽眼镜看问题,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流动都是跳槽了。(掌声)

正方举张勇为例,他从江苏到陕西后,获得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空间,这是事实。反方马上指出对方具体例证引用失误:张勇到体工队,不可能是通过“跳槽”这种不规范的人才流动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合理流动”去的,可信度高、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收到了较为明显的反客为主的效果。

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交锋:

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

正方:……对方辨友这里错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全场掌声)

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掌声)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入瓮”之意,有备而来。显然,如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二难”:选择前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更是谬之千里。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入,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在我方和悉尼队辩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时,对方死守着“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只能是医学问题”的见解,不为所动。于是,我方采取了“引蛇出洞”的战术,我方二辩突然发问:“请问对方,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是什么?”对方四位辩手面面相觑,为不致于在场上失分太多,对方一辩站起来乱答一通,我方立即予以纠正,指出今年的口号是“时不我待,行动起来”,这就等于在对方的阵地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从而瓦解了对方的坚固的阵线。

“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比如,“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这一辩题就是很难辩的,因为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从常识上看,是很难把这两个问题然分开的。因此,按照我方预先的设想,如果让我方来辩正方的话,我们就会引入“社会影响”这一新概念,从而肯定艾滋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不是“社会问题”,并严格地确定“社会影响”的含义,这样,对方就很难攻进来。后来,我们在抽签中得到了辩题的反方,即“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完全否认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也会于理太悖,因此,我们在辩论中引入了“医学途径”这一概念,强调要用”社会系统工程”的方法去解决艾滋病,而在这一工程中,“医学途径”则是必要的部分之一。这样一来,我方的周旋余地就大了,对方得花很大力气纠缠在我方提出的新概念上,其攻击力就大大地弱化了。

“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又如,两口子争吵,一方气急败坏,一方不焦不躁,结果后者反而占了上风。再如,政治思想工作者常常采用“冷处理”的方法,缓慢地处理棘手的问题。这些情况都表明,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慢”也是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好办法。论辩也是如此,在某些特定的论辩局势下,快攻速战是不利的,缓进慢动反而能制胜。

例如,1940年,丘吉尔在张伯伦内阁中担任海军大臣,由于他力主对德国宣战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当时,舆论欢迎丘吉尔取代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认为自己是最恰当的人选。但丘吉尔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取了“以慢制胜”的策略。他多次公开表示在战争爆发的非常时期,他将准备在任何人领导下为自己的祖国服务。

当时,张伯伦和保守党其他领袖决定推举拥护绥靖政策的哈利法克斯勋爵作为首相候选人。然而主战的英国民众公认在政坛上只有丘吉尔才具备领导这场战争的才能。在讨论首相人选的会议上,张伯伦问:“丘吉尔先生是否同意参加哈利法克斯领导的政府?”能言善辩的丘吉尔却一言不发,足足沉默了两分钟之久。哈利法克斯和其他人明白,沉默意味着反对。一旦丘吉尔拒绝入阁,新政府就会被愤怒的民众推翻。哈利法克斯只好首先打破沉默,说自己不宜组织政府。丘吉尔的等待终于换来了英国国王授权他组织新政府。

再举一例,在某商店里,一位顾客气势汹汹找上门来,喋喋不休地说:“这双鞋鞋跟太高了,样式也不好……”商店营业员一声不吭,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一直没打断他。等这位顾客不再说了,营业员才冷静地说:“您的意见很直爽,我很欣赏您的个性。这样吧,我到里面去,再另行挑选一双,好让您称心。”“如果您不满意的话,我愿再为您服务。”这位顾客的不满情绪发泄完了,也觉得自己有些太过分了,又见营业员是如此耐心地回答自己的问题,也很不好意思。结果他来了个180°的大转弯,称赞营业员给他新换的实际上并无太大差别的鞋,说:“嘿,这双鞋好,就像是为我订做的一样。”营业员以慢对快,以冷对热,让顾客把怒气宣泄出来,达到了心理平衡,化解了这一场纠纷。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在论辩中要正确使用“以慢制胜”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以慢待机后发制人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往往达不到目的。论辩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以慢制胜”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如第一例中,丘吉尔在时机不成熟时,不急于成功,以慢待机。在讨论首相人选的关键时刻,以沉默表示反对,最终赢得了胜利。

其二,以慢施谋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慢”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如第一例中,丘吉尔面对张伯伦的追问,装聋作哑,拖延时间,实际上是假痴不癫的缓兵之计。在这一种韧性的相持中,张伯伦一方终于沉不住气了,丘吉尔以慢施谋终于取得了胜利。

其三,以慢制怒以冷对热

“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利接受。如第二例中的营业员,就是以冷静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平息了对方的怒气,化解了矛盾。

总之,论辩中的“快”与“慢”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兵贵神速,“快”当然好。可是,有时“慢”也有“慢”的妙处。“慢”可待机,“慢”可施谋,“慢”可制怒。“慢”是一种韧性的战术,“慢”是一场持久战,“慢”是舌战中的缓兵之计。缓动慢进花的时间虽长,绕的弯子虽大,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往往是取得胜利的捷径。

