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身边的小发明家1

生活的启示

张玲先后发明的“轻松发梳”、“带调羹的饭盒盖”、“多功能锅盖架”等几项作品都获得青少年发明奖。她说:“我从小学到中学发明的几件作品,无不归功于缤纷多彩的生活给了我启示。”“我的小发明处女作品是‘轻松发梳’,那时我读小学三年级。有一次妈妈出差了,爸爸给我梳头发,痛得我哇哇直叫,于是爸爸轻轻抖动梳子往下梳,我的感觉顿时轻松多了。这时,我的创造灵感突然闪现。我想起家里有个袖珍型振动按摩器,把它装在梳子上,振动着梳头发不是能轻松梳发了吗?于是在爸爸的指导下,用强力胶把两者合二为一,经过使用效果不错。”就这样的一件小小生活琐事给了她发明创造的机会。“轻松发梳”也先后获得市、区多项青少年发明竞赛奖。

四年级时,学校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又叩开了她的创造之门。在学校蒸饭吃的同学都感到调羹携带问题最伤脑筋:放在塑料袋或书包中很不卫生,而且容易忘带,到了吃饭时好不尴尬。于是她一直在琢磨着替调羹找个好归宿。在一次淘米时,她的注意力集中在那只饭盒盖上,调羹在这儿安家,既解决了忘带问题,蒸饭时还可一起高温消毒,既方便又卫生。于是她就用一块带弹性金属薄板弯成夹板,在饭盒盖上钻了两个小孔,用两只螺丝把夹板固定在饭盒的内侧。就这样她的第二个自创自做的小发明“带调羹的饭盒盖”诞生了,并由老师推荐在《课外天地》报的“聪明泉”栏目中发表。

她在小学六年级时读了一本叫《植物之谜》的书,随后竟有了个奇妙的幻想,并写成一篇题为《奇妙的遐想》的科学小论文,由班主任推荐在《课外天地》报上发表,获第四届全国中小学读书活动金奖。“当时我幻想能有‘植物思维仪’,让植物的感觉和思维通过仪器显示出来,并与人类交流。到那时家家户户都有几盆生机勃勃的花草,如果遇上烦恼,只要打开‘植物思维仪’,善解人意的花草就会和您亲切地交谈,烦恼就会烟消雾散了。”请别认为她的这一幻想幼稚可笑,其实许多发明都是从幻想开始的,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大胆地设想并去实践,幻想就可能成为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创造物。当然凭她现在的知识,还不能创造出如此高科技的“植物思维仪”,正因为如此才更进一步激发她强烈的求知欲望。

张玲说:“每个发明创造都需要知识的积累。我的初中三年正是为新的发明积蓄能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初三毕业前夕,我又有一项小发明‘多功能锅盖架’诞生。它同样来源于生活。我下厨学烧菜,当我揭开锅盖放置时,总觉得不顺手。按习惯是将锅盖竖直靠置在墙上,但它的油腻会玷污墙面。墙面的细菌也会污染锅盖,而且锅盖内侧的油水流到桌面上,清洁工作十分麻烦。于是又一个奇妙的闪念出现了,能不能做个架子放置锅盖呢?从设计图纸到做模型,经过多次实践不断改进,我终于制成了结构简洁精巧,实用新颖的‘多功能锅盖架’。”它既能使锅盖靠墙面挂置,也能使锅盖竖直放在桌上,架底有收集油水的功能,清洁方便,还可有效地利用厨房空间面积。此项发明荣获上海市和嘉定区的青少年创造发明竞赛共5项奖励。

是什么原因使她对发明创造产生极大兴趣的呢?那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小学时有一次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她参加了《少年科技报》“亿利达”有奖征答活动,竟有幸得到上海电视台的邀请参加“亿利达发明颁奖文艺晚会”,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杨振宁等科学家、发明家,并聆听了他们的精彩演说。小小年纪的她便因此走上了发明创造的道路。她课外喜欢看些科幻小说、科学家的故事等书籍,梦想有朝一日也能像他们一样为社会、为人类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中国的小爱迪生

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其发明成果有两千多项,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之所以成为“发明大王”,也是从生活中、由一件件小发明积累而来的。许多小发明都是因为生活中某件小事触发了灵感,而发明出一件生活中需要但尚未出现的产品。

中学生朱亮的小发明作品“环保瓜子袋”在衢州市科技小发明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而后又在第九届浙江省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朱亮说,“我要做中国的爱迪生”,“谈到我是怎样发明环保瓜子袋的,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一个周末的下午,学校组织看电影。我买了一袋瓜子,开始吃第一粒瓜子时,烦恼也随之而来,瓜子壳扔到什么地方呢?扔在地上吧,可电影院却挂着‘禁止乱丢瓜皮果壳’的牌子,而且旁边有那么多同学怎么好意思呢?要是拿在手上,既不卫生又难受,怎么办呢?这时,我看见旁边的一位同学把瓜子壳吐在了从家里带来的塑料袋中。我随意说了一句:‘如果把装瓜子壳和装瓜子的袋子合在一起多好啊!’这时,我的创造发明的灵感来了。等不到把电影看完便跑同家,顺便还买了好几袋瓜子,开始设计环保瓜子袋来。把两个袋子合在一起看上去好像很简单,做起来可真难啊!我没有做袋子的设备及工具,塑料纸又厚又滑,用万能胶怎么也粘不起来,用火烫既容易烫坏又不美观,还要留口子,真难做啊!我想了好多方法也没有做成,光瓜子就不知买了多少袋。结果,还是妈妈帮我出了一个主意,用缝纫机把第一个瓜子袋做成功了。当时,我别提有多开心啦!我将制作好的环保瓜子袋拿到学校,教劳技课的吴老师看了以后很高兴,他鼓励我再接再厉做出更多、更出色的发明来,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正当我还在高兴的时候,吴老师对我说:“瓜子袋还可以改进。我又开始着手改进我的环保瓜子袋:在瓜子袋上加一根牙签和一张餐巾纸。为了使瓜子壳不从袋子里掉出来,还在袋口加上可粘合的边。爸爸、妈妈都支持我搞小发明,光是瓜子就买了20多袋。”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改进,他的环保瓜子袋终于成功了。吴老师看了很满意,把改进后的环保瓜子袋送到省里参加了第九届浙江省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结果获得了三等奖。他说,“我还有一件颇为得意的小发明——免提式水桶。有一次看见一位女同学拎了一桶水很吃力,不小心还把水洒了一身。对这个问题我想了好多天,终于想出了制作免提式水桶的方案:在水桶上装上4个万向轮和一个手柄。有了方案,当然就要开始行动罗。可做起来并不容易,我弄坏了两个塑料水桶还是没有成功。有一天,我路过一家修理铝锅的摊子前,看到修锅师傅小心翼翼地敲打着铝皮换锅底。我灵机一动,在铝皮上安装了4个万向轮子,再像换铝锅底一样把铝皮打好,牢牢地固定在水桶的底部。好了,水桶可以溜动,手柄也可以装上了。我的免提式水桶就这样成功了。这项小发明还在我们学校的科技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呢。除了这两件小发明,我还有许多小发明成果,如两头画笔、折迭算盘、多用黑板刷、腰围尺等等,这些作品先后在学校科技周得过奖。搞小发明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多动脑子,就一定会想出更多、更出色的发明来,这就是我搞小发明的体会。我决心努力学好知识,等长大以后做一个中国的爱迪生,做一个出色的发明家!”

16岁的企业小股东

水笼头、筷子、带有软气囊的眼镜,这三个小发明看起来都是一些简单的东西,但是却都很实用。它们都出自湖北一个16岁学生胡小辉之手,也因为这些发明,胡小辉还成为一家企业的小股东。

这个水笼头看上去虽然很平常,其实它已经经过改造,可以实现自我清洁。

这个水龙头阀门上面有几个孔,打开以后,上面就会冒水,把上面的阀门洗干净了,手也洗干净了。

胡小辉说,这是在2003年非典期间倡导洗手引发了他的灵感,经过多次试验和改造,现在他们学校已经装上了这种水笼头。

如果说这个小发明只是给他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带来了便利,那么另一个发明则让许多外国人在中国吃饭时更加方便。

这项发明叫“世界筷子”,旁边有三个指环,戴上以后,筷子随着手指动作很方便,外国人不会用筷子,戴上以后,很快就学会用筷子了。

胡小辉说他发明创造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比如这副改造过的眼镜,就是自己的鼻梁不堪忍受眼镜的长期压迫而发明出来的。现在好了,在眼镜与鼻梁接触的位置有个软气囊,戴了以后就舒服多了,没有压痕。

正在读高二的胡小辉从小就受到从事科技工作的父母的影响,遇到问题喜欢自己琢磨。经过学校的推介,他的发明成果多次在国内和国际的少年儿童发明大赛上获奖。他发明的“无压痕眼睛架”被宁波的一家工厂买下专利后投入生产,16岁的胡小辉也成了工厂的小股东。

美化自己的生活

15岁的王戈现在还是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初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平时酷爱手工制作。她说,由于平时从报纸和电视上听到过北京急需节水的报道,就多留了一个心眼。去年9月的一天,在帮助爸爸干家务时,发现那些洗衣、洗菜后的水还比较清净,却直接流进了下水道,觉得非常可惜。如果把这些水用来浇花、擦地、洗厕所,那将省下多少干净水啊!

