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会管理制度建设原则
基层工会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遵循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二是要以工会系统的各类规章制度和政策为依据,并结合所在基层工会工作的实际;三是要注重管理制度本身的规律性。
一、坚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工作中要自觉按照党的思想政治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基层工会的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遵循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二、坚持以指导工会工作的法规政策为依据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指导工会工作的法规政策是基层工会开展全部工作和活动的法律依据和准绳,基层工会管理制度必须要自觉地按指导工会工作的法规政策的精神来制定。实际上,基层工会管理制度的一切规章制度都应当是指导工会工作的法规政策要求的具体化。
三、坚持发挥系统功能原则
发挥系统功能,是一切组织、一切期望具有活力的组织都必然要求的。基层工会要通过其组织活力来调动职工群众活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系统功能的要求则更为突出。因此,在基层工会管理制度建设中应当立足全局,从总体上安排各部门的职能和制度的确立和发挥,同时还要考虑到与之相关的多方面的平衡协调,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总之,要按一种合力的最佳合成的状态去努力,尽可能减少分力,尤其要排除一切不利的因素。
四、坚持实用、可操作性原则
基层工会的工作是非常实际的具体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如何做,怎么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事要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因此,基层工会在制定管理制度中,要坚持实用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尽可能具体化和规范化,以便利于指导实践。
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我党的根本组织制度,也是基层工会管理制度的建设原则。依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就是在基层工会管理制度中,要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要服从统一的指挥、统一的步调。实践也表明,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在约束职工群众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因素,是同民主集中制背道而驰的。因此,在基层工会管理制度建设中,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要从实际出发,作出适度的具体规定。
总之,基层工会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一定要坚持创新与继承相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从而把基层工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新世纪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新情况下,要将维护好最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基层工会管理制度建设方法
基层工会管理制度建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调查研究
制定基层工会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基层工会应该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分为对内部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法令、法规和全国总工会的有关政策、文件的学习研究;对本企业和其他基层工会组织管理制度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对古今中外先进的、现代的管理思想的研究。在对内部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时,可深入职工中进行访谈、座谈,多方面听取职工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尤其是向富有实践经验的职工请教。总结分析本组织管理经验教训时,应认真查阅本企业有关的档案材料。准备工作是基层工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第一步工作,目的是为了保证其内部管理制度的合法性、现实性、可操作性、先进性。
二、起草拟写
在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也就进入了制度草拟阶段。草拟工作可以分门别类进行,可分别组织不同的专家、专业人员来制定不同类别的管理制度。在起草管理制度时,不妨多写些有关内容,以便可以在讨论审定时进行取舍。
管理制度的结构一般分导语、条规、实施说明三个部分。导引部分通常为总则,阐述制定制度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条规一般为中间部分,是制度的具体内容,也是主要部分,分若干章,每章再分若干条,每条又分若干款。实施说明往往为最后一章,该部分对制度作出说明、解释,并说明该制度的权威程度、修改和解释权限、生效时间等相关要求。
管理制度的行文要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分门别类,一目了然;内容全面,逻辑严密,语言简洁;术语正确规范,语言通俗易懂;标点准确无误,语句通顺,语法正确,不用任何修辞。
起草拟写时,应反复进行推敲和琢磨。
三、讨论审议
草稿完成以后,应进行讨论审议。讨论审议应在拟稿人员中间和有关职能委员会及所属工会组织中进行。有条件的基层单位,可以报请工会职工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讨论、审定。
