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爱画画的孩子

画家不要以能诵古人姓名多为学识,不要以善道今人短处为己长处。总而言之,要我行我道,下笔要我有我法。

--齐白石

出身于贫寒农家

2009年11月,在北京的一场秋季拍卖会中,一本十三开册页的画册《可惜无声》以9520万元的天价成交,这项拍卖打破了全球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成交纪录,创造了现代画家画册价值的最高纪录。

这本画册的主人,就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齐白石。

事实上,齐白石在57岁时还默默无闻,但他通过不懈努力,在晚年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齐白石是湖南省湘潭县白石铺人,出生于1864年元旦,他的家乡是个有山有水、风景优美的地方。

那是在一群群山中极其平常的一个小山村,这个小山村的名字叫星斗塘,村落四周的山峰层层叠叠,宛若一道道滴翠的绿色屏障,又好似微波轻漾的绿色海洋。北山上繁茂蓊郁的树林,南坡上摇曳多姿的竹丛,还有遍地青青的野草,处处洋溢着活鲜鲜的生命力。

据说,齐家的祖宗是从江苏省砀山县搬到湖南湘潭来的,他们的祖辈世代以务农为生。

齐家有一块地,可以出产大米,可是,这块地每年的收成只够一家人吃,很少拿出去卖。要是遇到收成不好,齐家的两个男丁还要外出打零工挣钱来养家。

齐白石的父亲齐贳政,是一个怕惹事、肯吃亏的老实人。他的岳父周雨若就是看上他的诚实、善良,才将女儿周氏嫁给他的。

1861年,17岁的周氏与齐贳政结婚。嫁过来的那天,按照湘潭的乡间风俗,婆家是要看儿媳妇嫁妆的,周氏的娘家不富裕,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因此她觉得很寒碜。

齐白石的祖母也是穷苦人出身,她对媳妇说:“好女不着嫁时衣,家道兴旺靠自己。”

周氏听了很感动,婚后第三天就下厨房做饭,干起了家务活。

齐白石的外祖父是个教书先生,他对周氏的家教非常严格,所以周氏知书达理。家里有了好东西,她总是先敬长辈,再给丈夫,最后才轮到自己。

当时的湘潭地区,做饭是烧稻草的,周氏看到稻草上面常有没打干净、剩下来的谷粒,觉得烧掉可惜,就用捣衣的椎,一椎一椎地椎了下来。

一天可以得到稻谷一合,一月就可以得到三升,一年下来就是三斗了。当积了差不多的数目后,周氏就拿它们去换棉花。

齐白石的母亲又在房屋旁的空地上种了些麻。有了棉花和麻,周氏就春天纺棉,夏天织麻。

这样,自从齐家娶进了周氏,老老小小穿用的衣服,都是用她自己织的布做成的,直到齐白石出生时,齐家的衣服和布,足足装满了一箱。

周氏还养了不少的鸡鸭和猪,鸡鸭下蛋卖钱,猪养肥了也能卖钱,因此,自从周氏嫁进齐家,齐家的家境虽然不算富裕,但日子过得还是很和美的。

齐白石的祖父祖母看见儿媳如此地会持家,高兴得不得了,他们逢人便说:“我儿媳妇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齐白石出生的那年,他的父亲25岁,母亲19岁,家里还有祖父和祖母。齐白石不仅是祖父母的长孙,也是他父母的长子,而他的父亲也是他祖父唯一的儿子,因此,当他出生后,齐家就有5口人了。

对于齐白石的出世,齐家全家都非常高兴,齐白石的祖父笑呵呵地捻着胡须说:“依照齐家宗族的排行,到孙子这一辈,应该是个‘纯’字。所以,我要为这个长孙取名叫纯芝。芝,也作‘芷’,是一种香草。孔子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我也希望这个孙儿的品质像芝兰一样高洁。”

后来,齐家人都习惯地称齐白石为阿芝。

齐白石的“白石”二字,是他成名后常用的号,这是根据他家的居住地起的。

在离齐家不到1里地的地方,有个驿站,名叫白石铺,阿芝长大学画画的时候,他的老师重新为他取名叫齐璜,号濒生,并给他取了一个别号叫“白石山人”。

但是,别人都习惯把“白石山人”中的“山人”两字去掉,光叫阿芝为白石。于是,后来就很少有人知道齐白石又叫阿芝了。

齐白石3岁前,身体非常弱,经常生病,乡间的大夫说要忌荤腥油腻,并开列了一大堆不能随便食用的东西。齐白石当时只是个吃奶的孩子,还不能够自己去吃东西,吃的全是母亲的奶。

