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钱乙,创立六味地黄丸的儿科神医(2)

无论如何,钱乙上任伊始就用精湛的医术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治疗七太尉小朋友

一天,广亲宅二大王的儿子病了。各位注意,这个“大王”不是通常我们想的“山大王”,而是王爷的意思。不过宋朝这种称呼的确很有趣,每次我看到这儿,都觉得这是个满脸络腮胡子的莽汉形象。

这位二大王的哪个儿子病了呢?是七太尉,才七岁呢。

您也许觉得更奇怪了,这太尉似乎是个很大的官吧?是的,没错,太尉在宋朝是仅次于太师的位置了,比太傅还要高,是个军职,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吧。宋朝是一个很搞怪的朝代,他们的皇室似乎对封官赐爵有特殊的爱好,皇家子弟一生下来,就开始狂封官职,然后这一辈子里再不断地加封,怎么说也得封他十个八个的官职,说句实话,最后封得我都不知道该称呼这位什么了。

皇家的孩子出生没多久,就会封个太尉的官衔。

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您到他们王府去串门,开门一看,屋里小板凳上坐着一排的国防部长,个个都流着鼻涕、穿着开裆裤呢。

这位七太尉小朋友病了,当然要派人来找钱乙过去看看。

钱乙赶快跑了过去。什么病啊?是潮热(潮热,中医术语,是指如潮水一样有规律地发热)。他诊断后,说:“这孩子没事儿,不用服药了,用饮食调理一下就可以了。”

大家长出了一口气。

可是就在大家以为没事儿的时候,钱乙一眼看到了另外一个年龄更小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八太尉小朋友。钱乙稍微诊了一下这个孩子的脉,说:“那个孩子是没问题了,可这个孩子马上就会有很吓人的暴病(此儿旦夕暴病惊人)。”

大家都被吓了一跳,这个八太尉活蹦乱跳的没事儿啊。

钱乙接着说:“现在就要预防抽搐了,如果治疗恰当的话,再过三天,中午过后就会好转的。”

二大王听后很愤怒(皇家子弟的坏脾气暴露出来了),这都什么啊,你以为你是神仙啊,还预言呢,真是胡说八道!于是怒气冲天地说:“我们八太尉不是好好的吗?有什么病!你们这帮医生,总是胡说来吓人,不过是为了多得些利益而已(医贪利动人乃如此)!你现在就给我看七太尉的病,没事儿你就走人,不要给我说什么八太尉的病(但使七使愈,勿言八使病)!”

钱乙的表情却很认真:“我说的是真的,您让我好好给他瞧瞧吧!”

大家开始不耐烦了:“去,去,快走吧!”

“我说的是真的,你们这样孩子会受苦的……”

“去!乌鸦嘴!”

结果钱乙很郁闷地离开了广亲宅。

您猜结果怎么样?第二天,广亲宅里可就乱了,为什么呢,原来是八太尉小朋友开始出现了抽搐的症状。天啊!预言终于应验了,这可是大事啊,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钱乙。

晕!敢情这位讲的话是真的?难道这位会预言?

怎么办呢?还用问?赶快把这个钱乙给我找来啊。

于是大家又把钱乙请了过来。钱乙用药后,到第三天午后的时候,小孩果然好了。

看来在长公主那里发生过的事情又发生了一次。

这个钱乙,到底是乌鸦嘴还是预言家?所有的人都在问着同样的问题,大家都睁大眼睛瞪着钱乙,交头接耳,神秘气氛开始萌动。

其实钱乙并不是什么预言家,他只是一个掌握了儿童生理病理规律的医生而已。

当二大王心情放松下来后,也饶有兴致地问了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在这个孩子没有病的时候就知道他会病呢?”

钱乙回答说:“其实那个时候他就已经出现要发病的征兆了。他当时脸上腮部红得厉害,说明是肝经受邪了(这是钱乙本人根据《内经》总结的面部诊断法,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直接翻阅钱乙留下的书,在书中钱乙认为人脸上的左腮对应肝,右腮对应肺),目光微微发直,眼睛归肝经所主,所以这也是肝经受邪的征兆。而肝属木,木生火,心属火,所以心经也必然受邪。我又看到八太尉喜欢坐在石头凳子上,这是体内有热,想要凉快的缘故啊。”

大家都听傻了,敢情这是个推理的过程啊,您的上一个职业该不是侦探吧。

钱乙又说:“他的身体肥胖,脉象急促,这是脾气虚而肝火盛的表现,所以我推断他会出现抽搐。另外,我之所以推断过午时(11点~13点)才能好,是因为午时为心经所用的时辰,而过了午时则是肝经最弱的时辰啊(这是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体的经气是按照时辰的顺序来流注到各经的,在丑时(1点~3点)肝经用事,此时肝经经气最旺,而对应的未时(13点~15点)则是肝经经气最弱的时辰)。”

“那您是用什么方法治疗的呢?”

“用的是泻心肝补肾的方法。”

大家这才明白过来,敢情他不是神仙,而是技艺精湛的缘故啊。

二大王也兴致盎然:老大,俺算服了!干脆俺把络腮胡子剃了下山跟您学中医得了。

竟敢和四大王较劲儿

这边二大王儿子的病好了,没多久,到了六月中旬,那边四大王的儿子又病了。这位,当然也不例外,也是个国防部长级别的,是五太尉。得的什么病呢?是上吐下泻,止不住了,水谷不化(水谷不化,中医术语,意思是吃什么就排泄出什么,没有加以消化)。

怎么办?请太医吧!于是太医们纷纷跑来了,诊了脉后,大家纷纷说这是虚寒啊,该开温补之药。对,温补之药,大家互相附和。

于是开了补药,然后用姜汁冲水就给这位五太尉小朋友喝了(众医用补药,言用姜汁调服之)。药喝下去一天后,坏了事儿了,这位五太尉又添了个症状,开始喘上了(益加喘吐不定)。好嘛,这个难受啊,连喘带吐,您说搁谁受得了啊!看到这个情形,各位应该明白宋神宗的那前八位宝贝儿子是怎么死的了吧。

怎么办?请钱乙来吧。于是把钱乙给请来了。在太医们尴尬的目光中,钱乙诊了五太尉小朋友的脉。

诊完了脉,钱乙抬起头,对各位说:“这是体内有热啊(伤热在内也),就不能再用温热药了,昨天谁主张给用的温热之药?”

大家忙把目光投向左右,装作不知道。

钱乙接着说:“不能再用热药了,要用凉药(当用凉药治之),方用石膏汤,熬三份儿,三份同时喝下(用石膏汤三服,并服之)。”

这时有人来报告钱乙,说皇上找他瞧病,得,这位来头更大,那就先告辞了,等一会儿忙完了皇上那头再回来。

等钱乙一走,这帮医生就又来劲儿了。大家围着这位四大王开始议论纷纷:“我看这么用凉药治疗不妥,大王您想啊,连吐带泻的,这人得多虚啊,不补能行吗?而且米谷都不消化了,那是脾胃无火啊,应当温补脾肾啊(当补脾,何以用凉药),再用凉药,那不要命吗?各位贤弟以为如何?”大家又纷纷接茬儿,应该补!应该补!

没办法,这位四大王还是文化程度低,觉得这帮人讲得太在理了,于是吩咐:“来,你们开药。”

于是大家又开了丁香散。

没多久,钱乙同志又跑了回来,看来宫里的工作还真忙啊。

进来一看,吓得眼睛瞪得老大,没搞错吧?我刚才不是讲了用凉药石膏汤了吗?怎么眨眼变成热药丁香散了?这是哪位在开我的玩笑啊?这个玩笑可开不起啊!

“没人开你的玩笑,是我们开的丁香散。”诸位太医和四大王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钱乙。

钱乙急了:“这个药千万不能服啊!服了三天以后,患儿一定会肚子胀,身上发热,喝水就吐!”(三日外必腹满身热,饮水吐逆。)

“呸!乌鸦嘴!”四大王终于忍耐不住,发火了,“我们用补药,只能使身体强壮,你不要胡说了!”

众位太医向四大王投去敬佩的目光:您学习我们庸医的理论还真快啊。

钱乙也没辙了,望着这帮自以为是的医生和患者家属,得,你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他问四大王:“您确定要这么用药了是吗?”

四大王:“是。”

钱乙:“那您以后就别再来找我了(毋庸复召我)!”

四大王气不打一处来,心想你还挺牛的啊,有什么了不起啊,不找就不找,送客!

结果钱乙很郁闷地走出了四大王府。

各位看官觉得这宫里的病好瞧吗?

结果同样的一幕又上演了(重复的频率也太高了吧,怎么这帮大王就不接受教训呢),到了第三天,这位倒霉的五太尉小朋友果然出现了肚子胀、身上发热和喝水就吐的症状。

“不会吧?”四大王也傻了,“怎么这个钱乙说得这么准啊?”

