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教授造反

刘安搞定的这个人,名唤伍被。你可以不知道伍被,但是你不能不知道他的祖先。伍被有一个很牛的祖宗,他的名字就叫伍子胥。伍被到底是不是伍子胥的后人,这话没有说得准,连班固也只能说是听说而已。

不管如何,伍被的才能是货真价实的。刘安除了修书外,还要做一些预谋造反的工作。所以,他挂修书之名,广招天下英才。在刘安召来的那些人才中,排在第一的招牌人物,就是伍被。

伍被因为名声大,所以混得开。因为混得开,所以消息比较灵通。他听说刘安不准备当修书教授,准备下海造反,他第一个表示反对。可他多次反对,结果无一例外的都是无效。

伍被吃力不讨好就罢了,竟然还被拉下水了。其被刘安拉下过程大约如下:

首先,刘安决定试探伍被的底线,召他来见。刘安一见伍被,突然喊出一声:将军请上来坐。那一声将军,叫得伍被全身直冒凉气。果然,刘安也不避讳,直接说要伍被帮出谋划策造反。

伍被一听,全身都凉透了。

他无比伤感地对刘安说:“大王你活得好好的,怎么无端地想做这般杀头灭族的事?当年,我的老祖宗曾经劝诫吴王,吴王不听。现在,我劝你,你也不听。看来,我只能坐等你的坏消息了。”

有必要交代一下,尽管刘安脑袋里装着许多圣贤书。但是,他头上却安了两只猪耳朵。他这两只猪耳朵,因为愚蠢,所以容易被骗。自从田蚡成功骗过他不少黄金后,其属下也纷纷跟着学。于是,宾客每从长安出差回来,想报销出差费的,就到刘安那里说一句话,保证大大有赏。

这句话就是:陛下无子,长安很乱。

事实上,那时候卫子夫已经替刘彻生了一个儿子,而且长安的治安也很好。但偏偏是,刘安偏要听相反的话。有些宾客脑袋没有转过弯的,回说陛下有子,长安很美也很好的话。这种人,想得到刘安一个子儿,门都没有。

所以,对刘安这种掩耳盗铃的德性,只要是不傻的人都懂得先骗了再说。而伍被竟然偏要装出一副替天说话的道德君子的模样,当然是让他受不了的。于是,刘安当场跟伍被翻脸,传命令将伍被父母关了起来。

想要父母,还是想说真话,那你就看着办吧。这是刘安给伍被撂下的一句话。

三个月后,刘安再次召见伍被。他第一句话就问:“将军您想好了吗?”

伍被:“还没想好。”

事实上,伍被的确是没想好。本来嘛,他是不准备跟刘安穿一条裤子造反的,但是他现在被绑架了。反,自找死路;不反,亦是自找死路。所以,两头都不是人,他真的很为难。

一个人总是有弱点的,只要点中他的死穴,他就休想动弹。刘安以为伍被父母在手,伍被又在淮南王国寄食多年。怎么说,他没有理由死脑一根筋,要顽抗到底。

于是,刘安再问:“你真的不肯答应我的要求?”

伍被痛苦地沉默着。这仿佛是一种被架在火堆上,无法挣扎的苦楚啊。

良久,只见伍被缓缓地说道:“我不会答应做你的将军。但是,我可以替你谋划。你也知道,搞策划,这是我的特长。”

刘安终于笑了。

伍被接着说道:“要想造反,不知你有无考虑过中央两拨牛人。一拨就是汉朝公卿,一拨就是由大将军卫青率领的数万雄兵。你也知道,汉朝那帮公卿,向来都是不好惹的。自晁错开了一个狠拿诸侯开刀的先例后,他们都纷纷效仿。所以,首先不得不防着他们。”

刘安摇摇头,说:“你多虑了。老实告诉你吧,公孙弘那帮公卿,我根本就不放在眼里。在我看来,他们简直是一群戴着帽子的猴子(沐猴而冠)。不过,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汲黯。要搞定汲黯,根本不可能。”

伍被:“你别忘了,还有大将军卫青。”

刘安沉默了。

想造反,卫青才是真正的,一道不可绕过的关卡。

这时,伍被又说道:“汉朝大将军卫青,作战勇猛,体恤士兵,人人都想替他卖命。所以,淮南王您如果想举事,必然先派人解决了卫青再说。”

怎么解决?当然是暗杀。暗杀卫青?简直就是白日做梦。既然是白日做梦,还造个什么反呢?

