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全民公敌

自刘邦开国以来,汉朝立国已有二百一十五年。一个两百来年的江山基业,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莫名其妙地落入了儒家实践家王莽手中。

在儒家思想集团里,王莽是一个典型的激进主义者。这个早年丧父,孤助无依的穷家子弟,几十年如一日地忍辱负重,玩弄权术,就为了这一天。

他的这一天,就是光耀儒家思想,用双手去完成儒家的理想。或许在他看来,汉朝就像一艘在大海上漂泊多年的大船,现在却陷入了泥潭。王莽作为帝国新舵手,首先就是开拓新航向,驶向理想的彼岸。

于是,王莽一上台,就着手社会政治改革。

人世间所有事业,都是思想在前,行动跟后。所以,要了解王莽的改革行动,就必须了解左右他大脑的儒家信念。先秦时代,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涌现了第一个思想黄金时代。但是,在那个思想大碰撞时代,最后能成为社会主流的,只有四家思想。它们分别是儒、道、法、墨。

在这四大家中,道家是遁世主义者,认为世界太乱,人心太坏,人要拯救世界,必须先从拯救自己的心开始。人要拯救自我,必须逃出纷乱时世,循着古人足迹,去江湖逍遥。

墨家则认为,世界太乱,主要是缺少爱,所以大家要兼爱。为了兼爱,墨家分子,从来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典型的苦行僧主义者。所以,墨家总以努力工作的大禹为榜样,为了拯救天下苍生,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

儒家认为,世界太乱,主要是缺两样东西。一个是仁,一个是义。如果天下君主都推行仁义政治,春秋五霸就不会为了地盘,打来打去;战国更不会为了欺诈,想破人间一切诡计。那怎么样才能实现仁政呢?儒家又认为,这个应该学习古人,特别是尧舜,如果想过上好日子,当然回到西周时代更好。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发现,儒道墨三家,全都是以学习古人为荣,以学习今人为耻。但是,法家却大不一样。法家思想者,就像思想江湖里的一个异类剑手,横空出世,提出与以上三家截然相反的思想。

法家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政治和思想,更有一代人的生活态度。我们今人想要过得幸福,就得往前看,哪有往后看的道理呢?这种积极往前看的思想,我们称之为与时俱进。这个与时俱进思想的集大成者,就是韩非子。

可是思想活泼、英姿勃发的秦始皇,以法家为立国之本,最后怎么样了?竟然只坚持了十五年。到了汉朝立国后,刘邦对法家是不太感冒的。为了国家长治久安,刘邦决定采取折中主义,采取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事实证明,这个理念是很靠谱的。汉朝坚持了二百来年,比秦始皇的秦朝命长多了。

现在,王莽认为,汉朝只坚持了二百来年就崩了,时间还太短。因为周朝自立国到崩溃,总共有八百来年。所以,要想国家命运长久,还得向周朝学习。于是,这种向周看齐的思想,让王莽的一系列改革都蒙上了复古的色彩。

国家就像是人,都要往前赶路的,如果眼睛朝后看,双脚往前走路,总有一天会摔倒的。很不幸,王莽复古改革运动中,因为赶路太急,最后也摔得很快,一头扎到悬崖里,一去不再复返了。

王莽新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就是改换政府机构名称。比如,大司农(农业部长),改名为羲和,后又改为纳言;少府(宫廷供应部长),改名为共工,乍一看,还以为是撞天的那个共工回来了。这改名法,基本上参照周朝制度。

改完政府机构名,接着改地名。有些地名,叫了上百年,大家都熟悉了。但是王莽觉得不爽,说必须改,就改为古名。最可怕的是,这改名也无规矩可讲,王莽是想到哪儿,就改到哪儿,同一个地名,今天叫这个名字,明天可能又得换了。于是弄到最后,老百姓都不知道自己住的这地方,到底叫啥来着。国家下发到某地的公文,在新名字后面,还要打括号,注解旧名。

这改名事小,可烦人事大。但是王莽改得不亦乐乎,有啥办法?