第四节绕口令的学习训练

1.绕口令的概念

绕口令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语言游戏,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绕口令是民间语言游戏,将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覆、重叠、绕口、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

2.绕口令的产生

关于绕口令的产生,可以追寻到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古籍中侥幸保存下来的《弹歌》“晰竹,续竹,飞土”,相传为黄帝时所作。据考证,这是比较接近于原始形态的歌谣。其中,已经有了绕口令的基本成分——双声叠韵词。由此推想,很可能在文字出现以前,绕口令就已经萌动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之中了。

随着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的祖先越来越注意汉字字音前后各部分的异周现象,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双声叠韵词。这些双声叠韵的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缠绕混淆;处理好了,又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音韵美。这使得一些人想到寻找规律,练习发音,训练口头表达。于是,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把一些声韵相同的字组合在一起,故意兜圈子,绕弯子,连续成句子,教儿童念、诵。其中一些音韵响亮而又拗口、诙谐风趣的句子,不仅儿童喜欢,不少青年人也很喜欢。这样,一个人唱出,或几个人唱和,就在人民群众中耳口相传,流传开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又不断修改、加工;充实、完善,使它更近似于一首首幽默诙谐的歌谣,更加妙趣横生。至于谁是绕口令的具体作者和修改者,人们根本没有留意。因此,也就无所谓哪首绕口令是哪个人的作品了。

3.绕口令的发展

由于绕口令的逐步完善,在人民群众中日渐流传,一些接近下层人民的文人也开始注意这一通俗的文艺形式。稍后于屈原的楚国作家宋玉,就曾经把双声叠韵的词汇引进了诗歌创作的殿堂。长篇政治抒情诗《九辩》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大量采用了声韵相通的词,使得语句音节错综变化,读来音韵谐美,情味悠长。这无疑大大扩展了它的地位和影响。不少文人还在喝茶饮酒的时候,即兴编上几句,当作酒令,或者教给儿童念诵。保留至今的古代绕口令,差不多都是文人模拟民间绕口令作的。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唐代诗人温庭筠在1000多年前的《李先生别墅望僧舍宝刹作双声诗》:“牺息消心象;檐楹溢艳阳,帘栊兰露落,邻里柳林凉,高阁过空谷,孤竿隔古岗,潭庭月淡荡,仿佛复芬芳。”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作过《吃语诗》(“散居剑阁隔锦官”),明代文学家高启作过《吴宫词》(“筵前怜婵娟”)。从内容上看,这些绕口令大都是酒足饭饱之余的乘兴消遣之作,没有多少价值,从、形式上看,几乎都是咬文嚼字的文字游戏,书卷气浓重,晦涩难懂,最广大的下层民众和少年儿童只有敬而远之。这大大影响了绕口令的语言价值和文学价值,影响了绕口令的普及和提高。关于古代的绕口令,明代文学家谢肇涮所撰的《文海披沙》卷五,曾作过一些记载。

另一方面,民间流传的绕口令保持和发扬了它的通俗浅显的特点,越来越完善,并且被搜集整理出来。清朝末年,意大利驻中国的官员韦大利搜集的《北京儿歌》(1896年出版,英汉对照本)中,就有绕口令《玲珑塔》。何德兰搜集的《孺子歌图》中,也有绕口《秃丫头》。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现代文学越来越接近下层人民,随之而起的儿童文学也逐渐成为文艺大军的一个支队,这为绕口令的发展又开辟了一条道路。但是;由于社会意识和创作者思想的局限,不少绕口令的基调还是很低的。例如《螺蛳和骡子》:“胡子担了一担螺蛳,驼予骑了一匹骡子。胡子的螺蛳撞了驼子的骡子,驼子的骡子踩了胡子的骡蛳。胡子要驼子赔胡子的螺蛳,驼子要胡子赔驼子的骡子。胡子骂驼子,驼子打胡子,螺蛳也爬到骡子头上去啃鼻子。”这反映了旧社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新中国建立后,绕口令的思想内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例如20世纪60年代流传的绕口令《赔钵钵》:“你婆婆借给我婆婆一个钵钵,我婆婆打烂了你婆婆的钵钵。我婆婆买来一个钵钵,还给你婆婆。你婆婆说什么也不要我婆婆赔钵钵,我婆婆硬要把买来的钵钵还给你婆婆。”这就反映了60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新的时代气息。

4.绕口令的特点

绕口令的特点是将若干双声、叠韵词汇或者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和容易混淆的字有意集中在一起,组合成简单、有趣的韵语,形成一种读起来很绕口,但又妙趣横生的语言艺术。值得一提的是,绕口令是语言训练的好教材,认真练习绕口令可以使头脑反应灵活、用气自如、吐字清晰、口齿伶俐,可以避免口吃,更可作为休闲逗趣的语言游戏。如:“山前有个严圆眼,山后有个杨眼圆,二人山前山后来比眼;不知严圆眼比杨眼圆的眼圆,还是杨眼圆比严圆眼的眼圆。”有一首《算卦的和挂蒜的》,听起来也很有韵味:“街上有个算卦的,还有一个挂蒜的。算卦的算卦,挂蒜的卖蒜。算卦的叫挂蒜的算卦,挂蒜的叫算卦的买蒜。算卦的不买挂蒜的蒜,挂蒜的也不算算卦的卦。”听罢这两段绕口令,定然会使人感到妙趣横生。