王戈随后便突发奇想,希望通过把“下水管排水分道”,对用水实施截流排放或存储,来一个二次利用。当她随口把想法告诉父亲时,立即得到了爸爸的赞赏和支持。

王戈说,为此,她立即着手画草稿,后来又向爸爸请教了一些堵截导向的基本原理,然后用生活中的一些旧瓶子加工成1比1的样品。经过老师的修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科技月活动。

没想到这个小发明先后获得了“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金奖”、“第二十四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三等奖”、“西城区中小学科学发明竞赛一等奖”等四个奖项。王戈做的两个样品一个交到了国家科协,正在专利鉴定申请中,一个被区里收藏。

王戈从小求知欲就特强,从小学开始就喜欢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瓶瓶罐罐制作小工艺品,现在她的小手艺总算派上了大用场。

吃苦的生活给了她创造力

正就读于湖北省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年仅17岁的李玲玲发明的高竿喷雾器获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李玲玲小时候的家庭条件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穷。为了养育李玲玲姐弟俩,为了给瘫痪在床的玲玲奶奶治病,务农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玲玲姐弟俩几岁起就自己独立生活,做饭、洗衣服、照顾大小便不能自理的奶奶。冬天洗衣服特别冷,要敲开池塘里的冰。玲玲家住在江心,去城里要坐渡船。因为出门太早回来太晚,99%的情况下,渡船上只有父亲一个乘客,父母亲的操劳程度可想而知。李玲玲吃苦勤奋的精神受益于家庭的熏陶。眼见家人通过自己努力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样子,李玲玲对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信心十足。她坚信:凡事只要肯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李玲玲从小就对科学小发明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喜欢看一些关于科技方面的书籍,这为以后的小发明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受父亲的影响。玲玲还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曾发明了沼气自动跳闸开关,被全国数十家报纸报道过。全国各地很多人不远千里到玲玲家学习、取经,玲玲父亲收到的感谢信装了满满一抽屉。玲玲从懂事起,目睹父亲鼓捣这个,研究那个,对新事物的好奇之心让玲玲深受感染。父亲在武汉打工时,看到防盗门,就自己学着做。玲玲还记得父亲亲手做的第一扇门是用板车拉回来的,不很美观,但特别结实耐用。

农村每到夏季,蚊虫成群,不时在人的身上叮咬一口,吸血不说,还让被叮咬的人奇痒难忍。好在有“灭蚊剂”,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小东西总是躲得高高的,让当时身高不足1.6米的李玲玲望“蚊”兴叹。不得已,玲玲只好站在凳子上进行“杀蚊”行动,但年幼的弟弟此时却总是出来捣蛋,他要么摇晃着凳子取乐,要么做些他觉得好玩却十分危险的动作。李玲玲不得不动一番脑筋,与狡猾的蚊子和顽皮的弟弟“智斗”。增加灭蚊剂的长度成为最佳选择,李玲玲最初是用一根竹竿扎在药瓶上用线拉,但每次只能拉一下,很费事。经过多次改造,加上父亲的帮忙,一个高秆喷雾器的小发明终于成功了!

高竿喷雾器的发明问世,让李玲玲捧回了一个“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亲自为李玲玲颁奖。杨振宁握着李玲玲的手说:“以后我们中国人得诺贝尔奖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李玲玲傻乎乎地连连点头:“好好好,我一定努力!”

心灵手巧的少年

陈明达在北京鲁迅中学读初一时,发明了一种在做饭时能测量出倒出多少油的测量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对他来说发明是一种天性。小时候,他就是一个既爱动脑也爱动手的孩子。还没有上学,他就喜欢鼓捣导线什么的,把家里的各种电线到处缠来缠去。

别看他才13岁,他可有一双弹了9年钢琴的手。别的孩子学钢琴,9年起码也得考个6级了,可是他一级也没考。你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我讨厌钢琴。”我着实很惊讶:“你讨厌它,竟然还弹了9年!”“只是被爸爸妈妈逼着弹的。”不过,9年的钢琴也没有白弹,真的弹出了一双巧手。

四年级时,他到北京市青少年科学技术馆机电研究室学习,这才算找到他的真爱。两年多的时间,他做过不少电子作品,那些精细的电子元件,在他的手里都不算什么。许多孩子学电子,也考个技师什么的,问他考没考,他有些不屑地回答:“我们是搞研究的。”“那你觉得学做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吗?”回答也挺让人惊讶:“没什么用。”“那你为什么做它?”“只是觉得好玩。”“你的爸爸妈妈也不反对你来玩?”“不反对。”

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这可能就是我们的科技活动对学生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爸爸妈妈才不会反对。这些家长认为,孩子在这里玩,会比在别处玩更有益。

陈明达在科技馆的机械研究室学习机械制作和发明作品,研究室里的车床、台钻等机械,他差不多都用过了。

辅导老师说,陈明达经常会有一些特别的想法,老师根据他想法实施的难易程度,帮他选择是否把它做出来。去年,他发明了一个计量油壶,可以根据需要定量往外倒油。不知道他是想让爸爸妈妈炒菜时少放一些油,还是别的原因,不过他说:“爸爸做菜是只看锅里有多少油,不看瓶子里有多少油。”这项发明在2001年北京市青少年小发明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

现在,他又在研究新的发明:“你看这东西有多精巧”,有人问“这是个什么东西?”他说:“暂时保密!”

他让太阳给花木浇水

让太阳给花木浇水,你也许会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一名小学生却让它变成了现实。他的这项发明获得了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叶翠花艳,美丽的花木装点着居家环境,可以清新周围的空气,也为养花人增添了几多情趣。然而,养花人有时也有烦恼,比如出差在外,得不到人呵护的花会变得灰头土脸,美丽的花朵都是需要呵护的。

市郊有一位名叫吴凯的小学生,从小就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梦想将来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有一次,跟着老师一起养花,在与花木的接触中,他发现在夏日阳光下,花叶变得蔫蔫歪歪了。爱探究竟的吴凯向老师询问原因,老师解释道:阳光下气温高,植物的水份蒸发就加快,水份少了,叶子自然就蔫了。

吴凯联想到,高温下人容易渴,最需要的是水,此时植物一定也很“渴”,但中午不能给它浇水,此时浇水反而会烧坏叶子。“能不能给它的根部浇水呢?”“最好有一个自动浇水装置,省得人顶着太阳去浇水。”他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支持,但设计起来问题还真不少,用一个装置自动浇水,需要电源,要消耗能量,是否划得来?在阳光强时要多浇点水,阳光弱时水应该少点,怎么来控制?

吴凯在一次太阳能电池小汽车活动中获得了启发:用太阳能电池,一次性投资,以后不用再花钱。且太阳能电池还有一个特性,光强时产生的电能大,光弱时产生的电能小。这不正好符合植物浇水的要求吗?晚上由于电量弱自动停水,白天电量变强自动浇水,且随着光的强弱变化浇水量也同步变化,浇水不再要人来管理了。

发明过程中,吴凯在老师的帮助下,还设计了一种低耗能、高效率的提水泵,仅用一块4×6平方厘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夏季午时每小时能提水13公斤多。这项发明产生的效果真不错,不仅省钱、省力,还特别适合苗床苗圃的供水要求。采用滴管法浇水,一块太阳能电池能满足8平方米大的苗床需水量。更可贵的是,这种浇水方式更符合植物的生长需要。吴凯作了一个对照实验,用太阳能滴管装置浇水的小苗,其长势是用传统方式浇水的两倍。

发明来源于兴趣

台湾嘉义县国小四年级学生吴宸宇、吴季霖兄弟俩发明的“气泡衣”,在四十八国九百多件参赛作品中,获得2003年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奖的铜牌及特等奖。

十一岁的吴宸宇、十岁的吴季霖兄弟俩原本就读梅山国小,他们的父母为了让兄弟俩学习英语,特地让哥哥吴宸宇降级到云林县维多利亚小学就读,与弟弟吴季霖成为同班同学。

吴氏兄弟的父亲吴振森表示,由于吴宸宇与吴季霖兄弟对机器人特别感兴趣,去年还获得了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台湾地区选拔总决赛中部八县市国小组季军;及MIT(麻省理工学院)在台校友会协办的“Power Tech 2002台湾少年科技创作竞赛”,曾获得优等奖与优胜奖。

