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是美国著名哲学家与心理学家,弟弟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4)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詹姆斯1842年1月1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崇尚多元教育的神学家庭。他家境良好,自小就接触到世界大同的思想,在欧美两地受到正规教育,其后一直在哈佛大学教书,1876年为心理学助理教授,1881年为哲学助理教授,1885年为正教授,1889年为心理学终身讲座教授,1897年回归哲学系,1907年成为哲学系荣誉教授。他于1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0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10年8月26日威廉·詹姆斯在新罕布什尔州逝世。

詹姆斯在法国受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专业是心理学。当时心理学和哲学之间的分别还不很大。尽管他不相信利用实验可以研究人的心理,但还是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尝试,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他也曾在德国学习,对德国哲学有浓厚兴趣。他于1869年在哈佛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876年到哈佛哲学系任教。期间,他参加 “形而上学俱乐部” ,认识了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接受其影响,并与其一起创立了实用主义哲学流派。1898年8月26日,詹姆斯在贝克莱发表题为 “哲学概念和实际结果” 的演讲,宣布实用主义作为一个哲学运动的开始。他创造了他称之为 “彻底经验论” 的学说;他是 “实用主义” 或 “工具主义” 的这种理论的三大倡导者之一。

詹姆斯著述丰富,主题包括心理学和哲学两大领域。其代表作包括:《心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1878)、《信仰意志和通俗哲学论文集》(The Will to Believe,1897)、《人的不朽》(Human Immortality: Two Supposed Objections to the Doctrine,1898)、《宗教经验的类型》(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1902)、《实用主义:一些旧思想方式的新名称》(Pragmatism: A New Name for Some Old Ways of Thinking,1907)等。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学原理》。该书几乎概括了整个19世纪的心理学,被翻译为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以及俄文,既是当时实验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本总结,又是詹姆斯实用主义心理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另外一本影响深远的就是在这里呈现的其代表作《实用主义: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以下简称《实用主义》),于1907年由朗文公司出版。下面对《实用主义》的思想内容作简略介绍。

威廉·詹姆斯是美国实用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世间绝无真理,真理取决于实际效用;此外,真理会因为环境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实际效用的就等于真理。人总按自己的需求与愿望塑造现实的特点,因为思维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人们与环境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他还认为真理是人们在经验过程中形成的。他的观点是:如果有一概念,我们能用它很顺利地从一部分经验转移到另一部分经验,将事物美满地联系起来,从而很稳妥地工作起来,而且能够简化劳动,节省劳动,那么这个概念就是真的。他进而认为真理就是任何证明自己在实现信仰中有效的东西的名称。

他不仅把实际结果作为判断真理的经验的工具,认为有用就是真理,而且把它推广到说明善的道德领域中,用有利于道德行为的实际结果多元性给善下定义。他甚至用这种实用主义观点来为宗教信仰辩护。他的观点是:根据实用主义原则,只要关于 “上帝” 的假设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能令人满意地起作用,那么这个假设便是真的。

詹姆斯还把实用主义看作一种方法论,并把它归结为一句格言:不讲原则,只讲效果。他的观点是:实用主义的方法不是什么特别的结果,而不过是一种确定方向的态度。这个态度不是去看最先的东西——原则、范畴和必需的假定,而是去看最后的东西——收获、效果和事实。因此他认为:许多原则的争论,都不是效果争论,因而是多余的和没有意义的,并试图以此来消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原则争论。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实用主义哲学的经典之作,清晰透彻地说明了实用主义,堪称实用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献。实用主义甫一出现,就对美国思想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美国国民性。可以说,美国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都受到了实用主义的极大影响。美国于20世纪的领先地位无疑与实用主义的作用密不可分。

一百多年后,对于今天的人们去认识实用主义哲学流派,该书仍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自《实用主义》出版以来,国内有多次引介,现有多个译本,在比较阅读中,可以发现这些译本对原文的有些内容掌握不够精准,语言表达不够流畅,对原文的评价或注解带有译文产生时的时代色彩,需要有进一步的修订,以提高准确度和可读性,适应当今的阅读需要。

除译者前言之外,本译本内容包括:原版序、原文八讲、术语及专有名词表等,涵盖了原文所有内容。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独立完成的前提下,结合并借鉴前人的译本,力求准确完整地展现原文风貌,尽力贴近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面向更多的读者群,不主张使用特别艰深的术语和冗长的句子,而代之以符合当今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采用意义分明的词语和简单易懂的句子。其中,夏历负责第四、五、六章的翻译及其他各章的校对,钱多秀负责前言,第一、二、三、七、八章的翻译和第四、五、六章的校对以及术语表、专有名词表的整理,也负责整个译本的统筹规划。

译者希望,通过上述努力,译文将以浅显、明晰的语言,将原文表达的哲学思想展现出来;以双语对照形式,面向21世纪的读者,并辅以中英文对照的术语表和专名表,既能满足一般读者的需要,又能提供翻译教学素材。

但由于译者学识有限,书中不足,在所难免,还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

2011年春 i0NBuhNmg2sNrQ1XtZDtdEgFIS4b9lpGGdl/HhY2kQVa/Pzz6D9+L6BX7tUXpXn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