5.绕口令的结构方式

绕口令的结构方式有对偶式和一贯式两种。对偶式两句对偶,平行递进,如《四和十》:“四是四,十是十;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要想说对四和十,多多练习十和四。”对偶式的绕口令最有名的是民间流传的绕口联,如:“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这副绕口联同音异义,颇为绕口,实属巧对妙联。“求自在不自在,知自在自然自在;悟如来想如来,非如来如是如来。”上联下联各列出四个“自在”和“如来”,而四次出现的含义各不相同,耐人寻味。

一贯式的绕口令一气呵成,环环相扣,句句深入,如:“远望一堆灰,灰上蹲个龟,龟上蹲个鬼。鬼儿无事挑担水,湿了龟的尾,龟要鬼赔龟的尾,鬼要龟赔鬼的水。”“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灰化肥发黑挥发会发灰。”“一面小花鼓,鼓上画老虎。宝宝敲破鼓,妈妈拿布补,不知是布补鼓,还是布补虎。”“墙上一根钉,钉上挂条绳,滑落绳下瓶,打碎瓶下灯,砸破灯下盆。瓶打灯,灯打盆,盆骂灯,灯骂瓶,瓶骂绳,绳骂钉,钉怪绳,绳怪瓶,瓶怪灯,灯怪盆。叮叮当当当当叮,乒乒乓乓乓乓乒!”

可以看出,绕口令多是诙谐而活泼,节奏感较强,富有音乐效果。有的用方言朗读更具有浓郁乡土特色,毛泽东同志生前也喜欢绕口令。有一次,他跟中南海文工团一个姓余的四川籍女兵学起了川语绕口令:“一出南门走六步,碰到六舅和六叔。好六叔,好六舅,借我六升六斗好绿豆。过了秋,再还六叔六舅六升六斗好绿豆。”川语的“六”和“绿”与“陆”音近似。毛泽东越念越感兴趣,并把“过了秋”念为“收了秋”,经此无意中一字妙改,把谷豆收获的景象体现了出来。

传统的绕口令,多只注重字句的谐音,而忽视它的思想内容。如今,民间文艺工作者在创作绕口令时,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有的具有益智助思的作用,如《数狮子》:“公园有四排石狮子,每排是十四只大石狮子,每只大石狮子背上是一只小石狮子,每只大石狮子脚边是四只小石狮子,史老师领四十四个学生去数石狮子,你说共数出多少只大石狮子和多少只小石狮子?”

念起一段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发人深省的绕口令:“一些事没有人做,一些人没有事做,一些没有事做的议论做事的做的事;议论做事的总是没事,一些做事的总有做不完的事,一些没有事做的不做事不碍事,一些有事做的做了事却有麻烦事;一些不做事的挖空心思惹事,让做事的做不成事,大家都不做事是不想做事的做事;做事的做不成事伤心,不做事的不做事开心。”此类的绕口令散发出一股浓烈的辛辣味,起到了鞭挞假、丑、恶,歌颂真、善、美的作用,赋予绕口令崭新内容和艺术“笑果”。

6.绕口令的训练

阿凡提骑毛驴

阿凡提,骑毛驴,手拿一条鱼。毛驴走路急,掉了手中鱼。阿凡提,下毛驴,下了毛驴去拾鱼。弯腰去拾鱼,拾鱼跑了驴。阿凡提,心里急,拾起鱼,追毛驴。追上毛驴骑毛驴,骑上毛驴手提鱼。

嫂嫂打枣

嫂嫂用篙去打枣,枣树掉枣砸嫂嫂。嫂怪枣砸嫂,枣怪嫂打枣。要想枣不砸嫂,别用篙打枣。要让嫂不怪枣,枣树别掉枣。

牛小妞骑牛

牛家小妞骑小牛,小牛不走气小妞。骑小牛的小妞,用鞭抽小牛。气小妞的小牛,用头抵小妞。牛抵小妞牛头扭,妞扭牛头牛不拗。牛怕小妞妞骑牛,牛家夸赞小妞妞。

王婆夸瓜又夸花

王婆卖瓜又卖花,一边卖来一边夸,又夸花,又夸瓜,夸瓜大,大夸花,瓜大花好笑哈哈。

狗咬柳小六

柳小六没事胡乱走,走到刘老九的大门口。门口的狗咬了柳小六的手,柳小六紧喊刘老九快看狗。刘老九屋内一个人也没有,白叫刘老九的狗把柳小六咬了一口。柳小六发誓没事不再胡乱走。

哥挎瓜筐过宽沟

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狗。

小牛赔油

小牛放学去打球,踢倒老刘一瓶油。小牛回家取来油,向老刘道歉又赔油。老刘不要小牛还油,小牛硬要把油还给老刘。老刘夸小牛,小牛摇头,你猜老刘让小牛还油,还是不让小牛还油。

