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篇 情感问题的经济学解答

1.应该向恋人坦白糟糕的过往吗

兰子陆续谈过几次恋爱,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剩女,把父母急得不知白了多少头发。于是,她开始通过网络去相亲。最近,她认识了一位工程师,很有感觉,彼此已经开始交往,兰子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然而,让她苦恼的是,在过往的人生经历中,她做过不少错误的决定,那些过往真是让人觉得难堪,她不知道是否应该向恋人坦白那些经历,每天在“彼此应该坦诚”和“他会因为那些难堪的经历而丧失对我的好感”之间摇摆不定,真是纠结极了。

生活中,很多人都和兰子一样曾做过错误的决定,都有难堪的过往。一方面,这些糟糕的过往会让恋人对兰子的好感大打折扣;可是另一方面,隐瞒又有违爱情坦诚的原则。那么,兰子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假设恋爱是一种服务,恋爱对象是服务供应商,兰子就是服务消费者。倘若失恋,兰子必然要花费转换成本(时间、精力、情感等)以找到另一位服务供应商。

从兰子的角度来说,如果这种转换成本非常低,那么丧失或不丧失恋人的好感都无所谓。自曝家丑,最坏的结果便是恋人离开,最好的结果也只是恋人不计前嫌;隐瞒,最坏的结果也是恋人离开,最好的结果却是恋人对兰子的好感不变甚至增加,从而提供优质的服务。

如果转换成本很高,失去这位工程师恋人,兰子会无比痛苦,那么恋人的好感就非常重要了,应该想方设法去保留、去提升。无疑,在这种情况下自曝家丑是非常愚蠢的,这很有可能让兰子失去恋人,陷入痛苦的沼泽。而隐瞒则能够维持恋人的好感,随着彼此交往的加深、情感的加深,即使有朝一日恋人知道了,但此时感情已深,恋人也不会轻易离开。

从工程师恋人的角度来说,如果转换成本很低,那么兰子那些糟糕的过往极有可能会让他认为兰子并不是一个值得交往的对象,转而寻找更好的对象,更加优质的服务供应商,反正这样做也不费什么力气,为什么不呢?

如果转换成本高,离开兰子会非常痛苦,又或者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开始另一段爱情,那么,兰子无论自曝家丑还是隐瞒过往,他都不会离开。当然,这两种做法都会导致他对兰子好感减少,但是减少的好感是可以通过现在和以后的良好表现来挽回的。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主动向恋人坦白糟糕的过往都不是好主意。作为兰子,如果想要保持这段感情的稳固发展,避免恋人中途离场,那么不妨想想办法提升恋人的转换成本。

恋人另寻一位恋爱对象,所需要的时间、精力、金钱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此类转换成本个人往往不好控制。但仍能从这方面努力,提升个人价值,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比如,一个人长得越漂亮,身材越好,修养越高,那么她想要找到相当的另一位恋爱对象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精力就越多,金钱也更多。换言之,所需的转换成本就越高。

此外,情感这一转换成本也是能够通过努力加以控制的。比如,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努力带给对方愉悦的体验,加深彼此间的感情羁绊,从而提高对方的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最早由迈克?波特于1980年提出,是指消费者从一个产品或服务的供应者转向另一个供应者所产生的一次性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成本指的不仅是经济上的金钱支出,还包括时间、精力和情感上的支出。

转换成本的存在,是供应商维系客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倘若客户从一个供应者转向另一个供应者,需要支出或损失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关系和情感,那么即使客户对供应者的服务或产品有不满意的地方,也不会轻易转向另一个供应者。

通常来说,更换供应者所需要的支出或损失越大,消费者对于现任供应者的产品或服务微有瑕疵的敏感度就越低,就越不容易另寻供应商。市场上,某些厂家将产品的配套服务做得非常完美,就是为了增加客户的转换成本,从而留住客户。比如,通常航空公司都不会更换飞机供应商,因为一旦从空客换成波音,仅仅是配套服务中的机械师培训就将非常麻烦。

同样的,恋爱中,倘若一方很体贴,将恋人照顾得十分周到,那么另一方通常会离不开他,因为一旦没有他,生活将变得一团乱,转换成本真是太高了。

2.真爱难寻,真的吗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

这一辈子都这么孤单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

这样孤单一辈子……

有的爱犹豫不决

还在想他就离开

想过要将就一点

却发现将就更难……

奶茶刘若英的一首《我想我会一直孤单》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真爱难寻。

同时,人们心中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我们是否应该走进婚姻呢,应该什么时候走进婚姻呢?如果总是“等等看再说”,会不会错过了真爱,从而像歌里唱的那样一直孤单下去?如果太着急,会不会有遇见真爱却已非自由之身的遗憾?

其实,真爱并非难寻,感情之路也并不让人纠结,只要我们试着用经济学来规划自己的感情之路就能将这些问题看清。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在众多“爱人候选人”中,如果我们能知道婚姻的要素中哪些是大家都能办到,哪些又是只有“真命天子”才能办到的,可能会对我们有帮助。

首先,与单身相比,婚姻能带给我们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尤其是生小孩。丈夫和妻子可以根据各自的相对优势,专注于不同的技能。相信你一定明白,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带给你这些规模经济。其次,是消费上的规模经济。两个人只需要一个花园,而且共享一个厨房就够了。更重要的是,婚姻能够带来感情上的规模经济。彼此都能够从对方那里获得安全感、归属感、自我存在感等一系列积极的心理体验。

也就是说,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婚姻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这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也有可能带来规模不经济。比如,两个兴趣爱好、价值观完全不一样的人因一时冲动而结婚,其产生规模不经济的概率就相当高。

接下来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在何时走进婚姻,才既不会因为太早而错过了更好的对象,又不会因为太晚而“贬值”被剩下?