他俩的指导老师陈穗祥表示,吴氏兄弟发明的“汽泡衣”具有救生、防撞与保暖等功能,兄弟俩的发明,是利用微小的“气囊”密布在衣服内衬中,当空气灌入气囊之后,膨胀的气囊使得“汽泡衣”具有救生、防撞与保暖等功能;如果将气囊中的空气排出,“汽泡衣”就恢复一般衣服透气及排汗功能,穿起来舒适又凉爽。

吴宸宇发明“汽泡衣”的动机是:有一次他要求与母亲一起去游泳,但是母亲却说她不会游泳,担心自己会沉下去,于是他就想发明“汽泡衣”来避免让母亲游泳时沉下去,这项发明在指导老师陈穗祥的鼓励下参加了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

他对创新情有独钟

高高的个子,站在阳光下挺拔得像一棵小树,俊朗的眉宇间,透出机灵。这就是中山区中心小学六年级三班的卢京皓给人的第一感观。

热情、开朗的卢京皓是个爱动手动脑的聪明学生,是全校有名的“新闻人物”。2002年,他获得了第二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优秀奖,第十七届大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2003年,他获得了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大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兴趣是他最好的老师。他的父亲是搞科研工作的,很小他就在父亲身边听到“科学”这个词。“科学是什么?”孩提时的他在想。看到父亲工作时,他就好奇地凑上去,问问这,动动那,父亲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并耐心地对他讲解什么是科研工作、什么是科学知识等等。久而久之,他便可以成为父亲的“小帮手”了。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他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与日俱增。尽管平时学习忙,活动多,但他总是喜欢挤出时间看一些课外书,从书中学习知识,汲取养分。遇到电视播放“科技博览”、“异想天开”等节目,他更是不放过。四年级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科技冬令营,科技的感召力再一次让他兴奋不已、流连忘返。可以说,这次置身于科技殿堂的经历,不仅提高了他动手制作的能力,还令他在多项思维的锻炼中提高了科学思辨的能力。记得有一次,他在书中看到有一种可以做各种物理实验的“牛顿箱”,于是央求爸爸给买一个。后来爸爸去北京出差,为他实现了这一愿望,或许正是这不断萌发的梦想和不断实现的愿望,促成了他情有独钟的热情,一发而不可收拾地进行着各种实验,钻研着科学知识,享受着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想遨游的乐趣。

“喜欢观察,更喜欢动手……”小时侯就喜欢玩“多米诺骨牌”的他,从刻木剑开始,到做单筒望远镜、潜望镜,从盲目模仿,到寻规律找科学依据,一遍又一遍地做,一次比一次进步,遇到实在弄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父母、老师请教,渐渐地,他们也都成了卢京皓的“知心朋友。”有一段时间,他对家里的门镜产生了兴趣,拆开又装上,装上又拆开,心想,他也要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单筒望远镜!想法确定后,他跑到书店翻阅了许多光学方面的书籍,了解了成像的相关原理,回家后,找来工具和材料,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精心的制作。开始时,掌握不好两个镜片之间的距离,用“做好”的望远镜一试,眼前一片朦朦胧胧,什么也看不清。后来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制作成功了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单筒望远镜。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同时,也让他懂得了一个道理——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人生变得更精彩。

科学发明来源于生活。他发现,每天放学,同学们都要从家长的夹道里“冲”出来,而家长们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溜号,生怕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唉,有没有一个让家长、学生都得益的办法?他思考着,把自己的想法和爸爸、老师说了,在老师的指导和爸爸的帮助下,经过多次实验、改进,终于做出了“放学了”显示器,这项“发明”获得了第二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优秀奖,第十七届大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随着学习的深入,年级的提高,同学们的书包也越来越沉,为了不让书包滑下,他和同学们一样不自觉地将肩向前躬,时间一久,便开始驼背。爸爸见了,就经常提醒他,让他挺起胸。他也坚持挺胸,可是没多久便又开始驼背。为什么背着沉书包就会驼背?他和爸爸探讨这个问题,“会不会与力有关?”爸爸有意点了他一下。“力”?他赶忙翻书查找与力有关的知识,他想,书包背在后面会驼背,那书包背在前面或者分配在身体的前面和后面还会不会驼背呢?这些想法让他试着改变书包的形状。经过画图、论证、制作、改进,他做出了“企鹅”防驼背书包。这一“发明”获得了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大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每一件事、每一件物在他的眼中都要经过习惯性思考:是否还可以更好……”正因为如此,他总能寻找到创造的灵感。

卢京皓喜欢发现,同时也注重积累知识和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他的各科成绩一直很优秀,而且还被评为中山区的“三好学生”。现在他已不满足简单的小制作,他希望早点进入大学,用那双会发现的眼睛,完成梦想中“科技含量更高”的发明;他崇尚科学,正在努力使自己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永不言败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不方便的事,我们正在使用的很多东西,也会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大家不断地通过一项项小发明来加以改进。伟大的发明家往往是从一项小发明开始起步的!

章晓军发明的“残疾人方便拐杖”在浙江省亿利达青少年发明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并在全国发明展览会中摘取了银牌。在这之前,章晓军的“发明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第一个发明“摔不破的眼镜”就不太成功。在做运动时,眼镜掉到地上摔破了,这件事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他首先想到加固镜片,增加镜片的牢固度,再将镜框做得更有弹性一些,使得眼镜在落地时镜片不至于着地。“摔不破的眼镜”做出来后,经试验在平地上还行,但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还是会摔破的。

他的第二个发明“变焦的透镜”又失败了。在透明的圆形弹性材料里充入气体或水,随着压进的气体或水的容量不同,透镜的焦距也不一样。但因透光性好的弹性材料很难找,“变焦的透镜”效果不佳。

创造发明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难易之间有时像只隔着一层“纸”,但捅破这层“纸”却并非轻而易举。

这两次不成功的经历,并没有使章晓军泄气。他仍然用挑剔的眼光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发掘它们的不完善之处,寻找改进它们的最佳方法。

1997年的春天,章晓军的邻居大叔在外地打工扭伤了腿,拄着拐杖回家休养。看着邻居大叔拄着拐仗艰难地上下楼梯,艰难地弯腰捡拾地上的东西,艰难地下蹲上厕所,他想问题主要出在拐杖上。拐杖不能像人的腿一样能伸屈,只要缩小两者的差别,就能给腿脚受伤的人和残疾人带来行动上的方便。必须发明一种新的方便拐杖。刚开始,他想到用螺旋调节拐杖高度,但旋转的速度太慢,在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启发下,他将螺旋调节改为可以自由伸缩的弹簧来调节。根据这个思路,他设计出图纸,到校办工厂和工人师傅一道做出样品,一试效果不是太好。弹簧放在拐杖的下部,压缩时很费力气,而且噪声太大。再改进,把弹簧放到拐杖的上部,并且定位开关也做了调整,一根升降自如的“残疾人方便拐杖”诞生了。当他把自己制作的方便拐杖送给邻居大叔时,瘸着腿的大叔不仅日常生活方便了许多,而且出门乘车上下时,也能方便自如了。

“残疾人方便拐杖”送去参加浙江省亿利达青少年发明比赛时,受到评委的一致肯定,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并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发明展览会,摘取了银牌。

中国“汉字全息码”的最小发明家

杜冰蟾在读初中时就发明了“汉字全息码”,一举解决了汉字电脑化的世界性大难题,是中国“汉字全息码”的最小发明家,作为世界发明家被载入《世界名人录》,是《世界名人录》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从杜冰蟾的太祖父开始编辞书起,杜家便成了辞书世家。父亲杜小庄,虽是物理系毕业的高才生,后来也全力以赴,主编起王竹溪遗著《新部首大辞典》来。小冰蟾从躺在摇篮里的时候起,映入眼帘的就是家中书架上最醒目的那一百多种辞书。

在小冰蟾两三岁时,妈妈因工伤住院。她只好随爸爸一起吃着泡饭,一块上下班。终日工作的爸爸,无奈地扔给这个“呀呀”学语的孩子两本画册,一支彩笔和几张纸片,小冰蟾涂呀、画呀,诱人的线条,变化莫测的符号,多彩多姿的图案,深深地吸引了她。

在她读小学时,父母为她订阅了许多书报杂志,稍大些又为她买了大量中外文学著作及天文地理等科普书籍。从此,她对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书交上了朋友。遇有书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她总是查字典、翻《辞海》、找《辞源》,从小养成了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杜冰蟾之所以发明出“汉字全息码”,她说:“是在爸爸启发下搞的”。在家中,爸爸读书,她在一边写字,爸爸为《新部首大辞典》校对原稿,她也来帮助校对。校来校去,她发现一个问题并大胆提出:“爸爸,怎么‘义’字两个部首都有呢?”,爸爸解释说:“‘义’很难确定,所以‘、’、‘义’部都收入义字。”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为什么不按笔顺规则来收呢?如果按着先上后下的笔顺,‘义’字只收集在‘、’部就可以了嘛?”。

爸爸觉得女儿的话颇有道理,马上加以鼓励。但心里又一想,王竹溪是国际上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是杨振宁的老师,王老花了40年时间著成的这部大辞典,在当今的字典中算是最先进的了,面对这样的权威人物,刚读初中的女孩子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转念一想,既然女儿说的有道理,为何不叫她大胆试试呢!于是带着既鼓励又挑战的语气说:“你可以按着自己的思路也搞一套部首检索法呀!”