黑虎救猪

黑虎黑夜数黑猪,黑夜黑猪黑虎数。黑猪黑夜围黑虎,黑挤黑挨乱乎乎。黑虎难数黑猪数,急得黑虎呜呜哭。

小王和小黄

小王和小黄,一块画凤凰。小王画黄凤凰,小黄画红凤凰,红凤凰黄凤凰,只只画成活凤凰,望着小王和小黄。

让路

驴在半路上遇见鹿,鹿不让驴,驴不让鹿。鹿不给驴让路,驴偏要鹿让路。驴想让路给鹿,鹿却先给驴让了路。

打狼护羊

小梁上山去放羊,草堆里冲出一只狼。狼撵羊,羊躲狼。小梁护羊打狼,小梁打狼护羊。终于打跑狼护住羊,受到大家一致赞扬。

马虎

马是马,虎是虎。虎不是马,马不是虎。马虎人不分虎和马,分不清虎马是马虎。

草驴驮草

草驴驮青草,草压草驴腰;草驴吃青草,吃草草驴饱。草驴驮青草草压草驴腰,草驴吃草草驴饱。草驴吃青草草饱草驴肚,青草不压草驴腰。

猴子山上上山猴

猴子山上上山猴,猴山山陡猴发愁。猴子发愁猴挠头,猴挠猴头愁山猴。

虎和兔

坡上有只大老虎,坡下有只小灰兔。老虎饿肚肚,想吃灰兔兔。虎追兔,兔躲虎,老虎满坡追灰兔。兔钻窝,虎扑兔,刺儿扎痛虎屁股。兔乐气坏虎,虎气乐坏兔。老虎呜呜哭,灰兔喜乎乎。

小蜜蜂

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蜜蜂东飞东嗡嗡,蜜蜂西飞西嗡嗡。东嗡嗡,西嗡嗡,飞东飞西小蜜蜂。

青虫与青草

草丛青,青草丛,青草丛里草青虫。青虫钻进青草丛,青虫青草分不清。

菱角嫩

菱角嫩,嫩菱角,嫩嫩菱角有尖角。吃菱角,剥菱角,尖尖菱角有硬壳。吃了菱角扔角壳,壳角扎住我的脚。

花鸭与彩霞

水中映着彩霞,水面游着花鸭。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麻花鸭游进五彩霞,五彩霞网住麻花鸭。乐坏了鸭,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高高山上一条藤

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

洞庭湖上六角亭

洞庭湖上六角亭,六角亭中挂钢瓶。风吹瓶动亭不动,钢瓶碰亭响不停。

画花也是花

画上盛开一朵花,花朵开花花非花。花非花朵花,花是画上花。画上花开花,画花也是花。

嘴和腿

嘴说腿,腿说嘴,嘴说腿爱跑腿,腿说嘴爱卖嘴。光动腿不动嘴,不如不长腿和嘴。

钉钉板

钉钉板,板钉钉。铁钉钉铁板,铁板钉铁钉。铁钉钉板钉钉板,铁板钉钉板钉钉。

长竹长

长竹长,我也长,长竹比我还要长。长竹长,我也长,我和长竹一起长。我长想比长竹长,长竹长得比我长。望着长竹长,气得哭一场。

做买卖

买卖人做买卖,买卖不公没买卖。没买卖没钱做买卖,买卖人做买卖得实在。

人和银

一堆银,一群人,一群人分一堆银。闹闹嚷嚷人分银,也不知道多少人有多少银。有人说分银论斤不论两,有人说分银论两不论斤。论斤分银每人分半斤余四两,分两论而每人分四两余半斤。人分银,银给人。你算算多少人来多少银?

数青蛙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两声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三声跳下水。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四声跳下水。

背水杯

贝贝背水杯,水杯贝贝背。贝贝背水杯,背水水杯贝贝背。水杯贝贝诺汽到听贝贝背水杯。

石狮寺前石狮子

石狮寺前有四十四个石狮子,寺前的树上结了四十四个涩柿子。四十四个石狮子不吃四十四个涩柿子,四十四个涩柿子倒吃了四十四个石狮子。

喇嘛和哑巴

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

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

南边提拉着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目,喇嘛非要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是提拉着鳎目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还是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

喇嘛炖鳎目,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六十六头牛

六十六岁的陆老头,

盖了六十六间楼,

买了六十六篓油,

养了六十六头牛,

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

六十六篓油,堆在六十六间楼。

六十六头牛,扣在六十六棵垂杨柳。

忽然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间楼。

翻倒了六十六篓油,折断了六十六棵垂杨柳。

砸死了六十六头牛,急煞了六十六岁的陆老头。

老六放牛

柳林镇有个六号楼,

刘老六住在六号楼。

有一天,来了牛老六,牵了六只猴;

来了侯老六,拉了六头牛;

来了仇老六,提了六篓油;