第二,就是进行土地改革。王莽的土地政策,就是恢复古人的井田制。在汉朝,土地是可以任意买卖的。于是许多豪强,大量圈地,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地主。但是现在王莽却下诏宣布:所有土地,必须归国家所有,重新分配。按新规定,一个成年男子,一人将分得百亩土地。如果一家人丁不超过八口,而田地超过九百亩的,应该自动把超过之数,分割给族人、邻居或者同村亲友。

在汉朝,那些将土地卖光的人,没地方可去,可卖身为奴,以此为生。但是,王莽又出新规定:奴隶婢女,跟国家土地一样,一律不得自由买卖。

王莽这招,可谓太狠了。他由此不是得罪了一小部分人,而是大部分人。首先,是大地主的利益。这些人的祖宗,很多年前可能还是穷光蛋,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好不容易翻身当了地主,竟然一夜之间,就啥都没了,你说他们会跟王莽过得去吗?

其次,就是那些奴隶和婢女。在汉朝,当农民是很不容易的。一年要收三十分之一的税。遇上战争时代,国家没钱,就拼命从他们身上抽税,甚至高达十分之五。干死干活,种出来的庄稼,还不够自己吃,却有一半要被别人拿走。你说干这活还有啥前途。

于是乎,有些人就想逃税。要想逃税,就得变卖土地,这样可以赚来钱,然后再将自己卖给别人当奴。鲁迅先生说,中国古代,向来只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坐稳了奴隶的时代,一种是连奴隶都做不得的时代。殊不知,人都活不下去了,有奴隶做,苟活下去,总比没得奴隶做强多了。

王莽却说奴隶婢女不得随便买卖了,如果家里哪个生病,没钱救治,变卖家产,可他们都一无所有了,不能卖身为奴,不等于堵死了他们最后一条谋生之路了吗?

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王莽得罪了这些光脚的,他们无业无家,在社会上流浪,那是很危险的。

这个道理,王莽开始不懂。后来,当政策实施一年后,社会越来越不稳定,王莽只好宣布废除奴隶不得自由买卖条例。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再次,进行货币改革。在汉朝,一般流通的货币是五铢钱。王莽实施货币改革后,以小易大,以轻换重。所铸大钱,重不过十二铢,只相当五铢钱的两点四倍,却要当五铢钱的五十枚使用。很明显,货币比值失衡,不合理,很多人当然不认账。于是乎,就有人想到了盗铸,屡禁不止。

更可怕的还在后面。王莽实施的货币很多,总共有六种,分别是金币、银币、龟币、贝币、钱币、布币。这些币种当中,像龟币和贝币这些古老玩意儿,中国人早在多年前就不用了。更让汉朝人受不了的是,这六类货币,总共有二十八种分值,种类繁多,让人无不头昏脑涨。更更讨厌的是,币值变来变去,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

诸如以上,王莽货币新政,不过是自找苦吃。果然,后来汉朝人都怀念曾经使用的五铢钱,私下使用旧币交易,不认王莽新货币政策。王莽只好废除龟币、贝币和布币,但还是不管用。汉朝经济已经被他搞乱,一切都不可收拾了。

最后,建立市场行政机构,干预市场经济。王莽分别在长安、洛阳等五大城市,设立物资调节官(五均司市)和经济官(钱府官)。物资调节官于每季第二个月,即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对物价作一个评估,定出上中下三等价钱,保持市场稳定。

在民间,如果有卖不出去的粮食、布匹等东西,物资调节官调查核实后,由国家按照成本收购。一旦物价上涨,超过市价十分之一以上,物资调节官就用评定的价钱卖出。如果物价低于评定价格,人民可以自由买卖;人民如果缺乏资金,可向经济官申请贷款,每月份利息百分之三。

除此之外,王莽还出台了相关的保障下岗工人享受国家福利,以及再就业权利的措施。

仅就此点而论,王莽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惜他用人不当,情况很糟糕。于是乎,好事就办成了坏事。

两千年以后,我们看王莽这一套改革,一点儿都不陌生。因为这些政策,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部分地使用着。于是乎,有人给王莽戴了一顶高帽子,说他在两千年前实施的政治理想,为王莽式社会主义改革。

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失败的国家蓝图设计大师。土地和奴隶不得自由买卖,得罪了大地主和贫穷没有生活出路的农民兄弟;失败的货币政策,又得罪了大量市民;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又得罪了大量的城市商人。

从上到下,王莽除了他自己,他该得罪的,都得罪了。他跟汉朝制度过不去,跟皇族过不去,跟各级官吏过不去,跟商人过不去,更是跟广大农民兄弟过不去。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他,我们可以称他为汉朝的——全民公敌。 +iMopoayUh/PVRtenhqbpGNwq1kRaP1wlh/S1R43FWrK4DrCG8bGiBwB6cQZLZw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