杜冰蟾从小对爸爸的话深信不疑,认为这是爸爸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于是一头扎进部首检索之中,整天捧着书本阅读。从小学课本中认真地找出100个字,一点一横地分解起来,分解好后找爸爸看,爸爸觉得小冰蟾很会动脑。小冰蟾的认真劲感动了爸爸,于是他找来了国家规定的1000个常用字表,叫小冰蟾继续分解,这对一个刚读初中的学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也许是她对这繁复工作的热爱吧,不几天1000个汉字很快分解完了,爸爸看到厚厚的一迭稿纸时,震惊了,发现她分解的重码很少,思路清晰,于是爸爸不断地为她输送3500个字的常用字表,7000个字的通用字表,10000个字的冷僻字表,1000条词语表……积极地支持女儿的创造。

杜冰蟾的耐心和毅力是非常惊人的,每天放学认真完成作业后,就像被钉在写字台旁似的,连续几个小时,就再也不肯起来。每天5点钟起床,晚上一直工作到12点,一点一横,一撇一捺,上形下声,左形右声,外形内声……枯燥无味的来回重复。她像是着了魔似的,整天忘记了吃饭,休息,甚至忘记了上学。三年多,为分解字体,调整部首,光草稿纸就用了几麻袋。

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在200个部首中徘徊不前,陷入极度苦闷之中。因为200个部首数目太大,又很难编入26个拉丁字母键盘中,而三位数对编码又带来很复杂的问题,她绞尽脑汁,施展所有智慧,仍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她的妈妈杨惠珍,看着被200个部首折磨得日渐消瘦的女儿,一边忍着泪,一边鼓励她:强者是不会被困难吓倒的。小冰蟾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谁也不许进去。无数次的反复,善良的妈妈也感到无可奈何了。一次在一旁自言自语:“非要200个部首,100个不行吗?我们中国人都喜欢100这个数,100是个吉利数,百寿图、百福图……”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吉利的100这个数目使冰蟾开了窍,她就沿着这个路子,向一百个部首挺进。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三个昼夜的摸索和编排,一张面目清晰的100个部首表诞生了。为了使部首表更趋科学化,她用自己课余时间学习的排列组合和统计分布离散的知识,终于将100个部首的拼音、笔顺、笔划顺利地编进了26个拉丁字母的键盘和01—99的二位数,从而解决了汉字电脑化的大难题。

经过三年的努力,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劳,终于完成了“汉字全息码”。更令人欣慰的是,杜冰蟾成为中国“汉字全息码”的最小发明家,她说“我还要努力,争取给中国和世界再留下光辉的一页”。

把繁难的方块汉字输入电脑,是本世纪以来举世瞩目的大难题,东西方专家、学者花了几十年功夫也没有攻克的难关,却让一个中学生解决了,这是她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16岁的“创造之星”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初三(1)班的男生卓越摘取了“十杰”中的“创造星”荣誉称号。虽然他才16岁,但他设计的电脑软件已有30多个,并作为主力队员两次代表广西中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我的偶像是比尔·盖茨!”作为小发明家的他总是这么表示。

儿时爱拆玩具

“他呀,小时候的玩具没一件是完好的!”卓越的妈妈说,儿子从小好动,赛车等玩具到他手里一会儿准被拆得七零八落。重新组装这些碎“胳膊”碎“腿”,成了卓越孩童时代最大的乐趣,也渐渐培养了他爱钻研的好习惯。长大的卓越是家里的“小维修师”,坏了的电风扇、录音机,他摆弄几下就好了,他帮同学修好的电子表,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就发明了不会摔坏的防震笔——秘密是在笔管里加一截弹簧,利用物理原理增加笔掉到地上时的缓冲力。

说起儿子与电脑的结缘,卓母至今有些“遗憾”:为让儿子多长见识,身为教师的她给卓越办了一本市图书馆的借书证,没想到卓越偏偏迷上了图书馆的电脑室,每次泡在里面久不出来,反倒书没借几本。为圆儿子的心愿,1999年,父母咬咬牙花掉8000元积蓄,买回一台电脑。五年来,这台电脑已被卓越“玩”坏了两个主板、两个软驱,但仍运转至今。

三元钱卖掉软件

跟许多孩子不一样,卓越着迷电脑不是玩游戏,而是编程序。那些看似单调枯燥的字符,在卓越眼中却变得生动多彩。除了上课请教老师外,卓越还常常上网求助“高手”,并因此跟清华大学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成了好友。另外,卓越攒的零花钱绝大部分都花在了买电脑书上,逛星湖路的电脑城是他闲暇最大的爱好。看见儿子在电脑前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担心影响学习的卓母忍不住几次拔掉电源线。可卓越总能以名列前茅的好成绩说服妈妈。

卓越津津有味地说起他的第一次编程发明——小学五年级时做出了一个名叫“杀毒专家”的游戏软件,即设计几个代表病毒的简易图标在游戏中奔跑,以玩家“吃”掉病毒的数量分输赢。这个新鲜的游戏软件引来周围同学一阵好奇,小伙伴们当时放学后都跑到卓越家,迫不及待地分享他的发明乐趣。后来,一个小朋友还“开价”3元钱,把这个游戏软件买回了家。

卓越发明的电脑软件很具生活化。上初二时,担任班干部的卓越发现,每逢班级或学校开文艺晚会,统计节目评分就成了令人头疼的事情——一张张记分的纸片加来减去。于是,他想到了设计一个自动评分的电脑程序。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他成功编写出电脑软件“评分专家”,只要按照程序提示,输入评委人数和评分分数,这个软件就能自行运算节目平均分,并能按具体要求,自动去掉若干个最低分或最高分。这项新颖实用的发明,获得了2002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一等奖。

特别是在卓越家的电脑上,还有他为帮助妈妈做家务发明的一个电子助手“大眼蛙”。卓越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一次,妈妈叫他热骨头汤,因为不记得时间,整锅汤被烧得糊味满屋才反应过来。现在,他设计的电子助手具备闹钟等多项功能,可以定时发音并跳出屏幕对话框提醒他,这样他就可以安心边玩电脑边做家务了。

16岁的卓越已编写了30多个软件,在2003年的全国电脑机器人竞赛中,他作为主力队员代表广西中学生参赛,获得了个人常规项目三等奖。卓越是比尔·盖茨的忠实崇拜者,光是介绍比尔·盖茨的书就收藏了厚厚三大本,而且,他用的英文名全用“比尔”开头。卓越说,他长远的愿望是开家电脑公司,做一名响当当的IT精英。

爱心发明

现代的学生勇于发明创造。“多功能捣蛋机”可轻易将蛋黄和蛋清分离;“简易快速播种器”不仅将农民从手抓种子一粒粒播种中解放出来,而且速度是手工播种的七八倍;“防雨淋自动收衣装置器”可轻松解决家庭主妇的后顾之忧……谁能想到,这些在第17届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的发明创造,竟出自一群中小学生之手。

海南省定安一小六年级小学生王星焘就是获奖学生中的一位。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活泼淘气又“有心”——遇到觉得新奇的东西,他非要弄懂不可。好奇加上“有心”,为王星焘发明创造做了很好的铺垫。有一次他放学回家在路上玩耍时,看到泥水工建房子时要测水平,用一条小胶管灌进水,当作U型连通管,以胶管两端的水面画点定水平。胶管小灌水难,且会漏水,要不停地灌水。他想,要是有一种东西既能科学地测水平又能轻松地操作那该多好。在指导老师吴宏锋的点拨和指导下,王星焘设计出了“快速测平仪。”

去年,海南省首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一等奖)获得者李戎也是定安一小六年级小学生。李戎在家是独生子,“放假回老家玩,常看见农民在地里种豆时用手抓着种子,弯着腰一粒一粒地播种,速度慢而且很累人。”李戎曾到地里帮爷爷奶奶种豆,不一会儿就感到腰酸背痛。他决心为种地的农民发明一种简易快速播种器。他应用杠杆原理,用凸轮、连杆和弹簧巧妙结合,后连杆上设置多个播种杆同时播种,达到快速播种的目的,且这种“简易快速播种器”轻便,耗材成本低,容易制造。

他们的指导老师吴宏锋曾说过,发明创造并不只是大人们的“专利”,即使是知识还不完备、还不系统的小学生们,只要“有心”,就会找到“金点子”发明出一个个新奇而实用的东西。

许多人都对能够进行发明创造的孩子们有如此大的能耐感到惊奇不已。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科学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的海口景山学校特级教师张一揭开了谜底——这些科技发明与创造都来源于孩子们平时的细心观察与思考。

张一老师认为,只要学生去做了,对于发明创造的结果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些科技创新课题实施的过程当中,使学生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煅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初步了解了“做学问”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做科技创新课题并没有失败的,科技创新课题的发现也不是什么难事。即使课题暂时没有创造出什么结果,但至少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慧眼,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收获!

