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好大一个暴发户

卫青拿下河套后,刘彻却遇上了一个棘手问题:到底是撤军,还是派军驻守此地?

然而,这个问题很快就有了结果。

替刘彻排除疑难的,是一个后起之秀。这个人,就是历经坎坷,终爬进官场半竿高的主父偃。

主父偃,齐国临淄人,贫农出身,却是个好读书的孩子。那时候,贫家的孩子,凡是喜欢读书的,都渴望借之改变命运。但是,那时还没有科举制度,想当官,必须靠钱。没有钱,不能出门,不能结交权贵,也不能结交志同道合之人。所以唯有一条路可走,学纵横学。

纵横学是嘴皮子功夫,自战国苏秦张仪以玩嘴皮子出名之后,后世许多贫家子弟,都跟风学习。对主父偃来说,纵横学或许不是他的兴趣,学习它,仅仅是为了谋一碗饭,讨一锅汤。于是,主父偃日学月学,终于学有所成,然后出门谋生。

但是,他马上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天下太平,纵横学根本就没有市场。如果要想有市场,那首先想办法将天下搞乱。

想想真够郁闷的,寒窗苦读几十年,学成的竟然是一身废功夫。这就仿佛厂商好不容易生产出许多产品,投放市场时,竟然发现制造的却都是些过时货。

古人有云,失败是成功的老母。此话不是绝对正确,却是相对真理。主父偃经历了此次惨痛失败后,突然悟出一个真理:学习,必须与时俱进,与市场需要同步前进。

那么,汉朝市场上近几年流行什么学问呢?经学。

自刘彻上台,搞了一个人才交流会后,董仲舒振臂高呼,经学立即风行天下,一统江湖,于是主父偃决定从头学习经学。

经学有两本入门著作:《易经》和《春秋》。主父偃就从这两部大书学起,还好,有前人的研究和学习经验,再加上悟性本来不错,主父偃学习不是特别吃力。很快地,他学上道了。

不久,主父偃再次出山了。但是,他发现了一个不幸的事实,没有一个读书人喜欢他。他走到哪里,想跟人家交流交流,拉个人气,或者混个脸熟,都没有人愿意理睬他。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认真揣测,就可以弄通这帮读书人的心态。主父偃为什么学纵横学?为饭碗。他又为什么改学经学?还是为了饭碗。

一切为了饭碗,这就是问题所在了。那些清高的人认为,主父偃为学掉价,竟然为了饭碗而强迫自己,去做一种乏味无比的学问,你这样一个不崇高的人,怎么能和我们这些为学术而献身的人相比呢?

特别是对那些同行的经学者,他们又这样认为,你主父偃半路弃纵横学,学了经学,纯粹是抢他们饭碗而来的。既然这样,他们凭什么喜欢和你这个意志不坚定,理想不崇高,专门抢人家工作的人凑到一起呢?

我认为,这不过是事实表象。深究其中,主父偃不受欢迎,涉及一个学术派别的歧视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因为争,所以鸣。但是,两千年以来,鸣得响,而且鸣得久的,估计只有两家,那就是儒家和道家。

于当时,儒家最瞧不起纵横家。为什么呢?这主要是两派理想信念不同。

儒家认为,纵横家出人头地,全靠一张嘴皮子。而且他们毕业的追求,仅仅就是出人头地,除此之外,别无所求。用专业术语来说,他们当政治是个饭碗,是为政治而政治。这种职业,我们称为政客。

儒家的理想,不是政客,而是政治家。政治家和政客不同的一点是,政治家是有理想的。这个理想,就是为社会而政治,他们生来不是为利而活,而是为道统而奋斗。

当然,儒家也被别家嘲笑。最有资格嘲笑他的,数道家。道家认为,儒家太过世俗,不像他们那般超乎世俗。

在这里,谁笑谁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终于搞清楚,主父偃为何一再碰壁。人家也不容易,在齐国碰了一鼻子灰,搞得他欲哭无泪。好不容易与时俱进了,又不能与人共进,这到底是什么世道啊。

更让他心生悲凉的是,主父偃没钱了。他到处向人借钱,竟然也没有人舍得施他一个子儿。

世态炎凉,举步维艰,这就是家乡齐国留给主父偃的成长经历。

孤独啊,孤独。不在孤独中奋斗,就在孤独中瘫痪。这时候,孤立无援的主父偃决定,背井离乡,到别国觅食。

用一句很有骨气的话来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主父偃离开齐国,挪窝向北而去。他先后去了燕国、赵国、中山国,不知道他到底走了什么霉运,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被人婉拒。

这种日子真的不好受,我主父偃不就是中年转行而已嘛,为什么就那么多人讨厌我呢?