这方面经济学家本来没有什么研究,直到英国经济学家米歇尔?贝萝和麦克罗?法兰切斯科尼的发现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分析了一家快速约会公司的资料后发现:女人喜欢身材高、富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男人,而男人喜欢身材瘦、受过良好教育、不吸烟的女性。

这些发现并不让人意外,但有趣的是:当选择变得稀少时,不论素质如何,女人都会“勾选”前百分之十的男人,认为值得进一步交往。要是这些男人普遍比较矮、比较穷,女人就会降低自己的标准,继续勾选其中的前百分之十。

男人也一样,会放弃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望。不论素质如何,他们都会“勾选”大约前四分之一的女人。即使该公司规定:参加者如果觉得约会中没有喜欢的人,就可以再免费参加一次快速约会,以作为补偿。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人的价值(外形、健康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下降,但是随着选择对象的减少,个人择偶的标准也会下降,这样一来,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是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婚姻带来的规模经济会相对更小,比如35岁以后结婚,生产的规模经济就会明显小很多——与25岁结婚产下孩子相比,孩子在身体素质、天赋方面会明显差一些。

因此,我们可以等待真爱,但不能一直等下去。不妨给自己设置一个期限,超出期限就试着去培养一个“真爱”,这样会比较符合“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现象。然而并非生产规模无限制扩大,就会持续带来规模经济效益,有时生产规模扩大反而会导致单位生产成本的递增,称为规模不经济。

3.嫁个有钱人少奋斗20年,可行吗

生活中,几乎每个女人都有着王子公主式的爱情梦想。嫁个有钱人,从此过着幸福无忧的生活,这是每一个女人都做过的美梦。如果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来看一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响的网络帖子。

下面都是我的心里话。我25岁,拥有让人惊艳的美丽,并且谈吐文雅,有品位,想嫁给年薪50万美元的人。我认为这并不贪心,因为年薪100万也只算是中产。

为了实现我的愿望,我诚心诚意请教几个问题:

一,哪里能找到有钱的单身汉?(最好能列出酒吧、饭店、健身房的名字和详细地址。)

二,我应该把目标定在哪个年龄段?

三,为什么长相如同白开水、毫无吸引人的地方的女人都能嫁给富豪,而单身酒吧里那些迷死人的美女却时运不济?

四,你们凭什么决定谁能做妻子,谁只能做女朋友?(我现在的目标是结婚。)

相信,生活中许多女性都有这样的疑问。以下是经济学家坎贝尔对这则贴子的回复,我们可以一起分析一下。

从经营学角度来看,跟你结婚是个糟糕的经营决策。道理很简单:经过总结归纳,你所说的其实是一笔简单的交易:甲方提供“貌”,乙方出“财”,公平交易,童叟无欺。但是,你的美貌会逐年呈现递减趋势,而我的钱则不会,相反它大有可能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你是贬值资产,而且是加速贬值,而我是增值资产!你现在25岁,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你仍可以保持美丽,即使你每年已经略有退步。可是你美貌消逝的速度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快,十年、二十年以后你的价值还剩下多少呢?

用华尔街术语说,每笔交易都有一个仓位,跟你交往属于“交易仓位”,一旦价值下跌,就应该立即抛售,而不宜长期持有。因此,对会加速贬值的资源,聪明人都会选择租赁而不是购入——也就是你说的婚姻。你想要的年薪50万元以上的人当然不可能是傻瓜,因此我们只会跟你交往,但不会跟你结婚。

我这里有一句衷心的话,想办法把自己变成年薪50万元的人,这比碰到一个有钱的傻瓜的可能性更大!

的确,坎贝尔的分析很专业合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人每做一件事情都会有相应的成本和收益产生。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未发生的价值牺牲,这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至于“收益”的经济学概念,最详细的是20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达尔文?费雪在其著作《资本与收益的性质》一书中的阐述。

费雪从收益的表现形式上分析了收益的概念,他认为主要有三种不同形态的收益:精神收益——精神上获得的满足;实际收益——物质财富的增加;货币收益——增加资产的货币价值。

这三种不同形态的收益中,精神收益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很难具体计量;而货币收益则是不考虑币值变化的静态概念,因此它和实际收益都比较好计量。

同时,经济学家还指出,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只有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才会采取行动;而收益小于成本的时候往往就不会选择。从上面坎贝尔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作为男人来说,由于娶那些拥有嫁个有钱人心态的美女给自己带来的效益往往是不经济的,因此他们绝大多数都对此持否定态度。

想要通过嫁个有钱人来获得富足的生活是不具有经济可行性的。就像坎贝尔说的那样,与其等待一个渺茫的可能性,不如从此刻开始努力,通过提高个人能力去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量入为出的经济理念,它要求对未来行动有预期目标,并对预期目标的概率有所把握。成本收益分析的前提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出发,总是力图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在经济活动中,人们之所以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成本收益分析的特征是:自利性、经济性、计算性。

4.同居,为什么不

最近,范范很快乐,也很纠结。因为独自在异乡奋斗的她遇见一位喜欢、体贴、照顾自己的人,然而男友却提出了同居的要求。

一方面,的确如男友所说,同居可以节省下房租、交通费等,更重要的是,范范也很依恋男友,想每时每刻都与男友在一起。

另一方面,她又担心彼此距离太近会冲突不断,害怕男友会发现自己没那么好,从而离开他,害怕男友在完全得到自己之后不再珍惜。

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情侣选择了同居,而非结婚,并且在近期内也没有结婚的打算。这些青年们为什么会这样选择,这样的选择明智吗?在这样的现象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经济学奥秘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婚姻的机会成本非常高。第一,爱情作为纯粹精神的东西,在现代社会受到物质财富的冲击越来越大,结婚意味着放弃选择更好的对象的机会。第二,当前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越来越严峻,购房按揭贷款、未来工作变动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结婚往往意味着放弃有可能出现的更好的事业发展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青年情侣们便选择了一种折中的办法,即同居。采用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享受温馨的婚姻生活,又不必承担婚姻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具体地说,同居的出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青年情侣们缺乏对未来生活的理性规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很大,人们工作不稳定,工作所在地、居住地存在变动的可能性,再加上对未来经济收入的预期不确定,许多青年人对结婚充满了恐惧,结婚变成了一种拖累。

其次,女性的经济越来越独立,她们不再需要通过婚姻这个长期稳定的契约来获得可靠的生活保障。经济上的独立,使得女性也追求自由选择的空间。而同居作为一种合作意向,而非正式契约,使得双方承担的责任都更少,选择也更灵活。

再次,情侣间彼此结识的成本低。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之间结识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容易,彼此结识成本低是现代男女喜欢采用同居这种生活方式的一个因素。认识的成本低,认识得快,熟悉得快,分手也就快。由于成本低,人们便不再珍惜,在这种不稳定的感情关系下,双方最适合的选择就是同居。

最后,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对传统观念的颠覆。社会的进步,使得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观念在青年人的头脑里日益淡化,现今大多数男女在一起的目的是追求快乐和愉悦而非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因此两个人都不需要承诺,合则来不合则去,离合都为大家高兴。

此外,同居现象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影响人们的思想文化意识,对同居现象的接受度逐步加大。如果说同居现象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那么这种现象到底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呢?