“那赶快找钱乙吧!”家人纷纷议论。

四大王这回也蔫了:“我曾经说过再也不找他了,我看还是找其他太医们吧。”

于是又找来了那帮太医。

这帮太医一瞧,这位五太尉脑袋都耷拉下来了,面无人色。

于是纷纷摇头:“对不住了四大王,这病我们瞧不了。要么,您再找找别人试试?”

四大王恨不能把这帮爷脑袋给拿下来。他伸出手来指着这帮医生,气得直哆嗦,半天说不出话来。

没办法,低头求钱乙吧,去,派人请钱乙。

钱乙那边正为皇上的事儿忙得头都抬不起来呢,就对来请的四大王府的人说:“现在稍微有点忙,忙完回头就过去(适用故不时往)。”

派去的人回来了,四大王一看不高兴了:“怎么一个人回来了,钱乙呢?”

下人回禀:“钱乙说他正忙,回头再过来。”

四大王一想,不对啊,这个钱乙是在跟我摆谱呢,我说过不再请他,他居然敢给我脸色看(王疑且怒)?

来人,给我多派些人,去把钱乙给我抢来(使人十数辈趣之)!

这回场面可就大了,只见十几号人杀气腾腾地从四大王府里出来,直奔太医院。路上的行人纷纷驻足观看,这是谁跟谁啊?这位四大王跟哪个山头的火拼上了?

钱乙还在忙呢,呼啦进来了十几号凶神恶煞般的人物,冲着钱乙狞笑:“太医丞,怎么着?我们四大王那边请你,你就敢不给个面子?”(按:有明显的黑社会性质。)

钱乙这才明白为什么,“嗨,犯得上来这么多人请我吗?可是,我这倒是有个条件,答应了我的条件,我就去,否则您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什么条件?”

“我去了一定要按照我的方子下药,否则去了也是白去,还耽误了皇上这边的事情。”

于是马上有人跑了回去,按钱乙的原话通禀了四大王,四大王顺手给了此人一个耳光:“废话,我要是不听他的,还用这么多人请他干吗?”

这个倒霉蛋可真够窝囊的,专程回去挨了个耳光又跑了回来,捂着脸说:“大王说了,听你的。”

就这样,钱乙跟着这帮人就来到了四大王府。

路上行人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儿,还议论呢:“嘿,这位钱大人架子真大,连四大王请他都得出个仪仗队。”

到了王府,钱乙再次诊脉,然后对四大王说:“仍然是热证,用白虎汤(按:这是《伤寒论》中张仲景开的方子,方中的主药为生石膏,该方能清阳明气分邪热,故以西方白虎名之),一日服用三次。”

到了第二、第三天,用白虎汤每天服用两次(与白虎汤各两服)。

第四天,用石膏汤加味服用一次。然后患儿的热就退去了(热退而安),身体也恢复了健康。

四大王一直张着大嘴,在旁边看着呢,直到最后儿子康复了,才把舌头缩了回去:“我的天啊,这才是瞧病啊!”

看完了热闹,四大王也忍不住问了句:“钱大人,您干脆再给讲讲得了,为什么要这么治啊?”

钱乙也没客气,正好给各位御医讲解一下:“这个病发生在六月,六月热盛,邪热侵入了孩子的体内,热伤脾胃,所以才会发生严重的吐泻。这个时候要清热,如果用了温热药,则上焦也就热盛了,所以才会发生喘的症状。后来又误用了丁香散,丁香是下焦热药,这样上中下三焦皆热,所以我判断会腹胀,饮水吐逆。至于如何使用白虎汤,仲景先生已经在《伤寒杂病论》中论述过了,大家可以参看一下。”

“太精辟了!”四大王觉得自己已经听懂了,很感慨地赞叹,然后心里也寻思着:要么我也像二大王一样,也把络腮胡子剃了下山来学中医?

钱乙的诊断诀窍

故事看到这里,估计您也会纳闷:为什么这种情况会不断地出现,而且极其类似,都是钱乙提前几天预言了患儿的病情,开始大家不相信,最后预言果然应验,难道钱乙真的具有什么特异功能?为什么他能够提前观察到疾病的征兆?

这个谜底我现在为您揭开吧,这是因为钱乙练就了一套不用问就能诊断病情的本事。

其实儿科的特殊性就在这里,您想问,可您怎么问啊,那么小的婴儿只会哭,您还问他:“来给叔叔形容一下这种疼痛是锐痛还是钝痛?是隐痛还是跳痛?”估计孩子会以更尖锐的哭声回答您,或者尿您一身。

所以,小儿科必须从语言之外找到诊断的依据,现在可以通过影像学、生化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但有的时候仍然有漏洞,比如有的婴儿腹泻,生化检查没有任何方面的异常,但孩子就是腹泻、瘦弱。我见过一些这样的婴儿,令那些儿童医院的医生很苦恼,最后都是中医给调理好的。

古代的诊断方法更少了,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治疗儿科病。

人家钱乙就开始琢磨了,这样下去还了得了,要想办法啊。于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人家练就出了一套绝活,那就是通过小儿的外表来判断病情(中医叫望诊)。

这套绝活确实很厉害,现在能用的人已经很少了,给大家介绍一下,比如他通过观察五脏在脸上的反射区的颜色等来判断五脏的状态,他还通过观察小孩子的孔窍,比如眼睛、鼻子、肛门等的状态来判断病情,尤其是眼睛,那是钱乙特别重视的。

还有听患儿的声音,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有一次钱乙偶然路过一个相识的老头家,听见有婴儿的啼哭声,钱乙表现出非常惊愕的样子,问:“这是谁家的婴儿在哭啊?”

老头很兴奋地介绍:“这是我的孙子啊,我家里刚刚生了一对双胞胎,还是男孩子呢。”

钱乙严肃地说:“一定要好好地照顾啊,现在能不能活还不一定呢,要过了一百天才算平安啊(过百日乃可保)。”

您说这不找骂吗?有这么说话的吗?人家大喜的事情,您来个“还不一定活呢”(通常境况下会挨一顿板砖)!

看来这个老朋友还是挺客气的,只是面上不悦而已,说了句“送客”也就算了。

结果是,没到一个月孩子就病了,找不到钱乙,最后很快都死了。

这件事说明钱乙可以通过婴儿的声音来判断其健康情况。

这些诊断方法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各位看官有兴趣可以看钱乙的书。

因此,在儿科还不发达的当时,在其他医生还完全不清楚患儿的疾病状态的情况下,钱乙已经通过这些独特的诊断手段了解了病情,这弄得他总像是个先知似的,其实这些都是中医诊断学里的一般内容。在中医诊断里面,望、闻、问、切四诊必须合参,但现在有很多内容医生都不会了,只剩下问诊了,很可惜。

钱老师组织的考试

在太医院里任职,除了给皇族治病,宋朝那会儿太医是可以出去给老百姓看病的(按:后世有些朝代就不行了,必须一心为皇室服务),所以钱乙也经常被请去给京城里的各家诊病。因为当时钱乙的名声已经很大(连皇上都颁发认证证书了),所以请他的人多极了。这样,钱乙也同时开始了他的教育不合格医生的过程,他的教育方式很简单,那就是:现场考试。

这搞得其他的不大合格的医生很痛苦,纷纷感觉到自己的噩梦开始了。

一天,京东转运使李同志的孙子病了,那孩子才8岁,咳嗽,气短,胸闷。

一开始李同志并没有请钱乙,而是请了其他的医生。这个医生诊了病后,很有把握地说:“这是肺经有热啊,需要用凉药治疗,方用竹叶汤、牛黄膏,每天各服用两次,保证痊愈。”

治疗效果很糟糕,原来只是咳嗽,服下这个药后,又开始加上喘了。

这回李同志急了,赶快请来了钱乙。

这个医生一听钱乙要来,心想坏了,这位以现场考试闻名啊,我这两下子,还不露馅?赶快跑路吧!

还没等迈腿呢,钱乙已经来了,于是只好一脸苦相地看着钱乙,脸都白了。

钱乙诊完了脉,果然开始发问:“服用的什么药啊?”

李同志抢先回答:“竹叶汤、牛黄膏。”

于是钱乙同志正式开始了现场考试,问医生:“服用这两个药是想治疗什么呢?”

啊?考试这就开始了?医生硬着头皮答道:“用,用来退热、退涎的。”

钱乙同志接着考:“这个病是什么热发作呢(何热所作)?”

这个医生一脸苦相,心里想:老大,你要看病你就自己看吧,干吗要考我啊,兄弟我以后还要混啊,这样很丢人的啊,拜托给个面子吧!心里想着,可嘴上还得回答啊,于是说:“是,是肺经热,所以才咳嗽,咳嗽久了才生痰涎。”

钱乙同志接着考试:“那么竹叶汤和牛黄膏是入什么经的药呢?”