大夫这么一说,周氏就忌口了,凡是荤腥油腻的东西,都不敢吃,生怕影响了奶汁,对小白石不利。就是逢年过节,齐家买些鱼肉回来打牙祭,周氏也总是看着别人吃,自己却一口也不沾。

因为齐白石身体不好,家人都舍不得将他一个人放在家里,祖母和母亲下地干活时,就把他背在背上,形影不离地在地里来回打转。

齐家的婆媳常对别人说:“自己身体委屈点,劳累点,都不要紧,只要娃儿不遭罪,我们就心安了!”

为了齐白石的病,齐家的大人真是操碎了心,幸好到了小白石3岁的时候,他的病一下子全好了,全家人这才松了一口大气。

火炉旁边的识字生涯

1866年,齐白石刚过完3岁的生日,他的身体就渐渐地好了起来,随后,他就被安排和祖父睡在一起。

齐白石的祖父齐万秉,号宋交,大排行是第十,人称齐十爷。他是一个性情刚直的人,心里有了点不平之气,就要发泄出来,所以人家都说他是直性子,走阳面的好汉。

当时,齐十爷已经59岁了。这个时候正是冬季,南方的冬天特别潮湿,也很寒冷,齐十爷常常捡拾些松枝,在炉子里烧火取暖。

齐十爷冬天唯一的好衣服,是一件皮板挺硬、毛又掉了一半的黑山羊皮袄。当秋风阵阵,树叶飘零的时候,他就从箱子里取出那件用布包着的羊皮袄。

老人穿上皮袄,大襟敞开,把小小的齐白石裹在胸前,小白石常常就这样在老人身上睡着了。齐十爷常对别人说,抱着孙子在怀里暖睡,是他生平第一乐事。

齐十爷是一个很有见识的农民,他认为读书识字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其实他自己识得的字也不多,因为他小时候几乎就没有上过学,但自己却偷偷地学习认识了几百个字,对于孙子,他倾注了全部的爱。

虽然他无法预测孩子的未来,但却期待着美好的未来,他没有更多的奢望,只企望孩子能过上略好于自己这一代人的生活。

在冬天,农村的农活不是很多,齐家人常常坐在灶屋里烤火。齐十爷抱着孙子,一边烧火,一边开始教小白石写字。

齐白石认得的第一个字是“芝”字,他的祖父拿着通炉子的铁钳子,在松柴灰堆上,比画着写了个芝字,并对小白石说:“这是你阿芝的芝字,你记准了笔画,别把它忘了!”

小白石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认真地注视着。祖父又重复一遍,再重复一遍。

年幼的齐白石照着祖父的教法认认真真地写下了“阿芝”两个字。虽然他的字还写得非常不整齐,但却写出了齐白石彩色人生的开始。

祖父高兴极了,把阿芝抱到怀里,在他娇嫩的小脸蛋上亲了又亲。

齐白石被爷爷的胡子扎疼了,他昂起头来好奇地对祖父说:“爷爷,为什么要识字?”

齐十爷望着孙子询问的目光,缓慢地说:“不识字,就要吃苦头呀!”

他抬起头,向窗外望望,叹了一口气,语气沉重而缓慢地说:“好吧!现在爷爷给你讲个故事,这是爷爷年轻时候一个好朋友的真实故事。我那个朋友是一个老老实实的种田人,由于从小家里穷,没有上过学,所以他一个字也不认识。”

“有一次,他妈妈病了,他找财主借债,将一亩荒地作抵押。谁知那财主根本看不上他家的荒地,倒是看上了他家那两间破房的地基。到了签契约的那一天,财主连那两间破房的房地基也一起写上了。我的朋友不识字,根本看不懂,便稀里糊涂地画了押。半年后,他妈妈病故了,又欠了很多的债。过了一年,期限到了,财主要债,我的朋友还不起,财主就拿出那张契约,要霸占荒地和房地基。”

“我的这个朋友说,他只抵押了一亩荒地,哪有房地基呀?可财主拿出契约念给他听,还说是我的朋友赖账,反而将他打了一顿,把他从家里赶了出来。唉,我的朋友一气之下就跑到衙门告状,官老爷把财主找去,一看契约,不分青红皂白,又把他打了一顿……”

齐白石听着听着不禁眼睛都湿润了,他担心地问:“那么,后来呢?后来他怎么样了?”