有一位哲学家说过:“存在即合理。”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同居是理性经济人的一种理智的选择,这种选择会使人们付出相对低的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

同居使青年情侣与夫妻名分、财产关系、子女关系等很多东西撇清了干系,留下来的、与他们有关的似乎只有爱与性。关于性,经济学家对其也有非常精彩的分析。

经济学家认为,性行为是一种珍贵的衡缺资源,性别就是成本,能带来多少收益取决于经济人的理性选择是什么。

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性行为也有需求、有供应、有风险、有收益。因此双方在决定是否发生性行为时应该计算投入产出比,需要理性的思考。

要知道性行为是有成本的,在决定性选择之前,需要考量自己能否承担其成本,通俗地说,就是要考虑能否承担性行为的后果,比如意外怀孕、感染性病等。当然,为了避免这些自己不期望的事情发生,人们也往往会采用一定的安全措施。想从这种行为中获得最大的收益、产生具有效用的人生体验,则需要参与者充分合作,要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双方都不能逃避应负的责任,二是彼此都要明确自己施予和接受的双重角色。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同居现象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是其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还有待进一步讨论。不过就其风险来看,是不可取的。

同居和婚姻的差别只有一纸婚书,然而,放弃婚书也就相当于放弃了婚姻所给予的保障和权利,但是却要履行婚姻的义务。

比如:同居中,男方一般会承担起女方的生活开销,也就是“养家”的责任,但女方极有可能卷着你的钞票远走高飞,而你只能干瞪眼;而女方则要负责照顾男方的饮食起居,辛苦不说,还有可能怀孕,然而没有婚姻的保障,男方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始乱终弃。

难道你真愿意放弃权利、不要任何保障和回报,只要付出,只要爱他(她)就好?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同居关系是站在一种“有条件的委身”的基本共识上——“只要凡事顺利我就跟你在一起,若是出了什么问题,那就一切作罢。”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总会有辛苦难挨的时候,到时对方就说拜拜了。

事实上,结婚的伴侣较可能忠于对方,而同居的人对伴侣不忠的概率是已婚人士的4倍。

婚姻能够赋予爱情双方永久的承诺,婚姻的誓约成为一种保障力,将人心坚固地联合在一起。

大多数婚姻誓言仍包括如此承诺:“不论病痛或健康、富足或贫困,我们会爱、尊重并珍惜对方,至死不渝。”这承诺这么重要的原因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建立在真心与诚挚的基础上,就是双方可以保持真正的自我。

婚姻永远的承诺正可以应允这些:“即使我认识到真正的、有缺陷的、不完美的你时,我仍会跟定你。”

婚姻是能给予孩子最稳定的生活环境,许多同居者不打算生小孩却不可避免地有了孩子,而我们都清楚一个未婚妈妈以后的道路将有多难走。

因此,一个懂得感情、尊重感情的人不会在恋爱的阶段做结婚后才做的事情,即使彼此已经发生了亲密关系,也不要同居。

保障:社会成员之间的某种意义上的交互动态的有限支撑和支持,比如基本生存、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安全、正当正义的言论自由等。具有法律效应的婚姻就是男女长久生活在一起的有限支撑和支持。

成本:人们为了进行某种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某种目的而耗费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比如,在婚姻中,为了经营出幸福生活,为了彼此关系的和谐,不仅需要基本的生活费(物力),而且需要打扫房间、陪伴对方、安慰对方(人力),最好还有车有房(财力)。

收益:财富(资源)的增值。通常分为三种形态,其一是精神收益,比如从婚姻中获得了幸福感、安全感,从精神上获得了满足;其二是实际收益;其三是货币收益。其中精神收益往往因人而异,无法计量;而货币收益因币值往往不断变化也不易计量,因此经济学家的研究侧重于实际收益。

5.恋人间架要怎么吵

“相爱容易相处难”,两个人从相识、相爱到相知、相守,势必要经历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冲突、分歧不可避免,接下来争吵便发生了。此时,爱情正经受着考验。最后要么从争吵中找到和谐相处的方法,继续走下去,将爱情修成正果;要么越吵越厉害,两败俱伤,相看两厌,直至分道扬镳,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诚然,我们最初的心愿都是“白首不相离”,可是当争吵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办才能避免那让人遗憾的结果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经济学中的斗鸡博弈:

某一天,两只好斗的公鸡在斗鸡场上发生了遭遇战。这时,公鸡有两种选择:其一是进攻,其二是退让。而这场遭遇战的结果无外乎三种:第一种,一方胜利、一方失败,当然,退让的一方将胜利拱手让给对方,在面子上会很挂不住;第二种,双方都退下来,平局收场;第三种,谁也不肯退下来,最后两败俱伤。通过分析,我们能够得出下面这个赢利矩阵:

进攻

退让

进攻

(—2,—2)

(1,—1)

退让

(—1,1)

(—1,—1)

上表中数字的意思是:

斗鸡博弈中的甲乙双方如果均选择“进攻”,结果是不仅都失了面子而且还两败俱伤,双方都损失2个单位的利益;如果一方进攻而另一方退让,则进攻方收益1个单位,而退让方损失1单位利益;双方均“后退”,都失了面子,各自损失1个单位的利益。

显然,对两只公鸡来说,最好的结果是:自己进攻而对方退让。也就是说,斗鸡博弈中有两个纳什均衡点:甲进攻乙退让,甲退让乙进攻。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到底由谁进攻、又由谁退让呢?在博弈论中,如果有唯一的纳什均衡点,那么这个博弈是可以预测的;但是现在有多个纳什均衡点,到底选取哪个纳什均衡点则必须根据另外的有关博弈的细节信息决定。

生活中恋人吵架和斗鸡博弈是一样的道理,必须要有一方退让才能够重修于好,但是到底由哪一方退让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这需要采用一个混合策略,也就是估计对方进攻或者退守的概率,然后自己估算出一个综合效用收益加以比较,如果进攻的效用收益高于退让,那么就会进攻,反之则会选择退让。

比如,恋人吵架,如果一方觉得“面子又不当饭吃,何必把彼此关系弄成这样呢?这样斤斤计较还不如和和美美过日子”,认为退让的收益是大于进攻的收益的,那么他多半会选择退让;相反,如果觉得面子是天大的事情,失了什么也不能失了面子,认为退让的收益小于进攻的收益,那么他多半是不会退让的。

简单地说,倘若不是想要终结恋情,那么争吵发生后,有一方势必要做出退让。关键是哪一方退让,在何时退让。倘若对方是应该退让的一方,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对方去退让。

在争吵中,如果并未涉及原则性问题,那么谁让步都没有关系,只要有一方让步就万事大吉了。当然,谁爱得多一点、谁不占理一些、谁往往会先让步。比如,女友参加同学聚会,与男友约好去接她。男友因为看球赛晚到了,女友口气很不好地问:“你怎么现在才到?又在玩游戏?成天就干些不正经的事!”而男友又因喜爱的球队输了球心情不好,于是没有像往常一样哄女友,而是选择了针锋相对,一场争吵由此爆发。这样的争吵就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只要有一方让步就可以了,或者男友因为疼爱女友而主动让步,或者女友因意识到自己言语过激而让步。