老大,求求你别考了行不?这个医生脸都绿了,还要回答:“是入……什么经来着?”

钱乙无奈地叹了口气,说:“是入心经的。”

医生恍然大悟,说:“对啊,是心经。”

钱乙又问:“既然是肺热,你用入心经的药做什么呢?”

医生又被问住了:“啊?”

钱乙同志终于宣布考试结束,开始了教育的过程:“这个孩子不是肺热,而是肺虚,同时感受了寒邪,治疗的思路是补肺,同时散寒,此时千万不可用凉药。下面我治疗,你来看着,以后就知道怎么处理了。”

这位考生眼泪差点下来了。老大!这堂课给我留下的印象好深刻啊!

最后钱乙很快就把这个孩子治好了。

除了在民间推广现场考试外,在宫里钱乙同志也开始了推广运动,这搞得太医院的医生们也开始紧张得抓耳挠腮的。

一天,睦亲宫里的十太尉小朋友病了,是疮疹。先是诸位太医们来给诊断了一下,大家七嘴八舌说出自己的想法,却没有一个统一意见。这可把睦亲宫的大王(不知道是几大王)急坏了:“你们的说法不统一,让我们太尉怎么服药啊?去,把钱乙给我找来。”

钱乙很快就被请来了,诊了脉,然后转脸看着诸位太医。

这些太医感到后背一阵发麻,心想,别不是又要现场考试了吧?

没错,您猜对了,钱乙同志又要开始推广考试运动了。

钱乙问:“刚才大王问了,这个病是属哪个脏腑的,大家来回答一下吧。”

你自己回答不就行了,别拉上我们行吗?大家心里虽都这么想着,可嘴上还得回答呀,一个太医说:“是胃热。”

钱乙同志看着这位太医,眉头微微一皱,好嘛,这位同志的脸色立刻白了,额头上直冒冷汗。

钱乙又问:“如果是胃热,为什么患儿会乍凉乍热的呢?应该一直热才对呀。”

太医顿时哑口无言:“啊?这……”心想:我怎么知道啊!大哥,你去问问别的家伙吧!

于是钱乙又看着另一个太医,这位太医的脸色也立刻变得煞白。

钱乙问:“你说这个病是什么原因呢?”

这太医犹豫了一会儿,小声回答道:“是母亲的腹中有毒。”

钱乙又问:“既然是母亲的腹中有毒,那是哪个脏腑的毒呢?”

太医心想:天啊,我哪里知道是哪个脏腑有毒啊,大哥,我回去好好看书还不行吗?别考了成不?

可这不回答丢人啊,于是便硬着头皮回答:“母亲的毒在她的脾胃。”

钱乙同志还真是不依不饶啊,接着问:“既然毒在脾胃,那患儿为什么惊悸呢?”

太医被问得张口结舌:“这……”心想,丢人就丢人吧,于是把头一低,开始装傻,不再回答钱乙的问题。

于是,钱乙开始了他的正式讲课:“这个病啊,是一种传染病(此天行之病也),但也是由于婴儿自身正气弱造成的。正气之所以弱是由于还是胎儿的时候吸收了母亲的不洁之气。这个病的治疗,不可妄用泻下法或者发表法,需要解毒治疗,需要按照五脏来辨证。呵欠顿闷,要着重肝经;时发惊悸,要重视心经;乍凉乍热,手足冷,要重视脾经;脸上,特别是眼睛和面颊如果发红,咳嗽,要着重肺经……”(具体钱乙老师讲了很多,就不给大家多写了。)

在钱乙那个时代,对麻疹、水痘和普通的幼儿急诊还分得不清楚,原因很简单,那是将近一千年前,基本还没什么成型的儿科呢,人家钱乙是第一位,他的很多关于小儿病症的记录都比欧洲早了几百年,已经很不容易了。具体这位十太尉小朋友患的是哪一类的病症我就不给一一对号了,反正在上课结束后,钱乙老师做了个示范课,用抱龙丸给十太尉小朋友服用了几次后,就给治疗好了。

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钱乙老师前面理论讲得好,后面的治疗效果也不是吹牛的,其他太医们虽然很不服气,但是钱乙的实力在那儿摆着呢,不认输不行啊。

网友互动

鸡塞远问:

咨询一下罗老师、杏虎老师以及坛内各位中医大夫,小儿抽动秽语症中医治疗的方法是不是平肝熄风啊?

我儿子4岁,两月前开始挤眼睛,喉咙里伴有吭吭声,经过一个月的中医治疗,现在只在吃东西时有上述症状。但是吃了一个月中药了,也不能完全治好,真急死人啊!想另找大夫治疗!如果是您治疗此病的话大约需多长时间啊?这个病难治吗?治好后还会复发吗?急盼回复!

罗大伦答:

这个病通常的治疗方法是平肝熄风,但是还要注意孩子是否有食积,因为只是在吃饭的时候犯病,我分析可能和食积有关系。有的患儿也没有用平肝熄风的药物,只是消食导滞,结果这个病也好了。我想你儿子前面的治疗是有效的,因为现在只是在吃东西时犯病了,是否可以再增加一些消食导滞的药物,你和当地的医生商量一下。

中医有句话叫“土虚则木摇”,钱乙治疗皇子的抽风,大家都觉得该熄风,但是钱乙用的就是调脾的方法,使用黄土汤,一下就给治好了。你可以参考一下。这里有可能是“土实”吧。

偶然一刀问:

罗老师你好,看你的帖子已经很久了,和其他人看后的感想一样,这里就不罗唆了,请教两个问题:

1.本人今年29岁,看了罗老师讲六味地黄丸的部分,临床症状与我的症状一致,就每日坚持服用,至今有半月了。症状明显减轻,腰不酸了,疲劳感也没有了,以前每到中午和下午就很困乏,无精打采,现在也基本消失了。罗老师提到肾虚有阴虚和阳虚之分,其症状可能会一样,我就搞不太清楚了,目前还存在右眼皮时常发胀,偶尔跳两下,右肩膀肌肉会不自禁地一松一紧,小便自感正常,大便多数时间不太成形,颜色大部分是黑色(不知是否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原因)。另外,还有早泄,自己分析多半是肾虚导致的,时间很久了,大概有两年了,房事不频繁(约一月一次)。自己买了锁阳固精丸,同六味地黄丸一起服用,也不知对不对症,若对症的话,需服用多久才会见效?麻烦罗老师给分析分析。我现在这个样子,不知道用不用补气血?

2.这个问题可能比较傻,但我还是想问问。周围的朋友、亲人、同事身体不适或生病时都会头疼,可打我记事起就从来没有头疼过,也不知道头疼是什么感觉,不知这是否正常,会不会有什么病潜伏在体内?

罗大伦答:

偶然一刀朋友,我不知道你现在的情况,只能推测一下。中医认为人体的右侧属气,左侧属血,有的时候有病要考虑到这些方面。还有右侧有病有时要考虑肾阳,左侧要考虑肾阴,所以建议你找个当地的医师,判断一下现在自己是不是肾阳有些虚,或者其他原因?你服用过六味地黄丸,补足了肾阴,此时补肾阳是很容易的,中医认为阴中生阳,只要稍微一补就可以了,不要让医师开汤剂,中成药就可以解决问题。

没有头痛当然好了,不要管它。

郊外人家问:

有问题求高人解答。

我儿子10岁,前天傍晚突然说不舒服,头痛、腹痛、想呕、喉咙发热且浑身无力。我用肛表给他量体温,发烧到了39℃,就马上给他喂了双黄连和小柴胡。睡前再量已退到38.5℃了。但半夜孩子体温又升高了,我只好又给他喂了护彤退烧。结果,没想到,孩子的高烧总是反反复复,吃了药烧就退一点,药效一过体温就上升。已经折腾两天了,孩子还是没好。事实上,我儿子经常这样发烧。最伤脑筋的是每次发烧后咳嗽总是久久不愈。

我想请教罗老师,我儿子的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治?

罗大伦答:

郊外人家你好,我给你发送了短消息,请查收。我留下了通信方式,孩子有问题可以联系我。

郊外人家问:

非常感激罗老师!其实我在这之前就孩子的问题已经几次给您发了邮件,而您每次都不厌其烦地一一给我解答,最后明确诊断我孩子的毛病就是简单的鼻炎和咽炎。我现在一直是按您说的简单至极的近乎食疗的方法在调理孩子的身体,而且已经初见成效了。但是我看到很多网友给您的邮件和留言,让您把主要精力放在写作这本书上,以扩大中医的影响,更快更好地帮助更多的人,所以我才没有再发邮件打扰您。

没有更多的言语表达我此时感激的心情!我只觉得您就跟您笔下的医生一样,大仁大德!叩谢!