齐十爷再一次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后来,他走投无路,跳到河里,淹死了。”说着,热泪沿着他那古铜色的多皱的脸,缓缓地淌下来。

朋友的死给了齐十爷一个很深的教训,他深感认字的重要性,但是,他的家里也穷,也上不起学,于是他就利用一切机会,偷偷地自学。从自己的名字到平常一些普通的字,最后居然能够认识300多个字了。

自从开始教齐白石识字后,齐十爷每隔两三天,就教小孙子认一个字,并天天教他温习。他常常对小白石说:“识字要记住,还要懂得这个字的意义,才会用得恰当。只有会用才能算识得这个字了。假使贪多务博,识了转身就忘,意义也不明白,这是欺骗自己,跟没有认一样。”

齐白石小时候,虽然身体不好,但却非常聪明。祖父教他写字,教一个,他认识一个,并很快就记住了。他常常在玩耍的时候独自拿着树枝在沙土上练习,有时,齐十爷看见了,就悄悄走到孙子的背后,一边不动声色地看他写字,一边满意地捋着自己的胡须。

齐白石认真地写着,根本就不知道爷爷什么时候来到了背后,直到齐十爷在身后说话,小白石才知道背后有人呢!

齐十爷见他那么认真地学,便称赞他有出息,这话被齐白石的祖母和母亲听到了,全家人都非常高兴。

识字,开启了齐白石童年生活的另一个天地。他感到自己比周围的小伙伴们似乎多了一点什么。人家看见树、狗、猫,写不出来,他就写给他们看。

他拉着伙伴,指着前面一棵绿荫如盖的参天大树,问别人:“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同伴不屑地回答:“是大树啊!”

齐白石又问:“那么,你知道树字怎么写吗?”

同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再摇摇头。

这时,齐白石才神气地说:“哈哈,我知道!来,我写给你看看。”

于是,他半蹲下身子,用树枝在地上写了起来,孩子们把他团团围在中间。

齐白石6岁那年,他家附近的黄茅堆子来了一个新上任的巡检,不知为了什么事,这个巡检来到了白石铺。

黄茅堆子原名黄茅岭,也是个驿站,比白石铺的驿站大得多,离齐家不算太远,离白石铺就更近了。这巡检原是知县属下的小官儿,论他的品级,刚刚够得上戴个顶子。

在那个年代,像这类官,流品最杂,不论张三李四,阿猫阿狗,花上几百两银子,买到了手,就走马上任,做起老爷来了。芝麻绿豆般的官儿,又是花钱捐来的,算得了什么呢?可是这地方天高皇帝远,这些人也能端起官架子,为所欲为地作威作孽。这种官儿势力大,作恶多,外表倒是有模有样,可却坏到骨子里。因此,他们在乡里,很能吓唬人。

那年,黄茅驿的巡检,也许新上任的缘故,站齐了全副执事,坐着轿子,差役们挺起胸脯,吆喝着开道,耀武扬威地在白石铺一带打圈转。

在那个年代,乡里人向来是很少见大官的,听说官来了,就很多人邀约一起去看热闹。

齐家隔壁的三大娘,来叫小白石一起去。周氏问小白石:“阿芝,大娘带你去看大官,你去不去?”

齐白石回答说:“我不去!”

周氏对三大娘说:“你瞧,这孩子挺倔强,不肯去,你就自己走吧!”

小白石一开始还以为母亲说自己倔强,一定会生他的气。

谁知隔壁三大娘走后,周氏却笑着对白石说:“好孩子,有志气!黄茅堆子哪曾来过好样的官,去看他做什么!我们凭着一双手吃饭,官不官有什么了不起!”