相对的,当争吵涉及某些原则性东西的时候,无论是谁都不愿让步。此时对峙会更加激烈,被触碰了原则的一方不宜让步,那么此时如何引导对方,让对方让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比如,女友未经同意就私自翻看男友的手机短信记录,由此引发了一场争吵。女友并不认为自己有错,觉得自己有权了解男友的生活;而男友却觉得女友侵犯自己隐私太过分。这时作为被触犯原则的男友往往会说“再这样就分手”,其实这就是通过胁迫让对方让步,但显然这种方式太过伤感情,负作用太大。采用引导让对方换位思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会更好,比如,可以说“你想知道什么可以问我,想要看我的手机也可以先告诉我一声,我不会不同意,我在意的不是你翻看了我的手机,而是你不尊重我,侵犯了我的隐私。你想想,如果我这样你也会生气,不是吗”。

值得注意的是,恋爱中有时是不能讲道理的,情感往往优先于道理,即使我们是占理的一方,有时也要主动让步。如果能够以此促成幸福,为什么不呢?

斗鸡博弈(Chicken Game):将Chicken Game译作斗鸡博弈其实是一种误译。在美国口语中,Chicken是“懦夫”的意思,Chicken Game正确的译法是懦夫博弈。不过这个错误并不算太严重,并且,斗鸡博弈这种说法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我们姑且将之称为斗鸡博弈吧。斗鸡博弈强调的是如何在博弈中采用妥协的方式取得利益。换位思考是双方从对峙僵局中摆脱出来的有效方法。如果彼此都换位思考,就可以针对让步的补偿进行谈判,最后促成以补偿换退让的协议,问题就解决了。相反,一方总是考虑自己得到多少补偿才愿意退,并用自己的想法来要求、看待对方,那么僵局就难以打破,很可能两败俱伤。

纳什均衡点: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的约翰?纳什的主要成就就是提出了“纳什均衡”,于是这个均衡点便以约翰?纳什命名。这是经济学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又被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点。当处于纳什均衡点时,没有任何一位参与者可以独自改变策略从而增加收益。但由于纳什均衡点定义只局限于任何局中人不想单方面变换策略而忽视了其他局中人改变策略的可能性,因此,很多人认为纳什均衡点是“天真可爱”的,在很多情况下缺乏说服力。

混合策略:在完全信息博弈(每一参与者都拥有所有其他参与者的特征、策略及得益函数等方面的准确信息的博弈)中,在每个给定信息下,策略的选择并不确定,而是以某种概率来选择,这样的策略就称为“混合策略”。比如,恋人争吵,彼此都非常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其中一方有70%的概率会退让,有30%的概率不会退让,那么他采用的就是一种混合策略。

6.为取悦他(她)而痛,值得吗

男友感叹广告里模特那雪白嫩滑、不见毛孔的肌肤漂亮,小唯便上了心,致力于将自己的肌肤打造成这样。首先必须用蜜蜡脱毛膏将肌肤上的汗毛都拔掉,那过程真是痛苦极了。庆幸的是,男友真的很喜欢,也很感动。

看着男友溢于言表的喜爱,小唯很想将蜜蜡脱毛膏一直用下去,可是一想到拔去汗毛的疼痛,又有点退缩了。

恋爱中,为了取悦恋人,即使自己会痛也愿意去做。比如,有不少男性都会为了博得女友的欢心而在身体上纹上代表两人爱情的图案,但那的确很痛。

那么,小唯和这些人是否应该继续做这样的事呢?这样做是否是明智的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将为了取悦恋人而承受疼痛的行为看做一种“感情投资”。既然是投资,就要带来一定的收益,才值得继续下去。

显然,恋爱中,用过蜜蜡脱毛膏的肌肤能够得到男友的欣赏,在身体上纹上爱的图案能够让女友感动,这样的收益的确让人高兴。但是显然这种投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方面,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存在,继续使用蜜蜡脱毛膏,每次还是会疼痛,但随着次数的增加,恋人由此获得的满足感、喜悦感会逐渐降低。并且,纹上爱的图案这种行为并不适合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否则不仅不会获得收益,反而会有损失——让恋人觉得太过极端进而产生恐惧甚至主动疏远。

从这方面来说,为了取悦他人而让自己疼痛的行为其实并不是一种好的投资,让自己难受却收益有限的投资,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另一方面,就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只针对单一顾客的喜好进行投资并不明智。通常情况下,商家不会安装只能满足一个特定顾客的营业设备,除非顾客能够给予高额的回报,又或者能够与商家签订长期合约,为商家带来长久收益。并且,商家为了避免顾客欺骗所带来的损失,往往不会在顾客付款或签约前投资。

对于恋爱来说,高额回报可以是对方从此揽下家务活儿,而长期合约可能就是婚姻或者由一枚价值不菲的钻戒提供保证的订婚。那么,我们是否能够在“感情投资”之前就获得这些让我们幸福的收益呢?又或者是否有把握在我们“投资”之后一定能够收回自己应得的收益呢?

显然,为了取悦恋人而为难自己并不是一项值得去做的投资。要取悦恋人、增加恋人的好感有许多方式,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让自己难受的方式呢?为什么不换一种投资策略呢?

考虑将一种更多人喜欢的行为作为“感情投资”,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和他一起看望家人,这不仅有益于彼此的爱情,也有助于融入恋人的家庭,毕竟,尽管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但爱情要开花结果就是两个家庭的事了。

倘若嫌这类投资的机会少、费神,至少也可以找一件双方都喜欢的事去做,这样反而更容易让彼此产生感情共鸣,收获更多。

感情投资:把感情代替其他一些具有价值的投资资本来进行投资。在人性社会中,感情投资是一切投资的最终境界,通过金钱、实物等投资出去的,无形中就已经转化为了感情投资,得到的回报也有意无意地体现在感情当中。感情投资是人性社会最有效的投资策略。

边际效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每多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新增的效用,也就是总效用的增量。在经济学中,效用是指商品或服务满足人欲望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每多消耗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其所获得的新增效用是递减的;当消费商品的服务或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不能再从新消耗的商品或服务中获得效用,感受到满足。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数量,消费者获得的将是负效用,感受到的将是厌烦。

投资策略:对资产根据不同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的安排、配制,包括选择股票、债券、商品期货及不动产品种、配制投资资产比例、安排投资周期等内容。

7.女人主动示爱可以吗

27岁的林倩是一位美女,与人交往一直是矜持的。她渴望美好的爱情,身边也出现过优秀又让她心动的男士。她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满怀期望地等待心仪的人来表白。然而,遗憾的是她等来的不是心上人的表白,而是心上人与他人牵手的消息。

看着自己不再稚嫩的脸庞,林倩开始反省,或许自己应该主动向心仪对象发出约会邀请吧,可是不都说女人应该矜持吗?女人主动示爱真的可以吗?