帖慕真问:

郊外人家,可否说一下罗大夫告诉您是如何用食疗调理孩子身体的?没请教罗大夫,是因为他比较忙,又要在北京电视台主编《养生堂》,还要发帖子、出书。当然,您可能也很忙,但大家都很想知道过程,呵呵,所以还是麻烦您了,俺先替大家谢谢您了。

郊外人家问:

朋友你好!其实我是准备过一段时间在这个帖子里说说我儿子治病的经过,这也应该是一个典型的个案吧,但愿对那些因为孩子生病而经常夜不能寐的家长们有所启发。

说起儿子治病的经历,真是满腹的心酸,不愿回首。儿子从小体弱,经常生病,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大病,就是容易感冒、发烧,然后就是咳嗽久久不愈。为了治这个咳嗽,我是到处求医问药,最后医生诊断为“咳嗽变异型哮喘”。实际上我儿子并不喘,但西医认为久治不愈的咳嗽都是哮喘,因此医生建议给喷上激素。儿子5岁开始喷激素,一直用了两年,效果挺好,后来病好像好多了就停用了。但到了8岁那年,经久不愈的咳嗽又开始了,没有办法,又开始上激素,但这一回上了激素好像也没用,这两年儿子经常剧烈咳嗽,而且还患上了鼻炎。今年上半年,本地最好的医院里专治儿童呼吸道疾病的专家给儿子用上了最先进的嘴吸的激素,效果也并不好,反正儿子一受凉就大咳。这个专家最后说还要用两年的激素才能看出效果。我一听就晕了,事实证明这个激素对我儿子没有什么效果,激素用多了对身体肯定有副作用,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但是当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能听专家的了。喷激素的同时,专家还给我儿子开了一种预防、治疗鼻炎和哮喘的药叫“顺尔宁”,还开了治过敏性哮喘的“氯雷他定”,反正这些药吃了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作用,也没有见到好转的迹象,还是每天都咳嗽,好像断不了根似的,而且只要一变天就会大咳。儿子的脸色一天天地暗了下来,白灰白灰的,人也渐渐瘦了下来。顺便说一说,儿子原本是个壮壮的小子,脸蛋总是白里透红,所有见过他的人都不相信他经常生病。我看着儿子渐渐消瘦的脸,心里发凉,生怕他会有什么大病,倒是儿子很懂事,常常安慰我:“我胖了你又发愁,我瘦了你应该高兴才对呀,这样更帅啦。”我只有苦笑,背地里偷偷哭过好几回。他一咳嗽我就心疼得睡不好觉。后来,有朋友推荐说西医看不好就去试试中医吧。于是我又带儿子去了本地有名的中医那里看了看,吃了几服中药,也依然没有好转。

9月底,我在“问医阁医话”博客的跟帖上发现了罗老师这个帖子的网址(至今我仍感激那个把这个网址贴到那上面的网友,您若在,请接受我的鞠躬致谢),开始我并没有马上看,10月中旬才开始正式看。我花了大半个月才把这个帖子看完。看完后立刻就给罗老师写了邮件,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信发出时已经是11月2日凌晨1点多了,罗老师在上午9点多就给我回了邮件,邮件内容摘录如下:

看你孩子的舌图,我认为他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胃气不足。舌苔很薄,这是胃气不足的缘故,最好其他的治疗先放一下,考虑一下先调养胃气。

咳嗽不要害怕,我一直说咳嗽是人体的正常反应。其实咳嗽一段时间,邪气出去了,病自己就好了。用很多的药来抑制咳嗽,反而会把人体的防卫系统搞乱。

我建议现在用食疗的方法来增加他的胃气: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山药50克、莲子肉30克、白扁豆20克、芡实10克、薏苡仁10克,这个方子是清朝皇宫里健脾的八珍糕的方子,慈禧她们经常吃的,开胃健脾。你让药店给磨成粉末,然后每次一茶匙,用水熬成糊,同时放入一点冰糖,一定要煮熟,然后给孩子服用。

你也可以根据这个比例,把方子的量放大,以便研磨起来省事。孩子的舌象没有看出热来,我觉得还是正气不足为主。

平时孩子咳嗽时用橘子皮煮水,每次喝点这个水就很有好处了,不用太紧张了。

收到罗老师的邮件后我就停了西药,但是激素却只能慢慢地减,不能马上停。当天就按他开的方子抓来这些药给孩子吃了一次,后来同事告诉我说药店有现成的“健脾八珍糕”卖,我又问了罗老师,罗老师说有成药更好。但我个人总认为成药里掺了米粉,效果差一点。平日我给儿子吃成药,双休日就在家给儿子熬八珍糕吃。刚吃的时候,因为把西药停了,咳得好像比原来还稍厉害一些,我又忍不住给罗老师发邮件。罗老师就发了个问诊单给我,他好详细地分析一下儿子的情况,等到罗老师邮件再次回来时(这几封邮件来来去去快两个星期),我却发现儿子的咳嗽好多了,只是每天午饭和晚饭后要清喉咙,但是次数越来越少。而且两三个星期后,儿子的脸蛋渐渐地又红润起来了,胃口也比原来好了。这个月,湖南一直下雨,儿子有两次中午放学回家时鞋子都湿透了,我就照罗老师说的那样给他喝姜葱水,用热水泡脚。若在以往,儿子这样受凉肯定是开始大咳,但这两次都没有咳起来。虽然儿子还是每天在清喉咙,病还没有完全根治,但是我的心已经很踏实了,他渐渐红润的脸蛋告诉我,他会慢慢好起来的。

其实我一直想写邮件告诉罗老师我儿子的近况,但是罗老师实在太忙,求医的人实在太多,我怕浪费他的时间,就准备等儿子彻底好了再向他汇报。正好应你的要求,我把治病的经历写出来,但愿对大家有所帮助(但此文一出,估计罗老师会更忙了,罗老师应该不会怪我吧)。

愿所有中医信赖者、拥护者同享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福祉。

帖慕真问:

郊外人家,其实大家也很想知道罗老师对此病的分析,老师是根据哪些症状判断是感冒加食积引起的,从而用药一天就好转了。

郊外人家答:

朋友您好,当我打通罗老师的电话时,我心里就不慌了,就像有了主心骨一样。罗老师非常详细地询问了我儿子的症状。我带儿子看了这么多次中医,那些人问的话加起来都没有罗老师这次问的多。这也许就是中医里的“问”的重要性吧。罗老师问我儿子这两天的饮食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是不是吃了一些其他的东西,在他的询问下我就记起了儿子生病前吃了生日蛋糕,特别是吃了奶油里的水果片。听说儿子拉肚子,罗老师就问大便是什么颜色,稀的程度怎样,气味重不重,等等。他还问肚子怎么个疼法、儿子怕冷还是怕热、想喝凉水还是热水、喝了热水是不是觉得舒服一些,等等(我现在都不记得了)。罗老师还让我把本地中医开的方子报给他听,他就大概知道了中医开方的思路,根据儿子当时的症状,他让我在药里再放入姜片和大枣,以免药太寒凉伤着儿子。最后罗老师告诉我这两天在饮食当中要注意的事,还告诉我如何给儿子按摩。

第二天我把儿子的舌象图传给罗老师,罗老师根据舌象和儿子当天的症状,就告诉我说中药可以不吃了,如果想吃,就把其中的一味药给去掉(正好是单独包着的),然后他就给我儿子开了三服消食导滞的方子,说吃完后病基本就要好了。

我确实很幸运,能得到罗老师的亲自指点。但罗老师再三强调了,以后有事一定要去看医生,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安排,以免耽误孩子的病情。

再次谢谢罗老师!

帖慕真:

郊外人家,您好!谢谢您为了大家而辛苦、详尽地描绘您儿子的治疗过程,相信看到这个帖子的父母们,会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和教育!我先向您表达最真挚的谢意!

这样看来,您和您家孩子还是很幸运的,碰上了罗大夫这样的高人。

郊外人家:

帖慕真,您太客气了,大家因为这个中医帖子相聚在一起,就是有缘人,就应该互相帮助。我写这点字算什么辛苦啊,最辛苦的是罗老师,还有辛苦顶帖的诸位,还有学识渊博的杏虎老师。

谢谢大家对我儿子的关心,在罗老师的直接指导下(一天给他打好几个电话,真是不好意思,太麻烦罗老师了),现在基本没有多大问题了。

对了,我还忘了讲一件事,我儿子不是有鼻炎吗,这个鼻炎是去年他淋了一场大雨着凉后患上的。那一次他发高烧大病了一场,病好后,鼻子总是一抽一抽的,还经常说头疼。好几个月都没好,后来我就带他去了长沙市省儿童医院,医生还给他照了CT,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是后来儿子不能摇头,一摇头前额和头上部就痛,医生说是鼻炎引起。儿子头疼,我的心更疼,他才10岁,头疼会影响他的记忆、智力等诸多方面,他以后的路怎么走啊,我天天为这事发愁啊,而且喷鼻子的激素他还不能用(大家看我儿子可怜不,用过多少激素啊),一用他就痛得捂着鼻子跳。就在几天前,散步时我无意中要儿子摇摇头,他摇摇头,发现头居然不痛了,使劲儿又摇了一次,仍不觉得痛了。我当时一把抱住儿子,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我高兴啊,为了给他治病,我们全家付出了多少心血,却总是徒劳无功。现在,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儿子的鼻子虽然有时仍会抽一抽,但比起以前要好多了。只要他头不痛了,我就知足了!

