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反击匈奴

刘彻摆平了西南夷,搞掉了陈阿娇。紧接着,匈奴也来凑热闹了。

公元前129年,此年离上次马邑埋击匈奴失败,仅隔四年。自上次交恶以来,汉匈深度翻脸,但还不够彻底。双方还保持贸易关系,汉匈边境上的关市仍然生意兴隆。

匈奴离不开关市,因为汉朝拥有的丝绸品等许多物品,是他们马上民族所无法制造出来的。汉朝仍然向匈奴开放关市,以物利诱,暂时稳住他们。相对抢劫来说,关市利润实在微乎其微。于是,好久没过抢劫瘾的匈奴,突然手脚全痒起来,决定趁着冬天出来干一票大的。

匈奴此次进攻,战法老套,突袭而来,方向为上谷郡。当匈奴军冲入上谷,烧杀抢劫的消息传回长安时,刘彻怒了。

上次打你不成,这次你竟然主动寻上门来了。于是,刘彻决定一定要好好教训这帮抢劫犯。

在强敌面前,刘彻行动极为迅速,组织调动了四支骑军。第一分队首领,车骑将军卫青,率军从上谷郡出发;第二分队首领,骑将军公孙敖,领队从代郡出发;第三分队首领,轻车将军公孙贺,率兵从云中郡出发;第四分队首领,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郡出发。

此四个军队负责人,每人领有一万余部队。他们各自的方向是边境关市。刘彻的目标就是,扫荡关市附近的匈奴驻军。

早就忍够了,开打。

汉朝这四大将军中,除了李广外,其他三人都是年轻将领,都没有和匈奴正面交锋过。这下子我们总算明白了,刘彻之所以让卫青等人出战,不仅仅是看在亲戚分上。他更希望能够以他年轻的魄力,培养一批属于汉朝的中坚将军。

汉朝缺乏拿得出手的大将军,那是自刘恒时代以来,一直埋在汉朝人心里最大的隐痛。所谓大将军,那都是靠死打硬拼,用军功一点一滴垒起来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不怕万骨枯,只怕万骨枯了,将军也随着倒下去。

现在,机会就摆在卫青等人面前。

前途是明是暗,那就得靠自己的实力了。

事实上,只靠实力,还不能完成由一个无名小辈向大将军的蜕变。他必须还要有个条件,一个好运气。恰恰是,在这四人当中,卫青最具实力,也最有好运气。

卫青兵马一到关市,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战争和打架是一样的道理,谁的拳头硬,谁的脾气大,往往谁就赢了一半。再且,一个想打架,但是又没打过架的,对打架的向往和激动,那是李广这个久经沙场的人所无法形容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卫青此次出征,他是怀着打架的激情而来的。他好像要证明给世界看,曾经被异母兄弟欺负,被刘嫖欺负的骑奴,不是个懦夫。展现英雄最好的市场,就是战场。让战场见证一切吧。

事实证明,卫青具有打架的潜质。他的部队像疯子一样,看到匈奴就追着咬。匈奴人见过蛮的,也见过横的,但是就是没见过疯的。面对卫青的骑军,他们只有发挥匈奴人的特长,慌不择路地逃命。

匈奴人在前面疯跑,卫青在后头疯追。这一追,就追到了龙城。

龙城,匈奴的著名城堡。匈奴族在龙城祭祀龙神,故名龙城。其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

卫青这一战,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那叫痛打落水狗。匈奴被卫青骑军斩首的,约有七百人。

七百个头颅,对卫青来说,似乎是个小数目。然而,这个数目对卫青的死难兄弟公孙敖来说,简直就是个大数目了。

在三个年轻的将领当中,他输得最惨,七千余的骑军像肉包子打狗一样,全被匈奴吞了去。公孙贺比本家兄弟公孙敖稍好一些,兵没折,却徒劳无功,白跑一趟。

公孙敖还不是最惨的,输得最没面子的竟然是老将李广。李广那骑军没了倒是其次,他竟然被匈奴活捉了去。

这下子,面子真的丢大了。

李广生猛,天不怕地不怕,对于这点,匈奴人是知道的。因为知道,所以他们早做好了准备。同时,匈奴领导还对部下放出话来,一定要打败李广,生擒他来见我。

匈奴人之所以能放出这样的话来,原因只有一个,人多。

当然,战争不是群殴,人多不一定就能赢。但是,人多肯定赢的概率要比人少的概率高。特别是,在一片空旷草原上持刀面对面互砍的时候,人多就显得特别重要。

我们知道,李广飞将军之名,全都是靠艺高人胆大拼出来的。想以前,他一支小分队就敢追匈奴特务,半路上碰上匈奴部队,于是他一再壮胆忽悠,硬生生地吓退了对方。

但是,现在匈奴人已经学精了,他们当然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被你忽悠第二次。果然,匈奴人凭着人多马壮,先将李广军打残,后将李广活捉。

