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孙膑身残心不衰,足断智无穷

孙膑(约前378—前310)战国军事家。齐国阿城(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后裔。因遭同学庞涓谋害,被处膑刑(削去膝盖骨),任齐为军师,创围魏救赵战术,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南)、马陵(今河北大名东南)大败魏军,擒杀庞涓。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有《孙膑兵法》440片,11000字。

孙膑是孙武之后的大军事家。他最著名的军事战例是“围魏救赵”。毛泽东十分欣赏“围魏救赵”的战术。1929年11月4日,毛泽东在江西宁冈柏露村会议上,面临三万多敌军对井冈山收紧包围的紧急情况提出了对策。他建议:“留一部分人守山,另一部分人出击。出击可以把包围井冈山的敌人吸引过去。此计名唤围魏救赵”。他介绍说,齐国并不派兵去邯郸,却反过来围攻魏国都城大梁,结果,魏兵不得不回国救援,赵国都城也就因此解围。毛泽东的对策,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在对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时,毛泽东多次提到了“围魏救赵”这一战例。1938年5月,他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在反围攻的作战计划中,我之主力一般是位于内线的。但在兵力优裕的条件下,使用次要力量(例如县和区的游击队,以至从主力分出一部分)于外线,在那里破坏敌之交通,钳制敌人增援部队,是必要的。如果敌在根据地内久踞不去,我可以倒置地使用上述方法,即以一部留在根据地内围困该敌,而用主力进攻敌所从来之一带地方,在那里大肆活动,引致久踞之敌撤退出去打我主力,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办法。”(《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29页)

爱屋及乌。毛泽东当然也赞赏“围魏救赵”战术的创始者孙膑。在明末冯梦龙《智囊·兵智部·制胜》有关“围魏救赵”故事叙述的书页上,毛泽东作出如下的批语:“攻魏救赵,因败魏兵,千古高手。”这个“千古高手”就是孙膑。在叙述“田忌赛马”故事的书页上,毛泽东对孙膑用运筹学出奇制胜的高招十分赞赏,写下批语:“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毛泽东文史古籍批语集》第66页) H7KIKBqcyGwzMxnclzW91/fwhLSEs7nXtQ03E/KvhSn/BFfszbkWbHZG9rLfsYj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