您说得没有错,遇见罗老师这样的高人,是我和我儿子的福气!愿我们大家共同享有这份福气。借您的吉言,我的儿子身体会越来越好的!再次谢谢大家!

再罗唆一句,罗老师给我的感觉就像他笔下的医生一样,他给人看病从不收钱,也不收礼,不需要病人的任何回报,他是以那些大医家的医道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啊。

(三)再见了,太医院

总的来说,钱乙在太医院的表现是非常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供奉禁掖,累有薄效”。一般中医都比较谦虚,如果自己说有“薄效”的,那肯定就是已经做出一番成绩了。但是,就在钱乙名利双收、前途无可限量的情况下,他却做出了一个令大家都非常不解的决定:退出太医院,回到民间。

为什么钱乙要退出太医院呢?我分析,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因为钱乙为人太过认真,他在临床过程中为了能顺利治疗,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将其他人错误的治疗方法否定掉,这样使得其他太医们都觉得非常难堪,所以难免会产生矛盾。历史上不止钱乙一个有此遭遇,很多民间的高手破格进入太医院后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当然,这个原因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是我们根据钱乙的看病风格推断的。

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宫廷里任太医丞这么长时间以来,钱乙在不断地问自己一个问题:自己生下来难道是为了皇家服务的吗?

对于有些人来说,能够为皇上服务是一生的光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名誉、地位、金钱也会随之而来,所以他们会为了保住这份美差付出一切代价,甚至奋斗终生。

但是对钱乙来说,他心中想的却不是这些。

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钱乙望着星空,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在东平王冢顶上学习五运六气的情景。

那个时候也是繁星满空,自己青春年少,心怀济世之志,那些在逆境中奋斗的时光,虽然孤单寂寞,但是想起来却多么美好啊!

可是现在,虽然也可以出宫诊病,但是大部分时间却都是围绕着这些王公贵族转,这些皇家子弟娇生惯养,骄横跋扈,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无论怎样做他们都不会满意。

这样下去,会磨灭自己心中的那个信念的。

是的,那是自己年轻时在满天的繁星下立下的信念。

自己心中的那个信念难道真的如此重要吗?

是啊,这个信念是自己在最困难无助的日子里唯一的支柱,自己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这个信念,却永远都不能失去的!

这个信念是什么呢?这个信念就是:尽一生之力去提高医术,治疗更多的孩子!

就这样吧,钱乙,不要再无谓地浪费生命了,按照你自己信念的指引,去做该做的事情吧。

还有更多的患儿等着你去拯救呢!

当天夜里,钱乙秉烛写下了一份辞呈。

当然,向皇帝辞职可没有那么简单,这和您跟公司经理辞职可不一样,绝对不是可以随便写张纸拍在皇帝的桌子上就可以走人的。这是一人独尊的皇帝,惹毛了他,搞不好会出人命的。

钱乙的辞职理由是自己病了。

钱乙并没有随便找借口,他的确病了,患的是风湿。估计是早年寻找父亲的时候在大海中患上的,此时病痛开始侵袭他了。

估计是钱乙写的辞呈太真诚了,一向不大讲道理的皇帝也动了恻隐之心,很不情愿地同意了钱乙的辞呈。

钱乙终于自由了。

当他从宫殿里一步步走出来的时候,不禁回头看了一眼这金碧辉煌的皇宫,心里并没有感到不舍,反而觉得有一种挣脱了束缚的轻松与愉悦。

再见了,各位大王们!我终于要回到熟悉的故乡了!

故乡,听上去多么亲切的字眼!

故乡是什么?故乡是一个人年龄越大、心中就越是惦念的地方。

钱乙终于回到故乡了。

他望着熟悉的街道,听着熟悉的山东口音,闻着家家户户窗中飘出的炒菜的香气,感受到了回家的温暖与踏实。

从此,他开始了简单、忙碌的诊病生活。

在这样的生活中,时光飞逝,转眼宋哲宗即位。这位皇帝不知道受到了什么刺激(估计是皇家又有哪位太尉小朋友病了),突然又想起了钱乙,于是又将钱乙宣进宫,到太医院任职。

钱乙这个烦啊,可不情愿归不情愿,新皇帝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于是又返回太医院,做起了太医丞。

宋哲宗这个皇帝虽然性格软弱了点,但还算是个好皇帝,所以钱乙这次在任上待的时间比上次长了些。可是,由于他心里一直惦念着家乡的百姓,所以最后还是以病痛为由递交了辞呈。

皇上知道再也无法留住钱乙的心了,万般无奈之下,同意了他的辞呈。

于是钱乙得以再次回到故乡。

在故乡的日子

简单的庭院。

一个简洁的榻铺,钱乙坐着、躺着都在这个榻上(坐卧一榻上)。

此时的钱乙,已经老了,须发皆白。

他不戴帽子,不穿鞋子,穿着宽大的衣服,几乎不出门(杜门不冠屦)。

榻边上堆满了各种书籍。

手边还有一壶好酒。

当夏天的风吹过的时候,庭院里的树荫送来阵阵清凉。

到了饭点儿,老伴会炒一两个香气扑鼻的小菜,端到榻上来。

这就是钱乙回到家乡后的生活。

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看病。

周边的患儿家属会抱着孩子,从各地汇集到这里,请钱乙诊病(病者日造门)。

有的就是周围的邻居,有的甚至是从百里以外慕名而来的,每天院子里都排满了患者。

钱乙会为他们认真地诊断,然后为他们开方抓药,患者家属们谢过钱乙,满怀感激地离去(皆授之药,致谢而去)。

看着那些病愈后的小娃娃可爱的笑脸,钱乙会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

诊病的生活似乎总是很单调,没有什么波澜起伏,但是每个患者又各有不同,都需要仔细地分析、考虑之后,才能正确诊断。

这不,曹家的儿子才3岁,本来挺健康可爱的孩子,最近却渐渐瘦弱了下来,脸色痿黄,经常莫名其妙地发一阵寒热,也不想吃东西,平时最爱吃的炸糕都懒得理了,不爱喝水,甚至奶也不喝,这可把家里人给愁坏了。

家人把孩子领到钱乙这里,孩子的父亲难过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对钱乙说:“我好不容易中年得子,您不知道,生他的时候他的爷爷奶奶乐成了什么样,现在老人都快愁病了,钱先生您一定要救救我们家啊!”

钱乙看着孩子,说:“不要担心,我一定会尽力的。”

“钱先生,可全拜托您了!”

钱乙拍了拍孩子父亲的肩膀说:“放心吧,孩子的病交给我,你负责好好照顾老人吧。”

孩子的父亲含泪点着头。

钱乙给孩子做了全面的诊断,然后问孩子父亲:“别的医生给他用过药吧?”

孩子父亲回答说:“是啊,我们镇里的医生给他用过牛黄丸、麝香丸,没有见效,还用过干葛散,服了以后反而吐了。”

钱乙叹了口气:“现在要泻下,先用白饼子(按:内含巴豆,为泻下药),让孩子把肠胃里的积滞糟粕去掉,然后补脾,期间再稍微配合用一点消积丸(以消积丸磨之)。”

孩子父亲不解地问:“孩子这么瘦弱,泻下能行吗?”

钱乙说:“不要紧,相信我,去掉积滞,人才能健壮。”

孩子父亲点点头,说:“我相信钱先生。”

果然,没过多久,他就领着变得白胖的孩子感谢钱乙来了。

钱乙望着孩子健康的面容,仿佛看到了他们一家人的笑脸,自己也开心起来。

段家的孩子病了,一家人哭着来到钱乙家。

这个孩子刚开始只是咳嗽,有痰,身上发热,可是过了几天突然开始咳血,精神状态也急剧下降,小脸儿变得苍白,家里人吓坏了,赶紧把孩子抱到了这里。

孩子的母亲眼睛已经哭肿了。她说一看到孩子在受苦,就心疼得直流眼泪,恨不得自己替孩子生病。

孩子的父亲不善言辞,紧咬着嘴唇,双手绞在一起,手指都红了。见到钱乙后,他跪下便拜,然后拿出个布包,放到钱乙面前:“钱先生,这些银子,作为诊费,请您救活我的孩子吧!”