来了尤老六,背了六匹绸。

牛老六、侯老六、仇老六、尤老六,

住上刘老六的六号楼,

半夜里,牛抵猴,猴斗牛,

撞倒了仇老六的油,

油坏了尤老六的绸。

牛老六帮仇老六收起油,

侯老六帮尤老六洗掉绸上油,

拴好牛,看好猴,一同上楼去喝酒。

天上七颗星

天上七颗星,

地上七块冰,

台上七盏灯,

树上七只莺,

墙上七枚钉。

吭唷吭唷拔脱七枚钉。

喔嘘喔嘘赶走七只莺。

乒乒乓乓踏坏七块冰。

一阵风来吹来七盏灯。

一片乌云遮掉七颗星。

连念七遍就聪明

天上七颗星,

地下七块冰,

树上七只鹰,

梁上七根钉,

台上七盏灯。

呼噜呼噜扇灭七盏灯,

嗳唷嗳唷拔掉七根钉,

呀嘘呀嘘赶走七只鹰,

抬起一脚踢碎七块冰,

飞来乌云盖没七颗星。

一连念七遍就聪明。

司小四和史小世

司小四和史小世,

四月十四日十四时四十上集市,

司小四买了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

史小世买了十四斤四两细蚕丝。

司小四要拿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换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

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不换司小四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

司小四说我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可以增加营养防近视。

史小世说我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可以织绸织缎又抽丝。

酸枣子山上住着三老子,

山下住着三小子,

山腰住着三哥三嫂子。

山下三小子,

找山腰三哥三嫂子,

借三斗三升酸枣子,

山腰三哥三嫂子,

借给山下三小子三斗三升酸枣子。

山下三小子,

又找山上三老子,

借三斗三升酸枣子,

山上三老子,

还没有三斗三升酸枣子,

只好到山腰找三哥三嫂子,

给山下三小子借了三斗三升酸枣子。

过年山下三小子打下酸枣子,

还了山腰三哥三嫂子,

两个三斗三升酸枣子。

墙上一根钉

墙上一根钉,

钉上挂条绳,

绳下吊个瓶,

瓶下放盏灯。掉下墙上钉,

脱掉钉上绳。

滑落绳下瓶,

打碎瓶下灯。

瓶打灯,灯打瓶,

瓶说灯,灯骂绳,

瓶说绳,绳说钉,

丁丁当当,乒乓乓乓。

板凳与扁担

板凳宽,扁担长。

扁担没有板凳宽,

板凳没有扁担长。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扁担绑在板凳上。

白老八

白老八门前栽了八颗白果树,

从北边飞来了八个白八哥儿不知在哪住。

白老八拿了八个巴达棍儿要打八个白八哥儿,

八个八哥儿飞上了八颗白果树,

不知道白老八拿这八个巴达棍儿打着了八个白八哥儿,

还是打着了八颗白果树。

鹅和鸽

天上一群大白鸽,河里一群大白鹅。

白鸽尖尖红嘴壳,白鹅曲项向天歌。

白鸽剪开云朵朵,白鹅拨开浪波波。

鸽乐呵呵,鹅活泼波,

白鹅白鸽碧波蓝天真快乐。

水连天

天连水,水连天,

水天一色望无边,

蓝蓝的天似绿水,

绿绿的水如蓝天。

到底是天连水,

还是水连天?

买菜

小艾和小戴,一起去买菜。

小艾把一斤菜给小戴,

小戴有比小艾多一倍的菜;

小戴把一斤菜给小艾,

小艾、小戴就有一般多的菜。

猫鼻子

白猫黑鼻子,

黑猫白鼻子;

黑猫的白鼻子,

碰破了白猫黑鼻子

白猫的黑鼻子破了

剥了秕谷壳儿补鼻子;

黑猫的白鼻子不破

不剥秕谷壳儿补鼻子。

倒吊鸟

梁上两对倒吊鸟,

泥里两对鸟倒吊。

可怜梁上的两对倒吊鸟,

惦着泥里的两对鸟倒吊,

可怜泥里的两对鸟倒吊,

也惦着梁上的两对倒吊鸟。

兜装豆

兜里装豆,

豆装满兜,

兜破漏豆。

倒出豆,补破兜,

补好兜,又装豆,

装满兜,不漏豆。

两只鹅

河边两只鹅,

一同过了河;