“下一个‘爱迪生’什么时候出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在发明创造中培养了一种对科学的兴趣以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张老师这样认为。

在青少年发明创造的创意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尽量选择一些人性化的设计,力求对日常生活有所帮助。在这一点上,所有的发明创造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

为了减轻养殖业户的辛劳,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的学生发明创造的“自动投放饲料机器人”,有效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

海南省昌江县是芒果之乡,芒果是昌江的支柱产业,由于芒果花期遇低温阴雨,造成芒果花穗变褐,有花无果,导致减产。为了探讨芒果能否复花的课题,少先队昌江一小科技大队的小学生们进行芒果复花试验,获得丰产,为果农在低温阴雨天气情况下增收提供了有力依据。

“浴室提醒装置”方便了家里人的洗浴,让老人们更加安全。“入室防盗器”、“智能抽水控制系统”等发明创造,都能从发明的项目名称上看出其用途。

小有名气的小发明家

说他是明星,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又的确小有名气,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青少年科技发明制作比赛并屡获佳绩。他就是荣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夺得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发明协会、国家科技局等单位主办的第13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的厦门市故宫小学的黄骏同学。

黄骏从小就喜欢观察、看书,对什么事情总是充满好奇,遇到感兴趣的东西,总想揣摩揣摩,也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或是来个异想天开。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爸爸妈妈给他买了许多课外读物。阅读拓宽了他的视野,启迪了他的思维。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带给他许多可贵的发明制作灵感。一次,黄骏在观看工人师傅检测工件时,发觉工人师傅以水平仪中央的气泡是否居中来检测工件是否水平。水泡移动的现象引发了他的思考:哪些带有倾斜度的工件,又怎能被迅速测出倾斜度呢?他把玩着水平仪,动起了脑筋。不管你怎么摆放水平仪,中间的气泡总是朝上的,并成一定的夹角,那么是否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水平仪进行适当的改造,将其做成一把可以测量倾斜度的水平尺?黄骏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从事技术工作的爸爸听后鼓励地说:“想法不错,你不妨大胆地试试。”有了父亲的支持,黄骏就捣鼓开了。他选择了一个透明的圆缺形密封容器,将其固定在水平尺底座上,并嵌入尺体,密封的容器内装有液体但留一点点小气泡,容器表面有一中心标记,底座内凹的斜面上标有角度刻度,将此尺置于带斜度的物体上,可测出任意斜线的水平夹角。在科技老师和爸爸的支持下,黄骏同学成功地制作成了“全方位水平尺”,并在第13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银奖。

人生自小当立志。可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在于立志,更在于为实现志向付出不懈的努力。对于这一点,黄骏同学说得好:“我赶上经济腾飞、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这就需要我们青少年从小扬起理想的风帆,立下科技兴国的大志,为实现祖国的现代化而努力。”

别具一格的小发明家

您见过葫芦形、四方形等各种形状的瓜果吗?雷州市附城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现年9岁的陈爱迪一郎把这个愿望变成了现实,他发明的“克隆如意瓜果模”在去年第十七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02年4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给一郎寄来了发明专利初步审查合格通知书(根据专利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自申请日起满十八个月即行公布)。

一郎从小就是一个好奇心极强的人,有一次,一郎在吃西瓜时问父亲,西瓜是怎么长出来的?父亲回答,把西瓜子种到地里,经过认真管理、施肥,就慢慢长出苗来,最后结成果实。好奇心极强的一郎,要求父亲教他种西瓜。在父亲的指导下,一郎种的西瓜长势很好,并结出一个个小西瓜,这让他高兴不已。可好景不长,西瓜被老鼠咬成一个一个的洞,他伤心地哭了,连忙跑去问父亲,怎么才能保证西瓜不被老鼠咬破?这可是个难题,他父亲也没有办法,只好叫他自己想办法。

第二天,一郎找来一些各式各样的塑料瓶,然后再把小西瓜按大小分门别类用瓶子装起来。好几天过去了,小西瓜没有再被老鼠咬破了,而且在瓶子里长大了许多,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一西瓜拿不出来,他只好等西瓜长大把瓶子撑破后取出。

几天过去了,瓶子不但没有破,倒是西瓜长满了整个瓶子,并顺着瓶口方向往外生长。他感到非常有趣,如是就“克隆”其他形状的西瓜,如长方形、梯形、孙悟空及各种动物形。

他父亲见到后大加赞赏,认为这样不仅可防鼠、防虫,避免农药污染,而且具耐贮耐运和延长保鲜期等优点。随即,他父亲建议一郎在果模四周开设泄水汽孔,可防止模内积水并利于阳光照射散热,采用无毒无害的透明塑料制成果模,然后在果模上设计各种各样的文字图案。从那时起,一郎就对这种果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种出各种水果,如芒果、木瓜、杨桃,待到挂果时,他就随心所欲地“克隆”各种样式的如意水果。

有关部门说:“克隆如意瓜果模是一种最新发明的农业生产用具,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根据需要在各种瓜果成熟前的生长期套上合适的果模就可克隆成同该果模一模一样的果品。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各种立体图形,以及心形、卡通形、动物形,甚至名人伟人的脸谱头型。在果模上还可设计各种图案和文字,如奥运会图案标志、爱、情、福、等等。克隆一个重150克的苹果或橙子的果模成本仅需几分钱,克隆一重3千克的西瓜果模仅需几角钱。”

瓜果模可多次重复使用,生产果模的设备是注塑机,原料是塑料,投资20万元可成批生产,不论生产果模或克隆果均可获成倍的利润,如果克隆可长期保存和观赏的葫芦瓜干品和玩具型番瓜效益更加可观,各种瓜果套上果模后既可防害虫、防碰撞,又可避免农药的污染,且耐贮耐运、延长保鲜期。

孝顺父母的小发明家

在深圳市青少年发明大赛展览会上,一项名为“楼房污水回收利用装置”的发明引起很多参观者驻足关注。展品说明标签上写着:发明人——于金田,深圳新洲初中一年级学生。旁边还有一项发明,叫“内刷式自动储水箱”,发明者也是于金田。

他是一个遇到问题喜欢动脑筋、做事细致有条理、非常善于联想、特别孝顺父母的孩子。别看于金田年龄小,却具备从事研究发明的良好素质。说到联想,于金田的母亲说,还在东北上小学时,儿子就曾经设想,用宇宙间的黑洞来回收各种污染物和垃圾,以保持地球生态平衡。教科学的安老师说,在一般人看来,小孩子的想法未免有些荒诞不经,其实人类许多伟大发明最初都曾被斥为荒诞不经。有人问安老师,于金田在学校有没有搞出什么发明创造。“有啊。”他说上学期学校的一项调查表明,由于课桌设计不合理,很多高个学生上课时不能把腿放到课桌下面,只好侧身或弯腰坐着,不利于身体发育。于金田了解到这个情况,很快就研究发明了一种能使桌面方便升降的装置。校方认为有可行性,初步决定先在校内推广,成熟后再向市教育局推荐。

有一个来访者说:“展览会上的发明项目,都很有孩子气,一看就知道是孩子发明的,而于金田的发明项目却很有大人气,也就是说孩子很难想到这些问题……”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的安老师不等他把话说完就回答道:为了保证发明成果的客观真实性,有关专家事先对所有参展者都提出各种问题进行测试,比如发明原理、制作工艺和技术要点等等。

在展览会上,看着这些精巧的发明,有人对于金田说:能看得出来,你的发明很巧妙也很周密,但对有些问题我还是想不明白,比方说“内刷式自动储水箱”吧,你的“内刷”确实达到了自动化,但问题是要用水时,把水龙头一拧就来水了,何必要储水呢?如果不需要储水,那么也没必要刷水箱了。不需要刷水箱,你的自动装置也就没了实用价值。