的确,按照传统,女人都必须等男人来求婚,或发出约会邀请。但是,这样的做法到底对我们是否有益呢?

关于这个问题,201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戴维?盖尔和劳埃德?沙普利所提出的“稳定分配”理论能够帮助我们(2012年,两人正是因提出了“稳定分配”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沙普利和盖尔运用“稳定分配”理论来教单身男女速配。他们的思路是这样的:

第一天上午,所有的单身男人都向自己最爱的女人求婚。下午,每个女人清点向自己求婚的男人的名单。如果只有一个男人,那么就和他订婚;如果有多个男人,那么就和其中自己最爱的男人订婚,拒绝其他男人;如果一个男人都没有,那么就耐心等待。

晚上,统计一下结果,如果所有女人都订婚了,那么一切圆满了,第二天举行集体婚礼。但如果还有女人仍然单身,那么速配第二天仍需继续。

第二天上午,所有仍单身的男人向自己次爱的女人求婚(昨天他们已经被最爱拒绝了)。下午,每个女人清点一遍自己收到订婚的情况。如果已经订婚了,但是今天又有一个自己更爱的男人来求婚,那么拒绝原来的那个,再和这个自己更爱的男人订婚;如果还没订婚,就像第一天那样处理。

晚上统计结果,如果还有女人没有订婚,那就第三天再重复这个过程。

第三天上午,所有未订婚的男人,包括第一天订了第二天又被踹出来的,再向未拒绝过他的女人中他最爱的那个求婚,整个过程就像第二天那样。

如此周而复始,直至所有的人都成功订婚,再举行集体婚礼。

显然,上面的匹配算法与现实中女人等待男人示爱而非主动示爱的情况基本一致。

男人向女人求婚,女人只需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而男人则面临被屡屡拒绝的可能。如此看来,这似乎对女人更有利。

那么,事实到底是否如此呢?

让我们分别来看看男人和女人如何才能得到自己最爱的人。男人要得到他最爱的女人,那么他只需在与其他也最喜欢这个女人的男人的竞争中获胜就可以了;而女人要想得到自己最喜欢的男人,则需要看自己在对方的偏爱顺序中排第几,也就是说,一开始就要和所有的同性竞争。

简言之,男人更容易得到自己的最爱,而女人要得到自己的最爱则相对更难。

由此看来,林倩因矜持而一再错失所爱也就不足为奇了。女人想要优质男人,还是主动一些更加有利。

如果由女人求婚,男人负责拒绝,也是同样的结果。由此看来,哪一方更主动一些,哪一方便更容易获得最爱。令人遗憾的是,沙普利和盖尔早在1962年就提出了该理论,而50年后的今天我们中还有许多人一味矜持,选择不利于自己的被动策略。

在恋爱中追寻最爱、追求幸福的我们是否也选择了被动的策略呢?从此刻开始,为了幸福主动一点,也应该主动一点。要知道,主动不等于不矜持,更不等于掉价!

稳定分配:供需平衡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稳定状态。

盖尔—沙普利运算法则:1962年,盖尔和沙普利共同攥写了一篇论文。他们以10名男子和10名女子“婚配”为范例,阐述了一种在价格不可以用作配置资源的手段,资源只能以分配或配给方式加以配置的情况下实现“稳定分配”的方法——设想如果由每一名女子先作选择并向最中意的男子“求婚”,然后由每一名男子审视所有“求婚”并回绝除了最中意女子以外的其他所有“求婚”,就可以实现稳定分配。这一算法的核心是男子保留并延迟接受最中意女子的“求婚”。这一算法被称为“盖尔—沙普利运算法则”,又称“延迟接受运算法则”,以实现“稳定分配”为中心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盖尔和沙普利的这一理论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该理论涉及了经济领域的中心问题——如何实现供需匹配,并且把抽象理论延伸至市场机构的实际设计。在资源分配中,很多时候,选择、匹配或分配的主体都具备决策能力,有能动性。此时,盖尔和沙普利的理论便可大显身手了。比如,大学生选择大学,而大学也同样选择大学生,在该资源分配中,我们便能通过盖尔—沙普利算法实现稳定分配。

8.异地恋怎么谈

方文最近颇为郁闷,因为他面临一道在爱情和事业之间选择的选择题。就事业而言,公司委派他到兰州分公司任总经理,这简直就是一条青云路;然而恋人却不愿意跟他去外地,因为她在这里有稳定的工作和交往圈子,而在兰州人生地不熟。

他很担心,彼此的恋爱关系会因距离的隔阻而疏远,却又不知该做些什么来维系彼此关系。

诚然,恋人因各种原因而分居两地的情况在今天并不少见。而异地的恋人难免会有像方文一样的担忧。那么,异地恋到底应该怎么谈呢?

为了维持彼此感情,保证一定的相处效果是必需的。事实上,也有许多异地恋人是这样做的。比如抓住一切可能的时间奔赴异地与恋人相处;又或者一有空就与恋人“煲电话粥”,自己吃了什么、喝了什么、做了什么都说个遍,那些“我想你”、“我爱你”之类的情话更是翻来覆去地说。

遗憾的是,效果似乎并不好,很快恋人可能会腻烦,也可能是自己觉得疲惫,而结果不外乎是一个先离开了另一个。

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错呢?

美国目前最火的非主流经济学家泰勒?考恩告诉我们,异地恋情最好参考一下“阿尔钦—艾伦效应”。

阿尔钦—艾伦效应说的是,产品附加成本的产生会让消费者偏好转向优质产品。

类似的,异地恋会让彼此的恋爱增加附加成本(比如到异地去看恋人的旅费、累积的思念等都可算作附加成本)。

从收益的角度来看,假设一次平常约会带给彼此感情的效用是10个单位,一次高品质约会带给彼此感情的效用是30个单位,3次平常约会的“收益”相当于1次高品质约会。而远距离给感情带来的损失是5个单位,那么一次平常约会带给彼此感情的效用是5个单位,而一次高品质约会带给彼此感情的效用是25个单位,5次平常约会的“收益”相当于1次高品质约会。尽管两者的“收益”都降低了,但相对平常约会而言,高品质约会的收益增加了。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假设恋人在同城一次平常约会的“成本”是5个单位,一次高品质约会的“成本”是20个单位,换言之,4次平常约会“值”1次高品质约会。到异地去与恋人约会增加10个单位的“附加成本”,一次平常约会的“成本”变为15个单位,一次高品质约会的“成本”变为30个单位,2次平常约会“值”1次高品质约会。尽管两者的“成本”都提高了,但相对而言,高品质约会便宜了,恋人更倾向于高品质约会了。