母亲的话,齐白石永远都记在心中。

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辈子都不喜欢跟官场接近,一直过着普通的平民生活,宁愿终生布衣也不攀比权贵,继承了齐家朴实的农民本色。

培养兴趣的学堂生活

从齐白石第一次跟祖父识字起,直到齐白石满6岁,齐十爷认为他自己认得的字,已经全部教完了,他觉得自己再没有办法教孙子识字了。

实际上,齐白石也真的将爷爷教的这几百个字认完了,就连每个字的意义,他都能讲解得清清楚楚。齐十爷一面夸奖孙子能干,已和自己认识一般多的字,一面却又为自己家中太穷供不起孙子上学而着急。

周氏是个聪明的人,她发现了公公的忧愁,就对齐十爷说:“我父亲明年要在枫林亭开个学馆,阿芝跟外公读书,学费是一定免了的。我想,阿芝白天去晚上回,这点钱虽不多,也许够他读一年的书。让他多认识几个字,会记记账,写写字条儿,有这么一点识字的底子,将来就算不能干个别的,也可以做个掌柜什么的。”

齐十爷非常赞同儿媳的话,就决定让小白石过完年去上学。

1870年春,齐白石的外祖父周雨若在枫林亭附近的王爷殿,开设了一所学馆,也就是那个时候的小学堂。

枫林亭位于白石铺北边山坳上,离齐家有15公里。过了这年的正月十五,母亲给小白石缝了一件蓝布新大褂,包在黑布旧棉袄外面,打扮得整整齐齐,由齐十爷领着,来到外祖父的学馆。

王爷庙前是用青石头砌成的台阶,齐白石和祖父一老一少拾级而上。

走进王爷殿,小齐白石禁不住东张西望,在殿内有四尊天神,分列两旁,面貌狰狞、凶恶,好像随时都能跳下来一样。

见到神像,齐白石吓得立即将脸藏在了爷爷的衣襟下,拉爷爷的手也下意识地更紧了。

王爷殿里面是小庙的天井,这是一处很宽敞的地方,一群小孩子正在那里追逐、打闹。

天井的左边,有一棵百年古柏,曲折、苍劲的枝干,青翠茂盛的叶子,给人以生命永恒的情思。天井的右边,是一株清香四溢的蜡梅,花朵盛放的势头快要过去,枝头已吐出嫩黄色的小叶。鹅蛋石铺成的通道从山门直到正殿的台阶下。庭院打扫得十分洁净,给人一种圣洁的印象。

庭院的东西两厢,过去是僧人的住所,现在他们都搬到后院去了,这里便成了课堂。

天井正面是供着菩萨的正殿,这间房子四周的围墙歪歪斜斜的,房子的大门挂着一把大锁。正殿东西两侧各有一间屋子,这两间房经过人工修理了一下,看上去稍微整齐一些。

在天井的孩子们一见有人进来,马上停止了打闹,疑惑地望着齐白石爷孙俩。

齐十爷弯下腰向其中一个小男孩问道:“请问你们的周先生在哪间屋?”

没等这孩子开口,从正房东侧的屋内传出了这样的声音:“在这里,在这里,亲家公来啦!”

齐十爷抬眼一看,只见齐白石的外祖父周雨若快步走出了门,沿着台阶,来到了天井里。

齐十爷迎上前去,一把握住了他的手,脸上露出了重逢的喜悦。

周雨若抬手拍拍齐十爷的肩膀,亲热地说:“亲家公最近身体可好!”

齐十爷笑眯眯地回答:“不行了,老啦!”说完,他转身拉了拉身后齐白石的衣角说:“阿芝,还不快来叫人!”

齐白石大大方方地走到周雨若面前,学着临走前母亲教给他的礼节,深深地向周雨若鞠了一躬,轻声叫道:“外公好。”

齐十爷在一旁纠正说:“阿芝记着,以后在学馆要称外公为先生,在学馆外边才能叫外公。”

周雨若高兴地笑了起来,慈祥地抚摸着齐白石的头:“好好好!看得出来,我这个小外孙天资聪明。亲家公,请进屋里谈吧!”

齐十爷感激地说:“给你添麻烦真过意不去,以后劳你费心了。”

周雨若感慨地摇摇头说:“亲家公瞧你说的,我们是一家人嘛!”说着,他扶着齐十爷,拾级而上。

周雨若的屋里整洁、简朴。靠正墙的一张八仙桌上,供着孔圣人的牌位,前面有一个香炉。房子的左边摆着一张床,床上挂着陈旧却洗得很干净的蚊帐。临窗一张硬木桌子上,整齐地堆放着书籍、笔、砚之类。右边进门处,放着两把藤椅,中间有一张茶几。茶几上方挂着一幅条幅,装裱得十分精美,上面写着:“一代师表”几个大字。这是周雨若的门生送给他的。