钱乙把布包推了回去,诚恳地说:“不用这样,放心吧,我会尽力的。”

孩子父亲感激地说:“钱先生,全靠您了!”

钱乙看着他们,说:“孩子治病的事交给我了,你们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孩子父母都感激地点头。

钱乙诊了孩子的脉,慢慢抬起头,说:“前面的医生用的什么药啊?”

孩子父亲答道:“用的桔梗汤和防己丸,没有效果,孩子反而喘了。”

钱乙叹了口气,说:“是这样啊,他们把治疗的次序弄错了,应该先祛痰涎,然后补肺。”

孩子父亲吃了一惊:“啊?”

钱乙接着说:“先用褊银丸服用一次,不要多服,然后服用补肺汤、补肺散,不要担心,很快就会好的。”

“真的啊!太好了!”孩子家长望着钱乙,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

果然没过多久,孩子的父亲跑来了,向钱乙报了喜信,说孩子已经好了。

望着喜悦中的孩子父亲,钱乙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

钱乙在别人面前总是笑容满面的,可是人们不知道,在背后,老人也被病魔折磨着。

年轻的时候,他为了寻找父亲,多少次饿着肚子在大海中与海浪搏斗,结果落下了风湿的病根。上了年纪后,他的周身开始疼痛,四肢的运动也出现了障碍。

钱乙为自己诊断了以后,心中暗惊:这是可怕的周痹啊(按:周痹,一种以全身持续疼痛为特点的风湿病,现代的一些风湿、硬皮病、红斑狼疮等疾病可以参照此病),如果这种病邪侵入内脏,是要致命的啊,怎么办呢?我还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啊!

考虑了很久之后,他终于决定,用药力把病邪逼到四肢去,只有这样才可以保住性命,于是他配了药物,开始服用。

服药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左胳膊和左腿逐渐不能动了,身上的其他部位却恢复了正常功能,钱乙这才放心了:终于成功了,病邪被移到四肢了!

这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致命的疾病对身体的侵害,在古代的中医文献中有很多记载,现在很少有人会了。

在身体渐渐恢复了以后,钱乙仍然继续他的诊病生活,没有一天停下来好好休息。

老黄家的孩子才2岁,病得很重。本来是拉肚子,医生们给用了止泻药,结果十余天后,孩子的病突然加重,泻下的大便是青白色的,喝的奶都不消化,身上也凉了,每天总是昏睡,医生们都说这个孩子已经病危了,没救了。

老黄看着孩子平时玩的玩具,心如刀割,面对自己老婆的时候不敢哭,在没有人的时候不止一次放声大哭,晚上一闭眼,就是孩子平时可爱的笑容,他的精神都要崩溃了。

孩子还有救吗?问了几个医生,都纷纷摇头,不敢治疗。

一家人的心都凉到了谷底。

为了给孩子治病,一家人长途跋涉,抱着孩子来到了钱乙家。

钱乙让家人安顿他们住下,然后给孩子看病。

仔细诊断后,钱乙松了口气,说:“如果再晚,确实就来不及了。”

大家都屏住呼吸,听他接着说:“这个病治疗要复杂些,他们用的止泻药把病邪留在了胃肠之中,本应首先要病邪排出,可孩子的身体弱,就要先补一下。”

于是开了益脾散、补肺散,一天服用三次,服了三天。

三天后,孩子的身体温暖了。

此时又开了白饼子,让孩子大泻一次,将肠胃里的毒邪排除,然后每天服用两次益脾散,补养脾胃(这是钱乙治病的诀窍,肠中毒邪不祛,如果进补则是关门留寇,疾病永无愈期,一定要排出毒邪后才进补)。

在经过了这三个阶段的治疗后,小孩子的病很快就好了,脸上又出现了惹人喜爱的表情。

老黄一家感激涕零,跪在钱乙的榻前,说:“让我们为您做些杂事吧,希望能够照顾您的生活!”

钱乙挥挥手,慢慢地说:“我已经是老朽一个了,哪里还用人照顾。你们的日子还长着呢,回去好好照顾孩子吧!”

望着一家人远去的背影,钱乙慢慢地叹了口气,心里想:不知道自己还能照顾这些孩子多久了。

告别

时光像是河流中的水,在无声无息中流走。在这样平静而简单的日子里,钱乙慢慢地老去。

回到家乡后这么多年,每天都是在面对一个接一个的患者中度过的,却早已记不清自己治愈过多少个孩子。

人总是要老的,总是要和这个世界告别的,不知不觉,钱乙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日子。

这天,他起床后,坐了一会儿,给自己诊了一下脉,然后告诉家里人,今天不出诊了。

他让家人把自己的朋友请来,早饭后,大家坐着聊了一会儿。

大家告辞时,钱乙特别起身相送。

然后,他告诉家人:“给我换一身干净的衣服吧。”

家人觉得很奇怪,大白天的,换什么衣服呀。

衣服换好后,老人让大家都忙自己的事去,而他自己,就默默地端坐在榻上,望着院子里的孩子们。

院子里,六七个孩子正在玩游戏,欢天喜地地跑着、追逐着,仿佛这尘世间没有烦恼与忧愁。

阳光洒在孩子们的小脑袋上,闪着耀眼的光芒,不时传来他们阵阵的笑声。

钱乙眯着眼睛看着,恍惚间似乎离开了床榻,回到了童年,融入孩子们欢快的队伍中,和他们一起游戏去了。

慢慢地,他的眼睛闭上了。

钱乙,享年82岁。

钱乙,字仲阳。在他童年的时光里,并没有享受到父母给他的爱,但是,他却把这种缺失化成了大爱,并把这种大爱给予了天下无数的孩子。他一生救人无数,并写出了现存最早的中医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奠定了中医儿科的专科地位,为后世儿科治疗打开法门,其功德无量。他所创立的六味地黄丸等方药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

他所论述的部分理论,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但是他心中的信念却永远流传了下来,流传在医生们的职业操守里,流传在孩子们健康快乐的笑脸中。

后记

在钱乙去世后的某一个秋天。

他的坟前来了一位年轻人。

他就是曾经得到过钱乙指导的儿科医生董及之。

董及之在钱乙的坟前点上香,烧了些纸,然后跪下,磕了三个头。

树叶从旁边的树上纷纷落下,散满了一地。

他默默地站立了一会儿,回想着自己在钱乙身边的时光。

然后,他拿起出诊用的雨伞和药箱。

转过身,继续出诊去了。

六味地黄丸的保健作用

六味地黄丸在中国可以说是尽人皆知,如果做个调查,估计就可以发现它是中医方剂里知名度最高的方子。虽然名气这么大,可老百姓还是不大清楚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服用它。经常有人这样问我:“您说我身体现在这个状况,能不能吃这六味地黄丸啊?”我对此类问题的回答,历年积攒下来,真的是不计其数了。

所以好好写写这个六味地黄丸吧,好让大家心里有个数。

六味地黄丸就是钱乙创的方子,在他的书里叫“地黄丸”,后来由于使用地黄的方子太多了,而这方子里的药一共有六味,就叫六味地黄丸了。

这方子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方子也不是钱乙凭空想象出来的,这方子的原型是《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崔氏八味丸”,这崔氏八味丸由于出现在《伤寒杂病论》的《金匮要略》中,所以后世称它为金匮肾气丸,又叫桂附地黄丸(注意,这个金匮肾气丸可不是现在各个药厂生产的“金匮肾气丸”,现在的金匮肾气丸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车前子、牛膝两味药,实际上这个方子的名字叫济生肾气丸)。

钱乙是儿科专家,他觉得小儿是纯阳之体,不需要再补阳了,所以就把这金匮肾气丸中的桂枝和附子给去掉了,结果就剩下了六味药,它们分别是: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他把这个方子命名为“肾气丸”,就是现在的六味地黄丸。

古人开方的思路是非常清楚的,讲究的是君臣佐使,就是像治理一个国家一样,要有个结构合理的政府部门,同时也像打仗一样,要把各位将帅安排得当,兵力的部署也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打胜仗,而六味地黄丸恰恰是这方面的典范。

一个熟悉兵法的人,只要一看到对方在各个战线的兵力部署,就会知道对方想要打哪里,重点是哪里了。

中药的方子也一样,让我们从六味地黄丸的分量安排来看看,它到底是调整人体哪个部分的吧。

六味地黄丸方子里面的每味药的分量分配都是相当讲究的,它们分别是:熟地八钱、山萸肉四钱、山药四钱、茯苓四钱、丹皮三钱、泽泻三钱(此比例通常不轻易改变)。

这么一看,这个战阵的队列排布就清楚了,首先,站在中军位置的是“大将”熟地,它长得黑黑的像个“大块头”。它领的兵那是最多的,有八钱之多,也就是说,这里部署的兵力最多。那么熟地是干吗的呢?