讨论审议是制定制度、完善制度的一项重要环节。对制定的管理制度应进行充分讨论,集思广益,查漏补缺,精益求精。
讨论审议可先在拟稿人员中间进行,在草稿初具规模后,再组织有关部门、分工会一道进行参与讨论。制度的草稿应提前分发给有关领导、会员(职工)代表和涉及各个部门、各个分工会、各有关人员,以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参阅、分析研讨,在讨论会上阐述较为成熟、有建设性的见解和建议。在听取、征求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评议后,拟稿人员(工作组)可在参考这些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在工作组中再进行分析研讨,以便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四、试行修订
在经过反复讨论审议之后,制定的制度初具规模,即可在局部范围内或小范围内试行。在试行中要注意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和反馈,并进行必要的情况记录,对试行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讨,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制度加以必要的修订和充实。重要的管理制度应报请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五、全面推广
在试行基本成功之后,基层工会管理制度即可进行全面推广、正式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组织职工认真学习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在全面推广时,如发现问题或不足之处,可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补充、说明,甚至变更,但在实施上要严肃认真,力求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基层工会管理制度写作方法
基层工会管理制度种类繁多,内容复杂,掌握其基本思路是写好它的重要前提。基层工会管理制度的写作思路,应建立在对管理制度本身构造和规律的认识上,它是其内部逻辑构成与外部结构形式统一的表现。
一、内部逻辑构成
内部逻辑是由对象、要求和后果三个要素构成。所谓对象,是指该管理制度的主体,即制度中规定的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所谓要求,是指该制度中允许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允许怎样做以及禁止做什么的那一部分内容,它是制度的核心。所谓后果,是指违反制度后将受到的惩罚、制裁以及符合该制度将受到奖励和保护的那一部分内容。这三者之间,要求是中心,对象是要求能够适应的前提,而后果是要求能够实现的保证。
二、外部结构形式
它是由条款组成的总则、分则和附则构成。总则,是制度的开头,一般主要说明制定该制度的依据、原因、目的,对制度的适用对象、基本要求等所做的原则规定,这是制度的总纲。分则,是制度的主体,一般是对基本要求和后果作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这是总则的深入化和具体化。附则,则是制度的结尾,一般规定该制度的解释权、修改权、细则的制定权、适用范围、生效日期以及对其他事项的说明。有的制度不分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只分条款按序号排列下去,但各条的顺序也是按上述三部分的内容排列的。不论采用什么形式,总是说明为什么做、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意思。
内部逻辑构成三要素和外部结构形式三要素的统一,就形成制度写作内容和形式的基本思路。除了一些简单的文种,如守则、须知之类以外,在实际写作中,各种文种或多或少也都体现出这样的思路。
基层工会管理制度章程写作方法
一、章程的概念与作用
章程是一种组织规程,它由有关会议通过,有关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颁发,一经通过、颁发,在相应范围内具有强制遵循和执行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大家都必须严格地遵循和执行,不能在行动上有所违背。
二、章程的结构与写作
章程一般由标题、签署、正文三部分组成。
1.标题
章程的标题有自己的构成形式,而且只有一种构成形式。即“组织名称+文种”,如《中国工会章程》。章程的规范对象只是有关组织的各个方面,这就是这种标题构成的原因所在。
2.签署
章程的制定组织机构名称和通过日期一律用括号形式置于标题下方。
3.正文
章程的格式与其他规范性公文一样为条款式,但章程使用的条款式是一种“章断条连”的形式,即分章分条,各章条数前后相连。第一章为“总则”或称“总纲”,最后一章为“附则”,中间各章统称之为“分则”。分则部分则根据内容立章,各章标题也由各章内容而定。每一章下面都分条,少则一条,多则几十条不等,而且条数的序码从头到尾相互衔接,不因分章而中断。“条”下还可以分“款”,设“目”,但“条连款不连”,即条文之下所设的“款”与“目”的序码独立编项。章和条的写法一律采用汉字序数词,如“第一章”、“第一条”等;而款和目的写法则大多采用汉字数词,如“一”、“(一)”。章程一般不采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条款,有时分目就以分行形式表示。
章程最后并不一定都设一条“附则”,但“总则”或“总纲”与“附则”形成对应关系,如最后不设附则,最前就不设“总则”或“总纲”,而是用“引言”的形式,不进入“章”、“条”。总则部分主要用来说明该组织的性质、宗旨、任务,有的还要说明组织名称、指导思想或组织本身的建设要求等,附则部分一般用来说明生效日期与实施要求。
分则部分是章程的主体。一般要对这样三个大的方面作出规定:组织的组成人员,组织的构成、以及其他问题,如组织制度、经费等。对组织成员的说明,主要有:参加该组织的条件、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对组织构成的说明主要有:最高权力机构、最高领导机构与常务机构的设置、产生、职责及相互关系等。
在写作章程时,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令,不能出现与之违背或有抵触的地方。条文内容要详细明白,又要全面周密,做到无懈可击。条文内容重在说明应该怎样做,不重在说明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要尽量使用表示确切判断的词语,如“应当”、“必须”等,避免使用模糊词语,条文含义必须确凿无疑,不会产生歧义,语言应简洁,必须用词和标点加以精斟细酌。