看,无论是从哪方面来看,高品质约会都是值得选择的。

另外,客观地来说,异地恋增加了恋爱失败的风险,为了规避高风险带来的“损失”,一定的补救措施应该提前预备好。

很明显,异地恋人之间更应该进行高品质的约会,而不是“家长里短”性的平常约会。更具体地说,没必要为了一起吃一顿饭或者一起看一晚上的电视而千里迢迢去看恋人。为了使旅行费更物有所值,你需要准备香槟、精彩的语言和充满活力的拥抱、亲吻。

此外,由于你们还年轻,很可能会遇到更好的人。为了规避异地恋带来的大风险,在你的男(女)朋友不在身边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交活动。这样,即使恋情失败,也能更快地走出伤痛、开始一段新的恋情。

阿尔钦—艾伦效应:当相同的附加成本被加到两个相似的商品价格上时,人们会更喜欢消费更优质的商品。阿尔钦—艾伦效应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经济现象,比如新西兰的优质奇异果通常会被运往世界各地销售,供不应求;再比如,法国的优质葡萄酒通常也会被运往世界各地销售。

风险:大致有两种定义。从广义的角度讲,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指事件的结果可能是获利,也可能是损失,还可能是既无获利也无损失,比如投资风险。从狭义的角度讲,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事件没有获利的可能,只会带来损失,不过损失的多少不确定。

9.怎样才能不被剩下

在都市中,剩男剩女绝对不是一种稀有的存在。他们的足迹遍布都市的各个角落,在家人、年龄等多种因素的逼迫下,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下班后到三里屯泡吧,心中暗暗盼望某位帅哥或美女会对自己一见钟情;在健身中心打发时间,谁能保证跑步机边不会发生爱情邂逅呢;周末则忙着组织各种圈子(同学、同事甚至网友等)的聚会……就像24小时开着的雷达一样,随时寻找那些漏网的“白富美”或“高富帅”。

积极的态度有了,积极的行动也有了,可是自己还是被剩下了。难道靠谱的女人(男人)真的那么少?又或者自己的爱情运气真有那么差?

表面看来,如此“勤勤恳恳”还被剩下,是人都会感到不平。但事实上,所谓“勤勤恳恳”只是错觉。反省一下,在出席完这些配对、聚会后,自己的反应是怎样的:“说来说去都是工作上那点儿事儿,再也没有比他更无趣的人了”“乍一看还挺漂亮,不过我有点担心卸掉妆会把我吓晕过去”“吃饭竟然要和我AA制,这样不温柔的女人难怪没人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一边,剩男剩女们说自己的择偶要求很低——异性、活的;但另一边,他们心中却有着繁琐且高不可攀的标准。如此一来,结果当然就只会有价无市、终日寻寻觅觅。

择偶如同消费。在经济学中,消费理论有三个重要的概念——效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限制。这三个重要概念能够帮助剩男剩女们了解自己为什么被剩下。

现在,检视一下自己的恋爱消费情况吧!

请扪心自问一下,一个怎样的对象才能博得你的喜爱呢?英俊潇洒(楚楚动人)?富有?体贴?学识?温柔?一般而言,所有条件都兼备的只有传说中的情圣。于现实世界中寻找配偶必须搞清楚这五个条件分别对自己有多重要。假定以上五个条件是评分标准,那么在为面前的对象打分前,需要知道的是,这不是5项分数的简单相加,而要计算加权平均值。如果5项条件同等重要,那么每项所占的比重应该均等,都是1/5;如果是“外貌协会”的忠实粉丝,其他无所谓,但恋人的外貌一定要出众,那么,外貌所占的比重应该是3/5,其他4项各为1/10。

假设现在你面前有一个对象A,他的外貌得分是60,财富得分90,体贴得分90,学识得分90,温柔得分90,那么他的总得分就是60×3/5+90×1/10+90×1/10+90×1/10+90×1/10=72。

倘若标准是70分以上,显然面前这位相貌凑合,但其他几项优秀的对象是符合标准的。当然,符合标准的也可能是外貌堪比小贝的小混混。以此类推,所有条件不同但分数都达到了70分的人便会组成一条曲线,称为无差异曲线。只要不是处于这条曲线下方的对象,便是符合你条件的选择。

如此看来,符合条件可供选择的对象还是相当可观的。但真正决定我们是否能够告别单身的是预算限制。在恋爱市场中,了解自己的预算限制,即通常所说的“个人条件”“本钱”是非常必要的,是整个求偶过程中的关键。换言之,你得考虑,自己的个人条件是否能够满足匹配对象的要求,对方符合你的择偶标准,但是你是否有足够的“本钱”让对方愿意与你“合作”呢?为了更好地评估这一点,不妨依照对方的标准,按照加权平均值法给自己打打分,然后在那些符合条件的对象中寻找与自己的“本钱”相匹配的人,这样求偶的成功率才高,才不会被剩下。具体如下图所示:

倘若你的个人条件没有斜线III那么好,只有斜线II的水平,尽管有一位外貌60分、内涵及性格85分的对象很吸引你,但由于你的个人条件不够好,对方没有看上你,你与他之间是无法建立恋爱关系的。这时不妨考虑一下外貌70分、内涵及性格70分的对象,他完全不会嫌弃你的个人条件不够好,最重要的是他带给你的快乐和满足一点不会比外貌60分、内涵及性格85分的对象少,可以说是目前个人条件水平下的最佳选择。

寻寻觅觅,终成眷属的那一对,其实正是消费理论中无差异曲线和预算限制相切的那一点,是令你感到最快乐的组合。经济学上把它称为效用最大化的消费组合。即你满意,同时又能消费得起的一个对象条件组合。

爱情是美丽的,但不能太梦幻、太理想化,要扎根于现实的土壤才能开花结果。也就是说,一方面,择偶的要求不能太不切实际,不能与自己的“本钱”太不匹配,更不能以圣人化的完美标准来择偶;另一方面,不能为了不被剩下,而在自己本有条件寻找更好的配偶的情况下直接与条件差的对象建立恋爱关系。

总而言之,运用消费理论从而了解自己的爱好,并以自己的市场价值做出合理期望。除非你方方面面都无懈可击,否则完美恋人大多不会在你的消费集内。大多数情况下,你需要在各项要求中权衡取舍,找出预算内消费得起、又能令自己满意的最佳组合。换言之,由于你的个人条件并不完美,所以你能够挑选的对象也是有限的,而你要权衡的是如何运用有限的个人条件找到最好、自己最喜欢、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效用的对象,然后建立恋爱关系。