绕了一圈,伍被明是策划,事实上是白策划。他就想告诉刘安,他做的是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

为了让刘安明白这个道理,伍被又摆出了一个事实:“淮南王相对于昔日吴王刘濞来说,谁更有钱,更具有实力?吴王。今天下相对于昔日来说,哪个时候更强大?当然是现在。过去吴王那么强悍,对付不怎么强悍的汉朝中央,都不是对手。何况是现在,您淮南王这个不如吴王的,要造强势的皇帝刘彻的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伍被一席话,犹如一针穿孔,直抵本质。刘安哭了。是真哭,不是假哭。

泪水连着鼻涕纵横一脸。在生死面前,老人和小孩的哭相,其实都是一样的。

刘安终于知道,发发牢骚,是可以的。想真造反,那简直是拿生命做毫无意义的赌博。然而,已经晚了。因为,有人已经将刘安造反的事,告到了中央。

出人意料的是,将刘安告发的人,是他的孙子刘建。刘建要告他这个爷爷,主要是他爷爷不把他老爹当人看。

刘建老爹,名唤刘不害,是刘安长子,估计是个弱势的男人,所以刘安一点都不喜欢他。既然不喜欢,太子之位就轮不上他。没想到,王后和太子刘迁,得到好处也不谦虚一下,简直也不将刘不害当人看。

这下子,问题就大了。既然刘安、王后、太子刘迁都不将我刘不害老爹当人看,我刘建凭什么将你们当人看呢?

于是,强势的刘建决定替弱势的老爹报仇出气,就将刘安造反一事捅到了长安。果然不久,刘彻又派人来问候刘安一家子了。

这下子,刘安想不反,也不得不反了。

汉朝廷尉抵达淮南王国之前,刘安紧急召来伍被,问:“开弓没有回头箭,你说现在怎么办?”

伍被愣了一下,反问刘安:“你真的准备造反?造反可以,但是我还是要提醒你一下,千万不要后悔。我听说吴王刘濞曾经就很后悔,希望你不要是第二个。”

不知是愤怒,还是绝望,刘安突然情绪激昂,跳起来喊道:“你不要拿吴王来说事,我既然选择了,就永远都不会后悔。”

刘安缓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吴王懂得什么叫造反吗?你知道吴王为什么失败吗?他坏就坏在,该守的地方没有守住。像成皋这么重要的军事要地,竟然没有拿下,笨透了。按我的想法,阻绝成皋要道,据三川(河南省洛阳市一带)之险,号召诸侯一起行事。多人都认为,按我这种设计,成功概率有九成,为什么从你嘴里喷出来的,从来都没有一句乐观的话?”

请注意刘安说的一句话,号召诸侯。请问,有诸侯听从刘安的号召吗?

答案是,有的。

能响应刘安造反的人,就是衡山王刘赐。刘赐是什么人?刘安的亲弟弟。刘安四兄弟中,能活下来造反的,就只有他们俩。然而阴谋造反之前,刘安和刘赐兄弟俩的关系,从来都没好过。至于俩人为什么不好?没人知道。我们能知道的是,俩人一直吵吵闹闹。后来,刘赐听说刘安要造反,自己先就高度紧张起来了。

他之所以紧张,就是害怕刘安第一个将他吞了。

事实上,刘赐不仅是防着刘安,他也准备给汉朝中央点颜色看看。刘安为啥喊着要造反?那是因为,汉朝中央欺负死了他老爹,现在又要欺负到他头上来。刘赐为啥也要跟风?缘由竟然跟刘安相差无几。

汉朝中央怎么个欺负刘赐,说来话长。事情经过大约如下:

首先有个叫卫庆的人,懂方术。他听说刘彻也略懂方术,想上书请调往中央工作。刘赐听说后,很是不满。想出一个阴招,治了卫庆的罪。然而,内史认为刘赐做法不妥,不应该治人家的罪。内史是中央任命的,刘赐拿他没辙,只好上书到中央,将内史告了。内史也不服,反告刘赐。

中央的司法部门,准备组织人马抓捕刘赐。但是,刘彻不许。按汉朝法律,诸侯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都是由中央任命。两千石以下的官员,诸侯们可以任命。刘赐没罪,也不能全便宜了他。于是,刘彻削夺了刘赐任命地方官的权力,凡是两百石以上的官员,他都没有资格任命了。

就是这个陈年旧事,搞得刘赐一直对刘彻耿耿于怀,做梦都想踢刘彻两脚。从那以后,刘赐就纠集一帮人,整天在夜里喝酒观天象,策划造反。

那时候,刘赐想单独干一票大的。所以,他连皇帝玺及三公九卿的印章,都叫人刻好了。没想到,刘安也想造反,且两人关系紧张,属于同行竞争,所以不得不防着对方。

可就在这时候,刘安竟然登门求见。更没想到的是,刘安主动提出,了结兄弟俩的恩怨。更没想到的是,刘安还提出一个议案,兄弟伙一起承包造反工程。

造反犹如打架斗殴,总是人多益善。刘赐同意了刘安的方案。

回到伍被先生现场。刘安吼出那段志在必得的话后,伍被突然明白,刘安是铁了心要来赌这场球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最后,伍被叹息一声,又说道:“大王您如果真反,臣有一计,万不得已,可以一用。”

可以告诉大家,伍被的这个计策就是,像刘赐那样,伪造天子、丞相等公章,以造假用。伍被是这样认为的,凭靠刘安兄弟造反,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所以,必须纠集多个诸侯国。可是,只凭刘安之实力,根本是拉不动诸侯的。那怎么办?那就使用离间计,离间诸侯和汉朝中央。

要使离间计,必须用上假丞相等印章。以丞相及御史大夫的名义,将诸侯各国的豪杰及有钱人,通通迁往朔方郡。以此激起诸侯国的怨恨之意,然后再派人游说各国,煽风点火,以此作乱。

伍被一计,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实践操作性很差,也很麻烦。再且,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刘安只好对伍被说,假公章我可以先刻好,但是不必用它来调兵。留着以后等我当皇帝的时候用就是了。

刘安之所以能说出此话来,是因为他心中已经有一套可行方案。这套方案就是,他已经派人假装犯罪逃亡长安,投奔卫青。一旦他造反号角吹响,此人就可行刺卫青。一旦成功,举大事可成大半矣。

认真研究刘安这套方案,的确很简单,也很实用。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是悬得很。

刺杀卫青?你以为你是荆轲,还是张良?你会降龙十八掌吗?如果没有,想搞定卫青,那不是扯淡吗?