白鹅去拾草,

黑鹅来搭窝。

冬天北风刮,

草窝真暖和,

住在草窝里,

哦哦唱支歌。

四个头

天上有日头,

地下有石头,

嘴里有舌头,

瓶口有塞头。

天上是日头不是石头,

地下是石头不是日头,

嘴里是舌头不是塞头,

瓶中是塞头不是舌头。

一个人

这边一个人,

挑了一挑瓶。

那边一个人,

担了一挑盆。

瓶碰烂了盆,

盆碰烂了瓶。

卖瓶买盆来赔盆,

卖盆买瓶来赔瓶。

瓶不能赔盆,

盆不能赔瓶。

一场空

抬头看,满天星,

低头看,一道坑。

坑里看,栽满葱,

葱上看,冻着冰。

屋里看,点着灯,

墙上看,钉着钉。

钉上看,挂着弓,

弓上看,卧着鹰。

寒冬天,刮大风,

刮散了,满天星。

学捏梨

盘里放着一个梨,

桌上放块橡皮泥。

小丽用泥学捏梨,

眼看着梨手捏泥,

比比,真梨、假梨差不离。

小花鼓

一面小花鼓,

鼓上画老虎。

妈妈用布来补。

到底是布补鼓,

还是布补虎。

分果果

多多和哥哥,

坐下分果果。

哥哥让多多,

多多让哥哥。

都说要小个,

外婆乐呵呵。

嘴和腿

嘴说腿,腿说嘴,

嘴说腿爱跑腿,

腿说嘴爱卖嘴。

光动嘴不动腿,

光动腿不动嘴,

不如不长腿和嘴。

瓦打马

路上跑来马,

撞上路边瓦,

瓦打坏马,

马踏碎瓦,

瓦要马赔瓦,

马要瓦赔马。

画葫芦

胡图用笔画葫芦,

葫芦画得真糊涂,

糊涂不能算葫芦,

要画葫芦不糊涂,

胡图决心不糊涂,

画出一只大葫芦。

好孩子

张家有个小英子,

王家有个小柱子。

张家的小英子,

自己穿衣洗袜子,

天天扫地擦桌子,

王家的小柱子,

捡到一只皮夹子,

还给后院大婶子。

小英子,小柱子,

他们都是好孩子。

小牛赔油

小牛放学去打球,

踢倒老刘一瓶油,

小牛回家取来油,

向老刘道歉又赔油

老刘不要小牛还油

小牛硬要把油还给老刘,

老刘夸小牛,

小牛直摇头,

你猜老刘让小牛还油,

还是不让小牛还油。

秃丫头

从南来了个秃丫头

胳膊上挎着个破笆斗,

里头有堆羊骨头,

伸手拿骨头,

送在口里啃骨头。

地下有块破砖头,

绊倒了秃丫头,

撒了羊骨头。

补裤

一块土粗布,

一条粗布裤,

哥哥屋里补布裤,

飞针走线自己做。

粗布裤上补粗布,

土粗布补粗布裤,

哥哥穿上粗布裤,

艰苦朴素牢记住。

藤绳挂风灯

藤绳挂风灯,

风更猛,

风更增,

灯碰藤绳藤碰灯。

鸟和猫

树上一只鸟,

地上一只猫。

地上的猫想咬树上的鸟,

树上的鸟想啄猫的毛。

送花

华华有两朵红花

红红有两朵黄花

华华想要黄花,

红红想要红花,

华华送给红红一朵红花,

红红送给华华一朵黄花。

颠倒歌

咬牛奶,喝面包,

夹着火车上皮包。

东西街,南北走,

出门看见人咬狗。

拿起狗来打砖头,

又怕砖头咬我手。

狗与猴

树上卧只猴,

树下蹲条狗。

猴跳下来撞了狗,

狗翻起来咬住猴,

不知是猴咬狗,

还是狗咬猴。

白家伯伯

北贫坡上白家有个伯伯,

家里养着一百八十八只白鹅,

门口种着一百八十八棵白果,

树上住着一百八十八只八哥。

八哥在白果树上吃白果,

白鹅气得直叫:我饿!我饿!

白石搭

白石白又滑,

搬来白石搭白塔。

白石塔,

白石塔,

白石搭石塔,

白塔白石搭。

搭好白石塔,

白塔白又滑。

青龙洞

青龙洞中龙做梦,

青龙做梦出龙洞,

做了千年万载梦,

龙洞困龙在深洞。

自从来了新愚公,

愚公捅开青龙洞,

青龙洞中涌出龙,

龙去农田做农工。

煤和灰

东边一堆煤,

西边一堆灰。

先用车推煤,

再用车推灰。

烧煤变成灰,

煤灰来自煤。

煤堆变灰堆,

灰堆赛煤堆。

有煤就有灰,

你说对不对?