小于说:“产生搞这项发明的念头时,我家在东北,还没搬到深圳来,我们那里生活用水紧缺,只在每天早晨供一小时水。我妈每天都要早起接水,如果睡过了时间,就一天没水用。而且爸爸还要经常清洗水缸,很费事,我心疼他们,就想搞个发明,既能自动储水,又方便清洗。”他有点遗憾地说,“没想到深圳不存在这个问题,发明搞出来,爸爸妈妈却用不上了。”有人鼓励他说:“如果这项发明将来能投入生产,对北方那些缺水地区还是很有用的。”

又有人问“楼房污水回收利用装置”的发明动机,于金田说也和北方缺水的生活经历有关。“看到爸爸妈妈对水那么珍惜,我就觉得水只用一次太可惜了,应当回收再利用,这样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呀。”

听到这里,让人不禁暗自感慨:都说兴趣是学习和发明的原始动力,可是从于金田的经历看来,有时候来自孝心和亲情的责任感也能给人灵感和力量。

又有人问于金田:搞一项发明,比如“楼房污水回收利用装置”,都要突破哪些技术难点。

于金田胸有成竹地说:“原先我设想把自家的洗菜水和冲凉水用抽水机收集起来,但后来考虑到抽水要用电,就改成了让楼上的废水流到楼下人家。接着又想到废水的过滤净化、水位控制和水源补充等问题。碰到难题,我就上发明网查询有关资料,比如水位控制,我就借鉴了抽水马桶原理。”

“这些发明都是你独立完成的吗……有没有人帮助你?”

于金田说:“很多零件的制造和购买——比方这个有机玻璃储水桶,就完全是我爸爸的功劳。”

于先生以前是位骨科医生,他说:“我按金田的设计图,买来几块有机玻璃板自己做,结果都裂了,后来就委托外面工厂加工。”

于金田的两项参展发明通过了国家专利部门初审。有人再三要求后,终于看到了于金田和某商家签订的关于“楼房污水回收利用装置”技术转让协议,总成交额是150万元。

关心环境卫生的蒋天羽

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女学生,格外关心上海的苏州河,花了许多心血,创造发明了“苏州河上会吃垃圾的机器鱼”,还于去年申请了专利,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她就是杨浦区控江二村小学五(1)班的蒋天羽。

当她和爸爸去欣赏黄浦江美景,看到顺水漂来的垃圾时,心里愤愤然,不由得为那些不文明的人感到愧疚。为让河水更清洁,于是,她设想创造一条会吃垃圾的机器鱼。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师,并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画出了设计图。蒋天羽的机器鱼需要用电力来推动,在爸爸的建议下,她采用了太阳能,但万一哪天没有太阳怎么办?这个问题让她伤透了脑筋,但她并不服输,从课外书中翻阅资料,孜孜不倦地仔细阅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了储能问题,让自己的鱼“活”了起来。为进一步完善“鱼”的功能,使“鱼”更灵活,在胶水的问题上又遇到了困难,但她依然不服输!在制作过程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就这样不断地学习、请教、实践,一条漂亮的机器鱼终于做成了!这条“会吃垃圾的机器鱼”在“上海市少先队科学创意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这时有人建议用遥控会更好,于是蒋天羽说干就干,在一番努力后终于完成了对“鱼”的摇挖操作。此后蒋天羽的机器鱼又获得了一个一等奖,她自己也获得了宋庆龄奖学金和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的称号。

小小年纪的蒋天羽,不仅关心和爱护着身边的环境,还能为清理江河中的垃圾而想方设法搞发明。她那种敢想敢干,敢于创新的精神令我们佩服!她那种永不放弃,刻苦钻研,不服输的韧劲尤为可嘉,终于征服了发明创新过程中的一个个拦路虎。

蒋天羽的创新经历,有酸有甜、有苦有乐,她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作品,因为她心中有祖国,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希望祖国天更蓝,水更清。她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她那种永不服输、勇于实践的精神在整个创造过程中都体现出来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所以一切困难和问题都向她低头了,她的机器鱼才能够获得成功。

获奖之后,她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谨记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许嘉璐爷爷的话:“社会非常需要这样的发明,希望你们不断努力,有更多的创新发明。”这话不仅仅是对蒋天羽说的,也是对我们青少年说的。是啊,这是社会与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切切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像蒋天羽那样,关心身边事、天下事,从小培养创新意识。

小小发明家中的“明星”

在顺德区“第二届职业院校学生专利发明大赛”颁奖大会上,来自李伟强职校的罗汉文成了小小发明家中的“明星”。他不单获得了本次大赛的一等奖,还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向数百位与会者发表了他的《我发明、我进步、我快乐》的演讲。

据罗汉文介绍,构思遥控电动升降麦克风架开始于2003年。当时他刚就读李伟强职校,担任学校音响广播系统技术员。他发现,在学校召开各类会议时,由于发言人身高不同,麦克风的高度就要随之调整,每次调整都要有人亲自操作才行,非常影响会议进程。他突发奇想:“能不能发明一个可以遥控调节高度的麦克风架呢?”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罗汉文连续奋战了五天,终于试制出了第一支可遥控升降的麦克风架。

后来,顺德开展水环境调查活动,节约用水成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罗汉文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他发现,洗车行业对水资源的浪费惊人,便想发明一个可以节水的装置来减少浪费。在五一长假期间,他成功制作了一个循环节水装置,可以将洗车水收集、沉淀、过滤后,再次利用。经过调查计算,他认为,就顺德区内的400多家洗车场,一年的节水量就可以达到800多万元!

罗汉文透露,目前他已有13件发明作品,其中九件获得了市、区级奖励;而他的洗车水循环装置更将有望参与“全国小小明天科学家竞赛”。“发明创造给了我知识,也给了我信心,更给了我快乐!因为我发明,所以我快乐!”罗汉文说。

从“破坏王”到小发明家的转变

赵念从小就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四五岁的时候,她拿着闹钟,睁大了眼睛问妈妈:“为什么这个东西会动会响呢?我可不可以看看它里面是怎么回事呀?”妈妈递给她一把小起子,不一会儿,闹钟在赵念的野蛮“摧残”下被拆得七零八落。

她家里的小玩具、洋娃娃全都难逃“噩运”,不是被她大卸八块,就是被她“开膛破肚”,统统面目全非。赵念在干完“破坏工作”之后,总会大声宣布:“这个太简单了,我以后要做一个更好的!”就这样,赵念成了家里的“破坏王”。

值得庆幸的是,赵念的爸爸妈妈对女儿的破坏行为不仅“放纵”,甚至常常还扮演“帮凶”的角色。遇到女儿好奇的问题,他们总是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探个究竟。

赵念的爸爸从事技术工作,常常在家里摆弄一些复杂的线路。赵念总是着迷地看着爸爸工作,不时地问上一些问题,爸爸也都耐心解答。渐渐地,简单的问答已经满足不了赵念的求知欲,她央求爸爸给她一些动手的机会。

焊电路板是她的第一件差事。当赵念兴致勃勃地把焊好的电路板拿到爸爸面前“邀功”时,爸爸哭笑不得——焊锡一大团一大团地粘在了一起,电路多处短路。赵念并不气馁,虚心地向爸爸请教焊接的要领,在废弃的电路板上反复练习。当她再次得意洋洋地展示焊接“成果”时,爸爸已经挑不出毛病了。

上初中了,在物理课上学了电学原理之后,每次遇上保险丝“罢工”,赵念都会抢先卷起袖子,关掉电闸,三下五除二地左拧右拧,就让家里恢复光明。

赵念是个沉默内秀的女孩子,平时比较喜欢思考,她的一些发明创造的小点子也都源自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曾经一段时间,电视、报纸上频繁出现有关汽车追尾事故的报告。于是,赵念设想着要在汽车上加一种装置,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她了解到:追尾事故的发生多是因为前车紧急刹车,后车来不及做出相应的反应。她脑海中灵光一闪:何不让紧急刹车发出比正常刹车更为强烈的警报信号。

然而,这样的警报设施虽可以起到提醒作用,却不能在两车相撞时起到安全保护作用。于是,赵念又开始思索着,要给汽车加个“防撞衣”。那天,她乘坐公汽,偶然目睹了一辆小货车与的士相撞的惊险一幕,庆幸的是前面那辆小货车后面载的一张席梦思床垫,竟将后面迎头撞上的的士给“弹”了回去,一场车祸被奇妙地化解了!而赵念的“可识别快慢刹车的汽车安全保护系统”也受此启发,得以进一步完善。

拿了三个国家专利,而且保持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这些成功的背后,赵念可吃了不少苦头。

赵念的学习很紧张,绝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得花在功课上,发明制作只能见缝插针地利用间隙时间。发明设计考验人,动手制作更锻炼人。尽管精力、体力都很有限,赵念捋起袖子干起活来,可毫不含糊。

为了制作“可识别快慢刹车的汽车安全保护系统”的汽车模型,赵念从街上捡回人家装修剩下的废木板,用锯条切割成块。别看这项工作没什么科技含量,干起来还真不容易——木板比看上去的更硬,锯条比想象中的更难使。尽管不知用断了多少锯条;尽管双手被锯子磨得伤痕累累,痛得连工具都握不住;尽管最后成型的汽车模型十分简陋,甚至车轮还是个六边形……但最终,赵念还是如期完成了模型的制作。

看着一堆杂乱无章的原材料在自己的手中变成有模有样的小发明,这种欢欣无法言语。实践的过程中,赵念感受很多。她说这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她说很多事情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又说又练才是真把式”;她说书本上看似枯燥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之后原来那么有趣;她说这个世界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广阔……

排扰朗读器的发明

四川省遂宁市中学生胡北玲发明了排扰朗读器,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小发明一等奖。

胡北玲是一个擅于动手的女孩,她发明排扰朗读器诱因是因为学习。她说:“上早读时,简直是乱成了一锅粥!谁也不管谁,嗷嗷地大声念课文,赶上大热天,简直要闷死了。便大喊几声‘我实在受不了啦’。若在平时,这声音准吓人一跳,可在这儿,没人理会。”于是,她就有了这个想法,是否能发明一个排除扰乱的东西呢?