效用:指货品在人心目中的价值。这里的价值不一定指金钱,也可以是快乐、满足、刺激等感官体验。效用是非常个人化的,因人而异。俗语说“彼之蜜糖,吾之砒霜”,换言之,效用函数只对特定的某个人有意义,你甘之如饴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可能毫无价值。比如,有的环保人士看到皮毛制品就心生反感,而有的人却宁愿吃一个月泡面也要拥有一个爱马仕鳄鱼皮包。为了便于讨论,经济学家将这种事物给人带来的“满足感”量化为数字,称为效用。简单地说,所谓效用就是对某些人和事所打的分。

无差异曲线:代表所有可产生相同效用的产品组合。

预算限制:即你手上的钱最多可买到的产品组合。举例来说,你手上只有3000元钱,你需要为自己的衣食支付费用。你可以选择穿名牌,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可以穿得普通但吃得好一点;还可以吃得很好穿得相对较差。总之,你只有3000元,这就是你的预算限制。

10.从朋友到恋人的距离如何跨越

东子喜欢上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和她在一起,东子就很开心。但遗憾的是那位异性朋友似乎只是把他当做朋友,而没有明确表达出她也愿意进一步发展的意思。东子不确定对方是否喜欢他。他想向对方表白,为自己争取爱情,却又害怕对方根本没有和他进一步发展的打算,倘若说出自己的心意,对方势必会很尴尬,如此一来,岂不是连朋友也做不成?

最近一段时间,东子在表白与深埋爱恋之间被拨过来扯过去,真是纠结极了。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处得来的,从朋友到恋人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却不容易迈好。对于如东子一般“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人而言,要如何跨越这一步呢?

经济学告诉我们,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能够帮助东子脱离困境。

我们不妨将东子与朋友之间的“恋爱角逐”看做是一场不完全信息博弈。东子之所以如此被动,是因为自己掌握的信息不够充足。就目前而言,东子的情况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朋友清楚地知道东子的想法,但是她选择忽视东子的这种好感。而东子并不知道她已经知道了。

第二种可能:朋友喜欢东子,但是不知道东子也喜欢她。

第三种可能:朋友完全不知道东子的心意。

第一种可能,显然朋友掌握的信息比东子掌握的信息要多,而东子之所以迟迟不能决定是表白还是放弃,正是因为不知道朋友是否喜欢自己。换言之,如果能够在不挑明的情况下获取这一信息,东子做决定就不会那么艰难了。

针对第二种可能和第三种可能,东子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自己喜欢对方的信息以比较委婉的方式传递给对方。如此一来,如果是第二种可能的话,就能轻而易举地成就恋情;如果是第三种可能,也便于东子进一步判断朋友的态度。

简单地说,东子现在要做的是在信息上下工夫——获取信息以及传递信息。

显然,现实中东子不可能知道他和朋友的情况到底是第几种可能。不过最初始的可能是第三种。

现在应该做的是相对委婉地向对方传递“我喜欢你”的信息,让对方确切地知道,比如,可以让其他朋友帮忙,对她这样说:“东子对你可真好,我觉得他喜欢你呢!说实话,你们只做朋友真是太可惜了,做恋人多好,简直是天生一对。”这样一来,不仅向对方传递了“我喜欢你”的信息,同时也留下了继续做朋友的空间。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朋友的反应来获取“她也喜欢我”或者“原来她只当我是朋友”的信息。

最后,根据所获取的信息作出决策:如果获取的信息是前者,那么没什么好说的,赶快自己表白,建立爱情关系吧!如果获取的信息是后者,那么可以放弃,也可以继续以朋友的身份加深彼此间的感情直到她也心生爱意。

不完全信息博弈:从信息掌握的程度来看,博弈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博弈参与者对每一个参与者的策略空间及策略组合下的支付有全面的了解,反之则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信息博弈是所有参与者的公共知识的博弈,而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参与者则需要努力使自己的期望支付或期望效用最大化。现实中,我们所参与的大部分博弈都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因为几乎所有的情况下信息都是不对称的,往往都是某一个博弈参与者所掌握的信息多,而其他参与者掌握的信息少,从而也就导致了博弈双方一个占优,一个占劣。

获取信息:在不完全博弈中,获取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谁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谁就有更大的胜算。在很多时候,获取信息往往是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步骤。相信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尝尽了各种办法,问题仍然一团乱,当一切都僵住的时候,如果回过头来获取信息,往往会从信息中找到出路。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新自己掌握的信息内容,对信息进行排列、重组、比较、联想、质疑等,从而进一步开拓思路,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11.求婚,立刻还是以后

恋爱,只要有感觉,我们就开始,但结婚是件无比郑重的事,往往会反复思量。不过,当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结婚都会被提上议程,大仁和美美就是如此。

大仁和美美在一起已经两三年了,感情稳定,而彼此也有继续在一起的打算,大仁开始考虑结婚的问题。问题是,求婚,到底是应该尽快,选择即将来临的某个特殊日子(情人节、恋人生日、两人开始在一起的纪念日等),还是延后呢?

很明显,大仁是想和美美牵手一生的,因此,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求婚的预期净现值都是正的。

英国著名诗人安德鲁?马维尔曾说过,那些能够创造价值的事还是早点做的好,因为时间总会匆匆逼近。但显然马维尔忽略了实物期权理论。实物期权理论的发展表明,推迟行动是值得的,这很可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换言之,需要权衡的是推迟的成本和通过等待能够获取新信息的价值,判断两者孰重孰轻。

对于有耐心的人来说,推迟的成本很小。倘若彼此处于热恋阶段,那么求婚还是推迟一下的好,毕竟每天恋人都有新的不同等着你去发现,这些惊喜值得去等待。这也是为什么通常建议年轻人不要草率订婚的原因之一。

相对地,如果彼此已经相处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了解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即使推迟求婚,再观望下去也不会有什么重大发现,那么,为什么还要等下去呢?