按照古人读书的规矩,小白石先在孔夫子的神牌前磕了几个头,算是先拜至圣先师,再向着外祖父拜了三拜。当时认为,只有经过这样的隆重大礼,读过书之后才能当上相公,成为上层社会的人。

从此,齐白石正式进入了学堂。

从那天起,每天清早,齐白石都由祖父送去上学,傍晚又接回家。这15公里的路程,不算太远,但却都是黄泥路,平常日子走起来倒也轻松,但要是遇到下雨天,黄泥就都成了泥浆,走起路来,一不小心,就得跌倒下去。

在这样的天气,齐十爷总是右手撑着雨伞,左手提着饭箩,一步一拐,仔细地看准了路面,扶着小白石走。若是路上的泥浆太深了,他还把小白石背在背上。泥地里走路非常辛苦,常常累得他气喘吁吁。

上学之后,外祖父教齐白石先读了一本《四言杂字》,这是当时启蒙的必读书。由于小白石先前就有一定的认字基础,很快就将此书背得滚瓜烂熟了。外祖父高兴极了,随后又教小白石《三字经》《百家姓》。

在同学中间,小白石是班上学习最好的一个,外祖父非常喜欢他,常对齐十爷说:“这孩子,真不错!”

齐十爷听了亲家这样夸自己的孙子,也高兴得不得了。后来,外祖父又开始教齐白石读《千家诗》。

这诗引起了齐白石的强烈兴趣,他刚一读,就觉得读起来很顺溜,音调也挺好听,便越读越起劲。

旧时候上学,就是死读书,读熟了要背,背会了就行,可以不用知道书中文字的意思,这叫做读“白口子”书。小白石在家里认字的时候,知道了一些字的意思,但进了外祖父的学堂,虽然读的都是白口子书,但他从学堂回家后还是要用一知半解的见识,琢磨书中的意思,将书中的文字大致自我解释一些。

尤其是齐白石在读《千家诗》时,因为读着顺口,他就更加津津有味地咀嚼起来,有几首他认为最好的诗,更是经常挂在嘴边,简直成了个小诗迷了。

自幼齐白石的《千家诗》读得好,这为他后来读唐诗和写诗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齐白石读书特别努力,从这个时期起,他经常都是手不离书,口不离诗,这种刻苦读书的精神一直保持到老。

后来,他还曾雕刻过一枚“一息尚存书要读”的印章来勉励自己。

刻苦学习绘画知识

齐白石第一次学画画是在学堂上学的日子,那时,外祖父的学堂除了背书之外,还要教写字。

在旧的学堂里,学生学写字是要用描红纸的,纸下有木板印好了红色的字,写时依着它的笔姿,一笔一画地拿毛笔蘸墨描着去写。这是齐白石最喜欢的功课,因为在这之前祖父教他写字,都只是用松树枝在地面上画着写,这比那样做有意思多了。

为了让齐白石学写字,祖父齐十爷把他珍藏的一块断墨,一方裂了缝的砚台,郑重地送给了齐白石。

这是齐十爷唯一的“文房四宝”中的两件宝贝,原是他预备自己记账时用的,平日都舍不得给别人看。他文房四宝的另一件宝贝毛笔,因为笔头上的毛快掉光了,所以就又重新为孙子买了一支新毛笔。描红纸,齐家也没有现成的,齐十爷也为小白石买了新的。

齐白石的书包里,笔墨纸砚样样都有了,他高兴极了,常常没事就拿着描红纸,在那里描呀,写呀。有时,他描字描得有些腻烦了,私下里就悄悄学起画画来。

在旧社会的湘潭地区,新产妇家的房门上,都要挂一幅雷公神像,据说是镇压妖魔鬼怪用的。这种神像,大多是乡里的画匠用朱笔在黄表纸上画的,画得很粗糙。

在齐白石5岁那年,他的母亲为他生二弟时,他家门前也挂过这样一幅画。齐白石当时就觉得好玩,到他上学会描字以后,他又在一个同学的家门口发现了这种画像。

那天,他在同学的家门口再次看见雷公画像,他觉得这张画像比他以前看到的画像清晰多了。浅黄色的纸上,用朱砂勾勒出雷公神狰狞的面孔,那两只眼睛很圆很大,大约占去面部的1/3。咧着的大嘴,露出了几个牙齿;嘴边的胡须向四周翘起;满身披甲,赤着脚;两手提着铜铃,威风得很。