在科技小发明大赛上谈了她发明的整个过程:

一天,我到医院看病,由于医院条件差,里里外外乱糟糟,让人心烦。医生不怕乱,他把听诊器放在你胸前,仿佛外部世界都不存在了,静极了,要不,你体内的声音医生怎么听得见呢,我决定回家后做一个排扰朗读器,上早读课用。

我找来三个塑料盖儿,两个做耳机,一个当话筒,三个盖儿用两根塑料管连起来,一讲话,两个耳朵嗡嗡响,外界声音还真隔去了不少。但塑料管太硬,扎得耳朵疼,我换成了橡皮管和橡皮盖儿。什么橡皮盖儿?咳,就是眼药瓶盖儿。

妈妈让我去打酱油,售货员用漏斗为我盛油,我发了呆:油是液体,可以流动,声音不也是看不见的液体吗?我买了个漏斗,代替塑料盖儿话筒,效果好多了。

一个人迷上一件事的时候,脑子才灵呢。那些日子,我满脑子都是排扰朗读器。女同学拉我出去玩,对啦,我是她们的保护神、首领,她们戴在头上的发卡,启发了我,我做了个活动发卡,戴在头上,固定排扰朗读器,代替过去的铁丝,就这样,一步步改进。

您问这排扰朗读器好用不好用?好用!第一,可以排除干扰;第二,可以纠正自己的发音;像原先那样乱成一锅粥,哪分得清自己和别人的声音?现在好了,不听别人的,就听自己的;这第三嘛,使用和携带都方便,可以像魔棍似的折迭起来。

我爸爸是个无线电爱好者,常为邻居修收音机,弄得屋里吱吱咕咕乱叫。我戴上排扰朗读器,照样复习功课,给我带来了很多方便。

少年“爱迪生”

当你旅游时,你拿着几个烦琐的背包,你会想到:如果旅游时腰间能扎一根神奇的带子,一根什么都能装的旅游带子,那该多好!

当你穿着裙子感到不便时,你会想到:如果有一种多功能式的君子,既可以当裙子穿,又可以当裤子穿该多好!

如果你是一位护士,你会想到:如果医院的点滴瓶子能安装一个报警器,当输液快结束时它会自动报警该多好!

其实,它们早已从“如果”变成现实,而把这些变成现实的,就是上海女孩儿袭苑。

袭苑还在上海江苏路第五小学念四年级时就开始搞小制作、小发明。她喜欢动手制作小东西,爱将自己在生活中萌发的奇想付诸实施。她大胆设想,精心制作,至今已有40多项小发明获得成功。

说起发明创造,袭苑说关键靠勤动手,勤动脑。走进袭苑的生舌,就可以了解到她是怎样动手和动脑的。

裘苑非常喜欢旅游,学校里组织春游、秋游、夏令营活动,她总是个活跃分子。星期天,爸爸妈妈也经常带她去郊外、公园游玩。外出旅游时手上的提包不但碍事,有时一疏忽还会弄丢。有一天,裘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一场打仗的电影,她看着看着却“走神”了,被解放军叔叔腰上扎着的子弹袋吸引住了。看完电影,袭苑问爸爸:“能不能设计一根旅游用的腰带呢?”爸爸笑笑说:“当然可以。”父女俩边走边谈。回到家,裘苑把旅游时经常要带的东西找出来,根据收音机、茶杯、皮夹等物品的尺寸,画起了设计图。设计好,她就动手做起来,边做边改,没多久,一根旅游腰带做出来了。往腰上一束,瞧:腰带上的十来个大大小小的布袋,有长的、方的、宽的、扁的各种形状。布袋里能放的东西可多了,袖珍收录机、旅行杯、毛巾、皮夹、面包、蜜饯……真是“腰带一束,应有尽有”。

夏天到来,许多女孩子喜欢穿裙子,因为裙子不但舒适凉爽,还使人显得美丽活泼。可是,一到上体育课时,麻烦就来了,由于学校规定上体育课不能穿裙子,所以每到上体育课前,女同学就一起涌到卫生间,你拥我挤地换裤子,真麻烦。

袭苑想,如果裙子既是裙子又是裤子该多好,平时是一条裙子,上体育课时,只要把裙子朝上翻起,再在两边装上拉链,一拉就成了西式短裤,这该多方便。想到这里,她回到家里就动手画了起来。她一会儿想,一会儿画,一会儿裁,一会儿缝,一阵折腾,她终于如愿制成了健美轻快的少女裙服。

还有一次,妈妈生病住进了医院,医生在给妈妈打上点滴后对她说:“小姑娘,看好药水瓶啊!药水滴空前,马上来叫我!要是药水滴空,让空气进入血管,就会出事故,引发生命危险!”这话把袭苑吓了一跳,她两眼盯着玻璃管,看药水一滴一滴慢吞吞地滴着。

虽然妈妈病好出院了,但她的思维却始终没有离开那个输液器。她又在琢磨着发明一个自动报警器了。

开始,她想用称重方法,用一根类似杆秤的装置,当液体快输完时,“秤杆”就会下坠碰到电触点报警。后来,她发现输液瓶和橡皮管本身的重量不可能完全一样,而且病人手脚牵动也会引起失误报警,可靠性不高。学习了电子知识后,她想到可以利用电容原理搞出一种新颖的“液位探头”,配上声光报警器,用于医用输液报警,效果一定可以。经过多次试验,她终于发明了一个电容探头,然后接上报警器,这样就可以自动报警了。

这项发明,使袭苑获得了1988年“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一等奖,并获得了国家专利。为此,上海团市委也授予她“少年爱迪生”的称号。

第一次成功的“未来之星”

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区余新镇中心小学六(1)班的章远骏同学,发明的“洗荸荠机”,在第十九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这是浙江省本次参赛作品小学组惟一的一个一等奖,老师为他高兴,同学向他祝贺,而章远骏却谦虚地笑着说:“这是我第一次成功!”

章远骏同学遇到事情总爱问个为什么,平时拿到玩具总是喜欢拆开它,看个究竟,但也会重新把它组装好,平时也喜欢动手制作一些小玩意。他还爱体育活动,在区里的体育比赛中常常获得名次。因为生活在农村,和其他生活在农村的同学一样经常做家务活。

章远骏家每年都有种荸荠的习惯。每当要出售荸荠时,爸爸妈妈都要用一个大网袋把荸荠网住,然后背到河边使劲地搓洗,往往洗得裤管湿透,累得满头大汗,半天下来,洗的荸荠也不多。看到爸爸妈妈费时又费力地洗荸荠,章远骏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于是他想,如果能发明一台洗荸荠机来代替这样繁重的活儿那该有多好啊,那就能帮助爸爸妈妈减轻负担了!他把自己的想法画成一张草图告诉了学校的科技老师,老师觉得这想法十分有新意,很支持他。章远骏充分地运用科技课里学到的发明创造的技法,几经修改设计出了图纸。后来,他的洗荸荠机在老师和工人师傅的帮助下形成雏形,通过实地使用、反复修改,发明终于成功了。

他的洗荸荠机是一个80cm×45cm×25cm的铁柜子。内设一个洗涤箱,箱内有一个带毛刷的洗涤圆滚筒,圆滚筒下有一张荸荠漏不出的漏水网,单相电动机作动力,采用顺车洗涤,倒车推送的两档功能开关。

使用时,将荸荠倒入进料口,打开水龙头,合上顺转开关,机轴便顺转刷洗,通过水和圆滚筒上毛刷的作用,将荸荠上的泥土洗刷干净。将开关打到倒转挡,荸荠就从出料口被推送出来,完成刷洗任务。