基层工会管理制度条例写作方法
一、条例的概念与作用
条例是一种强制性和约束力都特别强的规范性公文。凡是对某一方面的工作、权限作出原则性规定的,统称之为条例。如《×××××奖励条例》、《×××职权条例》等。它实际上是对某一法律、法令和政策的补充性说明或辅助性规定,是实施和执行某一法律、法令、政策,调整国家和单位、集体生活某个方面准则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二、条例的结构与写作
条例的内容结构一般由标题、签署、正文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条例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写法:第一种写法,由发文机关、事项、文种三部分构成,如《×××××实施条例》。第二种写法,由发文事项和文种两部分构成。如《奖惩条例》,如果该条例不完善,需要在实施中修改,则应在标题中加“暂行”字样。
2.签署
条例的签署一般在标题之下,由发布机关或发布日期构成,并用圆括号括起。如果是经领导机关和某种会议批准通过,作为法定依据的,必须注明领导机关或会议名称和批准通过日期;如果是属于经过修改重新发布的,则须同时注明初始发布和重新发布的机关与日期。有时,条例随发布通知同时发布,那么,签署可在条例中省略。
3.正文
条例的正文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分章贯条式”。即将条例的内容分为若干章,每章内容相对集中,列出章的标题。这种格式的条例,第一章必定是“总则”,最后一章为“附则”,中间各章为“分则”;章下设“条”,条序不受章的影响,从总则第一条依次往下排列,贯穿全篇,直到附则的最后一条为止。另一种形式是“一条到底式”,即全篇条例只分条,不分章,从头至尾都在总标题之下。
基层工会管理制度写作方法
制度使用的范围十分广泛,凡是要求有关人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理的事情,如行政工作、工会工作、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以及事务、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都可以使用这一文种。
一、制度的作用
制度是保证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制度一经制定和公布,任何人都必须按照制度办事,不得违背。制度总是对各种事务的处理原则与处理方法作出具体的规定和统一的要求,它能有效地指导工作,使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基层工会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手段。
二、制度的结构与写作
制度一般由标题、正文、签署(或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制度的标题,一般由制度内容加文种构成。如《财务制度》、《考勤制度》等。有时,在制度内容前加有适用对象一项,如《××工会财务制度》等。
2.签署
制度的签署一般在标题下括注,由制发机关和发布日期二者组成。有时会将此部分放在文尾,即为落款。随发布今发布的制度,签署(或落款)可以省略。
三、制度制定的要求
制度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基层工会管理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基层工会工作的正常运转与进行,所以,在制定时要对本组织或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些关系到全局和群众利益的制度,要注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和创造能力,尽量把制度定得更符合实际。这样定出的制度才会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从而使其在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各项条文的制定要准确具体,简明扼要。词句上要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记忆,便于执行,切不可没有具体内容、空洞无力。
此外,还应该注意稳定性和适应性。制度不能今天制定了明天再改,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当遇到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时,不仅要保持制度的稳定性,还应该确保制度的先进性,做到这一点就要对制度作出总结、充实、修改。
基层工会管理制度规定写作方法
一、规定的概念与作用
规定是对某项工作或活动作出原则性规范或约束的一种常见的法规性文书。它的适用范围广泛,凡具有一定权威的机构或部门,在安排工作或活动时,需要用原则性要求制约的,都可以用规定。
规定是具有约束力的法规性文书,具有约束力。规定中允许做的事情就可以做,不允许做的事情就不能去做,如果违背了规定,轻者受到批评、谴责,重者受到惩罚,甚至受到法律或刑事处罚。这就是规定的作用和约束力。
二、规定的结构与写作
规定是由标题、签署和正文三部分组成。
1.标题
规定的标题大体有两种写法:
(1)“事由加文种”式,且事由前冠以“关于”组成介词结构;
(2)“发文机关加事由加文种”式的写法。这种标题采用的是公文完全式标题,可显示出规定的严肃性。还有的规定内容属于“暂行”或“补充”性质,则要在文种前冠以“暂行”或“补充”字样。
2.签署
规定的签署由发布机关和发布日期组成。排列位置有两种:一种是一般的规定,签署放在正文之后;另一种是规格高、内容重要、涉及范围广的规定,签署则放在标题之下,用圆括号括上。这一点比条例要灵活一些。
3.正文
规定的正文包括三部分内容:
(1)开头部分,这一部分说明制定本规定的原因、目的、依据;
(2)主体部分,这一部分是规定的具体条款;
(3)结尾部分,这一部分内容为施行说明。上述三部分内容的安排一般不采用“分章贯条式”,而常采用“一条到底式”、“板块式”和“总分总式”,以及这三种格式的有机结合式。“一条到底式”即落款便是条款,第一条应是开头部分的内容,最后一条便是实施说明,从头到尾都以条目反映。所谓三种格式的有机结合式是指有的规定采用总分总式的开头,来说明制定规定的目的、根据;接下来便分别列出规定的具体内容及施行说明,这种开头很像序言,像导语,有的书把这种格式概括为“序言加条款式”。
不过,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开头部分常用“为了……(或根据……制定本规定或如下规定)”的形式行文。再往下是具体内容,要按条款间的内在的逻辑顺序来编排,一般需遵循如下原则:
(1)原则性与实践性或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即先说明原则规范,然后说明具体的约束措施;
(2)先主后次的原则,即先说明有关对象的重要方面,后说明次要方面;
(3)行文语气要肯定、简明,以说为主,不发或少发议论,务求把规定事项交代明白,“应”做什么,“不得”做什么,若有违反,如何处置,一目了然。规定的最后一部分为实施说明,内容包括规定的解释。修改和发布日期等应说明的一些内容,一般放在最后一条或最后几条或最后一段。
基层工会管理制度措施写作方法
办法的结构包括标题、正文和结尾三部分。
1.标题
办法的标题一般由适用范围、针对的具体工作和文种组成,如《×××管理办法》。有的标题是由制定单位的名称、针对的具体对象和文种等三个部分组成,如《×××公司物资管理办法》。也有的标题只有针对的具体工作和文种组成,如《财务管理办法》。暂行办法的“暂行”,也可以用“试行”表示,加括号写在标题之后或标题之下。
2.正文
办法正文的格式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章条式、条款式和三段式。
(1)章条式。这是一种分章列要,条连章断的方式,即各章下的条连续编序。它适用于内容比较复杂的办法,其内容包括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
(2)条款式。这一种写作格式,只分条,条下视情况设款,其内容一般可分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只不过是不用章的形式来表示出来。比较适用于内容简单,篇幅较短的办法;
(3)三段式。办法的三段式格式主要由前言、主体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开头的前言先总述制定办法的目的、意义和依据等;中间主体部分分条列出具体做法和要求;最后的结束语要说明实行日期等,要呼应开头的前言。
3.结尾
在正文右下方标明制定办法的单位名称和日期。标题中已有单位名称的,这里可以省略。如果标题已标明由上级领导机关通过或其他形式颁布的,就不用写结尾。
基层工会管理制度细则写作方法
细则的写作格试与其他管理制度的写作格式一样,主要由标题、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1.标题
细则的标题一般包括制定细则的单位名称、所属文种和“细则”三部分。如《××<××工作条例>实施细则》,它的所属文种是《工作条例》。有的细则标题没有标明所属文种,实际上也是为了贯彻某一文种制定的。如《××公文处理实施细则》,是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制定的。
2.正文
细则正文的格式有三种:章条式、条款式和表格式。
(1)章条式。这种形式是分章列条,条连章断,内容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总则说明制定细则的依据、目的、适用范围等内容;中间是分则,分则说明有关的规则,每章用小标题标明其内容;最后是附则,说明细则修改、解释权限的规定(细则有与上级机关规定不一致处,以上级机关规定为准)和实行日期等内容;
(2)条款式。这种形式采用的是分条叙述,全文若干条,编统一的序号,条下设条,表述的也是章条式包括的总则、分则和附则的内容。但不如章条式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具体、细致;
(3)表格式。这是一种用表格或图表形式显示细则内容的格式,一般用于经济责任制的考核。表格式的表述,省略了繁琐的叙述,把项目繁多,关系复杂的内容表达得井然有序,收到的效果非常好。
3.结尾
细则的结尾与办法相同,标明制定细则的单位名称和日期。如用文件形式下发,还需加盖公章。
基层工会管理制度建设的注意事项
在基层工会管理制度建设中,首先要遵循有关的原则、程序,另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合法性
管理制度建设一定要依据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得违反,还应在管理制度中贯彻、融进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合法性。
二、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基层工会管理制度建设应该从本组织、本企业的自身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严密地制定管理制度,切不可脱离本组织、本企业实际搞大而空、缺乏可行性的制度,或者推行要求过低、管理宽松的制度。
三、严肃性
基层工会管理制度一经正式推行,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不论是领导还是普通会员都应照章行事,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有章必依,违章必究。否则,制度就会缺乏权威性、严肃性,变得形同虚设,管理制度也就不可能有效,必将陷入管理松懈、纪律涣散的危险境地。
四、先进性
先进性是指制度管理应该是最新的,符合科学的现代化管理。管理制度不仅要合法、可行,而且应该有效、先进。
基层工会的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是在确立企业宗旨的前提下,从企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就企业经营目标、内部资源及同环境的适应和平衡问题进行谋划和决策,并使这些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的动态过程。
企业战略管理既不同于企业经营管理,亦不同于企业作业管理。它是对企业战略的设计、选择、控制和实施,它所涉及的问题都是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它是一种在时间和范围上都扩大了的管理过程,也是企业高层领导须亲自过问和参与的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程序和内容包括:
①战略意识和战略指导思想;②企业战略的动态分析;③企业经营思想;④战略目标;⑤战略重点;③战略决策;①战略实施;③战略控制与评价。
基层工会的企业决策管理
企业战决策是在正确的经营思想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按照科学的程序,在众多方案中择优的过程。它是战略方案的择定过程,是战略意识和战略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战略实施与评价的基础和前提。
企业战略决策的基本程序,是指将企业战略决策的全过程,依照一定的顺序,划分成若干阶段。科学的决策程序是保证决策正确有效的基本手段。
