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圣女贞德的受难

【出品】法国影片总公司

【编导】卡尔·德莱叶

【主演】雷乃·法尔康内蒂、欧仁·西尔汶

【首映】1965年【故事梗概】

法国卢昂。1431年5月30日。19岁的农家女贞德被押进法院,罪名是宣传异端邪说和行施巫术惑众。在这之前,她曾声称梦见上帝派天使下凡,委她以重任:要她率领百姓抗击英国占领军。贞德率领的义师所向披靡,日益壮大;不幸,由于叛徒出卖,她被与英军勾结的勃艮第贵族武装俘获。名义上她将受到由主教比埃尔·戈雄主持的宗教法庭审判,但实际上,英军首领瓦维克伯爵才是她的命运的最后裁决人,伯爵决定处她死刑。

影片开始时,贞德被押进法院。在宽大的法院门厅内,她受到人们的嘲笑、奚落和羞辱。人们嘲笑她女扮男装,嘲笑她自称领命于上帝却沦为阶下囚。但贞德的信念毫不动摇,她坚信上帝会来拯救世人,拯救她。

在预审室,对咄咄逼人的审讯贞德对答如流。她确信上帝将会指引她的人民走向伟大的胜利,这也将是她获救出狱之时。

第三次审讯在刑审室进行。宗教法庭的法官们想方设法诱使贞德怀疑自己曾经有过的幻觉,见到面前陈列着如此多的刑具,贞德吓得慌了神,她承认自己领受天命的幻觉实际是中了魔鬼的圈套。

贞德被带回囚室。她发着高烧。在第四次审讯前,她被放血退烧。狡猾的戈雄用圣餐作诱饵:贞德若想领圣餐,就必须先在忏悔书上签字画押。贞德强打精神,扫视指控她有罪的人们。

衰弱已极的贞德被人用担架抬到教堂。如果她拒绝在忏悔书上画押,她就将被捆在柴堆前烧死。她害怕死亡,她愿意留下一条命,以便将来继续效忠上帝,她违心地在忏悔书上画押。

她被判处终身监禁。狱卒替她剪光头发。一绺绺短发落在地上。她伤心地看到乱发间有一个干草编成的十字架。她顿时领悟到自己怕死屈节就是背叛上帝。她为自己的软弱感到羞愧。她勇敢地翻供,她终于认识到上帝许诺的“伟大胜利”就是要她为事业献身,上帝许诺的“拯救”就是要她以死来求解脱。

贞德被带上刑场。僧俗围观。临刑前的贞德抱住为她作临终忏悔的神父递给她的十字架,向人间告别。刽子手们把贞德捆绑在火刑柱上。当火堆燃起时,围观的人群开始骚动。火焰中,贞德瞪大了充满疑惧的眼睛,叫了一声“耶稣呀!”人群中有人喊道:“你们烧死了一个圣人!”士兵们驱赶骚动的群众。这时贞德已被烧成焦炭。

【电影欣赏】

法兰西民族女英雄圣女贞德的故事自电影诞生以来曾多次搬上银幕。法国、美国、意大利、德国、俄国、阿根廷甚至日本在电影早期都拍摄过圣女贞德的故事片。1900年,梅里爱的《圣女贞德》据称招募了500余名演员参加演出,场面之大,人物之多在当时绝无仅有。后来美国以拍摄巨片著称的导演西席地密尔也拍摄了《圣女贞德》(1916),影片除复演圣女贞德生平外,更增添了为英国联军侵略行径辩解的内容,艺术上并无新意。直至1962年,雄心勃勃的法国导演罗贝尔·布莱松还拍摄了《贞德受审记》,企图别树一帜。但是,在众多的以圣女贞德为题材的影片中,没有一部影片在艺术的独创性和对电影艺术史的贡献等方面,能与德莱叶摄于1928年的《圣女贞德的受难》相比拟。

这是一部空前也可称为绝后的独特的影片:一部描述为信仰而殉难的女英雄的影片,在长达110分钟的放映时间内,居然几乎全都是“特写”和“大特写”;连耗资700万法郎专门为拍摄本片而搭制的巨大的中世纪的城堡的布景,在影片中也只成了作为衬托的模糊的背景。既然如此,德莱叶为什么还要花巨资搭制这样讲究的布景呢?德莱叶说:为了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即使是远景,也必须是实物。既然他如此关心环境的真实,他又为什么要把镜头主要对准人物的面部,而显然忽略环境的显示呢?德莱叶说,因为他主要想表现人物的内心,真实的环境只是衬托,只有人的面部表情才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于是这部影片造就了电影史上独一无二的明星:雷乃·法尔康奈蒂。说她独一无二,是因为她在扮演圣女贞德前,不过是一位默默无闻的通俗喜剧的“跑龙套”,影片《圣女贞德的受难》使她名垂青史,虽然在她之后,赫赫有名的英格丽·褒曼和米切尔·莫干等也扮演过圣女贞德,但是她们都由于雷乃·法尔康奈蒂所创造的圣女贞德的形象的巨大光辉而显得黯然失色。然而,雷乃·法尔康奈蒂自从扮演过圣女贞德之后,却从此在银幕上消失了。电影史上除她之外还没有别的女演员只演一部影片就名垂青史的。雷乃·法尔康奈蒂的成功,应该说,全仗《圣女贞德的受难》的导演卡尔·德莱叶的指导,全仗这部影片的总体艺术质量。