羊和狼

东边来了一只小山羊,

西边来了一只大灰狼,

一起走到小桥上,

小山羊不让大灰狼

大灰狼不让小山羊

小山羊叫大灰狼让小山羊,

大灰狼叫小山羊让大灰狼,

羊不让狼,狼不让羊,

扑通一起掉到河中央。

汤烫塔

老唐端蛋汤,

踏凳登宝塔,

只因凳太滑,

汤洒汤烫塔。

小道上

小王的姜撞翻老杨的缸,

老杨的缸碰倒小王的姜。

小王放下姜去扶老杨的缸,

老杨放下缸去帮小王装姜。

看豆豆

小妞妞围个圆兜兜

牛头沟边看豆豆,

忽听沟前喊抓牛,

妞妞怕牛牛踩豆豆

紧紧抓住牛牛不松手。

白果树

我从伯伯门前过,

看见伯爹伯妈门前种着白果树,

白果树上站着百十百个白斑鸠,

我就拣了百十百块白石头,

打那百十百个白斑鸠。

麻字谣

麻家爷爷挑着一对麻叉口,

走到麻家婆婆的家门口。

麻家婆婆的一对麻花狗,

咬破了麻家爷爷的麻叉口。

麻家婆婆拿来麻针、麻线,

来补麻家爷爷的麻叉口。

盆和瓶

桌上放个盆,

盆里有个瓶,

砰砰啪啪,

啪啪砰砰,

不知是瓶碰盆,

还是盆碰瓶。

老鼠嗅着油豆香

油一缸,豆一筐,

老鼠嗅着油豆香。

爬上缸,跳进筐,

偷油偷豆两头忙。

又高兴,又慌张,

脚一滑,身一晃,

“扑通”一声跌进缸。

造房子

捡颗小石子,

在地上画个方格子

画好了格子造房子

画个大方格子造个大房子,

画个小方格子造个小房子,

楼上的房子分给鸽子,

楼下的房子分给小兔子。

鹅过河

哥哥弟弟坡前坐,

坡上卧着一只鹅,

坡下流着一条河,

哥哥说:宽宽的河,

弟弟说:白白的鹅。

鹅要过河,

河要渡鹅。

不知是鹅过河,

还是河渡鹅

画狮子

有个好孩子,

拿张图画纸,

来到石院子,

学画石狮子。

一天来画一次石狮子,

十天来画十次石狮子。

次次画石狮子,

天天画石狮子,

死狮子画成了“活狮子”。

捉壁虎

李虎捉壁虎,

本是虎捉虎,

李虎满屋转,

壁虎不敢咬李虎,

李虎也捉不住壁虎。

比锤

炉东有个锤快锤,

炉西有个锤锤快,

两人炉前来比赛,

不知是锤快锤比锤锤快锤得快?

还是锤锤快比锤快锤锤得快?

换斑竹

斑竹林里头有干斑竹,

包谷林里头有干包谷。

潘家三虎走进包谷林,

掰了一担干包谷,

回家路过斑竹林,

换了三根干斑竹。

斗放豆

黑豆放在黑斗里,

黑斗里边放黑豆,

黑豆放黑斗,

黑斗放黑豆,

不知黑豆放黑斗,

还是黑斗放黑豆。

石榴树上结辣椒

颠倒话,话颠倒,

石榴树上结辣椒。

东西大路南北走,

碰见兔子去咬狗。

拿住狗,打砖头,

砖头咬住我的手。

碰碰车

碰碰车,车碰碰,

坐着朋朋和平平。

平平开车碰朋朋,

朋朋开车碰平平,

不知是平平碰朋朋,

还是朋朋碰平平。

小猪

小猪扛锄头,

吭哧吭哧走。

小鸟唱枝头,

小猪扭头瞅,

锄头撞石头,

石头砸猪头。

小猪怨锄头,

锄头怨猪头。

捉兔

一位爷爷他姓顾,

上街打醋又买布。

买了布,打了醋,

回头看见鹰抓兔。

放下布,搁下醋,

上前去追鹰和兔,

飞了鹰,跑了兔。

打翻醋,醋湿布。

窝和锅

树上一个窝,

树下一口锅,

窝掉下来打着锅,

窝和锅都破,

锅要窝赔锅,

窝要锅赔窝,

闹了半天,

不知该锅赔窝,

还是窝赔锅。

花鸭与彩霞

水中映着彩霞,

水面游着花鸭。

霞是五彩霞,

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

五彩霞网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

拍碎了霞,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蚕和蝉

这是蚕,

那是蝉,

蚕常在叶里藏,

蝉常在林里唱。

南南有个篮篮

南南有个篮篮,篮篮装着盘盘,

盘盘放着碗碗,碗碗盛着饭饭。

南南翻了篮篮,篮篮扣了盘盘,

盘盘打了碗碗,碗碗撒了饭饭。

小三登山

三月三,小三去登山;

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

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

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

小三山上大声喊,离天只有三尺三。

玻璃杯和白开水

玻璃杯倒进白开水,

白开水倒进玻璃杯。

玻璃杯倒进白开水就成了装白开水的玻璃杯。

装白开水的玻璃杯倒进白开水,

白开水倒进装白开水的玻璃杯。

小华和胖娃

小华和胖娃,两人种花又种瓜,

小华会种花不会种瓜,

胖娃会种瓜不会种花,

小华教胖娃种花,

胖娃教小华种瓜。

八十八岁公公

八十八岁公公门前有八十八棵竹,

八十八只八哥要到八十八岁公公门前的八十八棵竹上来借宿。

八十八岁公公不许八十八只八哥到八十八棵竹上来借宿,

八十八岁公公打发八十八个金弓银弹手去射杀八十八只八哥,

不许八十八只八哥到八十八岁公公门前的八十八棵竹上来借宿。

教练和主力

蓝教练是女教练,

吕教练是男教练,

蓝教练不是男教练,

吕教练不是女教练。

蓝南是男篮主力,

吕楠是女篮主力,

吕教练在男篮训练蓝南,

蓝教练在女篮训练吕楠。

石小四和史肖石

石小四,史肖石,一同来到阅览室。

石小四年十四,史肖石年四十。

年十四的石小四爱看诗词,

年四十的史肖石爱看报纸。

年四十的史肖石发现了好诗词,

忙递给年十四的石小四,

年十四的石小四见了好报纸,

忙递给年四十的史肖石。

牛驮油

九十九头牛,

驮着九十九个篓。

每篓装着九十九斤油。

牛背油篓扭着走,

油篓磨坏篓漏油,

九十九斤一个篓,

还剩六十六斤油。

你说漏了几十几斤油?