当然,还需要考虑到,当你做出了决定也就完全放弃了其他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价值就是零。在真正做出决定是立刻求婚还是推迟求婚之前,最好确定一下恋人是不是也愿意立刻结婚或者等待。不然,彼此间很可能爆发争吵,更甚者,不愿意等下去的恋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然后开始新的恋情去了。

总之,如果彼此感情发展到位,了解也足够,那么就别再等待了,立刻求婚吧!相反,如果觉得彼此了解还不够,那么等上一等也无妨,但一定要和恋人沟通好。

针对大仁和美美的具体情况,显然,在即将到来的特殊日子求婚才是大仁的明智选择。

预期净现值:预期中投资方案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以资金成本为贴现率折现之后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比如一项投资,预计年底利润为110万元,折合现值105万元,预期净现值就是5万元。在经济决策中,预期净现值通常被作为方案是否采纳的依据,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决策中,预期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预期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预期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上面说的求婚的预期净现值是正的,也就是说,求婚这项投资会带来收益,或者是彼此间更加弥坚的感情,或者是稳定长久的情谊,至少在预期中是这样。

期权: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合约协议,它规定持有者在某一个期限内或某一个日期前的任何时间都有权利以固定价格买卖某种资产。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期权是有价值的,并且其价值与不确定性成正比。在资产结构中,如果含有期权,那么资产的风险越大,其价值可能也越大。

实物期权:宽泛地说,是相对金融期权而言的,是以期权概念定义的现实选择权。实物期权方法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在不确定性环境下进行战略投资决策的思路,是当今投资决策的主要方法之一。实物期权的一般形式包括放弃期权、扩展期权、收缩期权、选择期权、转换期权、混合期权、可变成交价期权以及隐含波动率期权等。

延迟投资期权:也叫等待期权。管理者有推迟投资的权利,如果市场不确定性太大,又或者自己了解的信息不够,这种期权能够减少投资失败的风险。上面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更好地了解恋人以减小婚姻失败的概率而推迟求婚就是延迟投资期权。

扩张期权:当情况不明朗时,管理者通常会先投入少量资源以试探情况,这种为了进一步获得信息的试探性投资行为称为扩张期权。

收缩期权和中止期权:当实际情况比预期差很多,管理者为了减少损失,从而缩减或撤出原有投资的行为。

转换期权: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根据外部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投入要素、产品、资源结构的行为。比如一位房产开发商买下一块地皮本打算用来建高档住宅小区,但政府新的规划出台,地皮周边很多地方被规划成办公区,于是,他调整了地皮的用途——建成美食街。这位房地产开发商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市场需求调整了产品,将住宅小区调整为美食街。显然这让企业的项目营运具有了机动性,为企业适应市场或竞争环境变化提供了可靠保障。

企业增长期权:开发商接受某一个项目时,可能不仅仅从项目本身的财务效益考虑,更多的可能是考虑项目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员工经验的积累、企业品牌的支持、销售渠道开辟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放弃期权:如果市场环境变得恶劣,又或者与项目的投入相比收益让管理者很不满意,那么管理者有权放弃对项目的继续投资,并可能收回成本。在恋爱中,女性迟迟等不到男性的承诺——婚姻,那么女性心灰意冷之下完全可以结束这一段恋情,进而开始新的恋情。这就是女性的“放弃期权”。

12.这样的约会规则对吗

周四,月涵有一个周末的约会邀请。这让她很高兴,这至少证明她还是很有“市场”的。对方约她一起看周六晚的话剧,她也准备答应对方欣然赴约。可是闺蜜阻止了她,建议她拒绝这次约会,因为朋友觉得,与让对方顺利约到自己相比,拒绝周三以后才提出的约会邀请,营造出“我很忙”“我很有‘市场’,‘供不应求’”的印象会更好。

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自己很可能错过一次美好的约会,月涵犹豫了。

不用说,倘若这个规则是正确的,那么对被约会的一方来说真是太有用了。关键的问题是这个规则真的有用吗?

经济学家告诉我们,这条规则是对的,但是朋友和月涵的理解是错的。月涵的朋友为了让这条规则产生效应,便让她通过“拒绝约会”来告诉对方自己没有空,从而伪造出“我很抢手、很有身价”的信号。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伪造一个可信信号的代价是非常高的。要知道,如果信号可以轻易伪造,那么这个信号往往不容易让人相信,也就不算什么信号了。

倘若将男士比作人才市场上的雇主,而将女士比作应聘者。当雇主发出邀请后,会有聪明的应聘者假装很忙,没有时间参加面试以提高身价吗?

显然,绝大多数应聘者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雇主不会在乎他们是否很忙,不会因为“应聘者忙”这个信号就判定花大价钱聘用他是值得的。同样,在男女关系中,这种假装信号的价值为零,因为没有男人会在意。

简单地说,这条规则的真正作用并不是发出某种信号从而制造对自己有利的局面,而是筛选。

“拒绝周三以后发出的约会邀请”这一规则可以帮助女人们剔除那些不体谅别人以及并不是那么有诚意的男人。

生活中,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一被广泛口口相授的“约会规则”。要明白,拒绝周三以后才发出的周末约会邀请,并不能帮你传递“你发出的约会邀请太迟了,在这之前,我已经有太多的约要赴。我的条件很好,很抢手,追求的人很多,如果你也想追求我,那么最好多花点心思和力气”的信息给他人,即便传递了,对方也不会相信。

假装约会太多、无瑕赴对方的约真不是显示“身价”的好方法,不会让人在男女关系中获得什么优势。

如果对邀约的人有一定好感,那就别再介意对方那一小点的不体贴(周三之后才发出邀请),赶快把约会答应下来吧!

当然,如果对邀约的人并无特别感觉,并且很在意对方是否体贴,那么就果断地执行这一约会规则,拒绝周三后才发出的、欠缺体贴和诚意的周末约会申请吧。

筛选理论: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潘斯提出了信号发送模型,该模型体现了筛选理论的基本思想——在信息不对称的劳动力市场上,雇主不能准确地判断求职者或新员工的生产能力。

筛选理论质疑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张,认为就劳动力市场而言,教育的主要作用不在于提高人的认知水平,而是为筛选不同能力的人提供依据。

在劳动力市场中,雇主总是希望从众多求职者中找到能力相当的人去填补空缺岗位。但是,当雇主与求职者相遇时,雇主并不了解求职者的能力,一时无法了解求职者的生产能力到底如何,不过他们可以通过求职者的个人“标识”(天生而不能改变的,如性别、种族、家族背影等)和“信号”(后天获得,可以改变的,如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个人经历等)来判断求职者的能力,尤其是通过教育信号来判断。

那么,为什么雇主愿意通过教育信号来了解求职者的能力呢?一个人的能力与他获得教育信号所支付的成本成反比——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能力高的人支付较低的成本就能获得较高的教育水平。因此,教育信号是反映个人能力大小的有效信号,是雇主鉴别求职者能力,从而筛选求职者以匹配空缺岗位的一种有效装置。

支付较低的成本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教育水平,因而教育水平是反映个人能力大小的有效信号,是雇主鉴别求职者能力,对他们进行筛选并安置到不同岗位上的一种装置。“拒绝某些约会邀请”也是一种筛选装置。 FTVSmeWUhW8CmHtvYKLlinhNAyanpp+e61CB0fNrfkhVacPGI/DJ7Pb0uK3PzKL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