退一万步来说,刺杀了卫青,那又怎么样?汉朝还有李广等一堆名将。这帮人久经沙场,匈奴都被他们打得鬼哭狼嚎,小小的淮南王和衡山王,就想搞定他们,那更是胡扯加胡扯。

以上这个道理,相信伍被是懂的。可是,伍被却什么都不想说了。因为,他已经为自己准备好了后路。

眼看廷尉专史即将抵达淮南王国,刘安说了那么多,等了那么久,却迟迟不见他行动。刘安为什么不见行动,那是因为还有一个技术性问题,他还没有解决。

这个问题是,要想造反,必须先除掉中央的耳目。这些人就是淮南王国国相及其他两千石以上高官。什么时候杀,怎么个杀法,刘安还没有一个底。

马上地,刘安就有底了。因为他听说,中央特派员,就要到家门口了。于是,刘安决定召国相、内史以及中尉等人开会。只要他们一来,立即开刀,发兵造反。

刘安动作已经慢了。到了开会那天,两千石高官中,只有国相一个人到场。内史叫人传话,说他出差在外,不方便来开会。中尉的传话更加露骨:我刚刚接到命令,不可以见王。

怪谁呢。你慢了,就不要怪人速度快。那怎么办?只有一个人,杀还是不杀?刘安的想法是,只杀一个也没用处,干脆再等等吧。

事实上,大势去矣,再等也是白等。这时,太子刘迁出来说话了。

他对刘安说道:我们现在动手,已经太晚了。既然廷尉说抓我一个人,就让他抓吧。至少这样,还可以保存父王。

刘迁之所以能说出这话,是因为他已经做好准备。那就是自杀,因为,他已经将准备一起刺杀中尉的同谋,全部杀光。只要他自己一死,就死无罪证。那么,也就有可能不会牵涉到刘安。

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当傻瓜的想法。

更傻瓜的是,刘安竟然同意。果然,刘迁自杀。没想到,他被人救下,没死成。这时候,他听到一个消息,伍被招了。

千料万料,都没料到伍被会背叛。刘安傻了。伍被不但主动招供,还加油加盐地将自己怎么阻拦刘安谋反,最后被刘安逼良为娼的事抖了出来。

这就是伍被为自己准备的后路。

汉朝专使迅速行动,包围刘安的王宫,搜出了一大堆造反的工具。人证物证俱在,刘安只得认了。搞定了刘安,还有刘赐。事实上,刘赐此时也招了,正被软禁在王宫,等待发落。

关于怎么处置这两个傻瓜的造反兄弟,众公卿、皇室以及诸侯们都集中在一起开了一个会。

在会议上,反响最激烈、态度最坚决的是刘氏诸侯们。赵王刘彭祖,胶西王刘端,都纷纷表态:刘安兄弟祸乱天下,蛊惑百姓,背叛宗庙,大逆不道,理当伏法。

诸侯们意见统一,理直气壮,刘彻只好同意。然而,当刘安和刘赐闻听人头不保,俩人接续自杀。

据统计,因为刘安兄弟造反,被牵扯到的有数万人,被杀头的有数千人。在这场清查叛党分子中,公孙弘和张汤最是积极和踊跃。于是,他们连刘彻默认放过的两个重要人物,都不能放过。

第一个人,就是告发刘安以自保的伍被。刘彻认为,伍被是被逼的,而且他也戴罪立功了,放过他吧,但是张汤却上奏,主张砍头。

张汤的理由是:伍被是刘安集团中首要的出谋划策者,如果不杀他,说不过去。

第二个准备被刘彻放过的人,是内朝骨干严助先生。严助和刘安私交甚厚,每当刘安前来长安,总要贿赂严助。于是多少年以来,严助也收了刘安不少礼。

在廷尉张汤看来,刘安不是白送礼的,严助也不是白收礼的。他们肯定是秘密交易,那就是严助借助在皇帝身边工作的机会,向刘安提供情报。

心腹之臣,竟然与造反之王私交,如果不诛,留下榜样,将来恐怕就难办了。

于是,刘彻只好同意诛杀以上两位。

刀起头落,尘埃落定。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无聊又无趣的造反戏,到此终于彻底收场了。

或许这一切,都是性格的悲剧和家族的宿命? C2/kEp30mZ2kfDvwUd73dMCFgLxRzpG5gg+LRCAjkUZIN90WoWwEl28+wJcsvrv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