齐白石被这神像深深地吸引住了,他越看越有趣,很想模仿着画它几张。

他跟同学商量好,到放学以后,他带上自己的笔墨砚台,对着同学家的房门,在描红纸上画了起来。可是画了半天,画得总不太好。齐白石觉得雷公长得太奇怪了,很不好画。他依着神像上面的尖嘴薄腮,画成了一张鹦鹉似的怪鸟脸。

可画好后,齐白石怎么看也不满意,改了几次也觉得不好。

但神像挂在墙上取不下来,不能描着画呀!后来,齐白石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好办法,他对同学说:“这样吧,你帮我找个高脚凳子来,我站在凳子上去描红试试。”

同学很快搬来了凳子,齐白石站到凳子上,接过同学递上来的纸,紧紧地放在雷公神像上面,然后用笔轻轻地勾了起来。

他刚勾了没几笔,就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摇摇头对同学说:“唉!还是不行呀,我的描红纸质地太厚了,根本看不清神像的大致框架。”

齐白石的同学在凳子下面也为他焦急起来。突然,同学拍拍自己的脑袋说道:“嗯,我记得我应该有几张薄的描红纸。”说着,他急忙在自己的书包里翻找起来。

同学果真在书包里找到了一张包过东西的薄竹纸,他高兴地递给齐白石。

齐白石看到这张薄纸,真是喜出望外,他兴奋地大叫着:“真是太好了!”

齐白石用这张纸覆在画像上面,用笔认真地勾描了起来。

由于他是站在凳子上画,所以心情也比较紧张,画得也非常吃力,当他画完以后,他才发现自己身上的内衣都打湿了。

这次的画像是比较成功的,神像的轮廓几乎和原画一模一样。齐白石快乐地从凳子上跳下来,他的同学看到这幅画高兴地要齐白石再画一张送给自己。

齐白石重新爬上板凳,再次勾描,很快就又画好了一幅。

同学对齐白石竖起大拇指说:“齐阿芝同学,你简直可以当画匠呢!”

齐白石体验到一种从来没有的满足感,他从此对画画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并与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齐白石能画画的消息在学堂的同学中很快被传开了,很多同学都来请他画画,于是,他的小伙伴们就成了他的作品的第一批观赏者和欣赏者。

从这之后,齐白石常常撕了写字本,把它裁开,半张纸半张纸地画。在反复地描着画画时,齐白石掌握了画画的技巧,将不同的人物形象深深地记到了脑中。他不再画门上的神像了,而是开始画自己见到的东西。

他最先画的是自己的村庄星斗塘中常见到的一位钓鱼老大爷。这个老大爷给齐白石的印象很深,闭着眼睛,他就能想到大爷那慈祥的神态。他照着自己心里的模样对老大爷画了起来,可是画来画去,他画出的大爷总是不能使他自己满意。

为了画得像、画得好,齐白石决定再多观察大爷几次。第二天一大早,齐白石就去小河边找这位钓鱼老大爷,哪想到,齐白石去得太早了,那位大爷还没有来呢,齐白石只好失望地回家了。

回家后,齐白石总是想着这件事,于是他在家等了一会儿,又再次去了河边。

这次,钓鱼的大爷总算出现了,齐白石蹑手蹑脚地走到大爷的旁边,悄悄地观察起大爷的一举一动。

钓鱼大爷一手扶着鱼竿一手拿着烟袋,正聚精会神地盯着鱼竿和水面,根本就没有发现身旁的齐白石。

齐白石仔细地记下了钓鱼大爷的眼睛、鼻子和神态,看完后就悄悄地转身跑了。他一边跑一边回忆大爷的形象,生怕大爷的样子没有记清。没跑几步,他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自言自语地小声说:“噢,对了,还没有看清他的耳朵呢!”

他停下来,转过身,又重新悄悄跑过去用心地观察了一次。

回到家,齐白石立即躲在屋里画了起来,他凭着自己大脑里记下的大爷的面貌,终于把老大爷成功地画了出来。

齐白石拿着这幅画看了又看,想了又想,一会儿觉得像,一会儿又觉得不像,他有些不自信了,就把这画拿去给同学看。

同学一见到齐白石的画,高兴地大叫起来:“呀!这不是钓鱼的老大爷吗?齐阿芝同学,你真是画得太像了,太像了!”