主父偃只好收拾悲伤,告别燕赵,向西而行。他这次的方向是,西漂长安城。

主父偃来到长安后,运气似乎有好转。经人介绍,介绍了一个好人。这个好人,就是卫青。卫青看人家漂了这么多年,一无所获,挺同情的,于是向刘彻推荐主父偃,说这个人怎么怎么有才,您可否考虑一下。

刘彻听了卫青的介绍,什么表态都没有,召见的事也就黄了。但是,主父偃还没有彻底绝望,继续留在长安,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但是,找工作是需要钱的。不能说托人,就算是住宿和吃饭,都是一笔不少的花销,特别是对主父偃这种吃今天没明天的漂泊一族来说,的确是一种严峻考验。

说困难,困难就来了。不久,主父偃盘缠花光,吃饭成了问题。于是,他只好厚着脸皮去蹭饭。

古今以来,没有多少人是喜欢别人上门蹭饭的。当初,韩信流浪淮阴的时候,曾经无数次到亭长家蹭饭,结果被人家变相赶出大门。

当然,长安富人多,人家也不在乎那两顿饭。问题是,你主父偃凭什么要蹭他们的饭,首先得给个理由,非亲非故,凭什么养你?

这时候,被人有如驱逐苍蝇般赶出的主父偃,突然觉得,如果靠巴结诸公,推荐找工作,恐怕黄花菜都凉了。想靠别人,那是靠不住的。那怎么办?只能靠自己了。

主父偃是这样想的,既然都能厚着脸皮蹭饭,他为什么就不能厚着脸皮主动找老板要工作呢?于是他决定亲自给皇帝刘彻上书,毛遂自荐。

主父偃给刘彻递交的自荐书,是一篇策论。同时,主父偃还拉了两个人,一起向刘彻投了自荐书。

真奇怪了,主父偃不怕别人抢饭碗吗?干吗拉上别人呢?

其实,主父偃拉同伙,那是有目的的。因为,他的这篇策论,中心思想就是反战。另外两个人,一个是临淄老乡,叫严安;一个是非老乡,名叫徐乐。此二人的策论,其论调也都是反战。主父偃拉上他们,是因为他们都是志同道合之人。

人多好壮威,这应该是主父偃想要的。

主父偃等三人,早上投出自荐书后,就回宿舍等。黄昏的时候,传来一个破天荒的好消息:刘彻要同时召见他们三个反战分子。

刘彻好战,天下皆知。一个好战的皇帝,召见三个反对皇帝攻打匈奴的分子,好像有些莫名其妙。

事实上研究起来,一点都不会莫名其妙。刘彻好战,但是,并不等于他不听反战的声音。只要是于国有用的声音,他都要洗耳恭听。这,就是大汉天子的胸怀和人格魅力。

刘彻召见主父偃等三人,听了他们一番陈词。最后,只见他摇头叹息道,怎么搞的,你们现在才来,和你们真是相识恨晚啊。

在那一刻,主父偃的眼睛湿润了。多少年的苦苦追求啊,为的就是得到天子这么一句话。曾经受的多少苦,今听此一言,总算值了。

主父偃当然觉得值了。不久,刘彻给他们三个安排了工作,岗位都是郎中。而且,主父偃因为表现出色,得宠最多。一年之中,竟然被提拔四次,被拜为中大夫。

回到前面。主父偃之所以能找到工作,是因为他以儒者的身份见到了刘彻。自孔子以来,儒者多数都是反战的。然而,当主父偃找到饭碗后,他决定干回他的老本行,纵横家。

纵有口才,而胸无谋略,那是无法端稳纵横家这碗饭的,还好的是苦练多年,主父偃的纵横学专业知识没有废掉。于是,当他闻听卫青拿下河套地区后,立即向刘彻提交了一个重要的议案。

这次,他没有叫嚣反战。恰恰相反,他要脱下反战外衣,露出他好战的本色。

主父偃的议案书大约如下:河套地区土地肥沃,又有黄河作为天堑,前秦将军蒙恬,还曾在这里筑城驻军,抗击匈奴。既然地势有利,汉朝应该像蒙恬那样,重新筑城,建立边塞。因为这样,不但减少粮食运输成本,同时给匈奴形成巨大威胁。

主父偃的议案交上去后,刘彻没有独自决断,而是上朝举行公议。

没想到,主父偃的议案,非但没有得到响应,反而受到攻击。甚至有人主动跳出,跟主父偃展开激烈的辩论。 9RNntovnw6LsOd5QoP7X5qTwADsbmExzPOQH7lyKzCy36cMydeLE1911hxj6PYn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