企业战略决策的基本程序:①分析问题,确定目标。分析问题,确定目标阶段,又被称之为“情报活动阶段”。这一阶段的具体实施步骤有:探查环境,广集信息,即分析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广泛收集有关企业战略决策的信息。界定问题,深入分析,即将决策涉及问题的性质、范围、时间、地点和条件搞清楚,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原因分析。明确目标,层层落实,即准确把握决策目标,并按照“目标分层结构”的理论层层落实目标;②创造制定备择方案。创造制定备择方案阶段,又被称之为“设计活动阶段”。这一阶段的具体实施步骤有:多方思维,轮廓设想,即启动创造性思维,尽可能多地提出方案。精心谋划,具体设计,即对轮廓设想所提出的“方案毛坯”精心谋划,具体设计,以形成有价值的方案供下一阶段选择。加强预测,把握变化,即充分预测客观环境变化以及方案执行的预期效果,尽可能减少方案实施造成的损失;③评估和选择方案。评估和选择方案阶段,又被称为“抉择活动阶段”。这一阶段具体的实施步骤有:明确标准。满足需要,即明确方案选择的价值标准,满足需要即可,方案选择的价值标准应是“满意”而不是“最优”。灵活运用,多方寻找,即灵活运用各种选择方案的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估计后果,防范分析,即对选定方案进行副作用估计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降低方案执行的副作用;④方案执行、检查和控制。方案执行、检查和控制阶段,又被称为“审查活动阶段”。这一阶段的具体实施步骤有:宣传部署,有效指导,即宣传方案的意义,部署方案执行的有关问题并给予具体指导。加强监控,搞好协调,即通过监控发现和纠正方案执行中的偏差,并通过协调,使组织成为和谐有机的统一体,以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评价修正,不断提高,即运用反馈功能对方案或目标进行评价修正,不断提高方案执行的效果。
基层工会的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经营思想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和实现经营目标的指导思想,即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解决各种经营问题的基本依据和原则。
企业经营思想作为一种管理哲学,隶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它来源于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为企业全体职工所遵循的共同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正确的经营思想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企业只有以正确的经营思想为指导,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正确的经营思想是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企业只有着眼于未来,远见卓识,才能制定出适宜企业长期发展的企业战略,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正确的经营思想还能体现企业的宗旨,表明经营的重点,展示企业家的抱负。这些,都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基层工会的企业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的概念。在国际标准ISO8402中所定义的质量管理是指: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管理职能。该定义表示,质量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质量管理的职责应由最高管理者承担,并且为了获得期望的质量,要求企业全体人员承担相应的义务并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包括质量的战略计划、资源分配和其他有系统的活动,如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以及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活动进行控制并开展质量保证;
(2)质量方针。ISO8402对质量方针的定义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布的该企业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是该企业总方针的一个组成部分;
(3)质量控制。在ISO8402中,质量控制的定义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监视一个过程并排除在质量环(质量螺旋)的各相关阶段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取得经济效益。
(4)质量保证。ISO8402对质量保证的定义是: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或服务能满足规定质量要求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
质量保证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内部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向企业各层次的管理者提供信任,使他们相信本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满足质量要求。外部质量保证是为了向用户提供信任,使用户相信本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满足质量要求。
基层工会的企业看板管理
看板管理又称视板管理、看板方式、看板法、目视管理等。是一种生产现场管理方法。它以流水线作业为基础,将生产过程中传统的送料制改为取料制,以“看板”作为“取货指令”、“运输指令”、“生产指令”进行现场生产控制。
基层工会的企业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是应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生产过程中的人、物、场所三者的关系,并通过整理、整顿来实现生产的秩序化和文明化。定置管理实质上是“5S”活动的一项基本内容,是“5S”活动的深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