大将熟地是入肾经的,它对肾经的地理位置最熟悉,可以直接进入。它滋阴补血、益肾填精,这对肾经的正常运转是十分重要的。

先要和大家介绍的是中医的肾的概念,中医里的肾并不完全指西医的肾实质(就是那对泌尿系统的肾脏),中医的肾还包括生殖系统在内。这就是中医说某人“肾虚”,可是到泌尿科对肾脏进行检查却查不出问题的原因,而有的时候,“肾虚”的患者做一些西医的生殖系统检查反倒能检查出问题来。

大将熟地带着兵进入肾经后,可以对肾进行营养补充。也就是说,它及时地把粮草、水等战略补给提供给了肾,这就是它滋补肾阴的作用。在中医里,阴属物质,阳属功能。

由于熟地提供了粮草补给,使得肾能够正常地运转了,为身体的正常运行提供原动力。

我们再来看看谁带的兵仅次于大将熟地,原来是山萸肉和山药,分别是四钱,这说明它们带兵的数量是主将的一半。这么看来,这二位绝对不是主力大将,而是副将。

让我们先来看看山萸肉吧,这位副将长得红红的,咬上去酸酸的(现在价格很贵啊)。现在我们把地图铺好,来仔细看看这位副将要占领哪里?原来是肝经。中医的肝并不只是西医讲的肝脏,中医的肝是一个系统,还负责管理情志等方面事务。

中医说:酸味入肝。山萸肉领兵四钱,直入肝经,同时还兼入心经、肾经。这样副将山萸肉带领着队伍进入肝经后,就及时地把粮草送入了这个领地,这样肝经的运行就正常了,同时心经也得到了补给。现在我们再来看地图,好的,肝经和肾经这两个区域已经得到及时的补养了。

另一个副将是山药,它带的兵也是四钱,它长得白白胖胖的,味道是甘甜的。

中医说:甘味入脾,所以这次我们不用翻开地图也能知道,它一定是带着士兵进入了脾经的区域,对那里进行了及时的补给。

同时,副将山药还兼入肺经,所以肺经这个区域也得到了一些战略物资。

好的,现在几位将军都出发了,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战略地图吧。肝、脾、肾三个战区,已经插满了红旗,心、肺战区也得到了补养,所有的位置都投放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得到了充分的恢复。

但是问题出现了,前方发来了战报,说三个主要战区都发现了问题,肝经战区的回报是:那里尚有部分敌人没有清除,影响了物资的投放。这部分敌人是什么呢?原来是肝火,有肝火在,投入大量的物资是很危险的。

怎么办?让我们来看看现在司令部还剩下哪些战将吧,对了,就是你了,丹皮,你带兵去吧。

丹皮,又叫牡丹皮,它可以带兵直入肝经,清除肝火,它历来以手段猛、行动快著称。但是由于这次去执行的是补给任务,丹皮只是对山萸肉进行掩护,所以不用带那么多的兵,三钱就够了,我们管它叫“特种部队”吧。好的,丹皮,你现在出发!

脾经发回来的报告是:脾经里还有部分敌人潜伏,原来是水邪。脾经是个干燥地带,如果有水邪潜伏,则投放的物资会被浸泡,变成一堆烂泥!怎么办?需要派一位排水能手去处理这个问题,越快越好!

让我们赶快再看看还剩下哪些将领。好的,茯苓,就是你了。

茯苓,味甘淡,主要对脾经地形比较熟悉。它是寄生在大松树根须上的一种菌类,白白的,味道平淡,它可是泄水健脾的能手。现在我们命令它带兵三钱,组成一个特种部队,直入脾经,将脾经的水湿泄去,如不完成任务,提头来见!

桌子上剩下的是最重要的求救信,这是从肾经那里发来的,说是在肾经那里也有水湿。这肾本来就是管理水的,但是如果水太多了,超出了它的负荷,则会变成严重的负担。

怎么办,我们的主要战区出现了问题,派谁去呢?这可要好好地考虑一下,一定要派个能打硬仗的,好吧,就派泽泻吧!光看它的名字就错不了,泽泻,泽泻,多少水泽都会泻掉!

现在派泽泻带兵三钱,组成特种部队,直入肾经,执行泻水任务,先立下军令状,不完成泄洪任务,提头来见!

各位这回看清楚了吧,这次战斗任务的策略是三补三泻,三位主将进入肝、脾、肾三经,同时派了三位助手进入这三经泄去该经的邪气,这种治疗思路是严密的,否则如果一味进补则会导致有邪气的脏器功能异常。

有了这次战斗经历,如果以后谁再跟您说六味地黄丸只是补肾阴的,您一定要告诉他,这样说不完全,六味地黄丸是补肝、脾、肾的,只是着重点在补肾而已,所以它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调理身体的方药。也正因为它的设计思路如此精细,故此在经过了近一千年的临床考验后,它成为了中成药中最著名的方子。

那么,究竟出现了什么样的症状才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呢?

主要是在肾阴虚的时候,服用效果最好。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表现是肾阴虚呢?

首先要看舌头,舌头分舌苔和舌质两个部分,舌质红、舌苔薄的人可能是肾阴虚,这里一定要注意,如果舌质白则是阳气不足的表现,要排除,而舌苔厚的人说明是体内有痰湿,是不能用六味地黄丸的,要先清掉痰湿。

总结一下,就是舌头的状态是舌质红、舌苔薄的人,有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可能。

然后是脉搏,您可以和自己以前的脉搏比较,如果最近跳得比较快,则可能有肾阴虚,肾阴虚的脉搏的特征是细数。您可以在附近找个老中医,让他诊一下脉,看看自己的脉是否是细数,看看自己的舌头是否符合舌质红、舌苔薄的标准。

如果脉搏跳动得比较缓慢,那是绝对不需要服用此药的。

然后再看症状吧,中医是很重视症状的。

如果在舌红、苔薄、脉细数的同时,出现以下症状,就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了:

腰膝酸软,这是因为肾的位置就在腰部,腰是肾的宅第,如果肾阴虚,则会导致腰部感觉不正常;

头晕眼花,这是因为气虚不足,虚火上攻的缘故,主要表现是眼睛干涩,还容易见风流泪;

耳鸣耳聋,这是那种长时间的、声音很小的耳鸣,和您感冒发烧时的那种轰轰的耳鸣不同,相信您自己一体会就明白了;

盗汗自汗,就是身上总是出虚汗,稍微一动就是一身,这里尤其注意的是晚上睡觉时出汗,那就说明阴虚得非常厉害了,有的人被褥都会湿的。但是需要鉴别的是在夏天的桑拿天,无论是谁睡觉都会出汗的,这个不要包括在内。

以上是通常的诊断标准,下面我再介绍六味地黄丸在现实生活中的几处应用。

一个是熬夜的情况。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人有很大的不同,古人是跟着太阳的起落作息,现代人则反过来了,夜里经常要熬到一两点钟,然后早晨起得很晚,这样的作息时间对身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为中医认为夜属阴,如果您在夜里不休息,一直在活动,那么您消耗的是您的阴气,也就是说消耗的是您的物质基础,这会引起您身体的各种反应。现在很多研究者对上夜班的人群做了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一些职业病是非常有规律的,比如夜班人群的脂肪肝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大家很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其实这就是身体在进行自我补偿而已。

所以,熬夜的人注意了,如果您感觉到了有前面我论述过的那些诊断指征,那就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来进行调理了,它可以慢慢调整您的身体,让它向正常的方向转化。

还有一部分人群是用脑过度。这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的一种趋势,在古代这种情况很少,没有这么大的强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很难想象。但是现在的工作学习节奏太快了,出现了很多在短时间内过度用脑的情况,比如打电子游戏,这种事情要求你的大脑快速反应;又比如工作任务,可能要求您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的思考;又比如学习,有的时候要求您三天写一篇论文,等等,这些事情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基础,长此以往,则人身体的状态就会改变。

那么用脑跟肾有什么关系呢?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就是说中医认为人体的骨头,骨头里的骨髓,以至于脊髓,直到大脑,都与肾密切相关。如果过度用脑,则会出现耳鸣、疲惫无力、头晕、腰腿无力等情况,所以想要治疗用脑过度产生的身体失调,就要从补肾下手,这个时候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它可以对身体进行调整,使物质得到及时补充。

还有一部分人群是房事过度。西方人不大重视这个问题,但是东方人的体质不同,房事过度确实会引起一些身体上的失调。但是记住,六味地黄丸不是壮阳药,它们有本质的不同,有许多朋友都问我这个问题,就是六味地黄丸能否让性能力更强,等等。在这里我要把这个事情讲一下,房事过度的人,身体会出现一些失调,六味地黄丸是调整这些失调的,它只能起到补充物质基础的作用,记住,物质和功能是两回事,它并不能起到壮阳的作用,不要错误地理解它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的作用是长期的、缓慢的,实际上如果长期房事过度,对身体的影响也是长期的,这时如果能够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六味地黄丸,就可以减缓身体的损伤程度。

还有一部分人群,就是青春期或者过了青春期的人,脸上的粉刺很多,尤其是一些女孩子,很痛苦。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的表现。正常人体内的阴阳应该是平衡的,可是如果阴不足的话,就会导致阳过分增长(当然,也有的情况是阳过分地增长,阴跟不上阳的脚步,显得相对不足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在体表出现一些相应的症状,粉刺就是其中的一种。

所以,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补充体内的阴气,使得阴阳能够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这部分人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对体内的物资基础进行补充,使得阳气不至于过分亢奋,这样就可以慢慢地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了。

当然,这部分人在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同时也可以用野菊花、枇杷叶各10克,泡水代替茶喝,这样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

那么,什么人不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呢?