“像或者不像”是孩子们对一张画的好坏的最高评判标准。因为在他们这个年龄,还有什么比说“画得像极了”更高的赞誉呢?

齐白石从画第一幅神像的成功,到画第一幅人像的成功,更诱发了他画画的激情与兴趣。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同学向他索画,也让他应接不暇,这也成了他画画的推动力,促使他不断地去画。

每天,除了习字背书,他的全部业余时间,都被画画占去了。

同学们见他画人物画得那么好,就建议他再画其他的东西。接着,他又画了花卉、草木、飞禽、走兽、虫鱼等等,凡是眼睛里看见过的东西,齐白石都把它们画了出来,尤其是牛、马、猪、羊、鸡、鸭、鱼、虾、螃蟹、青蛙、麻雀、喜鹊、蝴蝶、蜻蜓等眼前常见的东西是齐白石最爱画,也画得最多的。

随着齐白石画画的兴趣越来越浓,他写字本上的描红纸,也越撕越少,他总是刚换上一本新的描红纸,没有几天就又用完了,外祖父看见他的本子用得那么快,刚开始还以为是他用来写字了,后来发现了齐白石作画的秘密,很是生气。

外祖父对齐白石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你看你!一天只顾着玩,不干正事,描红纸白费了多少?”

学堂的学生,都是怕老师的,齐白石平日是非常听话的孩子,从来没有挨过外祖父的批评,但因为浪费了本子,被外祖父严厉地批评了一顿。

从那以后,齐白石不再撕写字本画画了,而是到处去找包皮纸一类的东西,在上面偷偷地画。因为这个时候,他的画瘾已是很大了,让他戒掉画画的兴趣,他是不会同意的。

辍学期间的勤奋自学

秋天到了,田里的稻子一片金黄,眼看就要收割了。这时,齐白石正在学《论语》。按照当时农村学堂的规矩,到了秋收的季节,学堂是要放假的,恰好这个时候齐白石又生病了,齐家父母就让他在家休息一段时间。

那一年年底,齐白石的母亲又生了三弟,齐家的收成也不好,几乎穷得没有粮食吃了,而齐白石的祖父也生病了。为了多挣钱,齐白石的爸爸齐贳政到外边干零活去了,家里人手不够用,周氏等到齐白石病好了,就对他说:“现在你长大了,家里这么忙,就先不要上学了,等糊住了嘴再说吧!”

这样,读书不到一年的齐白石就辍学了。

此时的齐白石已经不是一个光会吃饭不会做事的闲汉了,他在家帮着挑水、种菜、扫地、放牛,闲时就带着自己的两个弟弟。他最主要的工作是上山砍柴,砍了柴,不仅自己家里有柴烧了,还可以卖钱,补贴家用。

齐白石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砍柴。邻居的小伙伴,和他岁数差不多的,一起去山上的有很多,不久,他们便成了很好的朋友。在他和小伙伴砍柴的时候,他又找到了一本祖父记账的旧账簿,把账簿拆开,在这本账簿的背面继续偷偷画画。

齐白石也没有忘记读书,他牢记着外祖父的话,读书是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的,也是能够做到的。所以,就算是他在帮着家里做事的时候,虽然一天到晚忙得非常辛苦,他也要抽出时间,把外祖父教过自己的几本书,从头到尾,一遍一遍地温习。

轮到齐白石出去放牛的日子,他的身上都带着一两本书,等牛在山上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看书。

放牛回来,吃了晚饭以后,齐白石又坐在油灯下看书。有时候,家里没有钱买油,他找一些树枝来烧,就坐在柴火前面念书。

在学堂念书的时候,齐白石的《论语》还没有读完,回家后,他用空闲时间自己学习《论语》,有不认识的字和不明白的地方,就趁放牛的时候,绕道到外祖父那边去向他请教。

一天,齐白石上山放牛,正好遇到外公。他急忙从牛背上跳下来,取下挂在牛角的书本,把牛拴到树干上,快步走到外公面前,深深的向外公鞠了一躬说:“外公好!”