李广被活捉,全是爱冒险惹的祸,被匈奴人生擒后,他没有装酷,也没有装傻,而是装伤。匈奴人只好将他装进网兜,用两匹马悠着准备拉回去见领导。

但是,让匈奴兵没想到的是,又一次被李广忽悠了。

因为李广发现,他装伤病,匈奴还是防着的。于是,他心头又突生一计,不如装死。

果然,李广装死,匈奴人还真被骗过了。

领导说,一定要生的,不要死的。现在人死了,只能将就着拖回去交差了。于是,匈奴人放松了警惕,没人在意这个死人李广。

李广被拖着走了十余里,睁开眼观察周围,发现了一个绝佳的逃生机会。

在他的旁边,有一个匈奴兵仔,身跨好马,背负良弓,神态松懈。老天真是开了眼,派了这么一个新兵蛋子来看管我李广。

突然,只见李广咸鱼翻身,腾跃而起,直扑上匈奴小兵身上。匈奴小兵犹如白天碰鬼似的,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李广夺箭抢马,一把推落地上。

看着李广策马狂奔,所有匈奴兵都惊呼起来:追啊,飞将军还活着。

几百个匈奴骑兵,犹如群狼出击,直扑李广这只困兽。事实上,李广的飞将军称号,是经得住追兵考验的。匈奴人因为领导有言在先,要活捉,不要死尸。

于是,他们通通不敢放箭。这下子,李广可占到大便宜了,他一边跑,一边回射匈奴。近一个,射一个,近两个,射一双,箭无虚发,箭箭杀人。

李广奔命几十里,终于将追兵甩掉。这时,他看见了自家那些被打散的兄弟。只好顺道拾了残军,回到长安,向刘彻汇报战况。

不用多说,长安等着他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命运。果然,四支部队都分别回到长安,刘彻听完汇报,立即指着李广大吼一声:拿下。

同时被拿下的,还有公孙敖。输了就要服罪,刘彻已经给他们准备了后路:斩。

但是最后,李广和公孙敖都没死成。

原因是,他们用钱将刘彻摆平了。

在汉朝,被定为死罪的,可以有三种结果选择:一是以命抵罪;二是拿钱赎命;三是接受宫刑。此三条中,中间那条最有人性。钱啊,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得性命在,不怕挣不来。

但是,这钱不是一笔小数目。多少钱可以赎命呢?六十万钱。六十万钱,对于李广和公孙敖来说,都不是问题。但是,对后来的同样被定死罪的某个人来说,则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那个人,就是《史记》作者司马迁。

李广孙子李陵兵败投降,司马迁替李陵说了句公道话,惹怒刘彻,于是被投进死牢,准备拉出去斩首。司马迁举全家上下,砸锅卖铁,硬是凑不出这要命的六十万钱。

都是当官的,为什么李广和公孙敖都有钱,为什么司马迁你没钱?

其实原因很简单,李广家底厚,公孙敖朋友多,两人多少都有些赞助商。但是,司马迁的工作就是搞历史研究的。其专业不吃香,经费又不多,想贪几个钱,门都没有,最后他只能接受宫刑。

司马迁不怕死,怕死不是司马迁。他之所以选择宫刑,是因为他知道,有一样东西,比他裤裆底下的男根更重要。这个东西,就是《史记》。《史记》是司马迁对抗刘彻最有力的武器。

你可以毁灭我的肉体,但你永远都不能毁灭我的精神和梦想。你要让我生不如死,可是我要告诉你,我要以残缺的肉体和昂扬的斗志,击垮你的嘲笑和强权意志。

事实上,司马迁赢了。

刘彻也莫名地赢了。司马迁造就了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刘彻却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史学家。

这是后话。

此次攻打匈奴,最赚的人是卫青。

卫青凭借七百个人头,被刘彻赐爵关内侯。这个关内侯,正是一个好名声,没有实际收入,但毕竟也是侯了。

封侯倒是其次,卫青声名鹊起,从此奠定了他在军中的地位。更难得的是,卫青尾巴没有翘起来。他很低调,也很随和,待人亲切。同时,又很善于搞好各种社会关系。无论是清高的士大夫,或者低微的小士兵,或是皇宫中权贵,无人不施之于礼。

于是,和匈奴干完这一架,卫青人气指数暴增,成为年度最受欢迎人士。

但是,此次出击,仅仅是刘彻打架生涯的第一战。刘彻当然不能罢休,匈奴人更不愿罢休。

公元前129年,秋天,匈奴再次进犯汉境。

此次,匈奴人属于挑衅搅水来的。因为,他们人数只有数千人。他们沿着边境抢劫,屡屡得逞。他们抢劫像吸毒上瘾似的,抢完了走,又来抢,又走,又来抢。

在众多受抢地区中,数渔阳最惨。渔阳,即今天的北京市密云县。刘彻当然不能对渔阳坐视不管,必须派一支军队去守渔阳。

那么,派谁去呢?刘彻当即想到了一个人。 ae6BEilQ6TUISFVOqWji99cSJx9b+bUnUWPwmzFqSvD16A9ZRu3F3fv+FjZs7Fj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