卡尔·镕莱叶是丹麦人。由于他的影片《你应敬重妻子》(1925)在法国上映时极受观众欢迎,法国制片人便聘请他拍摄一部以法国伟人为题材的影片。他选择了圣女贞德。他说,“我要以此歌颂灵魂战胜生命。”正如他在后来写过的那样,他认为“艺术家应描绘内在的生活,而不是外在的生活”;“艺术家应根据现实进行抽象,以充实现实的精神内容”。他的办法是摒弃一切对中心思想无助的成分,对现实进行简化,把中心思想化作象征。影片《圣女贞德的受难》正是这样构思出来。他把长达3个月的29次审讯,压缩为圣女贞德生前最后一天之中的5次审讯。地点只限于她受审的那座古城堡。影片没有一点游离于这主线之外的情节。

既然人物的面部对于揭示内心世界如此重要,那么选择演员就成了关键。美国著名的女演员莉莲·吉许曾是德莱叶最初考虑聘用的人选,但最终他还是起用了藉藉无名的雷乃·法尔康奈蒂,因为德莱叶觉得,在这位无名的青年女演员的外表下具有一种与圣女贞德内心世界相符的灵魂。而影片中的有些角色,德莱叶倒选用了大名角。例如戈雄主教的扮演者是法兰西剧院的院长欧仁·西尔汶,著名演员米歇尔·西蒙和安托宁·阿尔托只在影片中扮演配角。但是英军首领瓦维克伯爵的扮演者却是一位非职业演员,一位咖啡馆的老板。可见德莱叶选用演员的主要标准是长相,是长相所透露的某种气质。这种对面部的重视,必然导致影片具有一种空前绝后的独特风格,正如德莱叶所说:“每一句提问,每一句回答,自然而然地需要一个特写。这是表现审问者和被审问者内心世界的惟一可行的办法。”而由“特写”和“大特写”为主构成的这部影片,也确实具有一种神圣的情调。达到一种力量和激情的高度,产生电影史上没有另一部影片与之相比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是一部宗教题材的影片,圣女贞德是为信仰而死的,她既是民族英雄,又是宗教信仰的殉难者。关于她的传说,大多把她神化了。德莱叶的影片虽然充满浓郁的宗教情绪,但是在刻画贞德这个人物时,却始终洋溢着浓烈的人性。她不是天生的圣人。她虽有坚定的信仰,但她也具有常人的感情:她怕死,她动摇,她疑惑……但最终她战胜了恐惧,排除了疑惑,由怕死而变为迎接死亡,宁死不屈。她的这些感情起落,都由“特写”表现得十分真切。甚至她与周围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也是由“特写”表现的:不仅由她的“特写”,也由周围的人的“特写”。例如安托宁·阿尔托扮演的同情圣女贞德的僧侣,在刑场目注贞德就义时的炯炯目光,传递出鼓励、信仰、同情、悲痛等等复杂的内心信息,与站在他身边向临刑前的贞德高举十字架给她以慰藉的苦行僧,形成十分鲜明的对照或互补。而当火焰升起时贞德的面部特写,瞪圆的眼睛与其说表示愤怒,倒不如说是显示了她当时身心的极度的痛苦和告别人间的无可奈何的依恋。通过这些特写镜头,德莱叶使观众犹如亲临其境,仿佛也成了围观者中的一员,感受到人性在神秘主义气氛中的毁灭。

为了创造逼真感,德莱叶运用了多种手段。他用仰摄来表现宗教法庭的法官们,使他们显得咄咄逼人;他又用俯摄表现受审的贞德,使她更显得孤弱无依。蒙太奇在影片中起到了心理描述的巨大作用。例如在刑讯室的那个段落,各种刑具的镜头一个接—个出现,出现的时间一个比一个短促,造成一种骇人的暴力向弱女子逼来的恐惧感。而在刑场的那个段落,贞德在火刑台上的镜头与哺乳的母亲、荷枪的士兵、拥挤的和悲愤地静观的僧俗群众等镜头交叉地切出切入,造成一种银幕上少有的悲痛感和紧张感。法尔康内蒂在那个段落的表演被认为最出色、最细腻、最层次分明。德莱叶说:“她全身心地体验了那个角色。她身上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东西,一种不属于人间的东西。”

影片出色的摄影,尤其是出色的布光,使这部影片的节奏和风格达到完美的境界。德莱叶说:“摄影师给了我恰如我愿的效果,神秘主义的效果……”

卡尔·德莱叶这位要求严格的艺术大师自《圣女贞德的受难》之后到1968年去世之前,只拍摄过5部影片。他毕生的信仰是:“电影不能没有艺术。”美国评论家维农·扬格恰如其分地称《圣女贞德的受难》为“电影史上探索人的灵魂的密度最大的一部影片。” KkhlHCz4KAvvI4P3X5YqMW3jaVKI3DCW/tC5Fteu/DGjKcCTdgV9J6HUCevLIjy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