第一,有湿热的人。这种人舌苔厚、舌苔黄腻(不是在吸烟和饮橙汁后),胃肠里面胀闷,大便不成形,这些是体内有湿热的人的诊断指征,需要排除。

第二,阳虚的人。记住,所有的肾阳虚都是在肾阴虚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此时不要马上补阴,阳虚的诊断指征是舌质颜色淡,脉搏跳动多数是缓慢的,下肢发凉,怕冷,尿是清长的,这部分人要先补阳,再补阴,或者两者同时进行(金匮肾气丸就是有这个作用)。

第三,脾胃功能弱的人。传统中医认为,六味地黄丸中的主药熟地有滞腻的性质,所以长时间服用会导致脾胃不振,所以要慎重服用。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种方法,就是用砂仁一个,捣碎,泡开水,用这个水来冲服六味地黄丸。这样,砂仁的芳香之气可以振奋脾胃,就化解掉了熟地的滞腻之性,同时砂仁还能够引药气归肾经,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到附近的老中医那里,请他诊脉,看看是否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实在是一个好方子,古代医家对其推崇备至,它在调整人体的功能方面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希望它能够为各位的健康做出贡献。

罗博士临证随笔:

孩子经常感冒怎么办?

在我的患者中,孩子占很大的比例,以前我不怎么看孩子的病,因为我这人心软,一看到孩子病了,我比孩子还痛苦,可是禁不住家长哀求,一听到家长为了给孩子看病,几乎什么苦都吃了,我也就没话说了,于是开始给孩子看病,到今天,还算有点心得,便拿出来和大家聊聊。

有个小孩子,很可爱,才4岁,家住中关村那边,家长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来求诊的时候家长说,这个孩子简直让他们操碎了心,这个孩子每有风吹草动,必定咳嗽,最后导致哮喘,家里几乎没有平静的时候,北京各大医院已经走遍了,激素都用上了,西医大夫对这个孩子也几乎没有了办法,反正每次就是能把这次应付过去就是胜利了。

我望着孩子,完全能体会到家长的心酸,这个孩子很瘦弱,用那双大眼睛望着我,似乎在向我求助,实在是让我心中难受。

显然,这是一个疑难病症,这样的孩子很多,很多家长几近崩溃,不知道出路在哪里。所有能够杀灭细菌的药物都用了,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出路在哪里呢?

我的回答是:出路就在孩子身上。

西医治病,是靠药物杀灭细菌(抗病毒似乎到现在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这就好比是一个国家,有敌人来侵略了,西医是派轰炸机,帮助你去轰炸敌人阵地,杀死敌人。它不用你的部队了,它代替你去作战。

但是这样有个问题,就是敌人死了,你的军队还是很弱,其他的敌人来了,轰炸机没来帮助你,你还是要溃败的。

我们中医的思路是:我要看你自己的部队出了什么问题,如果你自己的部队不够强健,我就给你的部队输送粮食弹药,最后让你的部队战斗力增加,我不去替你作战,你要依靠你自己的部队,去消灭敌人。

这样,以后有别的敌人来了,你就不再害怕了。

这个孩子的防御体系完全失控了,他已经完全依赖药物来抵御病毒和细菌的每次侵袭了,如果有一天不用药物,那么他只要走出房间,就会立刻感染,这样下去能行吗?

我看了孩子的舌象,孩子很配合(长期的看病生涯,已经让他知道如何配合医生了,这点真让我心酸),他的舌质淡白,舌苔很薄,这说明脾胃之气很弱。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孩子反复咳嗽感冒,是因为阳气受伤。小孩子的阳气是比较旺的,生发很快,但是,小孩子也很容易受伤。比如,饮食不节,现在很多快餐食品,吃的时候还配上冷饮,这对孩子的脾胃阳气就是一个打击。还有在患外感病的时候,过分使用抗生素,虽然抗生素也是控制炎症的有效手段,但是不能一感冒就用,一般病毒性感冒用了也没有用,而且用得频繁了,还会损伤阳气,因为抗生素是寒凉的药物,频繁使用,孩子就会阳气不足。其具体的表现是:孩子经常感冒,风吹不得,雨淋不得,稍微风吹草动,孩子一定感冒,同时会出现鼻炎、咳嗽、哮喘、皮肤湿疹等种种疾病,不一而足。

通常,中医在治疗这种病症的时候,一般使用的是补肾的方法,这对大人非常有效,但是用在孩子身上就不合适了,孩子的身体一旦提前发育,就悔之晚矣。

我觉得应该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为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我们既然要慎补先天,那么从后天脾胃开始补,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一般情况下,我用八珍糕加减治疗了很多被视为顽疾的孩子疾病,效果非常不错。

于是我就建议这个孩子的家长,不要去治疗呼吸系统的病了,只要现在没感冒就可以,马上服用八珍糕,养脾胃之气,脾胃之气一足,自己的正气就足了。具体的用药比例我斟酌了一下,没有使用山楂,加入了麦芽。然后让孩子的父亲每天给他熬着喝。

回去以后,这个孩子就没有了音信。过了很久,有一天孩子的父亲因办事便顺路来看我。我马上就问孩子怎样了?为何不来找我看看?

孩子的父亲笑道:“孩子一切都很好,我们还来看什么呢?”

听了他的叙述我才知道,孩子从服用八珍糕开始,身体就直线好转,中间虽然微感风寒,但很快就痊愈了,然后逐步撤掉了激素,现在已经是个健康的孩子了,不再三天两头感冒,每天蹦蹦跳跳,快乐得很。

我真的替家长感到高兴啊!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八珍糕里面有白扁豆,需要煮20分钟以上,有个别孩子曾经在服用的时候出现过几次呕吐,我分析就是白扁豆炮制不够,没有煮熟的缘故,所以现在我对外地的患者开药时建议去掉白扁豆,因为外地的药店炮制如何我们无法控制,另外具体每味药的比例也可以请当地医生斟酌。

现在,我把我经常用的加味八珍糕的基本方子写出来,供各位参考:太子参20克、白术30克、茯苓50克、山药50克、薏苡仁50克、芡实20克、白扁豆20克、莲子肉50克、生山楂30克、炒麦芽30克。这个方子里面的药都是药食同源之物,绝大部分都是我们常用的食物,可以放心食用,其中的太子参和白术是温药,而山药、白扁豆、莲子肉都是滋脾阴的,所以这是一个阴阳双调的方子,如果孩子的舌头很红,则需要去掉太子参和白术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在有外感病的时候,则需要停服。

这是一个思路,我觉得同道们可以讨论利弊,或许能总结出更好的方法来。

孩子开始咳嗽了怎么办?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咳嗽很害怕,经常对我说,孩子每一声咳嗽都牵动着自己的神经,折磨着自己脆弱的心。其实,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要太担心孩子的咳嗽了,因为咳嗽是人体希望排出病邪的自身反应,所以不要强行止咳。有的家长很急迫地说,请一定把孩子的咳嗽止住,很多医生顺应家长的要求,就开出很多止咳的药物,比如诃子、五味子、乌梅等。中医认为,如果过早地使用此类收涩药物,会把邪气敛住,这样会留下病根的。另外,如此收涩,人体的正常功能会被搞乱,结果出现大便秘结等症状。

另外一个误区是,家长急于治病,医生也很着急,结果开出的方子量很大,二三十味药一个方子,每味药都用成人的用量,这样是不行的。其实,在治疗成人的时候,肺经的用药就要轻,因为轻则药性在上,重则在下,一般的孩子更要轻,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我通常每味药也就是3克左右,病去得非常快。如果您开个十几克,那么药性就下行了,药过病所,不但不治病,可能还有其他副作用。

具体的治疗,孩子的咳嗽是分成风寒、风热、风燥等证型的,这些咳嗽的药物一般的中医师都会用,只要注意了前面两点,那么咳嗽还是很好治疗的。 1+HHUwXvn5+rYniKaQwhQlH7OwM44A9O9NMnYHH8eMbt2v1CHV7lal2FZDY9dMb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