周雨若笑吟吟地握着外孙的手说:“好好好!”他看着齐白石手中的书,关切地说:“阿芝啊,看你放牛都带着书,不忘读书,外公真高兴啊……”

不等外公说完,齐白石连忙说:“是的,外公,我正读着《论语》呢,只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看不明白,所以特意画了记号,今天专门趁放牛的机会绕道过来询问您。”说着,齐白石拿出书,把自己画的记号一一指给外公看。

周雨若和外孙在一旁的石头上坐了下来,开始看齐白石指出的不懂之处。他反复地为齐白石讲解每一个记号的含义、要点,同时,也把每篇文章的大概提示讲给外孙。

在讲解的过程中,周雨若还强调了自己对这些文章的看法和见解,并告诉外孙,不管看什么书,都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因为别人告诉你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自己就认为是什么。

外公的一番讲解令齐白石茅塞顿开。他静静地听着,不时地点头、提问。

外公把书中的知识讲完了,突然又想起了什么似的,对外孙说:“对了,你现在还画画吗?”

齐白石知道外公是不赞成自己画画的,他有些紧张地低下了头,但他又不愿意欺骗外祖父,便不好意思地回答:“嗯,我还经常画,我已经改不了这个习惯了。”

齐白石的回答让周雨若大吃一惊,他接着问:“啊!你这么大的兴趣?”停了一下,他又若有所思地说:“不过,练练也好,以后如果你能够做个画匠也是不错的。”

周雨若继续说:“听说过宋代人王冕吗?他也是个穷孩子,放牛的,同你一样,也喜欢画画,并且天天画,天天画,最后成为了一代画师。”

齐白石激动地抬起头来,他聚精会神地听着外公的话,眼睛里放出惊喜异样的神采。他没有想到一向不支持他画画的外公也会这样赞成自己画画,还为他讲了一个穷画家的故事,这令他多么开心啊!

回家后,他更加用心地画画和学习了,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他居然把整整一部《论语》学完了。

有一天,在上山砍柴时,齐白石只顾着看书,忘记了砍柴,到天黑回家时,柴还没砍满一担。吃完晚饭,他又照例爬在凳子上写字,祖母叫住他说:“阿芝!你父亲是我的独生子,没有哥哥弟弟,你母亲生了你,我有了长孙了,真把你看作夜明珠和无价宝似的。以为我们家,从此田里地里你父亲有了好帮手!现在你能砍柴了,家里等着烧用,你却天天只管读书,俗语说得好‘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天要是没有了米吃,阿芝,你看怎么办呢?难道说,你捧了一本书或是拿着一支笔,就能饱了肚子吗!唉!可惜你生下来的时候,走错了人家!”

齐白石听了祖母的话,知道她是因为家里贫穷,希望这个长孙能够多出些力气,帮助些家用,怕他只想着读书,把家务耽误了。

以后,齐白石上山虽还是带着书去,但总是把书挂在牛犄角上,等捡够了粪和砍足了一担柴之后,再取下书来读。

除了读书之外,齐白石还坚持每天写字,描红纸写完了,祖父又给他买了几本黄表纸订成的写字本子,以及一本木版印的大楷字帖,教他临摹。有了这些东西,齐白石总会抽空写上一页或半页。

齐白石从小体弱多病,每天不仅要帮着家里干活,还要不停地学习。他的祖母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就为他专门买了一个小铜铃,用红头绳系在脖子上,说是能帮助他逢凶化吉。以后,每次他出门,母亲只要听见铜铃的响声,就知道是他回来了。

母亲和祖母对齐白石的疼爱伴随着他成长,他也在这忙碌的日子中渐渐地长大了。

1874年3月9日,11岁的齐白石迎娶了同乡比他大1岁的女孩陈春君为妻。

在旧社会,中国有一种早婚风俗,就是男孩和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只要经过两家父母的同意,就能让这两个孩子结婚。拜堂以后,女孩就住在男孩家里,帮着男孩家做事。这种先进门的儿媳妇,叫作童养媳。但由于这时男孩和女孩子的年纪都太小,暂时还不能住在一起,家里要等他们都成年了,才会重新找一个合适的日子,让他们正式结婚。

齐白石就这样,还是懵懵懂懂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个女孩的丈夫。而齐家也像是了却了一件大事,因为他们毕竟又为自己的子孙新添了一房媳妇,这在农村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子孙的延续,家族的兴旺都与此息息相关啊! /rDI96tLRphyqo6GcwUXjE9lDcPnajASFQcMfQjF2BB0jFx9rDHkr8oBoMvxXu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