任命、人名

任命是任命,

人名是人名,

任命人名不能错,

错了人名错任命。

六叔和六舅

好六叔和好六舅,

借给六斗

六升绿绿豆。

打罢秋,接住豆,

再还六叔六舅六斗六升绿绿豆。

王婆夸瓜又夸花

王婆卖瓜又卖花,

一边卖来一边夸,

又夸花,又夸瓜,

夸瓜大,大夸花,

瓜大,花好,笑哈哈。

九个酒迷喝醉酒

九月九,九个酒迷喝醉酒。

九个酒杯九杯酒,九个酒迷喝九口。

喝罢九口酒,又倒九杯酒。

九个酒迷端起酒,“咕咚、咕咚”又九口。

九杯酒,酒九口,喝罢九个酒迷醉了酒。

胡苏夫和吴夫苏

胡庄有个胡苏夫,

吴庄有个吴夫苏。

胡庄的胡苏夫爱读诗书,

吴庄的吴夫苏爱读古书,

胡苏夫的书屋摆满了诗书,

吴夫苏的书屋放满了古书。

小秋和小牛

小妞妞,叫小秋,梳着两个小抓鬏,

小胖胖,叫小牛,穿着一个小兜兜。

小秋帮着小牛记扣扣,

小牛帮小秋剥豆豆,

小秋、小牛手拉手,

一块儿玩,一块儿走。

数狮子

公园有四排石狮子,

每排是十四只大石狮子,

每只大石狮子背上是一只小石狮子,

每只大石狮子脚边是四只小石狮子,

史老师领四十四个学生去数石狮子,

你说共数出多少只大石狮子和多少只小石狮子?

酒换油

一葫芦酒九两六,

一葫芦油六两九。

六两九的油,

要换九两六的酒,

九两六的酒,

不换六两九的油。

多少罐

一个半罐是半罐,

两个半罐是一罐;

三个半罐是一罐半,

四个半罐是两罐;

五个半罐是两罐半,

六个半罐是三满罐;

七个、八个、九个半罐,

请你算算是多少罐。

两个排

营房里出来两个排,

直奔正北菜园来,

一排浇波菜,二排砍白菜。

剩下八百八十八棵大白菜没有掰。

一排浇完了波菜,

又把八百八十八棵大白菜掰下来;

二排砍完白菜,

把一排掰下来的八百八十八棵大白菜背回来。

补皮裤

出西门走七步,

扒鸡皮补皮裤,

不知是皮裤补鸡皮,

还是鸡皮补皮裤?

蜂和蜜

蜜蜂酿蜂蜜,

蜂蜜养蜜蜂。

蜜养蜜蜂蜂酿蜜,

蜂酿蜂蜜蜜养蜂。

小毛与花猫

小毛抱着花猫,花猫用爪抓小毛,

小毛用手拍花猫,花猫抓破了小毛,

小毛打疼了花猫,小毛哭,花猫叫,

小毛松开了花猫,花猫跑离了小毛。

小花猫

小花猫爱画画,先画一朵腊梅花,

又画一个小喇叭,带着腊梅花,

吹着小喇叭,回家去见妈妈,

妈妈见了笑哈哈。

铜勺铁勺舀油

铜勺舀热油,铁勺舀凉油。

铜勺舀了热油舀凉油,

铁勺舀了凉油舀热油。

一勺热油一勺凉油,

热油凉油都是油。

八座屋

八只小白兔,

住在八棱八角八座屋。

八个小孩要逮八只小白兔,

吓得小白兔,

不敢再住八棱八角八座屋。

小花猫

小花猫爱画画,

先画一朵腊梅花,

又画一个小喇叭,

带着腊梅花,

吹着小喇叭,

回家去见妈妈,

妈妈见了笑哈哈。

四和十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

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

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

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

十四、四十、四十四。

黄狗咬我手

清早上街走,走到周家大门口,

门里跳出一只大黄狗,

朝我哇啦哇啦吼。

我拾起石头打黄狗,

黄狗跳上来就咬我的手。

也不知我手里的石头

打没打着周家的大黄狗,

周家的大黄狗咬没咬着我的手?

藤萝花和喇叭花

华华园里有一株藤萝花,

佳佳园里有一株喇叭花。

佳佳的喇叭花,

绕住了华华的藤萝花,

华华的藤萝花,

缠住了佳佳的喇叭花。

也不知道是藤萝花先绕住了喇叭花,

还是喇叭花先缠住了藤萝花。

花青蛙

花青蛙,叫呱呱,

西瓜地里看西瓜,

西瓜夸青蛙背背花,

青蛙夸西瓜长得大。

蒜拌面

蒜拌面,面拌蒜,

吃蒜拌面算蒜瓣;

面拌蒜,蒜拌面,

算吃蒜瓣面拌蒜。

白庙、白猫、白帽

山顶有座白庙,

白庙里有只白猫。

白庙外有顶白帽,

白猫看见了白帽,

叨着白帽跑进了白庙。

乌鸦说黑猪黑

乌鸦站在黑猪背上说黑猪黑,

黑猪说乌鸦比黑猪还要黑;

乌鸦说它身比黑猪黑嘴不黑,

黑猪听罢笑得嘿嘿嘿嘿。

三娘放羊

三娘在山上放三只山羊,

三只山羊翻过山梁,

三娘翻过山梁去找三只山羊。

三只山羊躲在杉树旁,

三娘找到三只山羊。 8NPT6Z9DoTXOMrbjQhAdqU/SxsyYvB52HC90XG/MGoeCnJXLLhkPLK3XpMKaFTZ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