洗荸荠机有着省工、省力的独特功能,荣获了全国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章远骏同学常常回想起在全国参评展示厅里专家、老师们的问话:“你的机器可以洗荸荠,还能洗其他的东西吗?”“你能创造洗荸荠的机器,还能创造一个削荸荠的机器吗?”这就是章远骏新的创作方向,他希望这第二件作品能早日问世,与需要它的客户见面。

章远骏同学常常说:“小发明之所以会成功,主要是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拓宽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

12岁的小发明家

在第三届世界青少年创造发明作品展览中,一共有30个国家、161件作品参展。组委会决定,从中评选出28件优秀作品奖、3件最佳作品奖。这3件最佳作品奖的获得者可以免费到日本旅行并领奖。徐琛就是这三位中惟一的一位中国女孩。

授奖仪式是在日本东京三越百货公司影剧院举行的。剧院正中放着三张桌子,第一张桌子上放着“防触电插座”模型,旁边一块小牌子上写着:中国,徐琛,12岁;第二张桌子上放着“自动播种机”模型,牌子上写着:瑞典,佩迪·乔纳森,14岁;第三张桌子上是“电脑调音装置”模型,牌子上写着:美国,威廉·爱德华,18岁。

当小徐琛走进影剧院时,上百架相机对准了这位黑头发、黄皮肤的小姑娘。日本创造发明总裁、日本天皇的侄子长陆宫殿下和他的妃子,高兴地接见了这位在国际上得奖的中国女孩。仔细审视了一番小徐琛的作品模型后,殿下笑眯眯地夸奖她说:“你确实发明了一件很好的作品!”日本创造发明特许厅厅长更是赞不绝口:“中国小朋友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又容易忽视的矛盾解决了。这个防触电插座不仅设想好,构思巧,做得也精巧!”

才12岁的徐琛是怎么发明防触电插座的呢?总结经验时,小徐琛说:“我是一个爱动脑的女孩。”但是这事还得从徐琛的弟弟触电讲起。

一天放学后,徐琛在自己的小屋里聚精会神地做功课。突然,她听见弟弟大叫一声,就急忙奔到外间。只见弟弟面如土色地躺在地上,身子不住地哆嗦。

“不好,弟弟触电了!”被吓得不知所措的徐琛转过神来,赶忙跑到电源处,关掉了电闸。奶奶和徐琛好一阵折腾,弟弟才渐渐恢复了常态。看弟弟缓过劲儿来,奶奶就唠叨起来:“你这个淘气鬼。谁叫你去碰电插座的?会要命的……”

原来,顽皮的弟弟一直觉得电插座的那两个孔很神秘,为什么插头一插进孔里就有电了呢?孔里到底有什么东西?为了探索孔里的奥秘,他拿起一根长铁钉去戳两个插座孔,于是一股强烈的电流通过铁钉,将他击倒在地……

晚上,爸爸下班回来,徐琛把事情的经过讲给爸爸听。她问爸爸:“能不能买一只防触电插座,这种电插座太危险了!”

爸爸叹口气,摇摇头说:“到哪儿去买呀,防触电插座至今还没有人发明出来呢!”

“为什么不发明防触电插座呢?用原来那种插座,说不定还会有顽皮孩子闯祸,我要发明防触电插座。”徐琛脱口说出了这个刚刚在自己心底萌生出来的念头。

这句大话已经说了出来,可是究竟怎样才能发明防触电插座呢?徐琛自已心里也是一片渺茫。看到爸爸那鼓励和信任的眼神,徐琛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试一试,不试永远就不会成功。

为了这个防触电插座,她不断动脑,不断地改进设计方案,画了一张又一张图纸,做了一个又一个模型,用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最后小徐琛总算搞成了一个防触电插座的模型——用有机玻璃做插座盒,导电的钢片深藏在插座里面,插头是直角弯曲的。使用时,只要将插头伸进插座小孔,然后再横着向插座盒中间移动一点儿,这样,任凭怎样顽皮的小孩儿都碰不到电源,没有触电的危险了。

她拿着造好的模型兴高采烈地跑到学校,把自己的小发明展示给老师看,给“星期日创造发明俱乐部”的伙伴们看。可是,大家却没有表扬她——这个说:“小发明好是好,只是一般常用的插头不能使用。”那个说:“三相插头的使用也要受到限制。”总之,这个防触电插座的实用性不够强。

可是,怎么改进呢?徐琛又开始了新的学习和探索。从那天起,改进防触电插座,几乎占据了她所有的课余时间。放学后,弟弟要和她比赛下棋,她摇头拒绝了;同学喊她跳橡皮筋、跳绳,她也不去;电视机里演着好看的动画片,奶奶喊她快来看,她楞是不出屋子。

有一次,她陪奶奶上百货商店买东西,正是寒冬腊月,商店门口挂着厚厚的门帘,徐琛推开厚门帘子,发现里面还有一道转门,就在她和奶奶分别从两扇转门走进商店的时候,灵感忽然闪现出来:转门只能走一个人,防触电插座能不能也像转门这样,搞个活门绝缘?老师在常识课上不是也讲过闸门的原理吗?当甲门关上时,乙门就打开,乙门关上,甲门打开……对了,利用闸门原理,在插座里装上两道活门,只有当插头从两个插孔同时插入,两道活门才全部打开,电源才接通。而平时小孩儿玩弄插座,一般总是用一件铁器,或者一个手指伸进插座孔,只能打开其中的一道活门,而碰不到导电的铜片,这样自然不会有危险。

“我有办法喽,有办法喽——”小徐琛一跳老高,转身就往家跑,把奶奶扔在商店门口。

防触电插座终于诞生了。在上海第二届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和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中,她都获得了一等奖。而且,她还是第一个在国际上获发明作品奖的中国孩子。

花季少年的小发明

蝶式膨胀螺栓是花季少年王攀的得意之作,这项发明曾获得区科技发明一等奖,市第四届青少年发明竞赛二等奖,天津市第四届发明展览会优秀奖,第六届全国发明展银牌奖,中国发明家大辞典已准备将这项发明编入大辞典。这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现在已将专利转让给生产厂家,支持国家建设。

王攀从小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小男孩。王攀家搬入新居安装吊灯时,王攀的父亲在天花板上钻孔几次打在圆孔处,使膨胀螺栓无法锁紧。于是王攀决心发明一种新的膨胀螺栓,打在圆孔板的空处也能发挥作用。

有了这个设想,王攀连续画了几张设计图纸,把这种新型螺栓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可都不理想。

一天晚上,王攀一边听音乐,一边还在想着这种新型的螺栓,忽然,一句歌词引起了王攀的兴趣:“蝴蝶飞呀……”蝴蝶!王攀像明白了什么似的,迅速地找出一个膨胀螺栓,小心又充满信心地在螺栓旁边添上了一对美丽的“翅膀”……

立刻,在王攀的思维中,膨胀螺栓活了,那双“翅膀”不住地一张一缩。当这个膨胀螺栓的“翅膀”收缩穿过打好的孔,进入圆孔板的空处时,两个“翅膀”自动张开,卡在圆孔板里面,起到了固定的作用。

能成功,这个想法一定能成功!王攀又思考了一遍,充分肯定了这个想法。于是在这个装有“翅膀”的膨胀螺栓的图纸下方,用力地写下了“蝶式膨胀螺栓”。

带着设计草图找到了校科技组田老师,老师肯定了王攀的想法,并帮王攀找出设计的不足之处。在试验中,王攀发现由于这个蝶式膨胀螺栓的翅膀是由两块平铁片制成的,在悬挂重物时强度不够,很容易折叠,失去作用。

怎么办?王攀继续思索着,忽然,一个蚂蚁搭桥的故事在王攀脑海里出现:一群蚂蚁要在河上搭一座纸桥,它们先搭平的,再搭对折的……最后把纸桥折成了槽形(M),纸桥很坚固,没有折断。

槽形翅膀,又一个很棒的想法出现了,王攀在和老师商量后马上制作了一个M形的蝶式膨胀螺栓。通过试用强度增加了,挂重物基本没问题了,但打进圆孔板后,固定不牢,来回摆动,墙上的大洞也不美观。后来经老师指点在螺栓上加一个锁母,这样不仅起到了固定作用,也更美观了。

目前,这个蝶式膨胀螺栓是由锁母支撑架,蝴蝶翅膀、弹簧、吊钩、螺母、锁钉,六部分组成。制作简单,坚固耐用,容易操作,适合安装吊灯、吊扇及其他悬挂物。 5Qdcr/rRh11cLxCDiqzdX8sT/hkOParIHy8eIb1TBvmRUOwx6FANltcFSU08Cnp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